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新闻 >> 正文

原创封神中,纣王为何放过姬昌,却敢对东南两诸侯痛下杀手?

更新时间: 2025-10-04 14:22:08

阅读人数: 703

本文主题: 穿越封神做诸侯的小说

忠告徒劳谏诤名,逆鳞难犯莫轻撄。醢尸桓楚身遭惨;服甸崇禹命已倾。两国君臣空望眼;七年羑里屈孤贞。上天有意倾人国,致使纷纷祸乱生。

皇后姜氏遭妲己算计惨死宫中,两个太子被狂风卷去下落不明。七十五岁的老首相商容九节殿撞向了龙盘石柱,上大夫赵启被炮烙的灰飞烟灭。

纣王怒气未消的回到后宫,突然脸上浮现出一丝忧色,心想正宫娘娘姜氏被害,如果东伯候姜桓楚举兵造反如何应对,那个三只眼的闻太师出征又没回来。

这时费仲看出了纣王的忧虑,上前说

:陛下可暗传四道旨意,将四大诸侯诓进朝歌然后斩首号令,使其猛虎无牙群龙无首,下面的就不敢犯上作乱了。

:爱卿真是盖世奇才,果然有治国安邦的良策,不枉美人倾力举荐你。

随后,颁发四大圣旨召东伯候姜桓楚、南伯候鄂崇禹、西伯侯姬昌、北伯候崇侯虎来朝歌。

话说四大诸侯马不停蹄来到朝歌,下榻在金庭驿馆,皆不知纣王所召何意。正把酒言欢中,馆内一驿卒长叹一声说

:你们今夜传杯欢会饮,只怕明日鲜红染市曹!

姜桓楚此时方知女儿姜氏惨死宫中,不禁心如刀绞跌倒在地。西伯侯姬昌安慰着说:待明早见君咱们犯颜力谏,一定要分清黑白为你女儿讨还公道。

翌日,两列文武百官恭迎四诸侯上朝,还未及东伯候开口,纣王劈头盖脸的问道

姜桓楚心想这帝辛小儿,真是猪八戒倒打一耙。随后朗声说道:我坐镇东鲁奉公守节自尽臣责,何罪之有?反倒纣王听信谗言诛妻杀子炮烙大臣,实在是君负臣,而不是臣负君。

:老逆贼,你指使女儿杀我意图篡位,罪不可赦却还在此摇唇狡辩,推出午门醢尸以正国法。

其余三诸侯吓的大惊失色,纷纷上前为东伯候求情。谁知纣王二话不说,又命将三个诸侯也推出去斩首。北伯候崇侯虎因与费仲勾连被特赦,西伯侯姬昌在黄飞虎、比干等人的担保下也幸免于难。南伯候鄂崇禹无人为其出头,也被纣王下令处死。

这同样是一方诸侯,北伯候就不说了,毕竟奸臣当道有费仲与尤浑护着。那么西伯侯姬昌为何能逃脱呢?黄飞虎以及比干等人为其求情时,说姬昌为国为民是栋梁之才,将西岐治理的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被人们称之为西方圣人。

如果仅仅是因为贤德,可是东南两伯候也没有欺男霸女或者为非作歹啊。比干也说二候数有战功从无过错,可为何没能躲过纣王的屠刀呢?

尤其东伯候姜桓楚还被执行了醢尸,何为醢尸呢?就像后来的姬发那样,被妲己剁成了肉酱。说你好自然有好的言语,说你坏也不乏坏的理由,这或许就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吧。

纣王之所以敢对东南两伯候痛下杀手,其实并非他们没有西伯侯的贤德名声,也不是有黄飞虎与比干等人的担保,究竟主要还是东南两伯候的实力问题。他们实力没有西伯侯强大,说白了纣王也就是柿子捡软的捏。

闻太师第一次出征是纣王七年,北海袁福通七十二路诸侯造反,第二次正当收拾起烂摊子时,东海又反了平灵王。

四大坐镇诸侯之中,唯独姬昌的西方一直相安无事,这其中并非因为姬昌有姜子牙与阐教神仙的相助。闻太师曾说过西伯侯麾下武有勇冠三军的南宫适,文有三寸不烂之舌的散宜生。

南宫适在跟随姜子牙东征的途中,立下的战功不亚于会法术的阐教弟子。散宜生贿赂费仲救姬昌逃脱牢笼,邓九公征伐西岐时,为土行孙前往说媒的也是散宜生。破十绝阵的时候,去九鼎铁叉山八宝云光洞向度厄真人借定风珠,散宜生也是姜子牙的钦定的不二人选。

