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二战的日本小兵,为何被美国列入最想抓到的战犯名单?
二战结束后,驻日盟军最高司令麦克阿瑟列了个最想抓到的日本战犯名单,一共40人,这些战犯大多是政治家和军队高官,唯独有一个日本兵赫然在列,而且名列第23位。
这个日本兵叫渡边睦弘(英语名Mutsuhiro Watanabe),军衔是陆军下士,他究竟做过什么坏事,惹得美国人不依不饶?
美国人认为:这个家伙,是二战日军中最冷血变态的监狱守卫。
渡边睦弘1918年出生于一个富裕的日本家庭,拥有一个带游泳池的大房子,他从小被家人宠坏,在大学修习法国文学,毕业后参加了日本陆军。
渡边满以为凭借家境和文凭,入伍后他会一路高升为军官,但是,到了军队他只是个普通士兵,混了几年只晋升为下士,相当于伍长。
渡边将这件事视为一种莫大耻辱,到了27岁那年,他被任命为横滨附近的大森监狱负责人。在日本军队里,监狱看守并不受人尊敬,大多是年纪大或者伤病的士兵。怀着痛苦和复仇的心态,渡边把所有的不满全发泄到战俘身上。
据幸存的盟军战俘回忆,渡边最喜欢的惩罚,是拎着一把四英尺长的剑道木剑,像棒球棒一样随意殴打战俘的头部,尤其喜欢殴打盟军军官。除了身体上可怕的殴打,他还会摧毁战俘的心理和感情。他喜欢强迫战俘烧毁家人的照片和信件,而那些往往是那些受尽折磨的战俘们最后的慰藉物。
渡边的可怕在于没人能猜到他想干什么。有时,殴打过程中他会突然停下来向囚犯道歉,然后继续殴打。有时,他会在半夜把囚犯叫醒去他的房间讨论文学或唱歌,他精通法语,对法国的虚无主义哲学很感兴趣。
囚犯们永远战战兢兢等待他突如其来的发怒和暴力,他们给渡边起了一个外号“鸟”(the bird)。
渡边的恶名使得大森监狱成为“惩罚营”,战争中,不断有来自其他地方的战俘被送去。
有个很著名的美军战俘路易·赞贝里尼,参加过1936年柏林奥运会,拿过第八名,因为最后一圈冲刺飞快,受到了希特勒本人的接见并与之握手。
二战爆发后,赞贝里尼加入空军成为轰炸机的投弹手。但一次任务中飞机不幸坠毁在大海。他和一个同伴爬上救生筏,在海上漂浮了47天,熬过了鲨鱼和饥渴,终于在马绍尔群岛海域被人救起——但救起他们的是日本军舰,后来,他回忆说还不如被鲨鱼吃掉。
日军在二战中毫不遵守《日内瓦公约》,对待盟军战俘非常残暴,赞佩里尼的鼻梁被打断,差点被斩首,但日军发现他是奥运选手,是美国的知名人物,这才幸存下来,在1943年9月被送到大森监狱。
渡边睦弘如获至宝,他最喜欢折磨有身份的名人。
赞佩里尼回忆道,渡边曾用皮带上的钢制皮带扣对准他太阳穴抽打,流血倒地后,渡边拿出卫生纸让他擦掉血迹,等他站起来继续抽打。
因为赞佩里尼是奥运选手,渡边还经常用“花样运动”折磨他。有次,渡边强迫他在粪堆上做俯卧撑,有次渡边让他将一根六英尺长的沉重木头高举到头顶,赞佩里尼以惊人毅力举了整整37分钟。
剧照为了借助赞佩里尼的名气,日本人让他对外宣传,称自己在战俘营生活很好,遭到赞佩里尼的拒绝。为此,发怒的渡边连续殴打了他一个星期。
赞佩里尼曾短暂的“幸福”过一阵——渡边睦弘被调走了。
但是不久后,赞佩里尼也被转送到另一个战俘营,那里的战俘营负责人竟然又是渡边!在渡边的残暴统治下,那里的第一个冬天,赞佩里尼就目睹了81个澳大利亚战俘死于虐待和疾病,最后全营死掉了1/3的战俘。赞佩里尼靠着出众的体质和坚强的意志,艰难的撑到了战后。
图:战后归国的赞佩里尼(右一)和难友,难友只剩一条腿
日本战败投降后,赞佩里尼活着回家了,他成为美国家喻户晓的英雄,结婚成家有了孩子,但是战俘营中的痛苦回忆是他永远的噩梦。他的妻子说他经常从梦中惊醒,浑身发抖,因为他又梦到渡边殴打他了。
赞佩里尼出版了自传《与魔鬼同行》,讲述了自己的不平凡经历。2014年安吉丽娜·朱莉据此改编执导成电影《坚不可摧》,影片大获成功,但日本却拒绝此片在本国上映。
最后,肯定有人要问:渡边的结局如何?
