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新闻 >> 正文

《新白发魔女传》梁羽生笔下讲金庸故事

更新时间: 2025-10-02 15:29:31

阅读人数: 712

本文主题: 白发魔女传梁羽生

或许基于对市场分析的原因,由吴奇隆 主演的《新白发魔女传》杂糅了不少金庸作品的特质。

作为武侠小说中的两位集大成者,梁羽生与金庸有极大区别。金庸笔下的男人是熠熠生辉的,符合世俗世界的完满标准,建功立业、朱环翠绕、乱入花丛心不乱;梁羽生笔下女人却是光芒的来源,她们有着容易被岁月磨蚀的容颜,因为至情至性被爱伤神,极少终成眷属的神仙眷侣,却有不少难以超越门第、教养而黯然分离的情侣。

《白发魔女传》便是最具备梁羽生气质的小说,练霓裳和卓一航的爱情是典型“优等生与坏女孩”的搭配;岳鸣珂和铁珊瑚则是“爱情与自尊”造就的悲剧;卓一航和岳鸣珂都出身名门正派,接受过严格而完整的文明教育,常常因为责任和教养身心分离、言不由衷;练霓裳和铁珊瑚则出身草莽,天真烂漫,没有过多道德和社会法则约束,喜厌是非标准更加直接和天然,对待感情更加没有拘束,身随心动,双方教养的不同导致了最终情感悲剧;练霓裳因被情所伤一夜白头,卓一航则为练霓裳重现青春苦守优昙仙花数十年;铁珊瑚为避免爱人自残丧命,岳鸣珂为此削发出家,充满了浓郁的奇情色彩。

波折横生,充满细密情节,满足了世俗渴望的金庸自然更有市场;情节较为单调,人物分散,情感有张力但缺乏细节的梁羽生市场能量会弱掉很多,所以改编自金庸作品的电视剧市场反响一直大于改编自梁羽生作品的电视剧。

或许基于对市场分析的原因,由吴奇隆、马苏主演的《新白发魔女传》杂糅了不少金庸作品的特质。在这一版里,原本循教统、知书礼、通文采的名门子弟卓一航却沾染上了令狐冲狡黠、聪慧的气质——不论是面对师妹的诘问还是试图摆脱同门探寻练霓裳的底细,都是眼珠一转诡计多端,看不到其作为名门正派稍显懦弱和拘谨的个性;而出身山野、好武斗勇、心高气傲、是非判断自成体系的练霓裳也成了娇滴滴,弱不禁风,随时需要卓一航或他人相助的小女子。原作中卓一航对明艳动人的练霓裳初见不敢正视,继而误以为其为弱女子解下大衣为之避寒,并坦荡告知自己来历,获得练霓裳的钟情合情合理;对于练霓裳性格中区别于名门正派的粗野、豪放、直率,卓一航喜欢却稍显憎恶,符合其身份和教养。然而,在《新白发魔女传》的电视剧中,卓一航与练霓裳情感的合理性,以及两人因教养不同为将来悲剧情感埋下的伏笔统统不见了,情感逻辑和个性冲突的张力也被粗鄙、常见、老土的俗套情节代替:电视剧开篇仅20多分钟,卓一航与练霓裳便因为“不得已的原因”(练霓裳受伤)上演了“水下湿身”、“一吻定情”的香艳戏份;原作中被强行“拉郎配”的小师妹更是早早地对卓一航情有独钟,时不时地吃个小醋,添点小乱;而练霓裳也因偶尔目睹或耳闻卓一航与小师妹的青梅竹马而黯然神伤、悄然离去;再加上练霓裳扑朔迷离的身世、与岳鸣珂若有若无的情感牵挂——这距离梁羽生的《白发魔女传》岂止千万里的距离,电视剧仅仅是摘取了“一夜白发”这段奇情并用影视常见的手段发扬光大,制造一段“离谱”的江湖传奇罢了。

梁羽生的作品常常被批评有些知识分子的酸迂之气,《白发魔女传》中卓一航与其作品风格极为相符:本性良善,通晓是非大义,但懦弱,拿不起放不下,求两全结果却最终两手空空,因为教养造就了他性格中的华彩、人生的晦暗和情感的灰涩,自有其端正风流处。电视剧版的《新白发魔女传》恰好是剔除原作中也许酸腐但却有其坚持的知识分子精神,迎合观众的口味进行了世俗化的改造和包装:扩大奇情成分,甚至增加大量艳情色彩,以满足观众猎奇的需求;把原本顶天立地、独来独往、令人敬仰的女魔头变成怯生生、随时需要救助的弱女子,把原本缩手缩脚、困于知识和教养的武当派掌门人改造成风流倜傥、拯救危机的大男人,以满足社会对“男强女弱”、“英雄救美”的心理期待。

