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消息 >> 正文

不可视的虚拟,不可触的实际

更新时间: 2025-09-30 16:29:56

阅读人数: 139

本文主题: 现实,实际,真实

with out actual

Diller Scofidio + Renfro (DS+R)

大家好我是CA国际艺术教育今年圣马丁大一的敬敬同学,本期写的是2002年世博会瑞士的“模糊大厦”,跟往期相比阅读难度稍大,欢迎留言。

德勒兹认为的虚拟(在《差异与重复》中),虚拟的是存在的实体(但不实际),它认为“虚拟与实际对立,而真实与可能对立”,但虚拟被现实化是创造,可能被真实化是限制。

进而,虚拟是“真实而不实际,理想而不抽象”的。德勒兹的虚拟在模糊大厦中被挑战:虚拟和实际的关键性质同时存在,但不具备虚拟和实际可被观察的性质。

在德勒兹的虚拟与实际语境下,模糊大厦是:不可视的虚拟,不可触的实际。

如果一个东西它是虚拟的,那么它一定可视。因为虚拟需要将“潜在之物”的效率现实化,而不是它本身。(当我们写下“x”的时候,我们并没有写下“x”,而是一个虚拟的x,它具备“x”的效率。)

如果一个东西是实际的,它一定可触。能被感觉到,被确认存在。

在模糊大厦的例子中,大厦不是虚拟意义上可视的:它有潜在之物,却没有将它变为可视的虚拟,或者虚拟为一个可视的虚拟之物。

大厦也是不可触,且无法被感知到的。人进入模糊大厦,能够触碰到建筑,听到白噪音,看到白色水雾,嗅到水汽,但它们都只是材料,不是大厦。

它们没有构成大厦,但白噪音,水雾,建筑,风速,温度和湿度,它们都是大厦所处在的空间。

不是我们看到的图片,不是这个游客进入,经历的建筑和水汽。但当游客进入水汽和建筑,就已经处于模糊大厦之中(知觉上的,不是感觉上的),他们知道它背后有潜在之物,它实际存在。

除了知道它存在,我们一无所知。

模糊大厦里,时间不存在。这里的存在指的是德勒兹“过去未来不存在,现在是唯一存在的时间”,因为现在有“当下”这一事件。

时间是虚拟的,也是实际的。时间可以被钟表虚拟出来,可以被绘画,也可以经历。时间的流逝是可以被感觉到的。

模糊大厦之外,时间是存在也是虚拟。过去的时间不存在,未来的时间不存在。他们变成了一种虚拟之物。

现在的时间也变成虚拟之物,模糊大厦里没有现在的当下这一事件。而当下正是我们认为时间存在的原因。

因为感觉全部失去,所以现在的时间也成了有实体的虚拟。模糊大厦是模糊大厦里唯一存在的东西。

感觉被欺骗了,被人为的封锁了,这不是进入模糊大厦的必要条件。

们认为模糊大厦是可进入的。符号学意义上的超现实。在这里有一个例子可以很好

“一个帝国倾尽国力,制造和真实国土同样面积的地图,制造地图上的山川,河流,建筑。当制造完成,人们可以在地图上生活”

这个地图是符号,是虚拟,也是实际。从德勒兹的虚拟出发,模糊大厦虚拟了它背后的潜在之物,而模糊大厦不是一个清晰可见的符号,这意味着人无法通过看到模糊大厦,知道它背后潜在之物的效率。

从符号学的超现实出发,模糊大厦虚拟了模糊大厦,参与者进入的是一个可触,可见,可知的虚拟之物,而不是它背后的模糊大厦——恰如上文地图与国土的关系。

除了知道它存在,我们一无所知。模糊大厦只是比喻了它,不是展示了它。从这一点来说它是虚拟的。但将模糊大厦创造出来,又是将虚拟之物现实化,这是实际的。

模糊大厦没有将潜在之物的效率表现出来,但它拥有背后的潜在之物——那是一个实体。模糊大厦现实化之后,它不可触,也不可被任何感觉到,但它实际存在。

在模糊大厦的例子里,模糊是实际存在的虚拟。“模糊”背后的潜在之物的效率被模糊大厦拥有,模糊在模糊大厦里是可触的实际之物,模糊被现实化了(只在模糊大厦当中)。

就像数学里的x,没有人创造了它,设计师最早写下了“x”。

肖老师:13811616254(微信同)

王老师:17800224631(微信同)

刘老师:17800224713(微信同)

李老师:18811594051(微信同)

办公电话:010-56245050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香江北路丽苑别墅区62号

项目:语言,作品集,申请学校,面试,面签,递交材料,境外服务

CA学员作品集Portfolio

预约你的艺术留学专属顾问,轻松拿到offer:

1.请咨询CA国际艺术教育留学老师,在线预约您的专属顾问;

2.即刻拨打010-56245050预约;

