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卦中心 >> 正文

艺术三杰戈炳南

更新时间: 2025-10-08 19:38:14

阅读人数: 93

本文主题: 苏州三杰是指哪三个

戈壁,原名戈炳南,1935年出生于江苏苏州,是中国著名书画家。他的书法师从费新我,绘画启蒙于顾仲华,并在顾教授的推荐下,拜入岭南画派高剑父门下。此外,他在留青竹刻方面师从白士风先生,在蒙刻方面师从范节庵先生。戈炳南的艺术生涯丰富多彩,曾担任中学教师、吴县工艺美术研究所研究员苏州檀香扇厂设计师以及《光明日报》社美术编辑等职务。他还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和中国名人协会会员,并曾任枫桥街道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名誉主席。

艺术三杰戈炳南

提前预约!中秋免费展览合辑来啦,重点是免费!

不如跟着小in一起去免费看展!

一、池静石眠——木心先生诞辰九十五周年纪念展

展览时间:9月6日 - 11月27日

苏州博物馆本馆(东北街204号)现代艺术厅

二、“亮栗而行”: 2022乾隆南巡

展览时间:8月20日 - 11月13日

展览地点:苏州博物馆西馆(长江路399号)负一楼苏色生活馆

展览时间:7月9日 - 10月7日

展览地点:苏州博物馆本馆(东北街204号)忠王府楠木厅

四、天下惟宁——汉代文明的四张面孔

展览时间:6月17日 - 9月11日

展览地点:苏州博物馆西馆(长江路399号)三楼书画厅、特展厅

苏州市内公交游1路、夜2路、游2路、游5路、50路、55路、178路、202路、262路、309路、518路、529路、811路、 923路等可直接到达。

从沪宁高速或者苏嘉杭高速苏州官渎里出入口下,经北环快速路左转到齐门路行使200米左右即达。

每星期二至星期日9:00-17:00(16:00停止入馆),每星期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观众进入须要扫“场所码”进行登记,并持有 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或当日核酸采样记录。健康码红码、黄码人员,暂不接待入馆。(若疫情政策更新,以苏州市疫情防控通告及工作指示最新要求为准,请您预约前密切关注。)

刀与笔——姚思铨与浙江抗日救亡

展览时间:9月8日 - 10月8日

展览地点:苏州碑刻博物馆明伦堂展厅

乘坐102、309等公交线路在文庙(沧浪亭)站下车。

可乘地铁4号线,三元坊站1、2号口下。

每星期二至星期日9:00-16:00,每星期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所有观众入馆必须测量体温,如有体温异常者(≥37.3℃)或有咳嗽、气促等异常症状者谢绝入场。体温检测正常后须核验个人“行程码、苏康码”显示绿色,并进行重点场所扫码登记方可入场。(若疫情政策更新,以苏州市疫情防控通告及工作指示最新要求为准。)

何以梦红楼——江南运河上的文学、影像与丝绸

展览时间:9月16日 - 12月20日

展览地点:苏州丝绸博物馆历史馆

市内公交1路、游4路、5路、8路、38路、101路等至平门站可直接到达。

导航至姑苏区人民路2001号苏州丝绸博物馆。

4号线开往龙道滨方向,从北寺塔地铁站-4号东北口步行约530米即可到达达苏州丝绸博物馆。

每星期二至星期日9:00-17:00(16:00停止入馆),每星期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观众进入须要扫“场所码”进行登记,查验“健康码、行程卡”、 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或当日核酸采样记录。对于监测和查验结果异常人员(健康码红码黄码),暂不接待入馆。

一、伊特鲁里亚人——古代意大利的贵族

展览时间:8月30日 - 11月30日

展览地点:吴文化博物馆第二特展厅

二、文明的样子——亚欧大陆古代文物精品展

展览时间:6月30日 - 9月20日

展览地点:吴文化博物馆一楼第一特展厅

苏州公交66路宝带桥南站下,往北步行10分钟

苏州地铁2号线,宝带桥南站2号出口,往北步行10分钟

每星期二至星期日9:00-17:00(16:30停止入馆),每星期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进入吴文化博物馆须配合工作人员测量体温。如有体温异常(37.3 ℃以上)或干咳、鼻塞、流涕、气喘等异常者,谢绝入馆。体温检测后主动出示本人实时健康码和行程码并均为绿色。根据苏州市疫情防控2022年第154号通告,近14日内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人员谢绝入馆。

