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角穿插的奇妙冒险之旅
都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那如果真的有人能够打破时间与空间,进入书中世界会发生什么呢?
《书行者》是一款多选项的解谜叙事冒险游戏,你将扮演艾蒂安·奎斯特,一个拥有着能潜入书中世界能力的著名作家,不过现在的你被市写手警察局吊销了写手执照并且戴上了写手镣铐而无法写作,刑期三十年,此时的你迫切的想要打破写作镣铐重新写作,而这时你通过文斯联系的人打来了电话,故事就此开始了。
该游戏采用了第一人称视角现实世界和俯视视角书中世界的表现方式,现实世界是3D的画风,虽然在一开始是以楼下的视角看到了主人公的背景,但实际行动时还是没有主人公建模的,视野位置更像是固定的摄像头,毕竟跟邻居借锤子时都没看见邻居长什么样子,你可以自由行动,查看报纸等信息,不过刚开始有些区域是无法进入的,比如需要交了水费才能用的卫生间等等。
书中世界则是2.5D的画风,游戏开始你出现在一所牢房中,人物形象有些奇特,头部看上去像是一本书,穿着侦探风衣,你可以通过点击来对当前场景进行探索来收集一些道具,同时以文字多选项的形式进行互动,比如踹门开始找开锁器之类的,你可以随时返回现实,利用现实的工具在书中进行交互,比如拿开锁器开锁,找你的邻居借个大锤等等。
作为拥有穿梭书中世界和现实世界的书行者,你的第一个工作是到书中偷取一瓶不朽灵药,而这个工作也让你结识了一个被锁在笼子里的纸片角色罗德里克,上一个书行者的搭档,现在是你的新搭档了,通过探索和选择你将了解书中讲述的故事,有着线性的流程和出人意料的对话事件,比如第二本书是寻找索尔之锤,探索中拿到一个电池就曾几度跑回到门口想要给那个抚摸小猫的机器人装上,还有那个正在堆雪人的机器人。
进入书中世界之后你是有着血量格子和墨水能量条的,你可以使用墨水来进行治疗和战斗,该游戏有着回合制的战斗玩法,你会在书中遇到被成为食墨者的敌人,可以看到敌人下一部的行动,而你的攻击方式也和故事背景相互关联,可以进行挥笔攻击、吸取墨水和晕眩所有敌人,其中吸取墨水可以恢复墨水能量条造成1伤害,而挥笔和晕眩都需要消耗墨水能量才能使用。
在探索的过程中你能够获得各种材料道具用于治疗和制作,比如苹果、金属碎片,还有任务物品和其他道具,可以在制作台利用这些道具进行制作分解获得墨水等等,比如撬棍、开锁器等等,分解的墨水可以和空瓶子搭配制作墨水瓶,战斗时使用可以补充大量墨水,随着游戏进程你还可以获得新的战斗技能,比如完成第一本书之后获得吸收伤害的盾。
并且你还可以通过移动场景中的道具来发现新的可探索地点和收集道具,比如移动木板得到,当然探索中也会遇到一些谜题,比如第二本书中有个谜题就是需要根据索引来调取仓库中箱子获得一些材料,而索引中有些材料在不同的仓库里,需要根据提示来输入编码等等,当然你可以随时从主菜单选择章节重新体验不同的选择影响。
该游戏以现实世界和书中世界的双视角进行叙事冒险的呈现,场景塑造以及布局细节都十分优秀,你可以在两个世界交替往返,使用现实道具或是带出书中的物品,通过探索收集材料来进行工具制作和垃圾分解来得到墨水,还有着贴合故事背景的回合制战斗以及多种选择交互和谜题设计,你的选择还有可能改变接下来的发展,是比较有创意的线性叙事作品,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入手一试。

又见“背影”!不少人被戳中泪点……
“荷花奖”的获奖作品舞剧《朱自清》
晚7时30分,舞剧从朱自清在病床上的“回望”开始,采用倒叙手法,依次展现了朱自清在不同人生阶段的角色。
“为人师”的朱自清,意气风发;“为人子”的朱自清,情绪复杂;“为人父”的朱自清,家人围绕;“为人友”的朱自清,情意真挚。整部剧,现实和虚幻交织,父与子角色转换,夫妻别离朋友诀别……多种场景转换,情绪流转,共同谱写刻画了朱自清这位“大写的人”,还原了朱自清的现实人生。
“今天印象最深的是背影和荷塘月色片段,我们都学习过课文《背影》《荷塘月色》,现场的表演仿佛给文字描绘了画面。”观众任女士观影后回忆说到,“尤其是背影,父亲提起背包交给儿子后转身离开的画面,也让我也想起了从老家离开时的情景,表演让人共情,精彩!”