艺术留学行业资讯,请关注CA国际艺术教育

1. CA国际开设作品集辅导课程,有效帮助学生顺利入学。

2. 国外著名高校教师亲临授课。

3. 与国外学生零距离沟通,交流。

4. 我们提供独特的一站式服务,包括:外语教学,专业教学,作品集培训,面试培训,面签培训,代理签证,境外服务。

5. 培训期间,环境优美,食宿一体,小班教学,部分课程一对一授课。

6. 境外服务周到,可给留学生安置寄宿家庭,代理各个大型机构留学生的住宿问题,与北京银行有战略合作。

7. 在就业方面我们可以随时为留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帮助其就业

不可视的虚拟,不可触的实际

工程事故与现实世界(续)

1979 年 3 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三里岛核电站发生泄漏,20 英里范围内的居民全部撤离,从此以后美国放弃了核电站建设。

事故发生时,反应堆容器发生压力积聚,在这种情况下,正常的应对方案是打开一个安全阀门,降低压力到安全水平。这个安全阀门的设计是通过加电压到电磁制动器上使其打开,打开后会有一个监控指示灯亮起,降压后重新关上阀门,指示灯就会熄灭。

操作人员在压力聚集后按正常处理流程进行了阀门打开降压操作,压力下来后,操作人员移除电压,阀门应该关闭,但实际上阀门被卡在了打开位置,而此时的监控指示灯却熄灭了,操作人员误以为阀门已正常关闭,实际却并没有关上。

之后,反应堆容器中的冷却剂一直泄漏了近 2 小时,直到反应堆顶部从冷却液中暴露出来,燃料棒和芯块开始融毁,在随后的仓皇失措中,轮班人员一直相信控制面板上的指示灯,认为人工减压阀处于正常的关闭状态。

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报警指示灯故障,导致了这次核事故。对于像核反应堆阀门这样的关键系统部件,其工作状态需要更准确的监控报警,甚至多重监控报警进行交叉验证。比如:除了电路传感的指示灯报警,还应该有更直接的开闭位置传感报警。

三里岛核事故带来的启示是:对于系统中的核心关键节点,需要绝对直接而且准确的监控报警,报警本身就需要高可用,而且还能多重交叉验证。

20 世纪 50 年代,英国哈维兰公司开发出了第一个商用喷气式飞机,但后来该机型在同一年连续两次出现坠毁。

后经事故调查研究找到了原因:喷气式飞机因为比其他机型飞行高度更高,在飞机起飞和着陆时为使乘客不至于感到不适,不可避免要进行机内空气加压和减压循环;而在喷气式飞机出现之前的机型因为飞行高度低,不需要做加压和减压循环处理;当时的飞机设计人员没人想到这会有什么影响。

但反复的空气加压和减压循环,导致飞机顶部天窗用以发射无线电的铆钉处金属疲劳,产生应力老化裂纹,多次加减压循环后,裂纹扩大变成了裂缝,最终在某次飞行过程中导致了空中解体。在飞机实验室的压力测试环境下并没有真实的模仿实际的加压和减压周期,工程师对自己设计的可靠性陷入了一种错误的认识之中。

更可怕的是,在第一次坠机事故后,并没有找到这个真正的原因,以为是一次意外偶然事件。在该机型停飞了两个月后,由英国首相丘吉尔和该公司总裁联合做出保证不会再出事,数周后该公司的另一架由罗马飞往开罗的班机又坠毁于地中海后,工程师们才找到真正的原因。

在我们做系统时,有一些变化发生了,可能只是我们没有注意到;还有一些变化可能并不常发生,它只在特定的异常下发生。互联网应用的很多在线系统,大部分时候流量压力是逐步积累的,但在特定的情形下也可能会发生剧烈的变化。同样一个量级的流量,是逐步达到的,还是突然剧烈产生的,对系统带来的压力并不一样。

比如,在做 IM 系统时,有一种场景是如果出现集中网络闪断,那么所有 IM 客户端的长连接都会一起断开,并集中重连。这时负载均衡极有可能会让突发的集中重连流量全部打到后端第一个被轮询到的机器上,单机就会被突发的集中流量击垮。而如果是逐步提升的流量,则会均匀的被均衡到后端所有的分布式服务器上。

设计时,尽力考虑所有可能的使用场景变化,而哈维兰的教训实在太深刻与悲痛了。

2006 年,波士顿的一个隧道内,有 4 块天花板,每块重 3 吨,突然脱落掉了下来,砸中了行驶中的小车。

那么问题来了,天花板为什么会突然坍塌,而之前却毫无征兆?它们是如何固定的?天花板是由金属支架支撑,支架使用螺栓插入钻孔固定在隧道顶部,而螺栓则使用环氧树脂胶填充螺栓和孔腔之间的间隙。

环氧树脂是一种聚合物,其硬度会随时间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如果突然施加一个负载,环氧树脂能在短时间内很好的保持原来的形状。但如果其持续承受负载(静态负载),聚合物的分子可能会慢慢移动,造成环氧树脂逐渐变形,这个过程就是 “蠕变”。

