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消息 >> 正文

农作物按需、按量、按时“打点滴”科学灌溉全力抗旱保夏种

更新时间: 2025-10-06 14:21:57

阅读人数: 208

本文主题: 精确灌溉的步骤及技术

最近一段时间,山东多地遭遇高温干旱天气。6月20日,山东省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山东聊城调引黄河水,同时改进灌溉方式、提高用水效率,全力抗旱保夏种。

位于聊城市东昌府区的梁水镇八甲刘地区地势较高,又是盐碱地,地下水苦咸,不宜灌溉。针对旱情,当地启动干旱防御IV级应急响应,并申请加大黄河水供给,全力调水抗旱,同时组织农户抓住时机进行抢种。

在聊城市茌平区,当地改进灌溉方式,在种植大豆玉米的时候采取了精准滴灌节水抗旱新技术。通过遍布田间的管网给农作物实施按需、按量、按时“打点滴”。 喷施降温剂 保障大棚蔬菜健康生长

为了防止持续高温天气对蔬菜种植和渔业的影响,山东多地农业部门积极行动。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农户科学应对,确保蔬菜和盐田虾正常生长。

在菏泽市定陶区冉堌镇聂庄的蔬菜大棚内,农技专家建议种植户可以通过加盖遮阳网和喷施降温剂、浇水等措施降低棚内温度,保障蔬菜的生长。

在滨州沾化区北部沿海,各盐田虾养殖企业采取增加供氧等措施,确保盐田虾在高温环境下生长。

农作物按需、按量、按时“打点滴”科学灌溉全力抗旱保夏种

全环节、全过程挖掘粮食单产潜力春耕一线看良种、良机与良法

3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我国有14亿多人口,粮食安全必须靠我们自己保证,中国人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加大良种、良机、良法推广力度,在精耕细作上下功夫,进一步把粮食单产和品质提上去”。

春管春耕一线,各地区各部门把大面积提升粮食单产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更多现代农业科技成果向田野集聚。农民辛勤耕耘,良种、良机、良法配套,全环节、全过程挖掘粮食单产潜力。

东北黑土地,北大荒各农场陆续开始水稻播种。

北大荒农业股份八五六分公司水稻种植户邴学臣,今年选的是“龙粳3010”早熟水稻品种。“这个品种是黑龙江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培育的,品种成熟后每平方米穗数能达500穗,穗实粒数得有90粒以上,妥妥的高产良种!”育秧大棚内,邴学臣忙着摆盘覆土。

良种播下,良法跟上。“公司对种植户进行技术指导,水稻管理高标准。”八五六分公司副总经理沈国春说,深化科研院企的合作力度,在社会化服务、智能化管理和农业生产全流程遥感监测等方向持续发力,用科技的力量助力好种子带来好收成。

近年来,北大荒以提升水稻、大豆等主要农作物品质为重点,引进高产、优质、抗病品种,开展全程机械化、配方侧深施肥、科学灌溉、综合防病等关键技术创新研究,通过管理区示范基地和科技示范户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去年收稻季,邴学臣的水稻创下平均亩产1510斤的好成绩。

浸种催芽是保证水稻丰产丰收的关键环节。距邴学臣的稻田1000多公里以外的查哈阳农场,稻种催芽工作有条不紊。新培育的圆粒水稻品种“寒稻366”种子被送到智能催芽箱内,通过智能操作面板就可实时监测水温、水位等数据。

“这个品种经过试验种植,亩产能够达到1400多斤。与普通稻米比,香味更足,适口性更好。”查哈阳农场有限公司农业发展部部长叶明刚介绍。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选育推广优新品种,夯实粮食高产稳产的根基。为保证出芽率,缩短催芽时间,查哈阳农场采用双氧智能催芽技术,实现臭氧杀菌、氧气催芽。

“氧气和臭氧循环注入,双氧催芽加固种子包衣对种子的保护,提高了抗病性。”叶明刚说,使用双氧智能催芽技术,不仅出芽快、芽率高,而且还能提前5—7天播种,水稻平均亩产量可增加40—60斤。

“轰隆隆……”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新街镇转山包村地头,伴随着轰鸣声,马铃薯种植户万森林与乡亲们驾驶小农机和微农机在地里来回穿梭,为马铃薯进行机械覆土。

在我国,丘陵山区耕地面积约占1/3,是保障粮食产量的重要来源。“搁以前,在我们这儿农机下田,想都不敢想。”万森林说,转山包村九成以上土地是丘陵山地,大部分地块零星分布,大型机械进地难,一度影响农民种地积极性。拿种马铃薯来说,以前以牛耕、马耕、人工打塘为主,只能单垄单行种植,产出效益有限。

“后来小型开沟培土机经过改造,实现单垄双行种植,种植密度从3200多株提升至5000多株,提高了产量,增加了收入。”万森林说,小农机、微农机体型不大、功能齐全、操作简便,在狭窄的田地里灵活穿梭,能完成深耕、播种、施肥等复杂的农事活动,而且成本低廉,深受乡亲们欢迎。