日本投降后,渡边突然人间蒸发了,虽然许多战俘都向战争罪行委员会提供了渡边的罪行,麦克阿瑟将他列为40名最想抓到的日本战犯之一,但盟军始终无法找到他的任何痕迹,就连他的母亲也认为他已经死了。
1952年,日本战犯的所有指控均被取消。这时,渡边冒头出现了,他摇身一变成为一个保险推销员,并且变得富有。四年后,他公开接受一家日本杂志采访,声称自己“不想被美国人评判”。
1998年冬奥会在日本长野举办,81岁的路易斯·赞佩里尼作为火炬手再次来到日本,举着奥运圣火的他,宽恕了曾带给他极大痛苦的渡边,并试图与他会面,却遭到渡边的拒绝。于是,赞佩里尼写了一封信给渡边:“因为我的战俘经历,因为遭受了你无端的惩罚,我的战后生活一度变成噩梦,但我现在用爱而不是恨来对待你。”
赞佩里尼没有等到回信。日本最冷血的狱卒2003年4月1日去世,活到了85岁,致死丝毫没有悔改。

二战时最丑手枪,中国没有人敢用,小兵张嘎为它哭过
二战时最丑手枪,中国没有人敢用,小兵张嘎为它哭过
它是臭名昭著的武器——王八盒子,是我们国家的军民对日本军用自动手枪的嘲讽性的称谓,枪的正式名称叫“南部十四年式手枪”简称“南部十四”。它定型在1925年,这一年正好是日本天皇大正十四年所以叫“南部十四”,它的设计者是日本的南部麒次郎大佐。
日本自明治维新之后,便把武器的引进和国产化放在国防建设的重要位置。1896年和1902年当德国人成功地研制出驳壳枪和卢格自动手枪之后,世界手枪的发展便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新式的自动手枪能够实现连续射击,较之当时各国普遍装备的转轮手枪,自动手枪有着威力大、射程远、火力强、射速快、装弹容易、实战性能高等优势。
在20世纪初期的15年内,世界各国都疯狂地研发和装备自动手枪,日本自然也不甘落后。1904年,日本军官南部麒次郎主持研发了日本历史上第一款自动手枪,该枪被命名为“南部甲型手枪”,南部式自动手枪的发明填补了日军在自动手枪研发方面的空白,而南部麒次郎因为在武器的研发上所作出的突出贡献,成为日本数一数二的武器设计师,甚至有日本人把他与武器设计界的巨人勃朗宁相提并论。
不过日本的日本的勃朗宁设计的这款手枪却并不成功,日本陆军将其小批量投入部队使用后,该枪的设计有严重缺陷,该枪存在奇高的故障率。于是普遍装备军队的事情,也就不了了之,10年后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人装备的40多万支卢格P08手枪,表现得非常出色在重机枪和大口径火炮唱主角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各国都清楚地看到了自动手枪所带来的巨大战场优势,纷纷开始了新一轮的研制,日本军方也在1920年提出新的标准,要求本国的轻武器设计师在南部自动手枪的基础上研制一种更能适应实战需求的手枪。
东京小仓兵工厂里很快很快组成了一个设计小组,小组的负责人仍然是“日本的勃朗宁”,南部麒次郎大佐,“南部小组”针对南部式手枪,进行了最大程度的改善,这把1925年被定型的手枪就是南部十四年式手枪,该枪后来成为整个二战期间日军装备最多的手枪,还被盟军士兵称为“东方卢格”。
