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两万里》
索书号:I565.44/92(12)
总馆 - 文学借阅处(三楼西)
儒尔·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首次出版于1870年,是19世纪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小说以神秘的“鹦鹉螺号”潜艇为舞台,讲述了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教授、仆人康塞尔和捕鲸手尼德·兰被尼摩船长“囚禁”后,在海底展开的环球冒险旅程。通过这场长达十个月的旅行,凡尔纳不仅展现了海底世界的奇幻景观,更融合了科学探索、人性反思与反殖民主义的多重主题。
故事始于1866年,海上频现“海怪”袭击船只的传闻。阿龙纳斯受邀参与美国海军的追捕行动,却意外与同伴被困于“海怪”——实为尼摩船长设计的潜艇“鹦鹉螺号”中。尼摩船长以海洋为家,驾驶潜艇从太平洋出发,穿越珊瑚礁密布的印度洋、红海,经由阿拉伯隧道进入地中海,再经直布罗陀海峡驶向南极。途中,一行人遭遇土著围攻、巨型章鱼袭击、冰山封路等险境,也见证了海底森林的幽暗、珊瑚王国的葬礼、亚特兰蒂斯废墟的沧桑。最终,潜艇在挪威海岸卷入大漩涡,阿龙纳斯等人侥幸逃生,而尼摩船长与“鹦鹉螺号”的结局则成为谜团。
《海底两万里》的主题思想具有多义性。 尼摩船长的形象承载着对殖民压迫的激烈反抗。他原为印度王子,因祖国遭侵略、家人被害而遁入深海,用潜艇攻击殖民者的战舰,并以海底财富支援被压迫民族的斗争。这一设定揭示了凡尔纳对19世纪殖民扩张的批判,以及对人道主义精神的颂扬。
小说既展现了潜艇、电力等科技奇迹的先进性,也警示其可能沦为暴力工具。尼摩船长利用科技逃避人类社会的纷争,却又以科技手段实施复仇,这种矛盾体现了作者对科技进步与伦理关系的深刻思考。
凡尔纳以大量笔墨描绘海洋的壮美与神秘,如“阳光穿透海水折射出斑斓光谱”的深海奇观,强调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尼摩船长对海洋的依赖(从食物到能源)暗示了生态系统的自足性,超前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
小说拥有悬念迭生的叙事结构。小说以“海怪之谜”开篇,层层递进揭示真相,同时通过尼摩船长的身份悬念、逃亡计划的屡次挫败保持张力。每一段冒险既是独立篇章,又环环相扣,形成“发现—危机—解决”的经典模式。
小说将科学与幻想完美融合在故事情节之中。凡尔纳以扎实的科学知识为基底,如潜艇构造、海洋生物分类,赋予幻想以真实感。书中对海底能源利用(如钠发电)的设想,甚至在20世纪成为核潜艇设计的灵感来源。
小说对人物形象的塑造相当立体。尼摩船长集天才、复仇者与隐士于一身,其复杂性格折射出人性的多面性;阿龙纳斯代表理性求知,康塞尔象征忠诚与秩序,尼德·兰则凸显平民的务实与反抗。人物间的互动推动情节发展,也深化了主题表达。
作为“科幻小说之父”凡尔纳的代表作,《海底两万里》奠定了现代科幻文学的基石。其科学细节的真实性(如潜艇设计)、对未知领域的探索精神,直接影响后世作家如H.G.威尔斯、阿西莫夫等。1954年,美国首艘核潜艇以“鹦鹉螺号”命名,致敬了小说的预见性。此外,小说开创的“封闭空间冒险”模式(如潜艇、太空船)成为科幻类型的重要母题。
▲迪士尼经典影片《海底两万里》(1954),由理查德·弗莱彻导演, 柯克·道格拉斯、詹姆斯·梅森、保罗·卢卡斯等主演。
