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维诺女儿追忆父亲:“他笔下的角色,就像我自己的祖先”
卡尔维诺在埃伊纳乌迪出版社前面的翁贝托国王大街上
“多年来,我为一些自己也解释不清的理想活着,但我做了一件好事:生活在树上。”
2023年是意大利当代最具世界影响力的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Italo Calvino)诞辰100周年。关于“我们的祖先”三部曲,他曾总结:“《不存在的骑士》是对存在的争取;《分成两半的子爵》是对一种完整存在的向往;《树上的男爵》提出一种并非个人主义的自我实现方式,即忠于个体的自决。”
从事文学创作近40年,卡尔维诺以各种手法表现当代人的生活和心灵,他用“轻、快、精确、形象、繁复”定义了新千年后的文学图景,其精美独到的小说构想、深刻隽永的思维方式对文学先锋思潮产生巨大影响。美国作家约翰·厄普代克曾将卡尔维诺与博尔赫斯、加西亚·马尔克斯作比,认为三人之中“卡尔维诺最温暖明亮”;中国作家王小波坚信真正的作家应该像卡尔维诺那样“到想象中去营造”,这才是作家该干的事。
卡尔维诺与博尔赫斯在罗马艾克塞西尔酒店
“父亲笔下那些角色,就像我自己的祖先。”2023年11月,忙完父亲百年诞辰诸多纪念活动后,卡尔维诺的女儿乔万娜接受了《南方人物周刊》的独家专访,分享对她父亲其人其作的回忆和评价,也介绍了卡尔维诺访谈和传记中鲜少提及的妻子和他们的家庭生活,并向《南方人物周刊》提供了《生活在树上:卡尔维诺传》中她最爱的父亲的一张肖像照和他的一幅自画像(注:见本文倒数第三、第四张插图)。在这两张图片中,卡尔维诺都是思考的神情。
1981年,晚年卡尔维诺曾为展望2000年提出过“三个法宝”:
1.背诵很多诗歌,“不论你是儿童、青少年,还是老人。如果一个人在精神上不断重复这些诗歌,那么它们将伴随他一生。”
2.专注于困难的、需要发挥到极致的事情,“警惕简单、肤浅、为了做而做的事……不仅在语言上也包括在所做事情上,要专注于精确。”
3.要明白现在所拥有的一切随时可能消失。“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放弃一切,相反,我们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享受其乐趣,但同时要明白,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随时可能烟消云散。”
1985年9月19日,卡尔维诺因突发脑溢血逝世,为他开颅的主治医生宣称,从未见过像卡尔维诺这般精细复杂的大脑结构。卡尔维诺已离我们远去,但他的经历和作品仍是鼓舞人们认识自身所处的日益复杂的现实世界的精妙工具。
“文学中不可预见的才是有趣的,不可预见的才不可能被编程。”
卡尔维诺如果活到今天,对于当下热火朝天的ChatGPT未必会感到惊讶。乔万娜在采访中说,卡尔维诺有大批探索人工智能的藏书,“早在1967年发表文章《控制论与幽灵》时,他就预测了人工智能将改变我们对现实的认知。”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卡尔维诺的创作愈显抽象:《看不见的城市》《命运交叉的城堡》《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在这些作品中,他尝试某种文学实验,依照自定程序排列组合……1981年,卡尔维诺提出假想:给一台电脑编好程序,投喂“能以完全忠实于作者的观念和风格展开文本的所有素材”,他还半开玩笑道,书店里好多书都能由电脑写出来,也许电脑“创作”的效果会更好。
不过,关于生平,卡尔维诺拒绝提供资料,“传记或个人信息属于极为隐私的内容,公开这些犹如进行心理分析。”他强调,“一个作者,只有作品有价值。”为了不让读者失望,他顽皮地补充了一句——“我会告诉你你想知道的东西。但我从来不会告诉你真实。”
1925年1月,卡尔维诺与父母在古巴圣曼努埃尔
