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兴亡史(全三册)
更新时间:2022-09-21 11:13:01
“美国国家地理全球史”·古埃及兴亡史,全景式呈现了古埃及历史演进线索,并于细处打捞古埃及奇诡的文明碎片。《最初的法老》:梳理了古埃及早王朝时期、古王国时期和中王国时期的历史,涉及古埃及第零王朝至第十七王朝时期的法老,尼罗河谷文明的发展,王朝的变迁和权力更迭以及外国的国王。以考古发现和学术研究为基础细致、丰富而清晰地呈现了古埃及历史的发展脉络并揭开了诸多谜题。《埃及帝国》:讲述了古埃及历史鼎盛时期——新王国时期(18-20王朝)。涌现出了一批闻名天下的法老——著名的女法老哈特谢普苏特,伟大的征服者和杰出的政治家阿美诺菲斯三世,发起一神教改革的埃赫纳吞,因其陵墓中发掘出震惊世人陪葬品和财富而闻名于世的法老图坦卡蒙,以及埃及史上的长寿帝王拉美西斯二世,他也成为埃及史上最为著名的法老。《古埃及的终结》:讲述了新王朝时期结束后,一直到托勒密王朝的终结这一历史时期的埃及史。千年古埃及文明因为饱受内乱和外族入侵之苦,传统文明受到亚述、新巴比伦、犹太、波斯、希腊及罗马文明的挑战。古埃及虽已辉煌不再,却依然拥有无穷的魅力,直到埃及艳后克利奥帕特拉七世香消玉殒。
上架时间:2022-01-01
本书数字版权由现代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四上古埃及文化
古埃及是多神教的国家,崇拜对象数不胜数。究其质,不外乎来自史前社会后期形成的万物有灵、自然崇拜。直到埃及文明史终结,也未形成更高程度的一神教。
由于早期人类生存斗争时普遍感到软弱无力,对自然现象缺乏了解,因此他们把与自己关系密切的某些物品、某些动植物、某种自然现象神圣化,认为它们具有灵性与超人的力量,向它们祈求佑护与帮助。例如古代埃及人崇拜的神祇有交叉放在匣子里的弓箭、某种木制的雕刻、某种牙齿或圣石等今人难以捉摸的东西。它们认为这些物品是神的象征或某个神的用具。
古埃及人对自然现象和自然环境满怀敬畏之心,他们崇拜土地、水源、阵雨、泉水,也崇拜各种家生与野生动物,如狮子、牛、蛇、鱼、鹰、鸟,甚至各种昆虫。几乎每一种动物在某个地区都可能成为崇拜的对象。比如古埃及人严禁杀死猫,杀猫凶手要判处死刑。古埃及还禁止捏死金龟子,因为是圣虫,它的形象呈现在许多彩陶之上。有时,埃及人在许多同类动物中选择其中一种为神,如对于牛而言,古埃及人可以驱使它们耕田,可以吃牛肉,但有一些特殊颜色的牛,如带白斑的黑牛、尾巴上有特殊细毛的牛被奉为神灵,置于庙中长期供养。在下埃及,鳄鱼被当作河流的主人而禁止捕杀,小鳄鱼须送至地方神庙的水池里精心护养,不幸夭亡还要制成木乃伊,恭敬地予以埋葬。但在其他一些地方,鳄鱼却被当作大敌,见到便捕杀。
也有一些神祇变成全国共同崇拜的对象,这主要是由于统治者的提倡,如鹰、狮、蜜蜂等,它们被看作是法老的象征与保护神。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太阳崇拜,因为太阳带来光明、热量,它的起落使尼罗河两岸分成光明与黑暗两个世界。对太阳的崇拜随着专制王权的出现而成为最高崇拜,拜日教近似于国教。太阳神拉神成为法老的父亲,是创造众神与万物的始祖。按古埃及神话,众神从拉神口中出来,人类自拉神眼睛出世。拉神的助手多特是智慧之神,发明了文字。后来底比斯成为首都后,当地的阿蒙神与拉神结合成一体。
古埃及象形文字(亦称圣书文字)是人类最早的体系化的文字符号,形成于公元前3100年,即统一王国诞生之际,这并非偶然。
目前对这一体系的创造者一无所知。古埃及文字流行3000多年,比现在广为使用的拉丁字母文字的存在时间要长600年左右,直至公元4世纪末叶消亡。此后约1500年无人能识。今人能够释读古埃及文作品,完全仰赖19世纪法国古文字学家商坡良的破译。由于他的学术突破,诞生了一门新的人文学科——埃及学。
古埃及象形文人名“托勒密”和“克莱奥帕特拉”
象形文字符号总数约700个,从功能上分类,可分为表音符号、表意符号和限定符号或部首符号。表音符号是与表意符号连在一起的音标,只有辅音,没有元音,这是象形文字最难破译之处。因为没有元音,所以表音符号的组合非常多样,一个符号可以表示一至三音,也可以两个或三个符号表示一音。其中24个形似字母的单辅音符号被国外学界普遍认为是后来字母文字的源头。表意符号指代某一具体事物,如田地、水等。部首符号的功能类似汉字部首,是一种分类符号,大部分象形字都带有这种符号,以便区别词意,它本身并不发音。
