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无敌舰队后英吉利海峡成英国内海,二战中竟被德国三艘舰艇洞穿
沙恩霍斯特、格奈森瑙与欧根亲王是17世纪末至19世纪初欧洲历史上杰出的军事人物。沙恩霍斯特与格奈森瑙分别是普鲁士总参谋部体系的奠基者和完善者,他们师生关系深厚,在拿破仑战争期间,他们先后担任了布吕歇尔元帅的参谋长。沙恩霍斯特以其极高的责任感和对工作的全情投入,深得布吕歇尔的信赖,直到他病逝。为了继承其工作,布吕歇尔让格奈森瑙接替了这个职位。
在滑铁卢战役的决定性时刻,布吕歇尔与格奈森瑙紧紧跟随炮声,最终扭转了战局,摧毁了拿破仑的军队,决定了战争的胜负。沙恩霍斯特与格奈森瑙所创立的总参谋部制度,成为普鲁士乃至日后德意志第二帝国在军事决策和指挥体制上的支柱,这一体制一直到普法战争时仍然在欧洲保持着压倒性的优势。
欧根亲王则是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时期的卓越军事领袖,长期担任陆军元帅,被腓特烈二世与拿破仑两位军事巨头称为自己的老师。从1683年维也纳围城战中,他成功击败奥斯曼土耳其,崭露头角,到后来深入巴尔干、攻占贝尔格莱德,彻底消除了200年来奥斯曼对奥地利和匈牙利的威胁,成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
这三位将领无疑是纳粹认为的日耳曼军事精英,他们三人若聚集在一起,又会引发什么样的风波呢?答案便是二战期间,英国皇家海空军认为最为尴尬的事件——“瑟布鲁斯-雷霆”行动。
沙恩霍斯特号与格奈森瑙号是纳粹德国重振海军的第一批战列舰之一,作为一战后德国海军重整旗鼓的重要象征,它们的设计理念与时隔二十年的技术脱节,导致了种种设计上的困难。原本计划装备380毫米的主炮,最终不得不降至283毫米,排水量也从最初的26000吨增加至32000吨,最终它们更多被视为战列巡洋舰。
至于欧根亲王号重巡洋舰,它与希佩尔级战舰一样,也是纳粹德国海军的重要一员。欧根亲王号在1938年下水,正值德国吞并奥地利时期,因此被用来命名,以纪念一位为奥地利立下赫赫战功的将领。尽管欧根亲王号从一开始就带有一种被“招黑”的宿命,但它最终幸存下来,并成为二战结束时德军为数不多的大型战舰之一,甚至在遭遇两枚原子弹的袭击后依然毫发无损,直至战后几乎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在战斗中,“沙”与“格”舰的表现也可圈可点,它们不仅参与了击沉英国的“光荣号”航空母舰,还成功击沉了大量商船和敌方舰艇。然而,在这些辉煌的战绩背后,欧根亲王号的命运也十分曲折,它曾和“俾斯麦”号战列舰共同进入大西洋试图切断英国的海上运输线。尽管“俾斯麦”号被英军击沉,但欧根亲王号幸运地逃脱了,并且在此后的几天内,虽然没有找到敌舰,却借故逃进了法国布雷斯特港。
此时,布雷斯特港内集结了纳粹德国海军最强大的三艘战舰,成为英国的心头大患。随着德国的三舰在布雷斯特港的存在,英国皇家海军和空军的空袭开始变得常态化,三艘战舰也在空袭中受到一定的损伤。英国军方对这三艘舰的态度变得愈发强硬,尽管德国海军高层也深知英国的威胁,然而,由于战略上的考量,三艘战舰的命运并未因此改变。
