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绝色,怎能不爱!
以及那份流传千年的东方式审美中
秘色 石青 花青 天青 月白 胭脂
藤黄 栀黄 郁金 柘黄 缃色 霜色
黑釉 水墨 玄黑 青莲 藕荷 玉色
艾绿 天水碧 翡翠 绿松 赭石 琥珀
名字很美,真容也“不负虚名”,
更有一袭美名不能囊括的悠悠韵味。
撷几张古代壁纸色卡,供君徐赏。
“直似挼蓝新汁色,与君南宅染罗裙”
张籍讲“紫蒲生湿岸,青鸭戏新波”
流翠的头饰凤冠,淡雅温润的青瓷,
笔势苍劲的篆刻,内敛静穆的家具。
无论是描摹江湖市井的人情世故,
抑或是记录宫阙凡灵的风雅日常,
起笔、落笔、晕染间,无不考究。
春耕夏耨,秋收冬藏,万物轮回,
以这时节为序,配相应之颜色,妙哉!
“看遍世间繁华,方知国色倾城”
爱上中国传统色,传承中国传统色
成都市教育局官方微信【成都教育发布】
防暑更要防疫,做好这些事很重要→
暑假孩子沉迷手机怎么办?试试这4招

杭州十二色,色色皆绝色
当眯起眼睛看世界时,你看见了什么?
你会发现,你不再看见事物的形态,你不再看见那些细节,取而代之的,是一块块的整体,是色彩。
城市亦是如此,当你到达一个城市的时候,你所看见的,不是那一砖一瓦的结构,而是由色彩组成的一幅幅关于这座城市的抽象画,而这幅画决定了你对这个城市的第一份感知。
城市的色彩需要被发现、被呵护、被赋予新的生命力。 它可以是季节的颜色,亦可以是环境的颜色,还可以是在某个时刻打动我们心灵的那一抹颜色。而寻找这些城市色彩的过程,也是我们在生活中发现和聚焦“城市品质”的过程。
我们揣着对生活在这座城的热爱,踏着阳光穿叶而过的碎影,找寻TA的点点色彩。
自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
2022年度举行线上发布及线下展出
指的是“蓼蓝之类可作染料的草”
“万仞峰前一水傍,晨光翠色助清凉。”
绿有多种,都在摇曳中透着可爱之意
深夜阅读中的人,扫落叶的城市清洁工人
金色的光泽是这座城送给我们的礼物
尽情挥洒着生生不息的繁华与光荣
是怀揣梦想奋斗的年轻人努力的身影
(风景、人文、纪实、建筑等皆可)
邀请著名摄影家、城市美学等方面的
2021年12月27日-2022年1月20日
*作品将有机会在城市客厅举办线下展览 并于品牌杭州及一品杭平台进行线上展示
电子版文件须为JPG格式,大小不低于2MB。
2.手机、专业相机拍摄均可。可对比度、亮度、饱和度、锐度和大小做适当调整,但不接受合成和电脑技术修改制作的照片。
3.提交作品必须为作者的原创,无版权争议。若发现涉嫌抄袭或侵犯他人著作权行为的,由作者本人负责并取消资格。
4.主办方有权在著作权存续期内,以复制、发行、展览、放映、信息网络传播、汇编等方式使用入选作品,并不再支付报酬。主办单位有权在与本次活动相关的线上线下阶段性宣传推广中无偿使用投稿作品。
6.本人活动的解释权归主办单位,参加本次活动即视为同意并遵守本次摄影比赛各项规定。
整理编辑 | 曹微 汤圆 PaeLoe
最神秘的天青泥,高温烧制下颜色变幻之美!
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作将来。
天青,大雨过后天空初晴的颜色,云散天开,朦朦胧胧,氤氲着一层诗意。 源于宋徽宗这位艺术大师的脱俗审美追求。
宋徽宗笃信道教,自称是“教主道君皇帝”,道教主张清极遁世、静为依归,追求一种很清静的感觉,淡如烟雨的天青色,正是徽宗所追求的理想之色。
宋徽宗为汝窑瓷器釉色定名时,御批:“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自此,天青色即为汝窑瓷钦定之色,亦成为影响华夏千年审美的中国绝色之一。
你是否知道,在紫砂之上亦有这千年的中国绝色, 让我们走进紫砂珍稀名泥——天青泥的世界,走进属于紫砂的天青绝色。
天青泥珍稀贵重,属于紫泥系列,产量稀少,很多人对其泥性的认识并不清楚。我们以黄龙山4号井所产的优质天青泥,为你揭示其优越的泥性,尤其高温烧制时,让你感受紫砂上“雨过天青破云处”的净寂之美。
▲天青泥 1300多度高温烧制 融古壶(1)
▲天青泥 1300多度高温烧制
天青泥,最早的记载见之于,明代周高起的《阳羡茗壶系》:“天青泥,出蠡墅,陶之变黯肝色。”现存传世作品,明确注明是天青泥的是,清中期杨凤年的风卷葵壶与梅段壶,另外杨凤年的竹节壶,对其颜色的描述,是与上两把完全相同的“暗红泛青紫”,也是天青泥。但终未注明是天青泥之作。
紫砂泥的呈色,因窑温不同而不同。 优质泥料的窑温跨度大,颜色变化亦大。 黄龙山4号井的天青泥,其烧成温度从1100多度到1400多度,其颜色从黯肝色到天青色等。 在1300多度高温烧成后,天青泥之天青色净寂迷人,具有冲淡之美,耐人寻味。
▲天青泥 1300多度高温烧制 秋韵壶
在古代,天为阳,地为阴,雨过天晴,阳刚之气非常盛,视为吉祥的象征。 这如淡烟般的朦胧天青,单纯素朴、隽永端庄,充满禅意的意蕴与深沉高雅的造型,将其与自然融合得如此切贴,可谓天人合一、物我相亲,让我们感受一种原生态之美。
▲天青泥 1300多度高温烧制 莲子壶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将道、德、仁纳入艺术的自由境界,“游于艺”更多的是,超脱于单纯的技术技巧之上的人性修养之美。做壶如做人,壶品即人品,好的紫砂作品,除带给我们美好的艺术享受之外,还闪耀着紫砂匠人的人格魅力之光
关注公众号,及时获取最新紫砂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