西岐是要文有文要武有武,而纣王也不可不知道四大诸侯的强弱。西伯侯姬昌能侥幸逃脱不仅仅是靠贤德的名声,更重要的是背后有强大的实力。

闻太师出征北海回来,得知东南两诸侯之子率军叛乱后,也是不疼不痒的态度,只是建议派使臣前往进行安抚。从这可以看出在闻太师的心里,也没有将东南当回事。如果叛乱换做西伯侯姬昌呢,态度上肯定就不一样了。

三路诸侯同时进军朝歌,纣王却屡屡从一个地方调兵,那就是三山关。

魔家四将阵亡后闻太师亲自征伐西岐,而之所以能亲征是因为游魂关的窦荣屡胜东伯侯,三山关的邓九公连胜南伯侯。

姜子牙对战邓九公与窦荣时,基本上没费什么劲都是智取,但东南两诸侯却久攻不下连连败退。东伯候姜文焕被卡在游魂关,还是金咤与木吒的帮助下才抵达孟津。

在整个伐纣过程中,主力作战部队还是西岐的武王,东南两伯候只是打酱油的。当然可以说西岐有玉虚宫的神仙相助,但神仙主要对付的是截教。反过来说,姜子牙以及神仙们为何选择帮助西岐,还不是因为人家有实力。

因此,一个人要想得到他人的帮助,首先你自己要行。别人看你具备潜质才会在你身上下注,倘若是扶不起来的阿斗,即使神仙恐怕也爱莫能助。

动物世界的法则是弱肉强食,其实更多的时候也适用于人。人生的道理上不要去在意他人的眼光,要想脱颖而出立于不败之地,首当其冲的一条就是做好自己。变的强大有实力,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东伯候姜桓楚、南伯候鄂崇禹,他们都没有西伯侯姬昌强大的实力,所以纣王才敢将其处死。同理,纣王杀了那么多朝中大臣,对闻太师却颇为忌惮,也是因为大臣们没有闻太师的实力。

你如果不行,别人不仅不帮你,甚至还瞧不起你。东南两诸侯尤其北伯候鄂崇禹,关键时候连个说话求情的人都没有。朝歌里从纣王到文武大臣,都看不起东南两诸侯,而这也是他们被杀的真正原因。

唯有自己变的强大,才能不畏他人言语不惧他人眼色,实力永远是王道。自己有实力才能帮助需要帮助和人,才能使这个世界变的更美好。

原创封神中,纣王为何放过姬昌,却敢对东南两诸侯痛下杀手?

纣王为什么不先杀了姬昌?真因为姬昌装傻充愣,吃了儿子的肉吗?

小时候,我们应该都看过一部电视剧--《封神榜》。这个故事讲的是武王伐纣,推翻殷商,建立周朝的故事。如果,深入了解历史,我们就会发现,电视剧里的很多事情,都不是表面看到的那样。今天,我们就来仔细琢磨一下,纣王为什么不杀姬昌这件事。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制王朝,它结束了禅让制的时代,开启了"家天下"的历史。

但是,这时候的夏王朝实行的是分封制,并没有真正的一统全国。所以,继承了夏朝政治制度的商朝,也是如此。虽然,商朝是中原大地上唯一的正统国家,各诸侯国对商天子俯首称臣,为其镇守四方,但是,各诸侯在自己的王国内,还是拥有着独一无二的绝对权力。

看过电视剧《封神榜》或者《封神演义》这本书的人应该都知道,商朝有四个诸侯国,每个诸侯国有一个伯侯,分别是:东伯侯姜桓楚、南伯侯鄂崇禹、西伯侯姬昌和北伯侯崇黑虎。在四大诸侯国中,又以西伯侯姬昌和北伯侯崇侯虎两人的名气更大,治下王国更强。

四大诸侯国作为商朝的附属国,他们需要为商朝镇守边关,抵御外敌,一旦君王有难,还须领兵勤王,不得有误。但是,与义务相对应的是,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王国,拥有绝对的自治权,政治、军事、经济均不受商王朝掌控,可自行决定王国继承人。

当然,在四大诸侯国治下,还有很多小诸侯国,且数量极为庞大,如果,能够将其统一起来拧成一股绳,也是颇为强大的一方势力。

当时,四大诸侯国及其治下的小诸侯国,面积加起来比商朝总疆土面积的一半还要大。所以,作为天下之主的商朝,对于这四个诸侯国自然也是相当忌惮的。

要知道,加强中央集权最好的办法就是削藩,想想汉武帝时期的"推恩令",这一手玩得可谓十分漂亮。兵不血刃就将各诸侯国手中的权力全部收归中央。商朝时期,当然不可能出现削藩的事情,但是,任何一位君主都不会让地方势力过于强大,从而,威胁到自己的地位,所谓"卧榻之侧岂可他人酣睡"。