1923年10月15日,卡尔维诺生于古巴小城,两年后举家迁往意大利圣雷莫,父母为他取名伊塔洛就是为了纪念祖国意大利。“父母在加勒比海旅居多年后决定回国……这种漂泊不定感一直让我对别处充满憧憬。”
1933年10月,卡尔维诺与弟弟在圣约翰
少年时光,卡尔维诺痴迷漫画和电影,银幕中的世界让他感到“饱满、必要、连贯”,他曾梦想成为戏剧家,高中毕业进入大学修读农学,后转去文学院。在高中同学的记忆中,卡尔维诺乐于倾听,但惜字如金,“只会用他深沉的、近乎男中音的噪音偶尔发表一句讽刺评论或冷酷笑话,让你震惊不已。”
1940年夏,战争闯入17岁的卡尔维诺的生活,激起他强烈的情感。1941年春,他创作了一批“超短篇小说”,将它们整理成册,题为《我疯癫还是他人疯癫》,投稿遭到拒绝,但这没

原创《空房间》:沉默之爱,游走在现实与超现实间的梦幻旅程
在电影的长廊里,总有一些作品以其独特的美学语言和深邃的情感内核,引领我们跨越现实的边界,进入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世界。《空房间》,这部由金基德编导,李丞涓与在熙主演的爱情电影,就是这样的存在。它以一种近乎无声的方式,讲述了一段发生在空旷房间内的奇异情缘,让观众在静谧中感受爱的力量,体验现实与幻想的微妙交响。
爱,是世间最细腻的笔触,能在最荒芜的空间里绘出最绚烂的色彩。《空房间》正是这样一幅画,它以沉默为墨,以空寂为纸,勾勒出两个灵魂相遇的奇迹。在这部电影中,金基德用其标志性的极简主义,探索了人类情感的深度与广度,以及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归属感与自由的渴望。
影片的主角泰石(在熙饰),是一位游离于社会边缘的流浪者,他穿梭于他人空荡荡的家,不偷不抢,只是默默地居住,修复,离开,如同一名孤独的守望者。他的行为,看似侵扰,实则是对空虚空间的温柔占有,是对生活的一种另类体验。直到遇见善花(李丞涓饰),一个被困于婚姻牢笼中的美丽少妇,泰石的世界才有了真正的色彩。
善花与泰石之间的爱情,没有过多的言语,只有眼神的交流与心灵的契合。他们共同生活在一个个不属于他们的空间里,却找到了彼此最真实的归宿。这种超脱常规的情感表达,让人感受到爱的纯粹与深刻,仿佛在告诉我们,爱,有时候不需要言语,只是一个眼神,一次静默的陪伴,就足以跨越所有的隔阂。
金基德的导演风格在《空房间》中展现得淋漓尽致,他巧妙地运用画面的留白,构建了一种梦幻而又现实的氛围。全片大量采用固定镜头和长镜头,使观众仿佛置身于那些空房间之中,与角色一同呼吸,一同感受孤独与爱的交织。电影中的每一个细节,无论是泰石的鬼魂式表演,还是无声的互动,都在无声中传递着强烈的情感波动,这种独特的叙事方式,让《空房间》成为一部需要用心去感受的电影。
影片中最具象征意义的,莫过于泰石的隐身情节,它不仅是对现实逃避的一种艺术化表现,也是对爱情力量的极致颂扬——即便在物理上无法触及,爱依然能够穿透一切障碍,连接两颗孤独的心。这种超现实的处理手法,让电影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引发观众对存在、自由与爱情本质的深刻思考。
《空房间》不仅仅是一部关于爱情的电影,它更像是一首流动的诗,一幅流动的画,讲述着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自由与爱的追求与挣扎。金基德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既美丽又忧伤的梦境,让我们在沉默中听见了爱的回声,感受到了自由的呼唤。这部电影获奖无数,尤其是在第61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荣获银狮奖,是对金基德导演艺术探索的最高赞誉。
在《空房间》的尾声,当泰石以隐形的姿态再次回到善花身边,我们看到的是爱的胜利,是对传统束缚的挣脱,也是对生活无限可能性的肯定。这部电影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纯粹情感的渴望,提醒我们在纷扰的尘世中,也要勇敢地寻找属于自己的“空房间”,在那里,爱永远有它的位置。