描写冀中平原抗日斗争的红色经典电影《小兵张嘎》中,小兵张嘎将一把从日军手中缴获的手枪,藏在一棵大树的鸟窝里,老钟叔将枪收走后,嘎子还为此哭过鼻子,不过很多人都把小兵张嘎手中的武器误认为是卢格P08手枪,其实是王八盒子。
王八盒子在中国几乎是无人不晓,那么王八盒子这个名称又是怎么得来的?王八盒子这个名字,要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叫“盒子”,一部分叫“王八”。王八盒子在很多情况下也是使用一个很大的枪套挂在士兵肩上,必要的时候这个枪套还可以作为枪托进行抵肩射击,这就是“王八盒子”中“盒子”的由来。王八盒子的枪套外边有个很大的圆形的翻盖部分而且翻盖还非常的光滑,的确是像乌龟的外壳。“王八”的中国人对日本人的称呼,上海人称日本鬼子为“东洋乌龟”。
1937年到1938年间,日本关东军根据东北特殊的作战条件,又对王八盒子作里两个重大改进,关东军在东北比较冷,戴着手套无法扣动扳机,于是就把扳机护圈加大,戴了手套也能打。第二个改进,由于热胀冷缩的关系,弹道总是往下掉,所以就装了一个“防落簧”。这两个改进可以看作为日本侵略中国的罪证,他没有侵略过东北就不会有这两个改进。
日本关东军在占领日本全境后,面对杨靖宇和赵尚志等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的英勇抵抗付出了惨重的伤亡代价,并成功牵制了关东军至少5个师团约合十万之众的兵力,无法南下参与入侵华北和华南地区的作战,日军虽然针对王八盒子的一些设计问题进行了一些有限的修改,但是该枪的固有缺陷却很难改掉。
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115师主力在平型关伏击日本第5师团25旅团辎重队,歼灭日军一千多人,取得了平型关大捷,这是自抗战以来所取得的第一次歼灭战斗胜利,其实在平型关大捷之前,中国军民和日军发生过无数次的激战,并且缴获了不少日军辎重和枪支弹药,其中就包括“王八盒子”。
王八盒子作为日军的标志性装备之一,参与了侵华日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背负着太多的骂名,抗日居民对它嗤之以鼻,不过臭名昭著的王八盒子却成为了另一类人的标准行头。抗日时期八路军将士,配备的手枪大多是驳壳枪,这种枪威武大气,而“王八盒子”它是日军下级军官和一些士官等这些人使用的。
老百姓见到了驳壳枪就想到了来的是我们的八路军、武工队、游击队员。当看见王八盒子的时候,那是又气又恨,不是恨就是想打,在当时的抗日军民中对王八盒子,是没人想用也没有人愿意用更没有人敢去用它,要是用了的话,那就后果自负吧!
一个二战的日本小兵,为何被美国列入最想抓到的战犯名单?
二战结束后,驻日盟军最高司令麦克阿瑟列了个最想抓到的日本战犯名单,一共40人,这些战犯大多是政治家和军队高官,唯独有一个日本兵赫然在列,而且名列第23位。
这个日本兵叫渡边睦弘(英语名Mutsuhiro Watanabe),军衔是陆军下士,他究竟做过什么坏事,惹得美国人不依不饶?