商纣王虽然在历史上是一位十分昏庸无道的君主,但是,他也是君王,是君王就一定需要四方臣服。所以,他是绝对不会眼睁睁看着四大诸侯国日渐强大却不闻不问的。在他的心里,早就想要找一个机会好好震慑一下这四大诸侯国。

话说,姜王后被迫害致死以后,费仲、尤浑等奸臣体察上意,给暗地里对四大诸侯国恨得牙痒痒的纣王出了个馊主意。他们建议纣王将姜桓楚、姬昌、鄂崇禹、崇侯虎全部诱骗到朝歌,一举铲除这四大伯侯。幸好,此时的纣王还有点脑子,所以,这个主意就没有了下文。

纣王虽然放弃了诱杀四位伯侯的想法,但是,他还是没有放弃削弱四大诸侯国。所以,纣王首先选择了东伯侯姜桓楚下手,诬其谋反,然后,名正言顺地将其杀害。

东伯侯的儿子姜文焕知道这个消息后,悲痛欲绝,举兵造反。姜文焕是一员猛将,骁勇善战,手下的士兵也跟他一样都是勇猛之人,所以,这群人最初还真让纣王寝食难安了一段时间。只是,姜文焕空有勇猛,却无谋略,最终,这场叛乱很快就被镇压了下去,根本没有动摇商王朝的根基。

而在这场所谓的姜桓楚谋反案中,南伯侯鄂崇禹也被牵连其中。他曾以性命为姜恒楚担保,可纣王想要的不是事实而是他们的命。所以,东伯侯死后他也落得个枭首示众的下场。东伯侯和南伯侯都死了接下来就该轮到西伯侯姬昌了,最终,姬昌却在纣王的手下逃过一劫,且完好无损地回到了自己的封地。

那么,这究竟是为什么呢?纣王明知此举是纵虎归山之举,为什么最后还是放过了姬昌呢?大部分人认为:姬昌之所以没有被杀是因为他装傻充愣,打消了纣王对他的疑心。

在当时,世人皆言姬昌是个神算子,对于信奉鬼神的纣王来说,他其实对姬昌的忌惮是最深的。但是,当纣王邀请姬昌吃自己儿子伯邑考的肉做成的肉饼之时,姬昌却吃得很开心。纣王觉得姬昌也就那样,没什么大本事,连吃的是自己儿子的肉这样的事情都算不到,所以,干脆就放了他一马。

不过,事实上姬昌能够活着回到西岐跟这一点关系都没有。

姬昌能活着走出朝歌,完全是因为纣王本来就没有这么早就杀了他的打算。如果条件允许,纣王当然不会放这个心腹大患离开,但是,问题就在于当时的条件不允许。

因为,当时的西周非常强大,而且,他的西部就是戎人的势力。戎人势力一直是让商朝头疼不已的问题,这些戎人英勇善战,野蛮好杀,一旦进入商朝境内,后果不堪设想。如果,此时杀了姬昌,西周就算不造反,只是放戎人进入商朝地界,那商朝都会伤筋动骨,甚至,很有可能无力再节制各诸侯国。

而且,如果西周一怒之下跟戎人联合,那么,后果简直无法想象。所以,纣王在权衡之下,还是让姬昌回去继续镇守边疆。纣王未必不知道姬昌是在装傻充愣,但是,毕竟已经杀了伯邑考,间接地震慑了姬昌,不如就放他一马。只是,纣王没想到,最后真的是西周取代了商朝,将他从王位之上赶了下去。

既然,姬昌逃过了一劫,那北伯侯崇侯虎自然也就得以幸免于难了。因为,纣王很清楚,这两人之间可是有深仇大恨的,让崇侯虎来牵制姬昌真的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在这一点上,纣王这个君王当得还挺称职的。之后,西周伐纣之时,崇侯虎也的确给姬昌带来了不少麻烦。

【《史记·殷本纪》、《史记·周本纪》、《国语·武王伐殷》】

商朝时期的四大伯侯,除了西伯侯家建立周朝,其他三大伯侯家族结局如

​​《封神演义》有四镇大诸侯, 统领八百镇小诸侯,分管东南西北四方,各领二百小诸侯,这四大诸侯分别是东伯侯姜桓楚、北伯侯崇候虎、西伯侯姬昌、南伯侯鄂崇禹。

西伯侯姬昌是商纣王时期四大诸侯中名气最大的一个。西伯侯姬昌是周太王之孙,季历之子,岐周人,周朝奠基者。季历死后,继承西伯侯之位,因此又被人称作西伯昌。西伯昌四十二年,姬昌称王,史称周文王。