人间的现实对于我就像是唯一的梦幻
1809.01.19—1849.10.07 ✎本文由楚尘文化综合整理,转载请附上文末二维码 埃德加·爱伦·坡(Edgar Allan Poe),19世纪美国诗人、小说家和文学评论家,美国浪漫主义思潮时期的重要成员。 埃德加·爱伦·坡1809年1月19日生于马萨诸塞州的波士顿,他年幼时父母双亡,随即被弗吉尼亚州里士满的约翰和弗朗西丝斯·爱伦夫妇收养,在弗吉尼亚大学就读了短暂的一段时间后辍学,之后从军,爱伦·坡离开了爱伦夫妇。 爱伦坡低调地开始了他的写作生涯,匿名出版了诗集《帖木尔和其它的诗》。1835年他在巴尔的摩和13岁的表妹弗吉尼亚·克莱姆结婚。 1838年《阿瑟·戈登·皮姆的故事》出版并被受到了广泛的关注。1839年夏天,爱伦·坡成为《伯顿绅士杂志》(Burton's Gentleman's Magazine)的助理编辑。这期间他发表了的随笔、小说,和评论,加强了他在《南方文学信使》工作时期开始确立的敏锐批评家的声誉,同期,《怪异故事集》上下卷在1839年出版。 1841年发表的《莫格街谋杀案》是公认为最早的侦探小说。内容写密室凶杀,凶手居然是猩猩。1842年发表的《玛丽·罗杰神秘案件》,纯粹用推理形式破案。其他如《金甲虫》、《你就是杀人凶手》、《被盗窃的信》等五部小说成功创造了五种推理小说模式,(密室杀人、安乐椅上的纯推理侦探、破解密码诡计、侦探即是凶手及心理破案、人的盲点)塑造了业余侦探奥古斯特·杜平这一艺术典型。爱伦·坡被誉为“侦探小说的鼻祖”。其小说风格怪异离奇,充满恐怖气氛。 1849年10月7日,爱伦·坡逝于巴尔的摩。
人们经常把我看做疯子,这我不在乎。然而有一个疑问却久久盘桓在我心底,这就是:癫狂到底是不是人类智慧的最高显现呢?
你若经常尝到人类那种寡情薄义的滋味,那么对于兽类那种自我牺牲的无私之爱,准会感到铭心刻骨。
痛苦有多种多样。人世间的不幸也是万象森罗。犹如那道横过寥寥天边的彩虹,其色彩也是千变万化:有时各色清晰可辨,有时又融合交织在一起。犹如那道横过寥寥天边的彩虹!我为什么从美中却生发出不爱?为什么从宁静中却得到悲哀?不过,正如在伦理学中恶乃善之果,悲哀实际上产生于欢乐。不论是过去幸福的记忆变为今朝之痛苦,还是今天实实在在的痛苦起源于过去莫须有的狂喜极乐。
我不悲叹我孤寂的爱人生活得比我快活,但我悲叹你为我伤心。我仅仅是一名过客。
幸福不在知识之中,而在对知识的获取之中!在永远的获取中,我们永远被赐福;无所不知则是魔鬼的诅咒。
这种反常心态导致了我最后的毁灭。正是这种高深莫测的心灵想要自寻烦恼的欲望——想违背其本性的欲望——想只为作恶而作恶的欲望。
夜神不可能总是伴随着我们,但我们能伪造黑夜。
我经常沉湎杯中物,但喝酒并没使我感到半点儿乐趣。我不惜生命和名声,不顾理智,一味喝酒,并非追求乐趣,而是竭力逃避令人痛苦的回忆,逃避无法忍受的孤寂,逃避迫在眼前的大限。
谁不曾上百次地发现自己做一恶事或蠢事的唯一动机,仅仅是因为知道自己不该为之?难道我们没有这样一种永恒的倾向:正是因为我们明白那种被称为“法律”的的东西是怎么回事,我们才无视自己最正确的判断,而偏偏要去以身试法?
人间的现实对于我就像是梦幻,而且是惟一的梦幻;梦境中的奇思异想反倒成了我生存的必需品,甚至完全成了生存本身。
正如思想不会消失,行为也同样具有无限的后果。
过分的深究会搅乱并削弱我们的思想。
《爱伦·坡暗黑故事全集(上下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
相关资讯
处女座女生的性格特点分析
你一定会把处女座女人想象成无比温柔、纯洁如雪吧。你这种幻想也许就要破灭了。她不是一位跪在清水池旁,身穿纱罗的白石仙女。 当追求幸福的时候,她们不顾一切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她们......
上篇:《雪粒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