古埃及文的书写方式是自右向左横行进行,但有时也会以竖行方式来写。主要的书写材料是莎草纸。莎草纸的原料是生长在尼罗河三角洲一带水中的莎草。古埃及人采割莎草,剥去粗糙的茎皮,将茎秆剖成薄薄的长条片,交叉铺叠在光滑的石板上,盖上湿亚麻布,用木槌敲打,使莎草条的边缘结合在一起,然后晾干,按需要切割成莎草纸。由于这种纸的价格比皮革便宜,使用起来比石头、金属、木板、泥板方便,因此成为地中海地区最流行的书写材料,古希腊人称之为papuros,英文paper(纸、页)一词就源于此。
古埃及人把苇管制成带凹槽和一头尖的蘸水笔,利用草灰、木炭制的墨水,在莎草纸上书写,留下了不少著述,如长篇大作《死者之书》,包括开口章、穿洁净衣服章、不死第二次章等。还有神话传说,颂神的圣歌和极端生活化的生动情诗,以及最早的小说、教谕文书等多种文学形式。
古埃及神话中最动人的故事是有关国王奥西里斯与妻子伊西斯的传奇。奥西里斯被弟弟赛特谋害致死,尸首沉入尼罗河,造成每年河水泛滥。伊西斯费尽艰辛寻找失踪的丈夫,终于在尼罗河中发现丈夫的遗体,并设法使之复生。奥西里斯成为阴间的国王。其子荷鲁斯为父报仇,最终成为整个埃及的国王。
古埃及美术有两种基本形式:雕塑与绘画。雕塑在古王国便达到很高水平,在新王国得到高度发展。埃及雕塑家创作了许多国王与大臣的雕像,通常是坐姿全身像,也有站立像。一些雕像在人体比例处理和形态的似真程度方面已接近真实。例如著名的国王门卡瑞像、埃赫那吞的妻子涅菲尔提提的头像都是古代雕塑的杰作。但古埃及雕塑艺术毕竟产生较早,一般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存在共同的弱点,如形象呆板,缺少自然感。古埃及艺术家遗留下来大量浮雕作品,多是陵墓内的装饰,再现死者的生活场景。但浮雕中的人物都是侧立行走与活动,往往缺少背景。有些浮雕施加了彩色,至今有夺目的鲜亮。
在中王国时期,古埃及人创作出大型壁画,题材广泛,有风景画、肖像画、生活画和战争画,是埃及学家复原社会史的实证史料。
古埃及的建筑艺术堪称古代世界的翘楚。前述金字塔只是典型例证之一,在上埃及的底比斯附近,卢克索神庙和卡尔纳克神庙均是石质建筑的奇迹,其规模的宏伟令人叹为观止,一些建筑技艺至今难以解释。譬如神庙中巍峨耸立的花岗岩方尖碑。上面的圣书体铭文像刀切一样清晰可辨,而建造时却属于青铜时代,埃及建筑艺术家不知采用什么工具在如此坚硬光滑的碑面上镌刻出深浅适宜、棱角线条分明的铭文。
除了神庙,法老的宫殿也造得富丽堂皇,可惜它们多用木材建造,后人只能依据浮雕上的宫殿画面来推测当年的胜景。
古埃及人创造的大型石柱、雕刻、窗户和天窗对后来的建筑艺术具有深远影响。希腊的柱廊、雕塑和基督教教堂的天窗便可能来自古埃及人的灵感。
古埃及人不仅在文字、建筑、美术领域有开创性的贡献,在早期科学方面同样居功至伟,这突出体现在数学与天文学科。
这两个学科的发展均与生产实践有关。由于人口普查、土地丈量、修筑宏伟的工程、管理庞大的庄园经济都需要数学计算,古埃及人创造出一、十、百、千、万这样的十进位符号。尼罗河水的涨落则需要观测天象,制定历法,古埃及人因此制定出世界最早的太阳历,依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把一年分成三个季节,每季四个月,分别为洪水泛滥季(7—10月)、播种季(11月至次年2月)、收获季(3—6月),三季共12个月。每月日数不等,有的30天,有的29天。后来统一为每月30天,年底加5天,一年365天。每四年一闰366天。这一历法在罗马统帅恺撒入侵埃及后传入罗马,经恺撒修改,成为今天公历的源头。
埃及医学特别是解剖学在古代处于前列。这是制作木乃伊积累的经验所致,埃及木乃伊制作师熟悉人体结构。
百馆千万场服务来共享
叶已落,花已残。弹指之间,季节转换了冷暖,好像还没有好好感受秋的清美,冬已近在眼前。当温暖的阳光驱散了夹带着凉意的风,秋日的午后好像按下了暂停键,在“静止的时间”里,一杯热茶与一本好书,是再合适不过的闲暇“搭子”。
秋冬虽干燥,心态莫浮躁,只要能与好书相伴,便不用再惧怕严寒,因为,我们总能够在书中找到内心的暖春,和让心神安定的奇妙力量。冬月伊始,让我们随本期好书,一同在心中去种下太阳,让温暖的阳光照亮心房的每一个角落,赋予自身延绵的力量。
