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新闻 >> 正文

面对“饭圈化”,运动员需多一些“人间清醒”

更新时间: 2025-10-06 14:23:38

阅读人数: 529

本文主题: 纯粹体育和商业体育

17日,中国男子乒乓球队队员樊振东发文,呼吁公众只关注他在赛场上的表现,而不要去关注他的场外日常生活,以及窥探他的正常训练,并表示球迷会并非明星的粉丝后援团,“饭圈化”的表达不适用于运动员。此事经媒体报道后,网友称赞樊振东“人间清醒”。

近年来,体育“饭圈化”现象曾多次引发舆论热议。9月30日,中国奥委会发布声明,号召社会各界尊重运动员个人权益,理性追星,避免不当言行,坚决杜绝“饭圈”乱象向体育领域蔓延。

在“饭圈”文化中,粉丝可以“无条件支持”偶像,包容他们的所有不足,容不得质疑与批评,甚至强调非黑即白。这种话语体系并不适用于运动员,对他们而言,学会接受公众批评,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成长,是必修课。

从这个维度来说,公众不应把“饭圈”文化的话语模式生搬硬套到体育圈,更应该学会做一个纯粹的体育迷,欣赏喜爱的运动员在赛场上的表现,容许他人对其提出质疑和批评,同时也切勿裹挟运动员。正如樊振东所言,关注比赛,就是对运动员最大的支持。

但需要注意的是,随着社会经济和社交媒体的发展,知名运动员的商业价值也成了资本眼中的“香饽饽”,他们不可避免地获得了更多曝光。对于体育事业而言,这有助于体育项目的推广和发展,并非全是弊端。

在这种情况下,运动员已不再可能回到曾经纯粹封闭的环境中,在训练、比赛和娱乐活动中找到平衡点,也是其综合能力的体现。这要求运动员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时,认清利与弊,坚守初心,保持“人间清醒”。

面对“饭圈化”,运动员需多一些“人间清醒”

乒乓球过于商业化?刘国梁霸气回应:体育产业也是国家战略一部分

近年来,中国乒协主席刘国梁因推动乒乓球商业化与职业化改革而备受争议,部分声音质疑其过度市场化损害了竞技体育的纯粹性。对此,两会期间刘国梁接受《中国企业家》杂志采访,首次公开对这一观点进行回击。

刘国梁坦言:“体育产业也是国家战略一部分,也包括体育职业化商业化的这种推广过程,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也是体育的一个功能性。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难免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刚刚有一些进步有一点起色。”

中国《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国民经济新增长点”。乒乓球作为国球,既承载着竞技荣耀,也需在新时代探索产业化路径,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刘国梁主导的WTT系列赛事,通过提高奖金、优化赛制、引入跨国组合等方式,显著提升了赛事的观赏性和商业价值。例如,WTT赛事奖金的大幅提升直接改善了运动员收入,吸引了更多国际选手参与,推动乒乓球从“小众运动”向全球化职业赛事转型。

商业化进程中难免伴随争议,比如最受诟病的就是畸形饭圈文化。但若因噎废食开历史倒车,中国乒乓球或将错失与国际接轨的机遇,最终损害项目生命力。说句难听的,如果我们国球固步自封拒绝改革,永远停留在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观众席门可罗雀死气沉沉,“空无一物”就不会产生任何问题,更不要说饭圈了。

刘国梁的商业化改革遭受质疑,本质是传统体育管理模式与现代产业逻辑的碰撞。他并未因质疑止步,而是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格局,推动乒乓球从国家荣誉符号向全球体育IP升级。商业化不是终点,而是手段——通过市场赋能,让国球在新时代焕发更强生命力。正如刘国梁所述:“乒乓球要走市场化和职业化道路是必然选择!”

有氧还是无氧

运动有很多种分类方法,而最常见的分类方法就是分为: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这两种运动类型有好坏之分吗?运动者又应该如何选择呢?

陕西省体育科学研究所专业人士表示,有氧运动就是在有氧代谢状态下做运动,在运动时,由于肌肉收缩需要大量养分和氧气,心脏的收缩次数便会增加,而且每次压送出的血液量也比平常多,同时氧气的需求量也会增加,呼吸次数比正常情况下增多,肺部的收张程度也较大。所以当运动持续,肌肉长时间收缩,心肺就必须努力地供应氧气分给肌肉并运走肌肉中的废物。因此,有氧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心肺功能,增加骨骼密度,促进体内脂肪的分解代谢,提高身体抗病抗衰能力,调节并改善心理状态,对身体有全面的提高和促进作用。常见的有氧运动有步行、慢跑、爬山、游泳、骑自行车、健身操、瑜伽等。

而无氧运动是指肌肉在“缺氧”的状态下高速剧烈的运动,大部分是负荷强度高、瞬间性强的运动,所以很难持续长时间,而且疲劳消除的时间也慢。当人们从事的运动非常剧烈,或者是急速爆发的,例如举重、百米冲刺、摔跤等,此时机体在瞬间需要大量的能量,而在正常情况下,有氧代谢不能满足身体此时的需求,于是糖就进行无氧代谢,以迅速产生大量能量。这种状态下的运动就是无氧运动。常见的无氧运动有短距离赛跑、举重、投掷、跳高、拔河、肌力训练等,无氧运动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提高身体的适应能力,是增加肌肉的主要来源。

两者如何选择?专业人士表示,事实上,有氧与无氧很少独立存在,也不会突然从一种代谢状态转到另外一种状态,更多时候他们互相重叠,只不过有时候,有氧代谢占主导,有时候无氧代谢占主导。在低强度运动时,无氧代谢所占比例非常小,但在几乎所有的高强度运动时,有氧与无氧代谢并存,因此没有“纯无氧”。运动强度越高、持续时间越短,无氧供能占比越大;运动时间越长、运动强度越低,则有氧供能的占比越大。

另外,一项运动是有氧还是无氧还要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和训练水平来定。不管是有氧运动,还是无氧运动,只要能长期坚持、适度,对身体都是大有益处的。从运动特点来看,有氧运动的强度较低,有节奏可持续的时间较长;而无氧运动的强度较大,可持续的时间并不长,属于负荷强度高、瞬间性强的运动,容易使得肌肉疲劳酸痛。有氧运动的强度相对较低,比较安全,机体各器官的负荷也相对较小,不易出现运动损伤;而无氧运动强度相对较高,机体各器官承受的负荷也相对较大,但是可以更好地提高机体的工作能力。(转自9月15日《中国体育报》05版)

标签: sina.cn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