▲美国影片《海底两万里》(1997),由罗德·哈迪导演,迈克尔·凯恩、帕特里克·德姆西、米娅·萨拉等主演。
儒勒·凡尔纳(Jules Gabriel Verne,1828—1905),19世纪法国小说家,被称为“科幻小说之父”。
凡尔纳出生于法国南特的一个律师家庭,童年时就痴迷地理书籍和航海故事,甚至曾试图偷渡远航印度,被家人追回后只能“躺在床上用幻想旅行”。他早年在巴黎学习法律,结识大仲马后开始文学创作,最终违抗父亲意愿放弃法律。1863年,凡尔纳历经16次退稿的《气球上的五星期》在第17家出版社终获出版,由此开启与出版商赫泽尔长达四十余年的合作。
凡尔纳一生创作非常勤奋,完成了由66部作品组成的《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中奇的漫游》系列。其中《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三部曲”,《气球上的五星期》《地心游记》《八十天环游地球》等作品脍炙人口,至今仍受到广泛欢迎。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凡尔纳的作品被翻译成4751种语言版本,仅次于英国侦探小说家阿加莎·克里斯蒂。在法国,2005年被定为凡尔纳年,以纪念他百年忌辰。

《海底两万里》
索书号:I565.44/92(12)
总馆 - 文学借阅处(三楼西)
儒尔·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首次出版于1870年,是19世纪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小说以神秘的“鹦鹉螺号”潜艇为舞台,讲述了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教授、仆人康塞尔和捕鲸手尼德·兰被尼摩船长“囚禁”后,在海底展开的环球冒险旅程。通过这场长达十个月的旅行,凡尔纳不仅展现了海底世界的奇幻景观,更融合了科学探索、人性反思与反殖民主义的多重主题。
故事始于1866年,海上频现“海怪”袭击船只的传闻。阿龙纳斯受邀参与美国海军的追捕行动,却意外与同伴被困于“海怪”——实为尼摩船长设计的潜艇“鹦鹉螺号”中。尼摩船长以海洋为家,驾驶潜艇从太平洋出发,穿越珊瑚礁密布的印度洋、红海,经由阿拉伯隧道进入地中海,再经直布罗陀海峡驶向南极。途中,一行人遭遇土著围攻、巨型章鱼袭击、冰山封路等险境,也见证了海底森林的幽暗、珊瑚王国的葬礼、亚特兰蒂斯废墟的沧桑。最终,潜艇在挪威海岸卷入大漩涡,阿龙纳斯等人侥幸逃生,而尼摩船长与“鹦鹉螺号”的结局则成为谜团。
《海底两万里》的主题思想具有多义性。 尼摩船长的形象承载着对殖民压迫的激烈反抗。他原为印度王子,因祖国遭侵略、家人被害而遁入深海,用潜艇攻击殖民者的战舰,并以海底财富支援被压迫民族的斗争。这一设定揭示了凡尔纳对19世纪殖民扩张的批判,以及对人道主义精神的颂扬。
小说既展现了潜艇、电力等科技奇迹的先进性,也警示其可能沦为暴力工具。尼摩船长利用科技逃避人类社会的纷争,却又以科技手段实施复仇,这种矛盾体现了作者对科技进步与伦理关系的深刻思考。
凡尔纳以大量笔墨描绘海洋的壮美与神秘,如“阳光穿透海水折射出斑斓光谱”的深海奇观,强调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尼摩船长对海洋的依赖(从食物到能源)暗示了生态系统的自足性,超前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
