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性别比失衡再加剧,未来或将女多男少?看完你就明白了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现如今中国的男女比例严重失衡,男性的数量远超于女性,而这也导致年轻人在结婚这件事上热情并不高,或者说有些男性纵使想结婚,可他压根连机会都得不到。
不过有个现象值得注意,那就是00后和90后的男女比例相差较大。 00后群体中女性数量多于男性。
根据国家人口数据统计结果显示,自2000年开始,新生儿的数量便持续减少,这与年轻人过重的生活压力脱不开关系。
2009年以前,男孩新生儿的数量始终高于女孩,而在2009年以后,这一情况发生了逆转,女孩的出生数量第1次超过男孩。
从这一阶段开始,女性人口数量的上升趋势逐渐确定。早些年还有男性担心娶不到老婆,估计在未来的几十年里,男性将迎来属于自己的时代。
为什么会出现女多男少的情况呢?它又会对结婚率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性别比例的失衡会导致离婚率的变动,失衡的越严重,结婚率下降的就越厉害,这是大部分人都认定的社会事实,不过今天所要讨论的问题并不是为什么会出现性别失衡,而是女多男少的情况是否真的会对结婚率产生影响?
首先来畅想一下未来,当2000年出生的男性——即00后中年纪最大的男性达到32岁时,年龄最小的00后女性则是22岁,此时男性的理想配偶是2009年以前出生的女性。
找不到年龄相匹配的女性怎么办?难道就要一辈子打光棍吗?未必如此。 只要这名男性再多等一年,他就能和2010年出生的女性携手走入婚姻,如果他愿意多等几年,那么他的选择也会有更多。
结婚不是每个人的人生选择,但如果一定要将它视作不可缺席的大事的话,那么晚几年也无妨。
另外,若是男性愿意接受比自己年长的女性,那么他们就很容易找到老婆,毕竟选择的范围大,结婚的可能性也就更高。
由此看来女性多于男性并不会直接导致结婚率下降。在女多男少的情况下,00后男性是否会在婚恋市场上拥有更多的优势?
无论是女多男少还是男多女少,终究会有一些男性找不到老婆。
第1点,遗传基因和生物学的影响不可忽视。第2点,女性受教育程度较前些年有所提高,择偶条件也在逐渐更新。第3点,城市男性比农村男性拥有更多的优势,在择偶方面,女性会优先选择前者。
人也是动物的一种,无论是选择配偶还是繁衍生息,雌性都会在群体之中挑出各方面条件都很优秀的雄性,以此来保证下一代能够继承到优秀的基因。
好的基因可以带来生存优势,可以让族群长长久久的发展下去,正因如此,雄性要想获得伴侣的青睐,势必要不断提升自己,从而让对方授予认可。
其次,更多女性受到了教育,她们拥有着更好的个人条件,在职场上也拥有着一席之地。由于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得到了双重提升,所以女性的择偶标准也在更新换代。
最后一点则是因为大部分的年轻人都不会留在老家,而是决定前往大城市谋生,无论男性女性,大家都想过上更好的生活,这是人之常情,如果一名女性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城市站稳脚跟,那么她便不会回到农村,更不会选择农村的男性,由此一来,农村的男性要想找到老婆,要么在周围的乡村找一个,要么到城市里一边赚钱,一边寻找条件更好的配偶。
研究性别比例失衡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课题,不管是男性的数量多于女性,还是女性的数量多于男性,这种现象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都比性别均衡的状况多得多。
当然,提升年轻人的结婚热情也不能只着眼于性别比例,当代社会的压力才是最为重要的原因之一。
很多年轻人连自己的工作都应付不来,又何谈组建家庭、和对方养育一个孩子呢,光是想想未来的抚养成本,便双眼一黑,不愿再去考虑结婚的事。
归根结底,降低生活压力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唯有压力降低,人才得以喘息,生活放松,身心放松,个人大事便可以提上日程了。
不知道你们是如何看待女多男少这一情况的呢,如果有什么想说的话,不妨在评论区下方共同探讨一下吧。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Vogel, D. L., & Wester, S. R. (2003). To seek help or not to seek help: The risks of self-disclosure.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50(3), 35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

很多中小学男老师不到一成为何上师范的男生越来越少?