风雪阻挡不了人类征服珠穆朗玛峰的脚步,凉意也战胜不了我们对幸福的追求。人生的智慧,如一门艺术,即如何尽量幸福、愉快地度过一生。 本书是作者叔本华一生思考和感悟的集大成之作,也正是这本书使叔本华成为了享誉世界的哲学家。书中涵盖了广泛的人生话题,如幸福、命运、处世、苦乐等,引导我们正确看待人生,从容面对生活的挑战。书中作者从人性的本质出发,分析了人们追求幸福的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主要探讨了如何在这个充满困扰和苦难的世界中,找到生活的意义和价值,也告诉我们,若逢人生低谷,不要抱怨、也不要放弃,如果命运是不可抗拒的,人生中的苦难和挑战是不可避免的,那么我们可以通过正确的心态来面对这些挑战。
翻开一本心仪的好书,如同选择了一位挚友,陪伴着我们度过渐凉的夜晚,忘却外界的寒冷,让自己不再孤单。 本书是英国文坛著名的勃朗特三姐妹中的二姐艾米莉的代表作,是一部震撼人心的“奇特小说”。小说故事发生在十九世纪英国的一个偏远山村,主要讲述了希克利和卡瑟琳的爱情悲剧以及他们周围的人际关系。在这部小说中,艾米丽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人物内心的情感世界,尤其是希克利和卡瑟琳之间的爱情。他们的爱情既纯真又复杂,既充满了痛苦的挣扎,又体现了对自由的追求。通过他们的故事,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作者对人性、爱情和社会的深刻洞察,还可以领略到英国十九世纪乡村的风土人情。
历史是冰冷的,那一个个遥远的故事看不见也摸不着;但历史更是热烈的,是人类内心的坚韧与不屈的写照,启发着一代又一代人奋勇向前。 在这无穷的世界中,诞生了一个又一个文明,有的璀璨如流星般划过消失在黑夜;有的经历过起起落落、沉沉浮浮后变得暗淡;有的却依然如同太阳般耀眼闪亮……本书是英国著名作家威尔斯撰写的一部颇具特色的世界史,内容上溯人类文明的开端,下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古代埃及、古代希腊罗马、欧洲文艺复兴、英国工业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等都有独到的叙述。同时,作者的写作风格通俗易懂,使得我们能够轻松理解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和相互关系,书中对历史细节的精准描绘,仿佛开启了我们与人类历史的跨时空对话。
幸福之路枝横蔓纵,不一而足,探寻之旅由来已久,去程亦长。赫拉利说:“人类未来的第二大议题,可能就是找出幸福快乐的关键。” 本书简明扼要地分为“不幸福的原因”和“幸福的原因”两大部分,不去讲高深的哲理和枯燥的说教,而是直接反思生活中最常破坏幸福感的消极心理因素,如竞争、疲劳、嫉妒、罪恶感、受害妄想等,从而直接给出获得和提升幸福感的具体生活建议,如通过兴致、爱情、家庭、工作、闲情逸致等。作者给书中的每个观点都提供了真实的人性经验的支撑和清晰、坦率、真诚的剖析论证;他所开列的药方,也都是亲历亲见,并且实践证明有效提升了他的幸福感,具有非常强的实用性。幸福并非天赐,而是需要我们去努力追求,在通往幸福的路上,本书是每个人必不可少的贴心指南。
法律捍卫着我们的权利与自由,好书滋养着我们的心灵与智慧。而这本精编的法律好书则能够带给我们满满的干货知识与实实在在的安全感。 本书涵盖了众多领域的法律指南,包括合同法、公司法、知识产权法、婚姻法等。其特点是注重实用性和全面性,无论是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法律问题,还是寻求对法律常识的全面了解,都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书中对每个法律常识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释,并配以案例分析,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是一本拿来就能用的法律百宝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