小说拥有悬念迭生的叙事结构。小说以“海怪之谜”开篇,层层递进揭示真相,同时通过尼摩船长的身份悬念、逃亡计划的屡次挫败保持张力。每一段冒险既是独立篇章,又环环相扣,形成“发现—危机—解决”的经典模式。
小说将科学与幻想完美融合在故事情节之中。凡尔纳以扎实的科学知识为基底,如潜艇构造、海洋生物分类,赋予幻想以真实感。书中对海底能源利用(如钠发电)的设想,甚至在20世纪成为核潜艇设计的灵感来源。
小说对人物形象的塑造相当立体。尼摩船长集天才、复仇者与隐士于一身,其复杂性格折射出人性的多面性;阿龙纳斯代表理性求知,康塞尔象征忠诚与秩序,尼德·兰则凸显平民的务实与反抗。人物间的互动推动情节发展,也深化了主题表达。
作为“科幻小说之父”凡尔纳的代表作,《海底两万里》奠定了现代科幻文学的基石。其科学细节的真实性(如潜艇设计)、对未知领域的探索精神,直接影响后世作家如H.G.威尔斯、阿西莫夫等。1954年,美国首艘核潜艇以“鹦鹉螺号”命名,致敬了小说的预见性。此外,小说开创的“封闭空间冒险”模式(如潜艇、太空船)成为科幻类型的重要母题。
▲迪士尼经典影片《海底两万里》(1954),由理查德·弗莱彻导演, 柯克·道格拉斯、詹姆斯·梅森、保罗·卢卡斯等主演。
▲美国影片《海底两万里》(1997),由罗德·哈迪导演,迈克尔·凯恩、帕特里克·德姆西、米娅·萨拉等主演。
儒勒·凡尔纳(Jules Gabriel Verne,1828—1905),19世纪法国小说家,被称为“科幻小说之父”。
凡尔纳出生于法国南特的一个律师家庭,童年时就痴迷地理书籍和航海故事,甚至曾试图偷渡远航印度,被家人追回后只能“躺在床上用幻想旅行”。他早年在巴黎学习法律,结识大仲马后开始文学创作,最终违抗父亲意愿放弃法律。1863年,凡尔纳历经16次退稿的《气球上的五星期》在第17家出版社终获出版,由此开启与出版商赫泽尔长达四十余年的合作。
凡尔纳一生创作非常勤奋,完成了由66部作品组成的《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中奇的漫游》系列。其中《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三部曲”,《气球上的五星期》《地心游记》《八十天环游地球》等作品脍炙人口,至今仍受到广泛欢迎。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凡尔纳的作品被翻译成4751种语言版本,仅次于英国侦探小说家阿加莎·克里斯蒂。在法国,2005年被定为凡尔纳年,以纪念他百年忌辰。
商品详情评论推荐
如果你是神,世界可以任由你打造,你会怎么做?
★一场以“地球”为实验的创世游戏
轰动全球!超另类、超刺激的游戏式悬幻小说
★法国三大畅销作家之一,创造1000万册销售纪录!
作品常年占据法国年度畅销榜前三名!译成30种语言。
《泰晤士报》《卫报》《法兰西晚报》《中央日报》等世界媒体力!
★法国文学至高荣誉龚古尔文学奖获得者 贝纳尔·韦尔贝
震惊全球的天才小说家,脑洞突破天际!
★只有你想不到的创意,没有他写不出的故事!
★【这是一本神的书!席卷全球年轻人的创世游戏小说!惊险刺激、脑洞大开。如果你是神,世界可以任由你打造,你会怎么做?天神也要上课培训,正如大逃杀一样,上课就是竞赛,每一堂课都有天神学生被淘汰!诸神的竞赛一触即发,成神的资格岌岌可危。生而为神,也很危险!】
★【本书作者是震惊全球的天才小说家——贝纳尔·韦尔贝!法国三大畅销作家之一,创造1000万册销售纪录!英国、美国、法国、韩国,全球遍布他的书迷俱乐部。并荣获法国文学至高荣誉龚古尔文学奖。】