而隧道中使用的环氧树脂具有很差的抗蠕变性,负责安装的工程师忽略了这个事实,也可能是对此缺乏了解,因此造成了这次事故。

而程序系统中类似 “蠕变效应” 的问题有很多,比如:磁盘日志,缓存空间,内存回收,数据存储,索引周期。所有这些都可能因为足够长时间的系统运行,造成 “蠕变” 积聚,直到撑不住引发事故。

系统中没有所谓的抗 “蠕变” 组件,因此我们需要对这些可能发生 “蠕变” 的地方进行周期性的检查,并及时处理。

以上就是我这次双十一前读到的一些关于现实世界更传统的工程事故,以及带给我的启示。泰坦尼克号号称当时世界上最安全的船,在撞上冰山之后,回过头来一看到处都是显而易见的问题。俄国作家费奥多·陀思妥耶夫斯基曾说过一句名言:

当失败时,似乎一切都显得愚蠢。

现实世界的工程事故会显得更残酷,不免感慨工程师真要有敬畏之心,能修复缺陷,解决问题固然不错,但能提前去规避和发现会更好。

写点文字,画点画儿,记录成长瞬间。 微信公众号「瞬息之间」,既然遇见,不如同行。

政策效果持续显现,经济运行企稳回升

题:政策效果持续显现,经济运行企稳回升——前2个月中国经济走势观察

3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今年前2个月国民经济运行数据。最新数据显示,随着疫情防控较快平稳转段,稳经济政策效果持续显现,生产需求明显改善,市场预期加快好转,经济运行呈现企稳回升态势。

消费、投资等多项经济指标回升向好

总需求不足是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的五个方面重点工作中,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排在首位。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国内消费和投资明显改善。1至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067亿元,同比增长3.5%,2022年12月份为下降1.8%;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3577亿元,同比增长5.5%,比2022年全年加快0.4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表示,随着就业逐步恢复,居民收入增长,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相对去年会有明显改善和提升。由于我国人均资本存量水平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需要加大投资,这意味着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将继续显现。

“去年由于疫情等多方面超预期因素冲击,经济运行循环不畅的问题比较突出。”付凌晖表示,今年以来,经济循环逐步改善。1至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41个大类行业中有28个行业增速回升;限额以上单位18个商品类别中,有12类比上年12月回升。货运量也由去年12月份的下降转为增长。

从生产端看,工业生产恢复加快,企业预期好转。1至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比2022年12月份加快1.1个百分点。2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2.6%,比上月上升2.5个百分点。

“1至2月份,经济运行整体上呈现企稳回升态势。”付凌晖说。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和重要目标。1至2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6%。主要受季节性因素影响,2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略有上升。

付凌晖表示,今年经济运行有望整体好转,国内需求有望逐步扩大,有利于增加就业岗位。服务业特别是接触型聚集型服务业加快恢复,有利于稳定和扩大就业。“未来,就业保持总体稳定有非常好的条件和基础。”他说。

物价稳定,对经济运行十分关键。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定在3%左右。

1至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5%,和国际高通胀形成鲜明对比。付凌晖说,从价格走势来看,随着国内需求逐步改善,对相关价格的拉动可能会有所增强。国际价格高位特别是大宗商品价格高位还在延续,对国内价格的输入性影响犹存。但是,全年保持价格总体稳定还是有很好的条件,主要表现在:

一是粮食生产保持增长,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库存比较充裕。目前猪肉产能处于合理水平,不具备大幅上涨条件;二是能源价格稳定,去年我国有效释放煤炭先进产能,能源自给率在80%以上。近些年,石油、天然气增产水平比较明显,有利于稳定能源价格;三是工业消费品、服务供给比较充裕。

“在保供稳价各项政策措施作用下,虽然价格有一定压力,但还是能实现全年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的预期目标。”付凌晖说。

有信心实现5%左右的预期增长目标

从最新数据看,部分指标如外贸增速有所回落,需求不足仍较突出,经济回升基础尚不牢固。

“经济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国际环境依然复杂,世界经济增长趋于放缓,外部主要经济体通胀问题比较突出,地缘政治等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比较多。”付凌晖表示,目前经济仍然处在初步恢复阶段,一些长期积累的结构性问题比较突出,稳定经济运行、促进经济运行整体好转还需付出艰苦努力。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我国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之一: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付凌晖说,目前大多数研究认为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在5%至7%之间,设定5%的目标基本符合潜在增长水平。

付凌晖表示,实现这一预期目标有压力、有挑战,但我们有条件、有基础、更有信心。中国经济经过长期发展,物质技术基础非常雄厚。今年疫情对生产需求的抑制性作用较大幅度消除,有利于释放经济增长潜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两会对今年的工作进行全面部署,这将极大激励和振奋经济发展信心。”他说。

“下阶段,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政策落实落地,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努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付凌晖说。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