《新白发魔女传》梁羽生笔下讲金庸故事

说说梁羽生

事实上,我好像是对这些消磨时间的东西比较有研究。金庸古龙琼瑶亦舒,乃至最近迷上的阿加莎.克里斯蒂和昨晚看的梁羽生。今天,我来说说梁羽生。 只不过看过两本而已,但有很深的印象。这两本是《白发魔女传》和《七剑下天山》(我没看过徐克的《七剑》,好看吗?)。这大概是连贯的天山三部曲中的两本,白发魔女、晦明禅师、杨云骢等等都是贯穿始终的人物。 相比于金庸以一连串的奇遇推动人物的情节推动方式,梁羽生笔下的则是倒霉的“性格决定命运”。若是像张无忌一般不济的脾气,到了梁羽生笔下自然只有卓一航的下场。《白发魔女传》我是听广播听来的,很乱,人物有些疯癫的气质,却比《神雕侠侣》十六年忠贞不渝的爱情听来可信的多。有彷徨,有真正的误会(天知道杨过和小龙女那算是什么误会和争执),有现实社会的残酷。更有趣的是,金庸笔下的战争和政治风云是为英雄人物更英雄服务的,而梁羽生的英雄儿女们,虽然地位更为显赫(例如,易兰珠就是纳兰王妃的私生女),却一个个在大义面前如飞蛾扑火,前赴后继。当然,金庸也有像陈家洛这号离奇的乾隆皇的亲弟弟,可这位仁兄连个基本的做人准则都没有,爱得狭隘肤浅,大业也并不真正挂在心上。而梁羽生,则真正让他的主人公秉承了中国古典武侠小说的传统,并辔驰骋并不情情爱爱,有真正相忘于江湖的气度。 很有趣的是,两位武侠小说的作者对于清朝时期少数民族的状况都带有与我的历史课本不同的视角。传统意义上康雍乾为维护祖国统一征讨新疆从来是得到历史课本的赞颂的,但两者却不约而同地歌颂少数民族的抗清义举,岂不是要动摇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历史渊源基础“? 但梁羽生的新疆却是可爱的多,是让人愿意隐居期间的天山,是个个飞红巾、翠羽黄衫,是令人忘记一切烦忧,看淡一切功名利禄的大草原。 梁羽生也是我看过的第一个在演义中说康熙坏话的人,阴狠自不在话下,而且安上了杀死顺治帝和逼死三公主的罪名,令人恐怖。

白发魔女传(上下)/天山系列

梁羽生(1924~2009),本名陈文统,广西壮族自治区蒙山县人。1949年毕业于广州岭南大学。熟读古文,擅于对联。少年时,拜史学家简又文教授为师。抗战胜利后,在广州岭南大学,攻读国际经济专业。毕业后进人香港《新晚报》担任副刊编辑,一九四九年定居香港,任职《大公报》。从小喜欢看武侠小说,文史造诣颇深,涉足文坛后,曾用“梁慧如”、“冯瑜宁”等笔名发表过多篇散文、文艺评论和文史随笔,也曾用“陈鲁”笔名写评论中国象棋的文章,生前任职于香港《大公报》和《新晚报》。他博闻多见,涉猎甚广,对历史颇有研究,在古典诗词方面造诣也很深,还下得一手好棋,写过不少棋评。 在梁羽生的文学生涯中,他创作的武侠小说影响很广,五十多年来,在海内外读者中历久不衰。从1954年他的武侠小说《龙虎斗京华》在香港《新晚报》上连载开始,直到1984年宣布“封笔”,他创作的武侠小说有35种之多。其中,《萍踪侠影录》、《白发魔女传》、《七剑下天山》、《冰川天女传》、《云海玉弓缘》等是他的代表作,也多次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散文作品则有:《笔不花》、《笔剑书》、《笔花六照》、《名联观止》等。 2009年1月22日因病在悉尼去世,享年85岁。在评价自己的武侠创作地位时,梁羽生曾说:“开风气也,梁羽生,发扬光大者,金庸。”2008年11月7日晚在悉尼荣获澳大利亚华人文化团体联合会颁发的“澳华文化界终生成就奖”。 卢延光,“全国连环画十家之一”。出版有《一百帝王图》、《一百仕女图》、《一百儒士图》、《一百僧佛图》等百图系列画集五本及个人其它画集十多本。1948年4月生,广东省开平县人,中国画家、书法家,美术师,曾任广州美术馆馆长、广州艺术博物院院长、广州市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位。 蒙复旦,毕业于广州师范学校美术科,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进修班结业,暨南大学中国文化艺术 中心中国画、人物画研修班结业。作品传略载入《中国现代中青年画家名录》、《世界华人杰出专家名典》、《中国专家名人辞典》、《二十一世纪杰出专家》等多部辞书中。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