当前中小学教师结构中,较为普遍地存在男女教师比例失衡、中小学教师队伍女性化的问题,很多学校尤其是城区学校女教师“顶起校园大半边天”,男教师却“一师难求”。有的学校男女教师比例达到了1∶10以下。女教师占到教师总数的70%至80%,已属正常现象。
记者调查发现,中小学男女教师比例严重失衡的现象并非个案,而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在记者随机调查的山东、湖南、四川、浙江四省的140多所中小学中,绝大多数学校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男女教师比例失衡现象,较为严重的学校男女教师比例达到了1∶10以下,女教师占到教师总数的70%至80%,已属正常现象。男女教师比例基本均衡,在1∶1到2∶3之间的学校,已属少数。
男女教师比例失衡,在目前的教师招考补充机制下,不仅不能随着新教师的补充而有所缓减,反而会“愈演愈烈”。
湖南省平江县教育体育局人事股股长何为民介绍,平江县目前共有教职工7729人,其中男教师3702人,占47.9%,女教师4027人,占52.1%,总体来看大体相当。但从近五年来的教师招聘和减员“一进一出”的情况来看,问题颇为突出:近五年来该县因退休而减员的教师中,男教师比例高达60%,其中在教学一线工作的男教师比例也达到了60%,而现有的男教师中,还有很大一部分从事管理、教辅等非一线教学岗位的工作,实际在教学一线的男教师就更少了。另一方面,从新教师招考补充的情况来看,2011年至2015年,全县新招教师1560人,其中女教师1344人,占到总数的86.15%。“按此趋势发展,教师男女比例失衡的问题将逐年扩大。”何为民说。
与此类似,山东省诸城市近三年新进教师902人,其中男教师只有127人。
教师男女比例失衡的状况无法随着新教师的补充而自然改善,这和当前师范生男女比例严重失衡关系密切。
华东师范大学丁钢教授在2010-2011年主持的“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生培养状况调查”显示,在校师范生的男女比例表现出明显的不均衡特点,女生达65.3%,男生仅占34.7%。山东省2015届师范毕业生中,女生29307人,男生9188人,女生是男生的3倍多。
记者调查采访获得的最新统计数据是: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现有硕士生中,男生只有22人,女生206人。在本科生中,男生也只有66人,女生841人。在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硕士生中,男生11人,女生256人;在本科生中,男生57人,女生833人。这两所学校的数据在当前颇具代表性。
男女教师比例失调,会导致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男性角色“失位”,不利于其健全人格的培养。中小学教师男女比例失衡,男教师“一师难求”,女教师过度集中,进而影响整个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已成为不得不关注的教育问题之一。
“事实上,虽然全校共有120名教师,但由于女教师多达110人,目前正赶上年轻女教师集中一胎、二胎怀孕生育,再加上正常的病假、各种临时请假等,实际上每天正常上班的人不足100人,老师们工作压力都很大。”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实验小学校长郑晓云说。
不少校长反映,一些日常管理、后勤、教辅等岗位,尤其是寄宿制学校夜间值班等,女教师很多时候都不便安排,但这些工作又不能不做。在偏远的农村小学、教学点,女教师的管理、工作和生活更是一大难题。
相对于学校日常管理中的困扰,中小学校长、相关专家更为担忧的是影响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且集中在学生性格、性向、品格养成及心理健康等方面,表现最明显的有男生“阳刚之气”不足,“女汉子”迅速增多。
“最直接的表现是‘娘娘腔’和‘假小子’变多。”山东省济南黄台小学副校长张香菱说,“学校缺少男教师,就像家庭中缺少父亲一样,整个校园里缺少阳刚之气,男孩子举手投足间无意的女性化动作、言辞越来越多,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甚至连体育班长都表现得唯唯诺诺,让人十分担心。”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唐汉卫认为,男教师和女教师对学生性别认同有着不同的影响,接触不同性别的教师,有助于学生形成性别角色认同,促进儿童性别社会化。教师队伍性别比例失衡,则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不利于学生性格气质的全面发展。“尤其是现在的中小学生,就像‘温室里的花朵’,缺乏的就是刚毅、自立等特性,而这些性格特点往往是通过男性式的教育发挥出来。如果女教师偏多,营造的多是柔性化的氛围,长久下去,不仅不利于学生的阳刚之气的培养和强化,反而使学生滋生和发展阴柔之气的可能性更大。”唐汉卫说。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李松林也认为,男女教师比例失调,会导致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男性角色“失位”,不利于其健全人格的培养。
吸引优秀男性从事中小学教师职业是一个系统工程,如果仅仅从局部、边缘进行调整,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接受采访的中小学校长普遍认为,中小学男女教师比例应以基本相当、基本平衡为宜,理想状态一般应为1∶1,也有不少校长提出可因学段的不同,结合实际情况略有增减,比如2∶3。
“对学生而言,男教师和女教师的形象就像一个家庭里的爸爸和妈妈,角色不同,体验不同,影响也不同。”浙江省诸暨市山下镇湖小学校长魏波表示,“比如体育课需强健有力的男教师,而音乐课更适合温润的女教师。而且‘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男女教师合作,会让同事相处更和谐,工作很和美。”
对于当前为什么优秀男性大多不愿从事中小学教师职业、男教师“一师难求”的原因,中小学校长和相关教育专家普遍认为,工资待遇偏低、经济收入少、社会地位不高、缺少职业幸福感和优越感是主要原因。
日照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小学校长郭陆章认为,就短期而言,教育行政部门在确定学校教师编制时,可以适当确定男女教师的比例,在教师招聘时适当增加男性比例。从长远来看,解决问题的关键还在增加教师收入,提高社会地位。何为民认为,从长远计议,高等师范院校在招生计划制定和录取方面可考虑性别比例问题,从源头优化师源性别结构。
面对这一问题,各地也已有一些探索实践和政策改进。山东省近日出台相关意见,提出对育龄女教师较多的中小学,可按不超过教职工总量5%的比例增加教师编制,缓解因女教师集中怀孕生育而导致的“教师荒”问题。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湖南省将在省内启动农村小学男教师公费定向培养计划,首批招生计划预计为200人。
中小学教师即将变成“女儿国”?为何缺少男教师,原因很现实
教师行业一直是热门行业,工作稳定,福利待遇优厚,而且社会地位也较高,所以越来越多的人想要踏入教师这个行业。
能够找到一个福利待遇好而稳定的职业是很多求职者所向往的, 所以教师行业越发火热起来,从而导致竞争越来越激烈。
中小学老师以女教师为主,很少看到男老师的出现, 尤其是班主任这个特殊的岗位,基本上都会让女教师来担任, 中小学教师行业“女多难少”的情况,背后的原因是很现实的。
中小学教师即将变成“女儿国”?为何出现“女多男少”的现象?