美国人认为:这个家伙,是二战日军中最冷血变态的监狱守卫。
渡边睦弘1918年出生于一个富裕的日本家庭,拥有一个带游泳池的大房子,他从小被家人宠坏,在大学修习法国文学,毕业后参加了日本陆军。
渡边满以为凭借家境和文凭,入伍后他会一路高升为军官,但是,到了军队他只是个普通士兵,混了几年只晋升为下士,相当于伍长。
渡边将这件事视为一种莫大耻辱,到了27岁那年,他被任命为横滨附近的大森监狱负责人。在日本军队里,监狱看守并不受人尊敬,大多是年纪大或者伤病的士兵。怀着痛苦和复仇的心态,渡边把所有的不满全发泄到战俘身上。
据幸存的盟军战俘回忆,渡边最喜欢的惩罚,是拎着一把四英尺长的剑道木剑,像棒球棒一样随意殴打战俘的头部,尤其喜欢殴打盟军军官。除了身体上可怕的殴打,他还会摧毁战俘的心理和感情。他喜欢强迫战俘烧毁家人的照片和信件,而那些往往是那些受尽折磨的战俘们最后的慰藉物。
渡边的可怕在于没人能猜到他想干什么。有时,殴打过程中他会突然停下来向囚犯道歉,然后继续殴打。有时,他会在半夜把囚犯叫醒去他的房间讨论文学或唱歌,他精通法语,对法国的虚无主义哲学很感兴趣。
囚犯们永远战战兢兢等待他突如其来的发怒和暴力,他们给渡边起了一个外号“鸟”(the bird)。
渡边的恶名使得大森监狱成为“惩罚营”,战争中,不断有来自其他地方的战俘被送去。
有个很著名的美军战俘路易·赞贝里尼,参加过1936年柏林奥运会,拿过第八名,因为最后一圈冲刺飞快,受到了希特勒本人的接见并与之握手。
二战爆发后,赞贝里尼加入空军成为轰炸机的投弹手。但一次任务中飞机不幸坠毁在大海。他和一个同伴爬上救生筏,在海上漂浮了47天,熬过了鲨鱼和饥渴,终于在马绍尔群岛海域被人救起——但救起他们的是日本军舰,后来,他回忆说还不如被鲨鱼吃掉。
日军在二战中毫不遵守《日内瓦公约》,对待盟军战俘非常残暴,赞佩里尼的鼻梁被打断,差点被斩首,但日军发现他是奥运选手,是美国的知名人物,这才幸存下来,在1943年9月被送到大森监狱。
渡边睦弘如获至宝,他最喜欢折磨有身份的名人。
赞佩里尼回忆道,渡边曾用皮带上的钢制皮带扣对准他太阳穴抽打,流血倒地后,渡边拿出卫生纸让他擦掉血迹,等他站起来继续抽打。
因为赞佩里尼是奥运选手,渡边还经常用“花样运动”折磨他。有次,渡边强迫他在粪堆上做俯卧撑,有次渡边让他将一根六英尺长的沉重木头高举到头顶,赞佩里尼以惊人毅力举了整整37分钟。
剧照为了借助赞佩里尼的名气,日本人让他对外宣传,称自己在战俘营生活很好,遭到赞佩里尼的拒绝。为此,发怒的渡边连续殴打了他一个星期。
赞佩里尼曾短暂的“幸福”过一阵——渡边睦弘被调走了。
但是不久后,赞佩里尼也被转送到另一个战俘营,那里的战俘营负责人竟然又是渡边!在渡边的残暴统治下,那里的第一个冬天,赞佩里尼就目睹了81个澳大利亚战俘死于虐待和疾病,最后全营死掉了1/3的战俘。赞佩里尼靠着出众的体质和坚强的意志,艰难的撑到了战后。
图:战后归国的赞佩里尼(右一)和难友,难友只剩一条腿
日本战败投降后,赞佩里尼活着回家了,他成为美国家喻户晓的英雄,结婚成家有了孩子,但是战俘营中的痛苦回忆是他永远的噩梦。他的妻子说他经常从梦中惊醒,浑身发抖,因为他又梦到渡边殴打他了。
赞佩里尼出版了自传《与魔鬼同行》,讲述了自己的不平凡经历。2014年安吉丽娜·朱莉据此改编执导成电影《坚不可摧》,影片大获成功,但日本却拒绝此片在本国上映。
最后,肯定有人要问:渡边的结局如何?
日本投降后,渡边突然人间蒸发了,虽然许多战俘都向战争罪行委员会提供了渡边的罪行,麦克阿瑟将他列为40名最想抓到的日本战犯之一,但盟军始终无法找到他的任何痕迹,就连他的母亲也认为他已经死了。
1952年,日本战犯的所有指控均被取消。这时,渡边冒头出现了,他摇身一变成为一个保险推销员,并且变得富有。四年后,他公开接受一家日本杂志采访,声称自己“不想被美国人评判”。
1998年冬奥会在日本长野举办,81岁的路易斯·赞佩里尼作为火炬手再次来到日本,举着奥运圣火的他,宽恕了曾带给他极大痛苦的渡边,并试图与他会面,却遭到渡边的拒绝。于是,赞佩里尼写了一封信给渡边:“因为我的战俘经历,因为遭受了你无端的惩罚,我的战后生活一度变成噩梦,但我现在用爱而不是恨来对待你。”
赞佩里尼没有等到回信。日本最冷血的狱卒2003年4月1日去世,活到了85岁,致死丝毫没有悔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