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武陈达杨春对应朱元璋徐达常遇春,多少梁山好汉绰号姓名调侃明朝开国功臣?
梁山三十六盗,在《宋史》中是有记载的,同时期的史料对晁盖在不在三十六天罡之内、宋江在不在三十六天罡之上,有不同的说法。都是宋朝人写的《宣和遗事》和《宋江三十六人赞》,人物姓名、绰号和排位也不太一样。
据说曾任张士诚谋士的施耐庵写《水浒传》,原本就是要鼓动百姓跟朱元璋对着干的,招安的后五十回,或者不是施耐庵原著,或者是施耐庵的违心之作,跟前七十回风格迥异。
不管怎么说,施耐庵写《水浒传》,都是以前朝史料和笔记为蓝本的,他虚构出来的好汉,则是另有用意,比如最先出场的三个山贼,读者诸君一眼就能看出他是以谁为历史原型:神机军师朱武、跳涧虎陈达、白花蛇杨春,那就是大明洪武皇帝朱元璋、中山王徐达、开平王常遇春。
记得有一个老牌特工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不相信巧合,世上也没有那么多偶然,巧合和偶然,都是有人刻意安排的!”
施耐庵的老主公被朱元璋领着徐达常遇春打败,施耐庵罗贯中师徒从“有志图王”到“退隐山林”,心中的不甘是可以理解的。于是施耐庵让朱武、陈达、杨春都拜倒在九纹龙史进脚下——张士诚原先就叫张九四,他的禁卫亲军的称号就是“十条龙”。
除了当先出场的三个战五渣山贼,施耐庵还很细心地塑造出了潘金莲、潘巧云这两个失节女子,这是施耐庵在表示对“老战友”潘元明、潘元绍兄弟的不满和仇恨。
潘元明投降后官至“署云南布政使司事”,岁食禄七百五十石,这份工资待遇至少是个伯爵——诚意伯刘基刘伯温的岁食禄只有二百四十石。
潘元绍让自己七个姬妾自杀后投降,又成了朱元璋派去劝降的张士诚的使者,此人后来去向不明,有人说他被张士诚或朱元璋杀了,半壶老酒没找到相关史料,所以不敢妄言,咱们接下来还是看看另外三位梁山好汉的姓名和绰号:这明显是施耐庵只写了跪拜的朱武、陈达、阳春之后还不解气,又编出几个人来泄愤。
梁山三十六天罡中,原本是没有两头蛇解珍、双尾蝎解宝而有“摸奓云杜千”和“铁天王晁盖”的,到了南宋龚开所写《宋江三十六人赞》时,及时雨宋江和铁天王晁盖都在其中,却不见了杜千(小说中为摸着天杜迁)和豹子头林冲。
一丈青究竟是扈三娘还是燕青,董平的绰号是双枪将还是一撞直,这都不重要,更有意思的是另外一些施耐庵虚构出来的梁山地煞好汉,他们的姓名和绰号,也都大有深意。
这三位虚构出来的好汉,在《水浒传》中露脸次数较多,但本事并不大,在朱元璋首批册封的公侯中也能找到影子,其中较早出场的打虎将李忠,中间加一个字,那就是曹国公、岐阳王李文忠。
我们把梁山一百单八将与明洪武三年册封的公侯表一对照,就会发现两者有很多相似之处,甚至可以根据他们的形象和性格,找到相对应的“伙伴”,宋国公冯胜的姓名拆开来,就是童贯的帮凶酆美毕胜。
大明开国公爵,排名靠前的除了文官李善长和前面提到的魏国公(中山王)徐达、鄂国公(岐阳王)常遇春、曹国公(岐阳王)李文忠、宋国公冯胜,还有卫国公(宁河王)邓愈、信国公(先为中山侯,追封东瓯王)汤和。
李善长对应哪位梁山好汉,请恕半壶老酒才疏学浅两眼昏花,一直没找到对应的梁山好汉,却找到了三位好汉比较像邓愈和汤和,他们就是火眼狻猊邓飞、金钱豹子汤隆和铁叫子乐和。
邓飞在《水浒传》中的形象应该是负面的: “原是襄阳关扑汉,江湖飘荡不思归。 多餐人肉双睛赤,火眼狻猊是邓飞。”
金钱豹子汤隆和铁叫子乐和,一个坑害表哥金枪手徐宁,一个替囚牢中的解珍解宝报信,既不讲亲情,也不忠于职守,这倒是跟明朝硕果仅存的开国公侯汤和有几分相似之处——压垮李善长的最后一根稻草,就是汤和加上去的:李善长想扩建装修房子,去找汤和借三百兵丁当免费劳工,结果被汤和举报给了朱元璋。
李善长高土木工程,舍不得花钱而想白用军队,这种擅自调动想法,也引起了朱元璋的警觉:修房子可以借三百人,要是秋收大忙,你还不得借一千?你借来的兵向皇宫进攻,我还能睡得着觉吗?