周文王在位期间,勤于政事,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礼贤下士,广罗人才,还拜姜尚为军师,使得“天下三分,其二归周”,为武王灭商奠基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创周礼,被后世儒家所推崇。孔子更是称文王为“三代之英”。

《封神演义》里东伯侯姜桓楚的历史原型是商纣王的大臣鬼侯,鬼侯与鄂侯、西伯昌同为商朝三公。商纣王晚期暴虐无道,许多人因为强言直谏被杀。当时鬼侯的女儿献给纣王,因其讨厌商纣王过于淫乐,而被纣王所杀。姜王死后,为了斩草除根,商纣王将姜桓楚、姬昌、鄂崇禹、崇侯虎等四大诸侯诱骗到朝歌,诬陷姜桓楚谋反,姜桓楚怒不可遏,当场大骂纣王,历数纣王之罪过。纣王大怒,用巨钉钉住了姜桓楚的手足,并被乱刀碎剁。

《封神演义》里南伯侯鄂崇禹的历史原型是商纣王大臣鄂侯,鄂侯与鬼侯、西伯昌同为商朝三公。上文说到,东伯侯姜桓楚因为自己的女儿被商纣王无故杀害,当场大骂纣王,历数纣王的种种罪行,而激怒了纣王,被剁成肉酱,鄂侯为鬼侯据理力争,也一同被纣王剁成了肉干。

北伯侯崇侯虎,为有崇氏国君,侯爵,名虎,是纣王的重要羽翼。那是商纣王晚期,为政残虐,对百姓施以各种酷刑。西伯昌暗中叹息,被他获知,告于纣王,纣遂囚西伯于羑里

众所周知,四大伯侯中西伯侯姬昌,也就是周文王,坐镇西岐,他的次子姬发建立了周朝,也是西周的开国君主。

四大伯侯除了西伯侯一家成就大业,将殷商取而代之,那其他三家的结局是怎样的呢?

东伯侯姜桓楚原是商纣天下八百镇诸侯之首,纣王原配夫人姜王后是他的女儿,东伯侯姜桓楚总镇东鲁二百路诸侯。妲己害死了姜王后,要斩草除根,将姜桓楚、姬昌、鄂崇禹、崇侯虎等四大诸侯诱骗到朝歌,诬陷姜桓楚谋反,并将他巨钉钉住手足,乱刀碎剁,醢尸而亡,被封其为帝车星。

姜桓楚和姜王后被纣王无端杀害后,姜桓楚的儿子姜文焕,姜文焕悲愤交加,自立为东伯侯,竖起反商大旗,是八百路诸侯中第一个造反的。姜文焕十分骁勇善战,有万夫不当之勇,但是由于有勇无谋,攻打游魂关十数年不能攻克,最后在金吒、木吒的帮助下,里应外合,攻破游魂关,参加了孟津的大会师,并且提出推选姬发为讨伐军盟主。纣王大战天下诸侯,姜文焕大骂昏君,率先向纣王杀去,姜文焕一鞭将纣王打伤,立下奇功。殷商灭亡,姜文焕力保武王登基,天下太平后姜家仍旧坐镇东鲁。

南伯侯鄂崇禹,总镇南方二百路诸侯。鄂崇禹算是死的最潦草的一个,四大诸侯骗入朝歌后,纣王诬告姜桓楚谋反,鄂崇禹为了救姜桓楚,直言进谏,纣王下令将其枭首,最后被封其为天马星。

而鄂崇禹的儿子鄂顺,在鄂崇禹被纣王杀害后,继承为南伯候,起兵反商,先是被魔家四将打败,后来又重整人马攻打三山关,然而由于本领平庸,多次被邓九公打败,最后总算打破三山关,在孟津和天下诸侯会师伐纣。大军兵进朝歌,纣王大战天下诸侯,鄂顺不是对手,在混战中被纣王一刀挥于马下,死后被封其为北斗七星中的贪狼星。

最后一个北伯侯崇侯虎是四大伯侯中的另类,因为他对纣王言听计从,算的上纣王的铁杆追随者,也是摘星楼和鹿台的修建者,其结局可想而知是最悲剧的。

崇侯虎是被其弟弟崇黑虎送解周营的,还是一大家子被送解周营。用崇侯虎自己的话说“岂知亲弟陷兄,一门尽绝!”就这样崇侯虎父子被其亲弟弟送到姜子牙手中给斩了,虽然崇侯虎父子死后都封神了,崇侯虎被封大耗星,他的儿子崇应彪被封为随斗部九曜星官。但和他的弟弟崇黑虎被封为南岳衡山司天昭圣大帝差远了。

标签: 知识科普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