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新闻 >> 正文

七里香花和海桐花的区别,属性、形态和花序均不同

更新时间: 2025-09-28 15:48:54

阅读人数: 382

本文主题: 海桐形态

属性不同:七里香花为九里香属小乔木植物,分布云贵一带,海桐花为海桐花科属,主产江浙及日本。

形态不同:七里香花株高12米,叶小且狭长,海桐花株高2-6米,叶较大。

花序不同:七里香花序腋生及顶生,花瓣披针形,海桐花花序伞形,花瓣较短。

习性不同:九里香怕寒冷,生存环境要求高,海桐花耐寒耐热,适应半阴环境。

七里香花和海桐花最大区别就是属性不同,例如七里香花属性为九里香属小乔木植物,分布在云贵西南一带。海桐花为海桐花科海桐花属,主要分布在江浙一带以及日本朝鲜

七里香花株高为12米,树干白灰或黄灰色,叶长3-9厘米,宽1.5-4厘米,顶部狭长渐尖,小叶柄长不足1厘米。海桐花株高为2-6米,叶长5-12厘米,宽1-4厘米。

七里香花花序腋生及顶生,萼片卵形,长达2毫米。花瓣披针形或狭长椭圆形,长2厘米。海桐花花序单生或为伞形,伞房花序或圆锥花序,花色为白色或淡黄色,萼片卵形,长5毫米,花瓣长1.2厘米。

九里香喜欢生长在温暖环境中,具有不耐寒性,当低于0度就会冻死,对于生存环境要求比较高。而海桐花对气候的适应性较强,既能耐寒冷,又能耐酷暑,其中以半阴环境生长最佳。

栽种七里香的时候,首先在将选取的成熟饱满的种子放在清水中清洗干净,清理上面的杂质和果肉,将其晾干后在春季的时候进行播种,将种子放在温水中浸泡一天左右,待种皮逐渐发软后捞起来晾干就可以入土栽种了。

首先选用一个透气的泥瓦盆,在盆里面放入草炭土、松针土和河沙的混合土作为培养土,栽种前在盆里施加适量的腐熟粪尿溶液充分混合搅拌,再向其中喷洒适量的高锰酸钾溶液,以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确保种子的发芽率。

栽种前要将种子进行消毒处理,主要以喷洒多菌灵溶液为主,栽种后覆土的厚度为1.2公分左右,盖上一层草,浇入适量的水分,保持盆土湿润,控制温度在24℃左右,阴雨天气的时候要减少浇水,大概2~3周后便可发芽。

当植株长有2-3对真叶的时候要开始进行间苗处理,应保持每株的间距在10-15公分左右,在此期间要结合除草和施肥进行,施肥后要用清水稀释叶面,以免污染叶片影响生长,当苗高有15公分的时候可进行移栽定植。

声明: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农宝通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农宝通网立场,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内容错误或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作更正或删除处理。

七里香花和海桐花的区别,属性、形态和花序均不同

海桐:阳台上的小香氛,揭秘故宫御用的生活瑰宝!

在清晨,推开窗户,一阵柑橘与茉莉的香气扑面而来,这不是外面的香水店,而是你阳台上那丛海桐在静静绽放的花朵。这株曾经在紫禁城栽种的植物,不仅给我们的家带来了芳香,还教会我们如何在这钢铁丛林中,把江南园林的灵动与色彩引入我们的生活。

海桐(Pittosporum)科属属于海桐科(Pittosporaceae),其学名为Pittosporumtobira。它原产于中国东南沿海及琉球群岛,凭借其对盐碱滩涂的优越适应能力,海桐磨练出了一副金刚不坏的外表。

