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舰队简史
上两回小弟大致介绍了中国近代两支重要的舰队,今天就来聊一聊外国近代的著名舰队。今天的主角是德国公海舰队,这支舰队在短短的二十年里崛起,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轰然解体,它的成功与失败都为后来的各国海军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俾斯麦人称“铁血宰相”是十九世纪欧洲最卓越的政治家之一,也是德意志地区首屈一指的政治人物,担任普鲁士首相期间通过一系列铁血战争统一德意志。
为了争夺“阳光下的土地”建设一支强大海军的计划就被提上了日程表。1853年至1856年爆发的克里米亚战争给德国人上了宝贵的一课,首先德国人看到了旧式木质战舰在新式蒸汽舰船面前完全是不堪一击,特别是法国当时装备的新式铁甲舰更是所向披靡,不但可以密集发射炮弹攻击敌人,还有厚重的铁甲护体,在攻守方面都颇具实力。德国人因此受益匪浅,认为以后世界海军的发展,铁甲舰是必然趋势。于是在统一后不久就开始建造“普鲁士”级铁甲舰,之后又在“普鲁士”级的基础上重新建造了“萨克森”级铁甲舰,这可是当时德国最先进的铁甲舰,由于当时德国还未摆脱大陆军的思维,海军仅仅视作为陆军的增援。因此“萨克森”级铁甲舰虽然装备厚重的铁甲和大口径火炮,但其远洋作战能力并不突出。(但“萨克森”作为当时德国最先进的铁甲舰,得到清政府的青睐,其后“定远”级铁甲舰就是以其为母型结合其他铁甲舰的优势进行设计建造)
勃兰登堡级“腓特烈·威廉选帝侯号”
恺撒·腓特烈三世级“德皇威廉二世号”
面对德国海军的来势汹汹,英国海军也是反应剧烈,因此双方之间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海军军备竞赛。英国国防的要求一直是英国海军的总吨位要等于世界第二和第三海军强国总吨位相加之和,但面对德国海军的日益崛起,英国一直没有办法做得到。然而英国海军的军事革新能力的确领先世界,到了1905年在英国第一海务大臣费舍尔爵士所带领的委员会设计之下,“无畏”号战列舰横空出世,它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首先“无畏”号为长艏楼船型,取消了一般战列舰的舰首撞角。全舰采用“全装重型火炮”其装备的10门主炮都是统一的12英寸口径,分五座双联装炮塔。(在这里就要介绍一下世界主力舰的演变,首先在克里米亚战争后,世界各国海军都意识到铁甲舰的威力,因此各国海军都大力建造铁甲舰作为主力,铁甲舰的设计五花八门,尽显各国海军设计师的想象力,铁甲舰的代表作:英国“不屈”号,德国“萨克森”号,清朝“定远”号等。之后时间来到1893年,英国设计出“皇权”又称“君权”号战列舰,这级军舰彻底改变了海军主力舰的历史,因此又称为“现代战列舰的鼻祖”。它最大的改动就是高干舷,因为当时大多的铁甲舰都是低干舷,一旦海况不佳或高航速前行,舰首上浪的问题严重,非常影响军舰的战斗力而且对军舰还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君权”级战列舰采用高干舷设计解决了这个问题。其次,在火力设计上,“君权”级采用的配置是4门343毫米口径巨炮为主炮,10门152毫米口径速射炮为副炮。这种高低搭配成为了后来世界各国所有海军的必备,只是口径不同而已。至此,“君权”号的出现让世界各国海军的主力舰都进入了“君权”时代,各国摒弃了五花八门的设计,专心一意模仿“君权”。德国海军之前一口气建造的20艘主力战列舰都属于“君权”式的设计)现在说回“无畏”号,它的五座炮塔分别布置于舰首,舰尾,舰体中部,这三座成中心线布置,另外两舷对称各一座。因此单舷火力最大为8门主炮,向前火力为6门,各主炮射击性能一致并配合火力控制系统,可以进行齐射,这些改变都让“无畏”号整体攻击火力大幅提升。副炮仅仅保持小口径速射炮防备小型鱼雷艇的偷袭。另外装备5具鱼雷发射管和在舰侧装备防鱼雷网。“无畏”号也是采用全新的动力系统,它是第一个使用了4台蒸汽轮机作为推动力的大型军舰,蒸汽轮机的功率远胜于旧式的往复式蒸汽机。因此“无畏”号的航速达到21节,超过当时的所有战列舰,让它吨位即大又灵活,长时间的高速航行可靠性强。“无畏”的设计让它不惧怕恶劣的天气并大幅改善了军舰的生活环境,确保了官兵的士气和战力。同时它的防御和生存力也是大幅加强,装甲表面的硬化处理,重要部位的装甲厚度,水线以下的水密仓不设横向联络门,加强了水密结构,提高抗沉能力。可以说“无畏”在当时代表了海军最新和最划时代的变革。它的出现让所有的“君权”式战列舰如同铁甲舰一样彻底落伍,之后人们统称“无畏”舰出现之前的战列舰为“前无畏战列舰”而仿制“无畏”舰的为“无畏型战列舰”。
费舍尔勋爵,英国海军传奇将领,一生历经风帆时代到钢铁巨舰时代,常被人称为英国海军史上仅次于纳尔逊勋爵的重要人物。