有些梁山好汉的姓名和绰号,是不能细琢磨的,比如立地太岁、豹子头、九纹龙、及时雨、智多星这五个绰号对应的人名,连起来就是一句话。智多星吴用、及时雨宋江这两人的绰号和姓名,隐喻这两个家伙干不成好事,也成不了大事。
梁山好汉多以禽兽为绰号,这也跟官场暗合:朝堂之上文东武西,一边的衣服绣着禽鸟,一边的衣服上绣着野兽,合起来就是衣冠禽兽,所以梁山上各种动物都有,有些绰号简直不可细说。
明朝武官服饰图案,一品为麒麟、二品为狮子、三品为豹子、四品为老虎、五品为熊罴、六品为彪兽、七品为犀牛,于是梁山有玉麒麟、金钱豹、锦毛虎、金眼彪、火眼狻猊(《尔雅·释兽》中载:“狻麑即狮子也,出西域。”),“编外好汉”还有瘦脸熊,除了犀牛,朝堂上的禽兽,基本都跑到梁山上去了。
吾无师旷之聪,闻弦歌也不知雅意,只能看出少华山前三盗是朱元璋徐达常遇春映像,潘金莲潘巧云就是施耐庵的两个叛徒战友,其他的人看起来却很模糊。
汤和、邓愈、李文忠是不是对应汤隆、乐和、邓飞、李忠,半壶老酒也拿不准,所以最后只好请教读者诸君:在您看来,施耐庵写《水浒传》,有没有指桑骂槐之意?把明朝开国王、公、侯名单与梁山一百单八将名录两相对照,或者将几位梁山好汉的绰号姓名连着读,还能发现哪些有意思的事情?

金坛美味有故事:这道菜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为它命名
是金坛人对四季食物最严谨的考究
儒林羊糕这个时令美食也到了眼前
儒林羊糕富有嚼劲、味香鲜美、营养丰富
冬季常温下放置十天半个月不会变质
长期从事人文历史研究的诸葛佩圣老师介绍说
转战金坛时,安营扎寨于顾龙山下
朱元璋看有章鸡,野鸭,螃蟹、青虾等
答曰:儒林一户人家用秘方独制的草扎羊糕
朱元璋看着这晶莹美观的羊糕疑惑的问
放入加有十几种香料的老汤锅里炖煮
朱元璋闻之立即夹上一块蘸了蘸醋碟
连声道:“儒林羊糕,真乃美味佳肴也!”
从徐建忠的祖爷爷经营羊糕店开始
毕竟,羊糕的故事再源远流长或美好
其本质还是食物,一切还是得看味道
小编对这个朱元璋赞不绝口的羊糕十分好奇
究竟是怎样一个神秘配方能做的如此好吃
便跟随诸葛佩圣老师前往建忠羊糕馆
内蒙草原20公斤左右刚成年的山羊
待羊肉中的血水浸泡洗净后放入老陈卤中
里面可是加入了十几种香料药材熬煮出来的
剔骨后的整块羊肉需再次泡汤一小时
用沸水焯烫过的新鲜稻草趁热卷起
将卷好的羊肉再次放入卤汤中煮烫捞起
用稻草捆扎时留在稻草上的油脂凝固后
秋冬季节为这道美食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温度
厚厚的油脂就像花卷中的糖馅一样
儒林羊糕已从一个有历史故事的特色食物
发展成现在儒林人发家致富的产业
如今专业从事儒林羊糕制作的商户已达到20余家
仅徐建忠一家商户一年销售羊糕可达数十吨
结伴去尝一尝这朱元璋都称赞的羊糕吧
朱元璋传(从乞丐到开国皇帝)
本书详述了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是著名历史学家吴晗先生的代表作品。从朱元璋少年时家破人亡不得不乞讨度日起,到他青年时入郭子兴帐下暗中夺权四处征战,再到他中年一统天下登顶帝位,蕞后老年时殚精竭虑为子孙铺平道路为止,吴晗通过梳理、考订、辨析各类翔实的历史资料,用通俗、生动、情感丰沛的语言将明太祖朱元璋这个复杂多面的帝王细致入微地展现了出来,并对他一生的功过是非进行了中肯的评述。另外,吴晗还讲述了朱元璋的家庭生活,分析了他的性格养成与变化,从侧面进一步丰富了朱元璋的形象,还原了一个被历史迷雾遮蔽着的活生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