海桐的叶片正反面有着显著的色差,叶背呈灰白色,宛若刷了石灰,十分独特。

海桐的叶片表面有一层天然的蜡质层,具有优越的污染抗性,可以保持清洁,成为立交桥绿化带的首选植物。它在夜间释放浓郁香气,吸引周围的夜蛾,为花朵的传粉提供了保障。

海桐的种子外包裹着红色的种皮,与黑色的种子形成鲜明的对比,形似多彩的魔性组合,令人难以忘怀。

海桐喜欢阳光,日均直射光超过4小时能促进叶片增厚,即使在北方冬季也能生存得很好。

长时间处于楼道等低光环境下可能导致海桐不开花,但依然不会死去。

长期在室内养护会让海桐变得娇气,叶片可能出现褐色的盐霜现象。

海桐喜欢阳光,日均直射光超过4小时能促进叶片增厚,即使在北方冬季也能生存得很好。

长时间处于楼道等低光环境下可能导致海桐不开花,但依然不会死去。

长期在室内养护会让海桐变得娇气,叶片可能出现褐色的盐霜现象。

海桐耐寒性很强,-10℃不易冻伤,40℃炎热天气也能抽新芽生长。

在空气湿度超过80%时,海桐会分泌抗菌液,保护自身健康。

海桐耐寒性很强,-10℃不易冻伤,40℃炎热天气也能抽新芽生长。

在空气湿度超过80%时,海桐会分泌抗菌液,保护自身健康。

生蚝壳碎和粗椰壳的比例为3:1,铺设5厘米以防盐碱化。

腐熟松针、煤渣和海沙分别以4:3:3混合,增强土壤的透气性和养分。

在基质中掺入2%的虾壳粉,以补充甲壳素。

生蚝壳碎和粗椰壳的比例为3:1,铺设5厘米以防盐碱化。

腐熟松针、煤渣和海沙分别以4:3:3混合,增强土壤的透气性和养分。

在基质中掺入2%的虾壳粉,以补充甲壳素。

通过掂盆法判断,重量减轻1/3时进行浸盆浇水。

可以架设竹片,引导雨水流向树干,避免积水。

每月用1%浓度的盐水进行灌溉,激活抗盐基因。

通过掂盆法判断,重量减轻1/3时进行浸盆浇水。

可以架设竹片,引导雨水流向树干,避免积水。

每月用1%浓度的盐水进行灌溉,激活抗盐基因。

采用棒棒糖造型,保留单主干,环剥促使冠幅生长。

花后立即重剪,确保新枝部位保留3对芽点。

采用棒棒糖造型,保留单主干,环剥促使冠幅生长。

花后立即重剪,确保新枝部位保留3对芽点。

选取半木质化枝条,经过特殊处理后插入蛭石与珍珠岩基质,确保基质温度在25℃。

新鲜种子泡在浓茶水中,通过温度与湿度调整,促进发芽。

下垂枝划伤后包裹湿润水苔,注射葡萄糖,快速根系成活。

海桐不仅是苏州园林中的“生香屏障”,在《长物志》中记载,它还可以驱蚊防害。在现代社会,科学研究表明其挥发油成分具备良好的抗菌作用,已成为天然的消毒机。

随着自家海桐在霾天依旧生机盎然的表现,它似乎把东海之滨的生机封存于我们的阳台。你家的“香氛结界”今年开过几轮花呢?快拍下照片,与大家一同分享你所驯养的海桐之美吧!

植物界全系列

草海桐科(Goodeniaceae)有12属约404种(Flora of Australia, vol. 35)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各地,尤其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带;其中草海桐属(Scaevola)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热带地区。中国有2属3种,分布在南部沿海和岛屿上。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本科列入桔梗目,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将其列入菊目。

草本或灌木;单叶互生,很少对生,无托叶;花两性,左右对称,单生或排成总状花序至圆锥花序;萼管与子房合生,很少分离,肢5裂;花冠合瓣,一边分裂至基部,裂片5;雄蕊5,花药分离;子房下位,很少半下位,1-2(-4)室,每室有胚珠1至多颗;花柱单生或3裂,柱头顶部扩大成一杯状体;果为一蒴果,有时为核果或坚果;种子小而扁,胚直,胚乳丰富。单一,互生或根生,托叶缺。

花两性,一般两侧对称,5数(心皮退化为2)。花萼为合萼的,筒部几乎全部贴生于子房上,裂片通常发育。花冠合瓣,由于背面开一条纵缝而两侧对称,裂片游离,两边有很薄而宽的膜质翅。雄蕊5枚,通常与花冠分离,无毛,花药基部着生,内向,分离,稀少侧向联合而成一管,2室,纵向开裂。

无花盘。子房下位,2室或不完全2室,或仅1室;花柱柱状,单一或在顶端2-3裂;柱头为一个杯状(有时2裂)的集药杯 (indusium) 所一围绕,杯的口沿常有缘毛;胚珠多数至1个,中轴着生或基底着生。果为瓣裂的蒴果,有时为核果或坚果,带有宿存的花萼。种子1至多颗,具胚乳。草本或小灌木,无乳汁管。植株无毛或有簇生毛,或有星状毛;叶腋常有毛簇。花序为聚伞花序,具苞片,或花单生而有时集成总状花序。