《格林童话》里的王子公主怎么这么多?看德国统一前格局就明白了
《格林童话》在世界上大名鼎鼎,我们小时候大多数都看过《格林童话》的书或者改编的动画片,与同一时期的《安徒生童话》齐名,是童年的美好回忆之一,是由德国语言学家雅克布.格林和威廉.格林兄弟,通过收集、整理和艺术加工后而完成的德国民间文学,和中国清代蒲松龄先生的鬼狐小说《聊斋》类似创作过程类似。
《格林童话》是世界童话经典,格林兄弟用其丰富的想象力为世界各地的孩子们讲述了一个神奇浪漫的故事,1812年成书出版,到1857年最终完结,共计216篇童话故事。我们耳熟能详故事很多,如《白雪公主》、《青蛙王子》、《小红帽》、《灰姑娘》等,里面的有很大篇幅讲述了很多王子与公主之间的故事,动不动出来一个王子或者公主,跟不要钱似得往外冒,最后王子与公主都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的基本套路。
那么问题来了,《格林童话》里的那些成大堆的王子与公主哪来的?怎么这么多?
回答这个问题就要看具体成书时间的具体的历史环境了,成书到终章时间为1812~1857年,这一时期的德国还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根本没有统一。
德国统一前,只是继承了原来神圣罗马帝国的壳,整个中欧地区说德语的邦国,组成了松散的德意志联邦,而且有各不统属。
当时德意志地区有大大小小邦国多大有300多个,1700多个骑士领地,更奇葩的是仅仅1200平方公里土地的威斯特伐利亚地区,境内竟然有着52个邦国,算一算这些邦国的平均面积也就相当于我们这里大一点的村子或者小一点的乡镇的管辖范围。很多邦国根本不敢军事演习,生怕炮弹落到其他邦国引起外交纠纷。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格林童话》哪里来的成大堆王子与公主了,都来自这些多如牛毛的小邦国,按面积算,这些王子公主也就相当于我们这里的村长或者乡长家的儿子女儿,是不是一解释童话里的王子和公主变成现实中的村长儿子和村长女儿,突然感觉low了很多,果然童话里都是骗人,呵呵!其实这就是实情,不然哪有那么多王子和公主冒出来。
正是因为德意志地区邦国林立,关卡重重,严重制约了地区发展,德意志统一的呼声才高了起来,德意志统一是有民意基础的。
而《格林童话》对德国统一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她让说德语的地区都认同同一个文化传承,增强了民族凝聚力,也可观了减少了统一的阻力,好的文学作品就是一种让你看不见的力量,这样的力量是你想象不出的大。
一战,是谁给了德意志威廉二世称霸世界的野心?
1648年中国的明朝已经灭亡了4年,欧洲发生了争夺霸权的战争,10月24日欧洲各国签署了《威斯特伐利亚合约》,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与德意志诸侯间长达30年的战争结束。但该合约把德意志分为314个邦国,虽同属于一个圣神罗马帝国,但是神圣罗马帝国基本无权干涉邦国们的内政,德意志还是处于分裂状态。
(拿破仑和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一组油画)
1806年拿破仑·波拿巴率领法国军队入侵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神圣罗马帝国因为各自为政,基本无力招架,就连最大的两个邦国普鲁士和奥地利也扛不住,最后战败。其中普鲁士还割让了一半的土地,并支付1.5亿法郎的战争赔款。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也因此解体,德意志民族也四分五裂,一个像样的国家也不复存在。
当时的法国非常强大,征服了很多欧洲国家,直到1814年,欧洲各国组成反法同盟,拿破仑征服俄国遭遇了滑铁卢之战被战败。
法国战败后,在英国和俄国的主导下,由38个邦国组成的德意志邦联成立。各个邦国和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时期一样,各自为政拥有自己的独立主权,没有形成统一的德意志国家。
在当时的欧洲各国也不希望德国统一,因为曾经的神圣罗马帝国统治欧洲几百年,各国是有目共睹,这个民族一旦统一,必将走上一条征服世界的道路。
因为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法国已经实现自由平等的民主共和,德意志民族在自己的土地上也看到了希望。他们在法国大革命思想的引导下,开始寻求一个统一平等自由的德意志国家。
德国的很多思想家也开始大肆传播自由平等思想,建立统一大国的旗号。有经济学家认为,德意志因为分裂阻碍了经济的发展。据说当时在德意志邦国之间的货币达到了6000种,而且邦国之间还设立了关卡,过关必须收税。有的商人运送货物去其它邦国,其关税都超过了货物的价值,这样的德意志基本无法发展贸易,所以在欧洲极其落后。