美国加入战争后,英美联盟曾推测会有联合登陆挪威的行动,试图切断瑞典铁矿石的运输,然而,这三艘战舰的存在无疑使得这一战略计划的实施变得更加复杂。德国海军为了逃避空袭和潜在的攻击,计划穿越英吉利海峡,进行一场艰难的突破。为了执行这一任务,德国将这一行动命名为“瑟布鲁斯-雷霆”,其中“瑟布鲁斯”来源于古希腊神话中的冥界守门犬,寓意着海军对行动的担忧与危险。
德国海军为此行动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事先进行情报误导和气象侦察,确保行动顺利进行。与此同时,德国空军也全力支持,派遣大量战斗机进行掩护。而海军方面更是投入了大量驱逐舰和扫雷艇进行清除海峡中的水雷,以确保舰队能够安全通行。根据精密的情报和天气预报,最终决定于2月11日晚上出发,2月12日白天通过英吉利海峡。
然而,尽管德国军方做足了准备,英国皇家海军并未放松警惕。英军依然在多弗尔海峡展开了猛烈的反击,先后发动了大规模的空袭和水面攻击。尽管德国战舰遭遇了猛烈的抵抗,但凭借卓越的海空协调,德国舰队成功突破了英军防线。尽管“沙”和“格”舰遭遇水雷袭击,但它们最终还是通过了海峡,成功进入德国本土。
此次行动对于德国而言是一次胜利,成功切断了英军与挪威之间的联系。然而,英国皇家海军的奋力反击也使得德军付出了相当的代价。随着这一战的结束,英国首相丘吉尔公开承认,德国的突破是他们所未曾预见到的灾难,也为接下来的海战埋下了隐患。

又一艘二战名舰残骸被发现:曾“单挑”日本海军主力舰队
10月30日,美国“海燕”号科考船在菲律宾海附近海域,6200米深处发现了一艘驱逐舰残骸。研究人员相信,这些残骸曾经属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海军最富传奇的一艘驱逐舰“约翰斯顿”号(USS Johnston)。
(图源:R / V Petrel)
由于被发现时,这艘沉船的舰体已经彻底破碎,因此一度难以确认沉船的身份。而在这片海域,除了“约翰斯顿”号之外,“霍埃尔”号驱逐舰也沉没于此地。但在仔细调查了船体仅存的残骸后,“海燕”号上的科研人员确认了,这就是“约翰斯顿”号驱逐舰的沉没之地。
(图源:R / V Petrel)
在旷日持久,规模宏大的太平洋战争中,无数的大舰巨舰沉入了碧蓝的大洋之中,一艘小小的驱逐舰似乎不值一提。究竟是什么原因,让“约翰斯顿”号的命运如此引人关注呢?这无疑要从这艘战舰的传奇经历说起。
1943年10月27日,饺子弗莱彻级驱逐舰“约翰斯顿”号正式竣工服役。在服役仪式上,舰长恩尼斯特·埃文斯少校引用了美国海军之父约翰·保罗·琼斯的一句话:“这将是一条战斗之舰,她将杀出一条血路。害怕的人,最好现在下船!”不知是幸运亦或是不幸,这句名言也成为了“约翰斯顿”号一生的真实写照。
服役仪式上的恩尼斯特·埃文斯少校
他也是美国海军学院极少数的原住民毕业生
在服役的一年多里,“约翰斯顿”号并没有参与过什么像样的大战,而只是在后方护航、巡逻、反潜,对地面部队进行炮火支援。1944年3月10日,“约翰斯顿”号还曾击沉了日军潜艇“伊-176”号。
(图源:navsource.org)
由于此时的日军已经是强弩之末,如果一直这样下去,“约翰斯顿”号很可能和绝大多数同伴一样,平凡而幸运的存活到战争结束的那一天。其实平凡也没有什么不好,至少好过出现不幸。但也许是命运使然,“约翰斯顿”的大名注定将被铭记在世界海军史上,以英雄的身姿被世人永远铭记。
