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基伟将军晚年回忆,十五军在上甘岭打得好,因为他有位重要军师
上甘岭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与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在上甘岭地区展开的一场异常惨烈的战役。秦基伟将军晚年回忆,十五军在上甘岭之所以打得好,因为他有位重要军师。此人就是张蕴钰。
张蕴钰,出生于1917年,河北省赞皇县人,从赞皇县第一高级小学毕业,后就读于赞皇师范,1937年参加八路军,初任游击队队长,因有文化,善思索、勤动脑,所任的职务与参谋结缘。
张蕴钰先后担任中原野战军第九纵队二十七旅参谋长、第二野战军十五军参谋长,与十五军的军长秦基伟长期搭档,在十五军中有“孔明先生”之雅号,秦基伟将军称他是“最放心的参谋长”。
上甘岭战斗前,十五军在守备阵地上筑起一座地下“坑道城”。这是秦基伟顶住不同意见的干扰,在张蕴钰的建议下,下定决心干的。当时反对挖坑道者议论很多,张蕴钰力排众议,建议准备要打大战。
战役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每至战斗关键时刻,秦基伟都要派张蕴钰到上甘岭前线,了解战斗情况,提供决策依据。大战第五天,张蕴钰就带几个参谋,冒着炮火赶到45师。
这个师伤亡已超过3500人,师作战科长汇报时,谈到战士的伤亡情况,忍不住放声大哭。张蕴钰立即提醒:“作为指挥员、参谋人员,在战场上不能只看到伤亡,不然还怎么打仗啊!现在要考虑的是如何打下去的问题。”
秦基伟非常赞成张蕴钰的观点,后来提出了“十五军的人流血不流泪”,这样鼓舞十五军官兵士气的重要口号。在上甘岭炮火最激烈的时候,张蕴钰先后三次上到上甘岭,为十五军在上甘岭的作战决策,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张蕴钰曾向秦基伟提出了适时放弃表面阵地,转入坑道战斗的建议。他认为,我军和敌人打炮战,打消耗战打不起,运动中伤亡大,坚持表面阵地伤亡更大,最好的办法就是暂时转入坑道斗争。这样可以避敌之长,又可以扬我之长。秦基伟对张蕴钰的建议十分赞赏,当场拍板,使我军由被动挨打转变为积极出击,最终取得了上甘岭战役的胜利。

秦基伟将军的威武传奇
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英雄人物,他们的英勇事迹激励着我们前进。今天,我们要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位英雄,他就是秦基伟将军。秦基伟将军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尤其是在上甘岭战役中,他带领着15军打出了中国军人的威风,赢得了世界的尊敬。
秦基伟将军有三个子女,其中长子担任东部战区陆军司令,次女则嫁入了将门,成为了一名中将。这样的家庭背景,让人不禁对这位将军更加敬佩。而更让人惊叹的是,秦基伟将军曾经在上甘岭战役中打出中国军人的威风。
在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的损失非常大。为了赢得这场战役,秦基伟将军在战役进行最为关键的时刻,甚至把军部警卫连、机关人员和炊事班等勤务人员全部调到第一线。这种舍生忘死的精神,让我们为之动容。
秦基伟将军曾在上甘岭之战中说:“为了上甘岭战役的胜利,15军拼光也在所不惜。”这句话,道出了他对于胜利的执着追求,也展现了他对于国家、对于人民的深深热爱。最终,秦基伟将军在上甘岭战役中打出中国军人的威风,赢得了世界的尊敬。
总的来说,秦基伟将军的上甘岭战役,是一部充满英勇与牺牲的传奇故事。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拼搏。让我们一起,向秦基伟将军致敬!
在这个AI技术飞速发展并日益渗透到我们生活各方面的时代,了解和掌握AI不再是选项,而是必需,越早体验AI越能掌握主动权。 "简单AI"为用户提供免费、低门槛的AI工具体验,不需要专业的知识就可以创造出有创意的作品。 点击此处,进入简单AI,探索AI的奇妙世界
秦基伟将军谈上甘岭战役:“抬着棺材上上甘岭!”
“打罢上甘岭,给后勤记头功。”/“抬着棺材上上甘岭!”