当时德意志经济学家李斯特,游各个邦国要求组成关税联盟,很多小邦国基本不采纳他的意见,将他驱逐出境。
德意志邦国的第二大邦国,奥地利称他为最危险的煽动者。因为个邦国之间都不想取消关税,这一最重要的收入来源。虽然这样,李斯特也没有被打倒,他用了十多年的时间,只为德意志的崛起,说服了当时德意志邦联最大的邦国——普鲁士。
老大同意了,其它国家还能不敢承认人吗?1834年1月1日零时,从这一刻德意志各邦国之间取消了边境关税。《关税同盟》建立以后,李斯特依然过着贫困的生活,一生穷困潦倒。1846年,在儿子病故的打击下,贫困与疾病缠身的李斯特选择了自杀,结束了自己的一生。1848年,李斯特去世两年后,德意志多个邦国间爆发了推翻君主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的革命。革命在短时间内,基本全部取得成功,于是各个邦国派出代表在法兰克福组成了“全德意志议会”。试图通过协商的方式,建立一个像美利坚合众国一样统一而自由的联邦国家。
议会代表的谈判还未结束,个联邦又开始反扑,将革命打回原形。所以,德国的统一愿望,第一次遭到了失败。
德国要想统一,在小国间基本无望,1862年9月30日,这一天德意志邦联最大的邦国普鲁士首相脾斯麦上任。这个被称为“铁血宰相”的脾斯麦刚上任就在议会,发表了一段强硬的演讲,其内容就是武力统一德意志。此时的普鲁士经济开始复苏,大力发展教育和军事,迅速在个邦国间发展壮大,其它邦国根本无力抗衡。
脾斯麦知道,普鲁士虽然是德意志邦联中最大的,但是整个欧洲基本被英、法、俄三个国家控制。脾斯麦采取游说的方式,让这个三个国家保持中立,在不干涉其内政的情况下,着手德意志内部的统一计划。
1866年,普鲁士的枪口对准了德意志邦联中的第二大邦国——奥地利。在两年前,这两个国家还共同打败了丹麦,可谓是称兄道弟。但是两年后,他们却成了敌人,这就是被称为“铁血宰相”的脾斯麦,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为了德意志的统一他必须这么做。战争开始脾斯麦没有多少把握,但是普鲁士士兵为了统一个个士气高涨,在脾斯麦的带领下,最终战胜了德意志最大的对手奥地利,因此普鲁士脱离德意志邦联。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德军长驱直入,直抵巴黎郊外。这次,法国皇帝被俘,德国统一的最后一个障碍被扫清。
1871年1月18日,这一天普鲁士人在法国的皇宫凡尔赛宫殿,脾斯麦宣告统一的德意志帝国诞生。65年前,拿破仑征服德意志,65年后德意志征服了法兰西,德意志只用了65年的时间,把这个曾经的征服者踩在了脚下。
独立后的德意志帝国,普及全民教育,并发展工业经济。当时的德国工业化落后于英国,因为全民教育德国培养了很多高素质的人才,兴办大学给德国带来了创造与发明。可以说当时的德国最不缺的是人才,所以在19世纪,德国引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从1851年到1900年,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当中,其科技发明达到了202余项,是当时法国和英国的总和居世界第二位。德国用了40多年的时间,煤炭与钢铁产量欧洲第一,化工业高度发达,到1910年德国的工业总量超越了欧洲所有的国家。
德国因为兴办教育,培养出了大量科技人才,使其的国力发展到匹敌整个欧洲。在当时,的亚洲日本和中国都派出了使团前往德国拜访当时的“铁血宰相”脾斯麦,从德国学习经验。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清政府派遣了李鸿章,这位被称为中国的“脾斯麦”回国后。因为权力完全掌握在慈禧太后的手中,又加上赔款,国库已经空虚,无力发展工业,他不能像欧洲德意志帝国那样,迅速崛起。因为,落后于贫穷,最终被列强瓜分,1911年,导致了辛亥革命。
(左:德意志帝国皇帝威廉二世)
俗话说,物极必反,德国一直在保持发展,避免战争。德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脾斯麦也渐渐衰老。最终,脾斯麦迫于皇权的压力,被迫辞职,德意志帝国威廉二世皇帝掌控了德国,这也是的德意志帝国的转折点。
德意志的强大,让欧洲列国坐立不安,威廉二世上台后所发的第一道圣旨就是《致我的军队》他一心恢复普鲁士昔日的荣光,实行军国主义,德国开启了争霸世界的征程,威廉二世的上台把德国推向了战争的边缘。
1913年,德国的经济已经超越了英国,仅次于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德意志有能力征服欧洲任何一个国家的野心急剧膨胀,在此时,德意志帝国威廉二世即将拉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