(作者:Paul White)
1944年10月,“约翰斯顿”被编入了第77特混舰队护航航母舰队77.4.3分队,即“塔菲3号”舰队,为舰队中的护航航母提供护航。护航航母本身就是民用船只改建的航母,航速低下,防护薄弱,唯一的用途只是提供舰载机掩护作用,几乎谈不上什么战斗力。
在莱特湾大海战中,“塔菲3号”扮演的仅仅是一个极不起眼的小角色。毕竟这支分舰队仅有6艘护航航母,3艘驱逐舰和4艘护航驱逐舰,完全无法和那些声势浩大的庞大舰队相比。但在10月25日的清晨,这支弱小的舰队却在萨马岛海域,一头撞上了日本海军联合舰队最后的主力:栗田健男中将指挥的第一游击部队。
萨马岛海战中的“大和”号战列舰
此时,日军舰队虽然已经遭受了美军飞机的轮番打击,但主力尚存,仍然是一支令人望而生畏的庞大舰队。包括“大和”号在内,日军舰队共有战列舰4艘,重巡洋舰6艘,轻巡洋舰2艘,以及包括“雪风”号的驱逐舰11艘。在如此悬殊的兵力对比下,“塔菲3号”的命运似乎已经注定。
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英雄的作用也就更为重要。为了给那些慢吞吞的护航航母留出撤退的时间,在恩尼斯特·埃文斯少校的指挥下,“约翰斯顿”号率领3艘驱逐舰,向日军舰队直冲了过去。
为了阻挡日舰的视线,这些驱逐舰释放了烟雾,并直冲进了鱼雷的射程,向日舰猛烈开火,射出了200余发炮弹和全部10枚鱼雷。在这第一波攻击下,日军遭到了意想不到的惨重打击:重巡洋舰“熊野”号被多发炮弹命中,而随后的鱼雷命中则将“熊野”号的舰首当场炸断,迫使这艘万吨巨舰退出了战斗。
但几乎就在同时,“约翰斯顿”号也被“大和”号战列舰的460毫米主炮和155毫米副炮各命中3发。这样的重创足以立即摧毁一艘大战舰。不过惊人的是,遭受到如此重创后,这艘小小的驱逐舰并没有被立即摧毁,而是凭借着有效的损管控制躲入云雨区避难。
在莱特湾大海战后被美军潜艇击沉
经过紧急修复后,重伤的“约翰斯顿”号的航速降到了17节,但仍然没有退出战斗。为了掩护其他驱逐舰和护航驱逐舰,“约翰斯顿”用仅剩的一门主炮再次向另一艘巨舰——“金刚”号战列舰开火射击。而幸运的是,“金刚”号的还击并未击中这艘小小的驱逐舰。
(图源:navsource.org)
但很快,面对日军猛冲过来的巡洋舰和驱逐舰队,“约翰斯顿”最后的好运气也已经用尽了。在日军的集中打击下,“约翰斯顿”号的主炮炮弹用尽,弹药库爆炸,舰桥燃起大火,轮机舱也被摧毁,失去了动力和全部的反击能力。终于,恩尼斯特·埃文斯少校下达了“弃舰”的命令。
很快,这艘已经千疮百孔的战舰便陷入了抑制不住的下沉,缓缓沉入海中,全舰327名船员只有141人获救,包括舰长恩尼斯特·埃文斯少校的186名船员阵亡。而根据幸存的船员回忆,在“约翰斯顿”号沉没后,一艘日军驱逐舰的指挥官——“雪风”号的舰长寺内正道中佐站在舰桥上,向这艘可敬的驱逐舰敬礼。
遭遇“神风”特攻被击沉的“圣洛”号
在这场实力悬殊的战斗中,“约翰斯顿”号和“霍埃尔”号驱逐舰、“塞缪尔·罗伯茨”号护航驱逐舰,“冈比亚湾”号和“圣洛”号护航航母被日军舰队击沉,但其他几艘战舰却坚持到了援军到来。而日军却在美军的打击下,损失了“鸟海”、“筑摩”、“熊野”三艘重巡洋舰,其他战舰也大多被重创。这样的损失甚至让栗田以为自己遇上了“美军主力舰队”,最终下令撤退。
