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大学有位“手艺人”,让古籍在指尖重生!
一间小屋,兼备着“手术室”的功能;一方木桌,摆放着锤子、锥子、剪子等“手术器具”;一位“手艺人”,潜心施展“指间医术”,让一本本古籍重获“新生”,妙手补千年。这位“手艺人”,就是井冈山大学图书管理员罗红。近日,记者来到井冈山大学,如约采访了罗红。
现年54岁的罗红,在井冈山大学图书馆工作了37年。期间,她苦学10余年古籍修复技艺,是该校唯一会修复古籍的“手艺人”。而井冈山大学,是全省唯一具备古籍自主修复能力的高校。
2010年,一个去昆明参加全国古籍修复技术培训班学习的机会出现。罗红对这门技艺心向往之,便毅然前往。学成之后,她便着手对图书馆中亟待“抢救”的古籍进行修复。
“古籍修复并非简单打补丁,每一道工序都十分考究。”罗红说,有关古籍修复的文献记载,最早可追溯到1500多年前北魏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修复一部完整的古籍,需要经历配纸、清洁书叶、补破、润湿压平、折叶、锤平、齐栏、打眼穿捻、装书皮、订线、贴书签等20余道工序。
介绍完,罗红轻轻拾起一叶古籍平铺至操作台。那一刻,时间似乎突然停滞下来,镊子轻触的响声变得异常清晰。
还没有修补的书叶与修补后的书叶
这是一部清刻本《朱子原订近思录》,距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书叶的书脊和边角上均是虫蛀的破洞。所有在场的人都目不转睛盯着罗红的双手。她用毛笔蘸取糨糊,涂在破损处,再取一张补纸覆上,用镊子轻轻撕去多余的边缘,保证补纸与原书纸的接边不超过2毫米……直到察觉不到“补丁”的存在。
20分钟后,她将一张书叶修复好。“在后续保存条件良好的情况下,可以让它们再存活一两百年,想到这些心里就很有成就感。”罗红说。
2019年,井冈山大学图书馆建设新馆,有了更好的古籍修复条件,罗红的步伐越走越快。2019年以来,罗红与时间“赛跑”,40余册残缺破败的古籍,陆续通过她的双手获得“重生”。
再过6年,罗红就到了退休年龄。由于近些年来一直埋首于古籍中,罗红的老花眼越来越严重,有时需要戴上两副眼镜才能看清。如今,她心里一直惦记一件事,图书馆2万余册古籍中,除去断线、脱叶等轻微破损的,还有40%以上的古籍等待着被修复。一边是堆积如山需被修复的古籍,一边是极度紧缺的专业人才。罗红想,古籍修复这份工作需要让更多人参与进来。
令人高兴的是,2023年11月5日,井冈山大学首期“古籍修复技艺传习班”开班,共22名学生进入了传习班。同时,井冈山大学成立“井冈山大学古籍修复技艺传习所”,这是全省高校第一家古籍保护传习机构。
原标题:《井冈山大学有位“手艺人”,让古籍在指尖重生!》

井冈山大学有位“手艺人”,让古籍在指尖重生!
一间小屋,兼备着“手术室”的功能;一方木桌,摆放着锤子、锥子、剪子等“手术器具”;一位“手艺人”,潜心施展“指间医术”,让一本本古籍重获“新生”,妙手补千年。这位“手艺人”,就是井冈山大学图书管理员罗红。近日,记者来到井冈山大学,如约采访了罗红。
现年54岁的罗红,在井冈山大学图书馆工作了37年。期间,她苦学10余年古籍修复技艺,是该校唯一会修复古籍的“手艺人”。而井冈山大学,是全省唯一具备古籍自主修复能力的高校。
2010年,一个去昆明参加全国古籍修复技术培训班学习的机会出现。罗红对这门技艺心向往之,便毅然前往。学成之后,她便着手对图书馆中亟待“抢救”的古籍进行修复。
“古籍修复并非简单打补丁,每一道工序都十分考究。”罗红说,有关古籍修复的文献记载,最早可追溯到1500多年前北魏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修复一部完整的古籍,需要经历配纸、清洁书叶、补破、润湿压平、折叶、锤平、齐栏、打眼穿捻、装书皮、订线、贴书签等20余道工序。
介绍完,罗红轻轻拾起一叶古籍平铺至操作台。那一刻,时间似乎突然停滞下来,镊子轻触的响声变得异常清晰。
还没有修补的书叶与修补后的书叶
这是一部清刻本《朱子原订近思录》,距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书叶的书脊和边角上均是虫蛀的破洞。所有在场的人都目不转睛盯着罗红的双手。她用毛笔蘸取糨糊,涂在破损处,再取一张补纸覆上,用镊子轻轻撕去多余的边缘,保证补纸与原书纸的接边不超过2毫米……直到察觉不到“补丁”的存在。
20分钟后,她将一张书叶修复好。“在后续保存条件良好的情况下,可以让它们再存活一两百年,想到这些心里就很有成就感。”罗红说。
2019年,井冈山大学图书馆建设新馆,有了更好的古籍修复条件,罗红的步伐越走越快。2019年以来,罗红与时间“赛跑”,40余册残缺破败的古籍,陆续通过她的双手获得“重生”。
