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消息 >> 正文

比《法医秦明》更加真实的法医纪实小说

更新时间: 2025-10-06 14:23:05

阅读人数: 331

本文主题: 纪实类有哪些书籍

随着越来越多的推理小说的热卖和推理剧集的热播,法医这个职业已经为现代读者和观众所熟知,甚至现在还有关于法医的综艺节目的播出,更是让观众实打实地见到了法医的具体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而在所有的关于法医的书籍中,《法医秦明》系列无疑是类似于天花板一样的存在,那么如何打破这块天花板,成了出版机构的难题。

不过令人欣慰的是,由天才捕手计划发掘的法医纪实小说《我的骨头会唠嗑》给了我完全不同于《法医秦明》的阅读体验,甚至在我看来,本书中所写到的法医的日常比《法医秦明》更加真实。

虽然《法医秦明》系列标榜的也是基于现实案件改编而成的小说,但从本质上说,该系列是将各类案件(有一些并非秦明自己亲身经历的案子)综合起来形成了全新的半虚构类故事,所以在《法医秦明》中我们看到的虽然已经很接近现实,但在案件的侦破时间等方面还是存在着美化的成分。

但是在《我的骨头会唠嗑》这本书中,我所看到的法医并非十全十美,什么疑难案件都能成功侦破。书中描写了很多案件都没有在案发当时破获,有很多案件的侦破时长都是以年计,甚至有可能要以十年计。这在《法医秦明》中几乎是不可能存在的,毕竟这种由多个案件组合而成的类似短篇集的小说,案件拖延时间过长会导致作者无法对其间警察所做的工作有更好的更积极性的描写。

反而是本书这样纪实类的小说,真正做到了把具体的案件完全依照现实呈现,让读者看到了警方办案的困难与艰辛。这些困难并不是单纯地凭着投入大量的人力或者花费大量的精力就肯定能够克服的,而不论刑警还是法医,作为当事人最需要克服的是必须面对存在现阶段无法被侦破的案件的现实,往往投入越多越容易钻牛角尖。但正如书中所说的,警察面对的并不是只有一桩案件,不可能永远把精力放到一个案件上。要懂得放下,才是向前迈进的动力,也是对被害者的公平。

本书的两位作者作为现职的活跃在一线的法医,他们都遇到过如何放下悬案的困惑,也同样凭借着自己的毅力完成了内心的转变。但他们的放下并不是完全不理会,而是将更多的精力放到更新的案子上,同时借着侦破新案的契机寻找未破悬案的漏洞。在书中,两位作者都不约而同地说到了法医技术的不断革新对侦破过往的悬案的重要性。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侦破方向,特别是两人都提到了Y染色体检测法,这种从千万人中查找目标大方向的方法简直超神,虽然仍旧需要大量的基础工作,但能够完成以前几代人都无法做到的大海捞针式的排查,充分体现了新技术对于法医和警方痕迹检验的重要性。

而本书另一个特点是书中的案件都有着浓浓的传奇味道,特别是刘八百所写的裤裆巷凶宅,在同一间屋子中不断发生凶杀案,这种情节即使是小说也很少有作者敢写,而现实中却偏偏发生了这么匪夷所思的事情。每一个案件中的受害者有时也许仅仅是一个小小的错误选择,造成了对自己和凶手来说极其巨大的变化。看着书中所写的受害者的心理,虽然很多是作者的臆测,但还是有一种感同身受。

作者对于凶手的描写也尽可能还原了他们的真实内心,书中写到很多时候凶手事后描述自己都不知道究竟做了什么,回过神来才发现已经铸下大错。但也有很多凶手完全就是没有罪恶感,仿佛犯罪所受到的惩罚都是不痛不痒的,例如书中所写的弑母的儿子,他的性格扭曲到了极点,让读者看到这一篇的时候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在书中,作者还写到了一类案件:明知罪犯是谁,但是缺少证据导致最终只能眼睁睁看着罪犯逍遥法外,我想,就如作者所希望的一样,希望这类案件可以随着技术的更新而有所突破。

最后,我想说,如果想体验与《法医秦明》完全不同的法医小说,那本作一定能够满足你的欲望。

比《法医秦明》更加真实的法医纪实小说

商品详情评论推荐

李奇微回忆录——北纬三十八度线

ISBN:9787516607183

《李奇微回忆录:北纬三十八度线》是李奇微关于朝鲜战争(中国方面称“抗美援朝”)的回忆录。与许多西方作者不同的是:作为朝鲜战争期间“联合国军”的战地总司令,李奇微身临其境,亲历了这场战争的残酷,这一点是其他类似著作作者不曾有过,也不可能拥有过的经历;另外在其回忆录中,李奇微并未过多谈及中国方面的情况,而是在书中对美国当时的亚太政策的失误,特别是对当时美国国内的政治环境进行了充分的反思与介绍,这也是其他写过“朝鲜战争”这个题材的西方作者所从未有过的,同时亦是本书zuida的看点。

——中国人参战陆战第1师且战且退

——我接手第8集团军——重鼓斗志——转入进攻

——麦克阿瑟被免职——前因后果——中国人被赶了回去

——在山岭上苦战——敌人的本性

——战俘骚乱——克拉克接替了我的职务——签署停战协定

——麦克阿瑟辩论的意义——军事与政治影响

——已汲取的和未汲取的——这些教训对于我们寻求和平的意义

好的纪实类文学到底是怎么样的!《国王陛下的代表》

这一套的纪实类的文学,我读的第一本是毛姆的《国王陛下的代表》。

刚开始阅读的时候有点不适应,因为最近在读的书都是长篇小说,一篇文章还有过瘾就换到了下一篇。这本书是纪实类的书,这是毛姆在亚洲游历时的所见所闻。整体下来,我能感受到的是毛姆的语言风格之犀利(说明翻译的功劳也不小呢)。

这是一篇篇文章,关于风景,关于人物,我觉得毛姆最擅长的是语言的整合。

他在去吴哥窟时候对路线的描写,好像是把我们带进去了,我们也要跟着他去看风景,这样毛姆又成了导游;第一篇文章描述一个女人和屋子,篇幅很短,问题很简单,可是毛姆却把房间的方方面面面面俱到,读者好像能看到面前的房子是什么造型;读大家的作品,就是有很强的代入感。

他说他会去博物馆记录下展览物品的名字,用来给自己的写作增加亮点,但是他又说自己即使这样做了,还是没有办法将自己的写作提升,这是他的谦虚说法吧;他会去观察动物吃东西,好用高级一点的词语去描述这样的行为,就算这样了,毛姆还是觉得自己的写作水平一般,所以他的结论就是自己就用平实的语言来写就好了,只要能表达自己的心情思想就好。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