中小学教师男女比例失衡,“女少男多”的现象越发明显
教师一直是被认为最适合女生去选择的稳定职业,因此很多女生都想成为受人尊敬的老师。根据相关调查表明 ,现在中小学教师队伍里的男教师越来越少,女教师所占比重逐年上升, 仅存的男老师也是以年龄大的老教师为主
当这批老教师退休之后,教师行业就要真的变成“女儿国”了, 所以在招聘的时候有很多学校愿意去招男教师,但是却少有男生去报名考教师, 这让很多学校发出了“为什么老师的岗位不能吸引男生来呢?”的疑问。
教师岗位固有印象,让男老师越来越少
其实出于工作稳定的考虑也有一部分男生在毕业的时候选择进入教师行业,但 是一般情况都是体育、美术等学科需要男教师, 而主科尤其是班主任很少让男教师担任, 能够选择的岗位有限,就越来越少有男生愿意进入教师行业。
而且在很多人眼中教师一般都是女性,因此出现一个男教师就有种“鹤立鸡群”的感觉, 备受关注的感觉是很多男性所不想要的,而且在开始选择职业的时候, 由于固有印象,男性也很少会关注到这个岗位。
为何缺少男老师,背后的原因很现实
第一点,教师工资并不高,不能支撑男教师养家糊口
福利待遇优越,但是实际上工资却是不高的 ,普通地区的老师工资标准在三千左右, 这对于男性来说不能满足养家糊口的需求。
而且教师工龄时间越长工资越多,这就需要能够坚持下来,是一个长远见成效的工作, 在开始阶段工资相对来说能低一些, 很多男生在刚刚毕业内心有着自己的理想抱负,
但是女教师就不同了,她们没有养家糊口的压力, 对于以后教育子女有很大的帮助,
第二点,教师需要非常有耐心,很多男生不具备这样的耐心
教师不仅要教学生们知识,还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学生在学习阶段出现的问题会很多,不仅有学业上的问题,还会有很多生活问题,需要老师一点点解决, 但是往往男性在这方面稍微差一些,所以在这方面女性更适合这个岗位。
第三点,男教师岗位需求较少,比较有指向性
在学校中你会发现负责教学的老师一般都是女教师, 尤其是班主任更是选择让女教师来担任,因为女教师考虑问题更加全面,也不能说男教师不能考虑周全,只是大部分男教师会更加粗心大意一些, 反而是体育、音乐等学科男教师居多,所以能够给男教师的岗位就很少。
想要改变教师行业“女多男少”现象,需要多方面的配合
首先,学校方面要开放更多适合男教师担任的岗位, 对于表现优异的男教师也可以给予更多重要的岗位,
能够满足男性养家糊口需求会大大吸引男性进入到教师行业,其实很多男生不愿意选择成为老师,最主要的就是因为薪资低, 所以提高薪资待遇能够帮助提升男教师所占比重, 会有越来越多年轻男生加入教师队伍当中。
最后,改变对于男教师的固有印象, 表现突出的男教师还是大有人在的,可以用他们的事迹告诉别人, 男教师也是可以教好学生,培养出优秀的人才的, 这样也能极大鼓励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其中。
笔者有话说:面对教师行业即将进入“女儿国”这种趋势,想要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多方面的配合, 有不断完善教师行业的权益保障,优化教师队伍,为教师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我相信随着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会有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加入教师的行列的。
今日话题: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教师行业“女多男少”的问题?欢迎留言讨论分享。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毕业多年后才知道,师范生和医学生差距有多大,简直天壤之别
大学里面那些很少社交,埋头苦读的学生们,毕业后怎么样了
普高“鸡头”与重高“凤尾”,高考成绩差距巨大,选错后悔不已
双减落地后,学生将出现两极分化,“躺赢”的或许是这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