“塞缪尔·罗伯茨”号护航驱逐舰
由于“约翰斯顿”号驱逐舰和“塔菲3号”的全体官兵在这场海战中表现出惊人的勇敢和无畏,“塔菲3号”的全体战舰均获得了总统荣誉嘉奖,而恩尼斯特·埃文斯少校被追授荣誉勋章。战后,一艘驱逐舰继承了“约翰斯顿”的名字,而另一艘护航驱逐舰则被命名为“恩尼斯特·埃文斯”号。
尽管损失惨重,但这些勇敢的驱逐舰用事实证明了自己的勇气。正如恩尼斯特·埃文斯少校在战前动员上所说的一样:“此战我们将面临敌军的压倒性优势,我们无法奢求活着回来,但我们将竭尽全力而战。”
假如辽宁舰穿越回二战,能打败日本舰队吗?答案令人不敢相信
首先航母仅是海面的作战平台,本身不具有强悍的作战能力。因此,辽宁舰需要整个编队都一起穿越回二战,这才有对抗日本联合舰队的实力。那么辽宁舰编队的话,航母上搭载40架歼-15战机,配备两艘052D导弹驱逐舰,两艘054A护卫舰,1艘补给舰,两艘039型“宋”级潜艇。当辽宁舰编队穿越回二战,遇到日本的联合舰队,能够在海战中获得胜利吗?
首先,放在那个年代,辽宁舰编队的作战能力肯定是全球最强,配备先进的相控阵雷达,可以同时搜索敌方多个目标。通过“北斗”卫星的定位导航,在敌方还未发现之前,驱逐舰、护卫舰、歼-15发射的导弹可以准确无误的击中日本军舰。而且它们具有较高的信息化水平和隐形性能,可组成远、中、近三层防御网,具有较强的防空、反导、反潜、反舰、对陆攻击和电子战能力。辽宁舰将成为海上一个无敌的存在,拥有强悍的战力,防守固若金汤,日军没有一艘舰队是辽宁舰的对手。
在战争前期,辽宁舰凭借先进的武器可以把日军舰队顷刻全灭,可到了中后期,则不会那么容易。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日军联合舰队的整体实力。在二战前期,日军拥有大中型水面舰艇达254艘,中后期通过加速建造,数量达到了637艘。其中包括12艘航母与2000架零式舰载机。如此众多的舰艇,辽宁舰要想取得海战的胜利根本无望,那么我们来看看辽宁舰可以击毁多少艘日本军舰与战机。
日本联合舰队没有装备导弹,最大的主炮装备在大和号上,射击距离仅有30公里。意味着我们必须在30公里外,才能防止被炮弹打中。052D导弹驱逐舰拥有64单元垂发系统,搭载鹰击18A反舰导弹,两艘052D齐射,128发反舰导弹呼啸着冲向日军舰队。054A有32枚垂发,两艘就是64枚,那么将会有192枚反舰导弹在日军舰队中爆炸,瘫痪敌人100艘舰艇不是问题。即便是使用普通的非制导的底排增程杀伤爆破弹,也可以在远离海岸30公里以上,在5分钟内倾泻200发炮弹,打击或压制10到20个目标,所以在首次作战中我们可以一下子打沉日军200艘军舰。
40架四代机歼-15同日军的2000架螺旋桨零式战机进行空战,密密麻麻的零式战机将会把歼-15团团包围。歼-15凭借2.4马赫速度可以实现快速机动,以零式战机534公里/小时的龟速,只会成为空中的蚊子,供歼-15猎杀。但歼-15仅有12个外挂点,把这些导弹发射完后,将会面临弹尽粮绝的地步。最后以1换10,日军将会损失400架零式战机。
辽宁舰与日本联合舰队的这一战,可以削弱日军三分之一的海军实力。那么在后续美军的反攻中,将会变得轻而易举,加快二战胜利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