本科植物的花为雄蕊先熟,花粉在开花前撒落在花柱顶端的集粉杯中,然后集粉杯关闭,只留下一个为毛所覆盖的狭窄的开口。花柱向下弯曲,位于花冠口,由于花柱伸长,花粉被挤出来,撒于昆虫(主要是甲虫和蝴蝶)身上。最后,柱头露出来,张开授粉面,接受他花的花粉。

全科14个属,大约300种,几乎排外地产于澳大利亚。有8个属只限于澳大利亚。其余6个属中,Selliera 在南太平洋的近南极区;Calogyne 和 Goodenia 在东南亚地区有少数代表;Lechenaullia 和 Velleia 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和印度尼西亚阿鲁群岛有零星代表。只有一个属,即 Scaevola,是广布的,但其分布中心依然在澳大利亚。我国南方有2属3种。

离根香属(学名:Calogyne),也称美柱草属,是草海桐科下的一个属,为直立或披散、一年生草本植物。该属共有7种,分布于澳大利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印度支那。5种产澳大利亚,其中一种也产东南亚,另一种产越南、柬埔寨、老挝。中国南方产1种。

花单生叶腋,无苞片和小苞片。花萼筒部与子房贴生,檐部5裂。花冠后方开裂过半,裂片向前方伸展,每边具宽翅,后方2枚具不对称的翅。雄蕊5枚,离生。子房下位,不完全2室,有胚珠数颗。花柱从中部起有2-3个分枝。柱头基部的集粉杯浅2裂,口沿密生刷状毛,柱头片状而不裂。蒴果与隔膜平行地开裂。种子扁平,边缘稍稍加厚。一年生草本,直立或铺散。叶互生。

离根香(学名:Calogyne pilosa)为草海桐科离根香属下的一个种。分布于中国福建(厦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澳大利亚北部也有。生长于海拔100米以下的稻田及干旱的稀树草地中。

具有祛风散寒,行气活血,解蛇毒之功效。常用于风寒痹痛,胃痛,腹痛,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草海桐属(学名:Scaevola)是草海桐科下的一个属,为草本、亚灌木或灌木植物。该属共有约90种,分布于澳大利亚、波利尼西亚和其他热带海岸。

草本、亚灌木或灌木;叶互生,罕对生;花常为5数,很少多过或少于此数,单生于叶腋内或排成短的聚伞花序;有苞片和小苞片;萼管与子房贴生,萼裂片极短,有时缺;花冠偏斜,一边分裂至基部,裂片5;花药分离;子房1-2室,下位或半下位,每室有胚珠1-2颗;果为一核果;种子1颗或和子房室同数。

全属大约90种,分6个组,其中有3个组约60种几乎全产澳大利亚(仅一个特产南太平洋的克马德克群岛)。有两个单型组,其中一个产我国和越南;另一个组产澳大利亚北部和东南亚岛屿上。最后一个组,近20种,广布于全球热带。生于海岛或大陆的海边上。我国南部沿海有两个种。

我国有草海桐S. sericea Vahl和海南草海桐S. hainanensis Hance 2种,产南部海岸至台湾。

草海桐(学名:Scaevola taccada)为草海桐科草海桐属下的一种多年生常绿灌木。台湾原生,分布于全岛沿海地带。具耐风、耐潮、耐盐及抗旱特质,即使在海风强大的海边岩石上也能生长,长期以来被视为沿海防风定砂植物。另因草海桐植株优美,已成为全岛各地普受喜爱的园艺观赏植物。草海桐具药用价值,嫩叶与果实亦可食。草海桐花型特异,花冠五裂(亦有四裂),有如缺了一半的残花,所以英、法文里都有半边花的俗称:Half flower,Fleur en demi cercle。不仅花型特殊,顶生于枝条的叶丛亦如朵朵美丽的巨型花,太阳下光彩夺目。

分布于琉球群岛、东南亚、马达加斯加、大洋洲热带、密克罗尼西亚、夏威夷和中国。在中国分布于台湾、福建、广东、广西。生于海边,通常在开旷的海边砂地上或海岸峭壁上。

生态:草海桐对防风固沙、恢复退化的热带海岛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作用,是热带海岛植物的优势树种之一。

观赏:草海桐的花色艳丽,花期较长,枝型优美,故常为观赏型植物。

药用:草海桐还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其叶片含有丰富的棕榈酸、亚麻酸、植醇、香豆素、二萜、三萜、配糖体等化学成分,具抑菌的作用同时对有刀伤,动物咬伤,白内障,鳞状皮肤,癣、胃病、改善眼部红肿疼痛,避孕和增强性功能等也具有一定作用。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球生物与人类文明”】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