★【封面设计,精美时尚,抓人眼球,引爆好奇心!】
这本小说超另类,真的是神的书,让神来看地球和人类,在一颗实验星球上创造万物,模拟人类文明和生活,书里的神老师还会和学生讨论如何建造人类的大城市等。
这群天神学生并没有过得很散漫,因为他们像是大逃杀一样,上课就是竞赛,每一堂课都有学生被淘汰「Out!」。所以,学生们都要使出浑身解数,带领他们创造出来的民族发展文明。一旦哪个民族衰败了,负责管理他们的学生就要倒霉了!会被变成怪物……
贝纳尔·韦尔贝通过本书带领读者探索性灵与神话世界,展开一趟融合冒险、悬疑与诙谐的历险。
在这个《我……》盛行文坛的时代,鲜有法国作家碰触奇幻文类,但贝纳尔·韦尔贝能毫无情结地执起笔杆,挥洒出令人信服的作品,同时独树一帜。
《神间失格》……这一帖灵药巧妙融合了冒险、悬疑、诙谐与知识。
唯有通过贝纳尔·韦尔贝的巧思才情,我们才得以进入诸神世界,经历一场超自然的惊悚冒险……鲜有小说家能像这位作者那样完美融合对科学及常识的热爱与阅读的乐趣。
贝纳尔·韦尔贝的确是席卷书市的旋风,也是少数享誉国际的法国作家之一。
──Made in Luxe 杂志
贝纳尔·韦尔贝投入七年完成的巨作……他以一贯的才情刻画出惊奇冒险,并融合对哲学、神学及神秘主义的思考。
──La Gazette 周报
《神间失格》将再次占领畅销书的滩头,甚至掠夺龚古尔文学奖作品在书市中的城池。
悬疑紧凑,作者天马行空、别出心裁的想象力令人瞠目结舌,字里行间煽动你无法释卷的好奇心。
叫声持续了许久,接着戛然而止。
大家不安地面面相觑。叫声似乎来自圆形剧场后方,雅典娜的猫头鹰赶紧飞过去,半人马们也急急奔出场外,所有人都跟着冲了出去。
半人马们已经包围现场,不久外围就挤满了人。我奋力在围观者中攒动,好不容易才瞥见双手交叉、仰卧在地上的死者。他的心脏部位有个大窟窿,可以直接看到地面,而且伤口四周带着焦痕,跟那天儒勒·凡尔纳的一样。
我觉得毛骨悚然。身为天使的时候,我以为已经摆脱对死亡的恐惧,但重拾肉身之后,原始的恐惧又浮上心头。现在的我已非不死之身,我不但可以感受到痛楚,而且还可能死亡。
为什么神祇要放弃属于天使的特权?
天色渐暗,一位学生拿着火炬走近。火光照亮受害者因恐惧而扭曲的五官,也映照着围观人群惊恐的表情。
“德彪西,克劳德·德彪西。”一位爱乐者低声表示。
原来我们之中还有谱写《牧神午后前奏曲》的作曲家,不过我还没来得及认出他,他就离开了。
“魔鬼……”路西安·杜沛神秘兮兮地表示。
“搞不好是你口中那位‘伟大的神’……”蒲鲁东讥讽地说,“既然他是正义之神,那偶尔惩罚一下自己的信众,又有何不可?既然你们信仰他,那就乖乖受罚。”
雅典娜忧心忡忡地摇头,她的猫头鹰在我们的头顶上盘旋,像在寻找凶手。
“凶手就在你们之中,”雅典娜表示,“一位弒神的实习生。”
“后见到死者的是谁?”雅典娜问。
善后的两只半人马将作曲家的尸体抬上担架,再盖上一条毯子。这时我突然觉得死者似乎动了一下,我揉揉眼睛——说不定只是个反射动作,或我看走了眼。我低声说:“这并非件凶杀案,之前还有儒勒·凡尔纳。”
“谁说的?”雅典娜喊道,她那敏锐的听觉让我相当佩服。
我赶紧躲在别人身后。猫头鹰张开翅膀紧贴着我们的头顶飞过,打量着所有人,我可以感受到它经过时振翅的气流。
“染血的诸神之国……弒神者肯定是一百四十四位新生中的一个。”她的表情变得十分凝重,“我一定会把他揪出来严惩,放心好了,我绝对不会手软。”
“一百四十四减一,现在剩下一百四十三位。”蒲鲁东表示,显然对这件命案和严惩的威胁无动于衷。
至于我,我只觉得不安,一只手紧抓着胸前的安卡。
相关资讯
下篇:美妙的火车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