万森林借助小农机和微农机,精确控制播种密度和施肥量。地里的马铃薯生长更加均匀,产量和质量都有了显著提升。“用开沟培土机来开沟、盖塘种植马铃薯,效率比人工翻了10倍,每亩产量提升了20%左右。”他先后购置播种机、开沟培土机、智能喷雾植保机等各类农机30多台套。生产过程中,他还会根据地形和土壤情况,对部分机械进行适当改装,“那样功能就更强大了”。

如今,万森林的马铃薯机械化种植在当地出了名。他还利用现有的机械化设备,对外开展马铃薯种植服务3500亩左右。

小农机、微农机的广泛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转山包村焕发生机和活力。每到收获季,黄澄澄的马铃薯铺满田野,吸引众多客商前来采购。

为了让更多农民了解和使用小农机、微农机,昭通市相关部门采取“农机培训入村进地”的方式,向农民介绍操作方法和维护技巧。按照不超过购置费用30%的补贴标准,当地农业农村部门采取上门服务、帮办代办等方式,鼓励农民购买和使用小农机、微农机。一些农民通过组建农机合作社,共享协作,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目前昭通市农机拥有量累计达84.18万台(套),机械化种植程度显著提升。

近年来,我国丘陵山区适用小型机具产业化应用持续突破。昭通市农业农村局农机科科长李静介绍,未来,昭通市将继续加大对小农机、微农机的推广力度,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和服务。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全国春灌工作由南向北大面积展开。华北平原冬小麦绿意盎然,农民抓好肥水管理正当其时。

这段时间,刘浩的手机没有关过。“眼下小麦起身拔节,喝够、吃饱很关键,不少乡亲打电话咨询,摸不准的,我就去实地探麦情。”作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研究员,刘浩的老本行——作物高效用水研究派上了用场。

一大早,刘浩就接到了河南省新乡市获嘉县位庄乡大位庄村种粮大户李长亮的电话。“老刘,快来看看吧,俺这块麦地滴灌带不给力,麦苗看着不太对劲啊。”

“水是肥的‘腿’,以前是‘浇大田’,效果不理想。现在滴灌带连着机井和水肥罐,管道把水送达每一株麦苗根部,变成了‘浇作物’,用的水少了,庄稼更解渴。”李长亮说,今年春灌,他测试了滴灌带,担心新技术效果打折,这才请来刘浩帮忙。

刘浩在田间地头仔细探查,发现这块地铺设的滴灌带与机井流量不匹配,浇水的均匀性受到影响,麦地有的地方浇得好,有的地方上水费劲。

找到原因,刘浩对症开方——建议李长亮选取滴头间距更大、流量较小的滴灌带,或减少单次灌溉面积。“你瞧,滴灌带要因地制宜。机井流量、土壤质地等都会影响浇水效果,咱们得科学用水。”刘浩的解释让李长亮紧锁的眉头舒展开来。

今年,获嘉县41万亩麦田,用上节水灌溉设备的超过15万亩。“高标准农田配备了专业节水灌溉设备,在农技部门推广下,不少种粮大户看到了节水灌溉的好处,自掏腰包主动购置了小麦滴灌带、微喷带等设备。”刘浩说,在小麦追水、追肥的春管时节,科技人员要深入田间开展设备维护、技术指导才能让好技术落地见效。今年以来,灌溉所科技人员发挥专业优势,派出专家10余名,指导新乡市百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春灌工作。

近年来,我国智慧灌溉技术快速应用,有效提升了水肥药利用率。在新乡市,大型喷灌机已用上无人机光谱多源感知技术、田间精准灌溉控制平台和变量精准喷洒系统等灌溉新科技。“看着屏幕管地,手指轻点遥控,庄稼就能得到精准灌溉。”灌溉所智慧灌溉研究中心主任冯俊杰介绍,“云里灌,线上管,智慧灌溉成为新趋势。”(记者 常钦)

县水务局“课堂+田间”双轨并进提升灌溉水利用测算精准度

为进一步做好2025年度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工作,近日,高台县水务局举办了全县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培训会议,基层各单位分管负责同志和具体业务人员参加培训。

培训邀请甘肃省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农业水利工程系主任黄彩霞教授现场授课。通过基础理论讲解+典型案例分析+答疑咨询等方式,就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过程,测算方法,典型田块选取,毛、净灌溉用水量测算等内容进行专题培训。同日下午,参训人员赴友联灌区东联村玉米种植典型田块,实操培训了如何选择典型田块以及土壤含水率测定等流程,并就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交流和讨论。

“此次培训内容充实,针对性、操作性强,既有政策解读,又有技术指导,为我们今后做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指明了方向、规范了流程。”友联水资源保护利用所副所长张文远说。

下一步,高台县水务局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认真开展灌区工程现状、作物种植情况等基础调查,规范测算分析方法,做好典型观测数据采集,完善测算台账记录,为全县灌溉水利用系数测算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