再过6年,罗红就到了退休年龄。由于近些年来一直埋首于古籍中,罗红的老花眼越来越严重,有时需要戴上两副眼镜才能看清。如今,她心里一直惦记一件事,图书馆2万余册古籍中,除去断线、脱叶等轻微破损的,还有40%以上的古籍等待着被修复。一边是堆积如山需被修复的古籍,一边是极度紧缺的专业人才。罗红想,古籍修复这份工作需要让更多人参与进来。
令人高兴的是,2023年11月5日,井冈山大学首期“古籍修复技艺传习班”开班,共22名学生进入了传习班。同时,井冈山大学成立“井冈山大学古籍修复技艺传习所”,这是全省高校第一家古籍保护传习机构。
原标题:《井冈山大学有位“手艺人”,让古籍在指尖重生!》
第八百九十三章完结篇
寮挝县这边,目前主打的是橡胶种植、农副产品加工。
橡胶不愁卖,那是战略级别的工业原材料,有多少,有关部门都会照单全收。
而寮挝生产出来的竹制品快餐饭盒,其主要销售渠道,就是跟着铁老大混。
只要铁老大一直雄赳赳,老刀、老闵他们就能一辈子活的扬眉吐气。
而且按照寮挝县领导们的既定规划:生产竹制快餐盒,不过是开胃菜而已。
这是打算是以竹制快餐饭盒为切入点。
以后肯定会跟进其他的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比如这边漫山散养的黄牛,以后会慢慢的往牛肉干、牛肉罐头这方面发展。
随着以后经济渐渐腾飞,寮挝县,还可以充分利用它靠近边界的地理优势,积极开展边境贸易。
以先进的教育、医疗、交通、人居设施,以及宽松的营商环境,充分吸引界河对岸有经济实力、有技术的各种人才过来,投资各种实体经济。
同时欢迎界河那边的有钱人,到寮挝县来旅游、疗养,看病、甚至定居。
相信寮挝县砥砺前行谋发展、一心一意搞经济,最终对周边国家,形成强大的“虹吸效应”,将它们的人才、技术、资金,给统统纳入囊中。
目前,寮挝县对周边地区已经具备先发优势。
接下来要做到的就是戒骄戒躁,杜绝内耗,埋头发展,始终保持遥遥领先。
可以预见的将来,寮挝就是一个巨大的聚宝盆,将以绝对的实力碾压周边的一切竞争对手。
这次来寮挝县走一趟,让罗旋敏锐的注意到一点。
那就是整个寮挝县的领导班子,他们的定位是极为清晰,目标也是非常明确的。
他们清晰的认识到:寮挝这个地方,虽有很多先天不足,但也具有自己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寮挝县的领导们认为,自己不能去和沿海地区比文化底蕴、比经营头脑。
也不能和东北地区比重工业、与塞北比矿产资源。
但由于寮挝县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气候条件。
所以寮挝县的领导们制定出来的发展方针是:积极发展边贸,深耕农副产品加工,大力开发旅游资源。
通过一流的教育、医疗,交通和人居环境,最终对周边的地区、甚至是周边国家形成强大的虹吸效应。
用孟主任的话来说,这就叫“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县领导定位是清晰的,目标是明确的,努力的方向是正确的。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西南边陲,寮挝这颗璀璨的明星,必将冉冉升起。
后世塞北靠羊煤土气(羊绒,煤炭,稀土,油气田),就足以在大西北傲视群雄了,用不着多担心。
罗旋望着一层一层,宛如梯田一般的橡胶种植园,以及游走在各大山林中的一群群黄牛。
此处事已了,没什么值得自己好挂念的了。
接下来,改革的春风已然临近,自己似乎应该积极投身于一些更前沿,竞争更为无声、但暗地里其实最为激烈的行业当中去了。
比如说基础材料行业,那是需要海量的资金投入,以及漫长的研发过程。
或许经历无数次失败,也未必能取得成功。
而这种吃力不讨好、注定一生都将默默无闻的事业,最是适合自己这种、因为有空间神奇泉水加持,而可以称得上是“老不死”的人去干。
反正自己死不了,只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投身于一项行业,罗旋就不信了:还整不出点成绩来?
左右到了自己这个层次,赚不赚钱其实无所谓,个人得失也根本就不放在心上了。
这个时候,罗旋追求的是社会价值,需要验证的是:自己究竟能给这片深爱的土地,做出多大的贡献?
这本书,至此以330万字完结撒花。
说句掏心窝子的话:其实我对广大支持小蚂蚁,陪伴着我一路坎坷走来的读者朋友们,心里是有愧的。
这本书的失败之处在于,写到中后期的时候,小蚂蚁的心态有点浮躁。
尤其是中间,经历了被人恶意举报52章,审核编辑让我紧急修改之后。
那时候,确实就有点写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