舞剧,用身体塑造旋律,用肢体表达思绪。全剧没有语言对白,全部依靠演员用肢体动作推动剧情发展。
“舞剧给人的体验就是无声胜有声。这部剧舞美的呈现、光影的变换、作品的立意等等都是高质量的。”观众何先生感慨。坐在前排的他,在第三幕的时候就已发现主演背后汗湿了一大片。主角的淋漓展现和恰到好处的音乐配合,让他仿佛身临其境,品读了朱自清的一生。
据了解,《朱自清》整场时长约2小时。最后一幕里朱自清离去,留下一个白色背影,也为自己的一生画下句号。演出结束后,现场观众掌声阵阵,好评如潮。
“昨天我们进行了今年合肥的首场演出,无论是现场观众的反应,还是网友的留言,都给了我们极大的鼓舞。”4月26日,当晚表演开演前,舞剧《朱自清》主演分享交流会在合肥大剧院举行。甫一入座,主演即在会上发出感慨。
当天下午,来自扬州市歌舞剧院的演员周晨(饰朱自清)、王静娴(饰陈竹隐)、郑宇(饰父亲)参加交流座谈会。会上,三位主演敞开心扉,不仅畅聊了在合肥的演出感受,也袒露了剧作的创作背景与创排花絮。
“关于朱自清的文艺作品有很多,舞剧的形式还是头一次。而且朱自清生在扬州,长在扬州,我们用舞剧再现朱自清先生,很有看点。”周晨在会上表示。
据了解,舞剧《朱自清》的剧本还特邀著名舞蹈理论家、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编剧,整部剧中选取了朱自清生命里的几章重要片段进行表现,既有《荷塘月色》中的浪漫唯美,也有《背影》的细腻感动。一次次的探本溯源中,主创团队们齐心发掘展现了一个个高光亮点。
“背影”这一名段在上演前就颇受观众期待。剧中,两位演员在无伴奏的情况下用肢体动作,表现出了站台上父子复杂交织的情感碰撞,令无数观众印象深刻。
“很多人会疑问为什么这一段舞蹈无声乐无伴奏,其实这是我们做了多种尝试之后采取的表现形式。”周晨坦言,在创排之时,背影双人舞尝试了多种音乐铺底,但都难以表现围绕在父子俩内心深处的情感。“所以最后索性不用背景音乐,用无声舞蹈表现‘父爱无声’,契合父子之情。演出后,我们收到观众的反馈都很好。”
除此之外,在一个多小时的交流上,主演团还就整部剧的舞美、灯光、音乐等方面进行了分享。
“此次舞剧《朱自清》在合肥接连上演两天,品味到视觉盛宴的同时,在舞剧的创排经验上也给了我们很大启发。”合肥演艺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红表示。
出品 | “暖暖”融媒体工作室、“看合肥”融媒体工作室
踏入“幻境”,共探虚拟与现实交织下的新世界
以诗意的园林式展厅形成辨识度的静安雕塑公园艺术中心,近日迎来一场反差感满满的展览——《幻境》新青年多媒体艺术展,也由此碰撞出引人入胜的张力。31位/组青年艺术家及音乐人携45件多媒体艺术作品在这个展览齐聚,共同打造了一场“现实”与“虚拟”交织的幻境。其中,本富有东方意境之美的展厅“镜园”变身充满未来感的舞台,借由艺术作品的映照,人们在蜃景、迷雾与幻境中相遇本真。 展出的这些多媒体艺术作品,涵盖绘画、装置、影像、多媒体交互视觉、声音交互等多种形式,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创新的技术手段,不仅挑战了传统艺术的定义,更引领着艺术的未来方向。 青年艺术家们在这个展览中通过实验、科技、数字等方式探索世界的本源,表达艺术的理念:有人通过模拟大自然中鱼类生存的生态系统,模拟鸟类的飞行,模拟细胞神经元突触与外界的连接,传递对生命的思考;有人通过融入当下很火的“三星堆”元素,将历史的文明、原有的文化用新时代解读的方式,用当代的思维进行了表达。 展览尤其以创新的形式,深入探讨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边界,在“新质生产力”的引导下,基于传统的视觉、听觉艺术形式,将多种媒介和数字技术融合,赋予了作品新的数字生命。例如,作品《能量记忆》将无形的能量化成有形的互动,融合了声、光、电的交互作用,呈现了不一样的光影秀。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这些作品为人们提供了一扇通向新视角的窗户,引领人们深入思考并理解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以及我们未来可能的方向,试图构建起焕然一新的中华现代文明思想。 