10月21日上午,志愿军代理司令员邓华打来电话,询问秦基伟对这场战役的发展有何考虑?
“这种拉锯式的反复争夺,已进行7昼夜了,表面阵地失而复得,多次易手。为了给决定性的反击争取时间并创造条件,我们的意见是,暂时停止大规模的反击,牵住他们的牛鼻子。同时调整部队,研究战术,抓紧时间准备进行决定性反击。”
邓华完全赞成秦基伟的意见。上甘岭战役开始了残酷的坑道战。
坑道战比阵地战更艰难。敌人利用有利地形对十五军坑道采取筑垒封锁、石土堵塞、轰炸爆破、断绝水源、施放毒剂和烟熏等毒辣手段,妄图消灭坑道中的志愿军。
坑道战是艰苦的。影片《上甘岭》做了艺术的再现,真实情况也是如此。许多坑道每人每天只能吃到半块饼干,许多人喝不到一滴水,只好用互相喝尿来解除难忍的干渴,官兵们还乐观地称之为“光荣茶”。战士们把饼干放入嘴里能把舌头割破,人丹放在嘴里竟化不了。由于医疗条件差,许多伤员牺牲在坑道中。有一个坑道,10多名战士直到饿死,还端着冲锋枪守在坑道口……
秦基伟在战斗日记中写道:“四十五师发扬英勇牺牲的战斗精神,一人舍命,十人难挡。许多连队打光了,有的连队只剩下几个人,仍然坚持,战士们是多么可爱,多么可敬。”
“谁能送进坑道一个苹果,就给谁立二等功!”这是上甘岭战役坚持坑道战阶段的立功标准。
不要以为这个功是好立的。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的各个坑道,距五圣山主峰最近的地方500米,最远也不过1000多米,但从五圣山运动到坑道要通过10道封锁线。既使到了坑道口,要进去也很难,每走一步,都可能流血牺牲。派去一个班,活着进坑道的仅有三分之一,为送一壶水,甚至要付出几条生命。
十五军后勤部部长尤继贤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组织机关和部队靠“匍匐运输”、“接力运输”,将3万发迫击炮弹和大量食品、物资送入坑道。整个上甘岭战役运输人员伤亡达1700余人,占我军整个伤亡人数的14%。秦基伟深情地对尤继贤说:“打罢上甘岭,给后勤记头功。”
秦基伟认为在坑道里不能光被动挨打,他总结出群众性的小出击活动,及时在全军推广,打得敌人魂不附体。
一三四团四连在10多天的坑道斗争中,夜袭敌32次,毙伤敌70余人,自己伤亡3人;五连四班在一个小坑道中开展打“活靶”活动,11昼夜,歼敌220人。一三五团四连组成了3人夜袭小组,以敌地堡为目标,歼敌470余人;“钢八连”坚守坑道14昼夜,出击12次,歼敌1760多人。
从10月21日到29日,十五军实施小型反击158次,以伤亡2000余人的代价,歼敌4700余人。美七师因伤亡过重无力再战,只好把攻防任务交给韩二师。虽然两个高地的表面阵地还在敌人手中,但十五军却利用敌人死守阵地的机会,杀伤了敌人大批有生力量。
上甘岭战役进入了白热化,双方都杀红了眼。秦基伟发誓要“抬着棺材上上甘岭!”“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发誓,不管处境多么尴尬和困难,也要把“这场残酷的、保全面子的攻击”打下去!
双方继续在增兵。一时间,10万大军云集上甘岭,战斗规模迅速发展成战役规模。
四十五师按照秦基伟的部署,利用坑道可攻可守的优势,顽强抵抗,经过几十次拼搏后,取得了很大战果,但四十五师伤亡也达4000人。一三四团已无兵可调,团长刘占华亲自带领团部卫生员、司号员、通信员、宣传干事等守在阵地打冲锋!
坑道里挤满了战斗员、伤员和烈士的遗体。硝烟、血腥混合在一起。粮没了、水没了、药也没了……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等。侵权必究。
相关资讯
秦基伟将军的威武传奇
今天,我们要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位英雄,他就是秦基伟将军。秦基伟将军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尤其是在上甘岭战役中,他带领着15军打出了中国军人的威风,赢得了世界的尊敬。最终,秦基伟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