不少作品涉及深层次的哲学议题,挑战着观众对传统现实观念的认知,引发了对存在、自我认知以及人类生命走向的重要思考。展览试图通过多媒体艺术的形式,引导观众深入探索虚拟与现实交织下的无限可能性,以及它们对人类自身及未来的深远影响。可以说在本次展览中,艺术家们的作品不仅提供了一场视觉和感官的盛宴,更希望激发观众对于当下重要问题的思考和讨论。 对于普通观众来说,展览最具吸引力之处在于互动性。艺术家设置的互动装置将作品和观众相互融合起来,让人穿梭在其中,沉浸在由数据和算法编织的“世界”里,这个“世界”还会给予反馈,这些体验非常真实,会复刻你的形象呈现在你面前,会跟随你的脚步移动产生阵阵涟漪,会与你产生能量的共鸣……“镜园”打破了以往传统的优雅与宁静,在声光电影中,呈现出现代感,多媒体、数字化与艺术的跨界融合。这是当下最前沿的艺术表现形式,属于当下每一个人,更具有“可玩性”,创造了一份前所未有的独特体验。 此次展览由黄彩娣、李政钟担任策展人,由李磊担任学术主持,将持续至6月18日。
以诗意的园林式展厅形成辨识度的静安雕塑公园艺术中心,近日迎来一场反差感满满的展览——《幻境》新青年多媒体艺术展,也由此碰撞出引人入胜的张力。31位/组青年艺术家及音乐人携45件多媒体艺术作品在这个展览齐聚,共同打造了一场“现实”与“虚拟”交织的幻境。其中,本富有东方意境之美的展厅“镜园”变身充满未来感的舞台,借由艺术作品的映照,人们在蜃景、迷雾与幻境中相遇本真。
展出的这些多媒体艺术作品,涵盖绘画、装置、影像、多媒体交互视觉、声音交互等多种形式,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创新的技术手段,不仅挑战了传统艺术的定义,更引领着艺术的未来方向。
青年艺术家们在这个展览中通过实验、科技、数字等方式探索世界的本源,表达艺术的理念:有人通过模拟大自然中鱼类生存的生态系统,模拟鸟类的飞行,模拟细胞神经元突触与外界的连接,传递对生命的思考;有人通过融入当下很火的“三星堆”元素,将历史的文明、原有的文化用新时代解读的方式,用当代的思维进行了表达。
展览尤其以创新的形式,深入探讨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边界,在“新质生产力”的引导下,基于传统的视觉、听觉艺术形式,将多种媒介和数字技术融合,赋予了作品新的数字生命。例如,作品《能量记忆》将无形的能量化成有形的互动,融合了声、光、电的交互作用,呈现了不一样的光影秀。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这些作品为人们提供了一扇通向新视角的窗户,引领人们深入思考并理解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以及我们未来可能的方向,试图构建起焕然一新的中华现代文明思想。
不少作品涉及深层次的哲学议题,挑战着观众对传统现实观念的认知,引发了对存在、自我认知以及人类生命走向的重要思考。展览试图通过多媒体艺术的形式,引导观众深入探索虚拟与现实交织下的无限可能性,以及它们对人类自身及未来的深远影响。可以说在本次展览中,艺术家们的作品不仅提供了一场视觉和感官的盛宴,更希望激发观众对于当下重要问题的思考和讨论。
对于普通观众来说,展览最具吸引力之处在于互动性。艺术家设置的互动装置将作品和观众相互融合起来,让人穿梭在其中,沉浸在由数据和算法编织的“世界”里,这个“世界”还会给予反馈,这些体验非常真实,会复刻你的形象呈现在你面前,会跟随你的脚步移动产生阵阵涟漪,会与你产生能量的共鸣……“镜园”打破了以往传统的优雅与宁静,在声光电影中,呈现出现代感,多媒体、数字化与艺术的跨界融合。这是当下最前沿的艺术表现形式,属于当下每一个人,更具有“可玩性”,创造了一份前所未有的独特体验。
此次展览由黄彩娣、李政钟担任策展人,由李磊担任学术主持,将持续至6月18日。
相关资讯
匹兹堡医护前线:白色战袍下的真实与虚幻交织
导演们采用分章节的叙事结构,每个单元都由不同的导演掌镜,尽管风格各异,却在视觉上保持了惊人的连贯性。这种生物机械交响乐在杜比全景声系统中构建出一个沉浸式的医疗空间,让观众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