一、沧浪三杰“眼乌珠”——主要创办人颜文樑、胡粹中、朱士杰作品展

展览时间:7月15日 - 12月28日

展览地点:沧浪亭后4号颜文樑纪念馆

展览时间:7月15日 - 12月28日

展览地点:沧浪亭后4号颜文樑纪念馆

三、君看沧浪节劲雄——颜文樑与苏州美专文献展

展览地点:沧浪亭后4号颜文樑纪念馆

苏州公交529路、101路、308路、501路、931路南门站下,往东北方向步行9分钟

苏州地铁4号线,南门站3号东北出口,步行420米

每星期二至星期日9:00-12:00(12:00-12:30为馆内清洁消毒时间)12:30-17:00(16:00停止入馆),每星期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观众需持“苏康码”绿码入馆,原通过代申领方式取得“苏城码”电子健康码及实体卡的观众,需通过“苏康码”添加家庭成员信息,取得“苏康码”附属卡,打印后随身携带以备查验。

苏州市文广旅局官微、苏州轨道交通等

部分图源网络,如有异议,可后台联系我们

苏州老字号茶食三杰:稻香村、采芝斋、叶受和的百年传奇

在苏州的街巷里,时光总是带着甜香。从前吴地的嫁娶、祝寿、迁居等喜宴上,细碟里的糕饼蜜饯总在茶香中氤氲出人间烟火气,这便是传承百年的苏式茶食。而观前街的“稻香村”“采芝斋”“叶受和”,更是以三足鼎立之势,书写了一部江南舌尖上的文化史诗。

从宫廷贡品到非遗传承的百年坚守

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观前玄妙观东的洙泗巷口,一家名为“稻香村”的糕饼店悄然开张。传说乾隆南巡时赞其糕点“食中隽品”,遂将其带入京城,却也埋下了后世“南稻北稻”之争的伏笔。但翻开方志档案,苏州稻香村早在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就已注册商标,门上“禾”字稻图商标与“只此一家,并无分出”的声明,见证着老字号捍卫招牌的倔强。

苏稻的灵魂在于“不时不食”:春日酒酿饼裹着盎然生机,夏季绿豆糕沁出清凉,秋时月饼藏着团圆月色,冬令肉饺包着烟火暖意。那外皮焦脆、肉汁饱满的鲜肉饺,曾让多少老苏州驻足回味。尽管历经商标之争,苏州稻香村始终以“苏式月饼制作技艺”入选省级非遗,250周年庆典上成立的研究院与博物馆,更彰显着传承创新的决心。

贡糖传奇与“半爿药材店”的养生智慧

同治九年(1870年),观前街东洙泗巷口,金荫芝的粽子糖摊撑起“采芝斋”的招牌。这位精明的商人将中草药融入糖果,贝母糖因治愈慈禧久咳而成为贡品,黑底金字的“贡糖”招牌从此闪耀店前。玫瑰西瓜子、九制陈皮、水晶山楂糕…… 每一款糖果都藏着“药食同源”的巧思,连周恩来总理都曾以采芝斋糖果招待日内瓦会议外宾,使其赢得“中国糖”的美誉。

如今的采芝斋,在恢复贝母贡糖等传统滋味的同时,以生物工程技术研发养生新品。100多种美食中,既有老上海人记忆里的奶油瓜子,也有契合当代审美的美容果脯,百年老字号在守正出奇中历久弥新。

斗气开店的浙商传奇与“茶食苏州帮”的细腻

光绪十一年(1885年),浙江慈溪商人叶鸿年因在稻香村受怠慢,一怒之下在其东邻开设“叶受和”,取“顾客皆受和气”之意。这位赈灾办学的儒商立下“赶超稻香村”的Flag,三层欧式洋房店面、丹凤踩荸荠稻穗的商标设计,处处透着与同业较劲的锋芒。

叶受和的茶食以苏式为骨,兼收宁式风味:小方糕的绵密、水茯苓糕的清润、虾子鲞鱼的鲜咸,无不见证着江浙饮食文化的交融。那嵌着戏文图案的云片糕,更是将糕饼做成了舌尖上的艺术品。尽管曾一度更名,但其“苏式糕点制作技艺”入选非遗,线上热销的麻饼与酸梅汁,依然诉说着“苏州帮”的细腻与温情。

三家老字号的特色,曾被老苏州以“糕饼稻香村,糖果采芝斋,茶食叶受和”概括:稻香村以“乡庄帮”之姿深耕本土,采芝斋凭“上海帮”之精巧蜚声国际,叶受和借“苏州帮”之雅致留住茶客心。它们是观前街的味觉坐标,更是江南文化的微观镜像——在这里,传统与创新从不对立,市井烟火与宫廷雅韵彼此成就。

当我们咬下一口鲜肉月饼、含一颗贝母糖、嚼一片云片糕时,舌尖触碰的不仅是甜糯滋味,更是千年吴地的风雅、浙商苏商的智慧,以及中国人对“不时不食”“药食同源”的深刻洞察。这些穿越百年的老字号,用一块糕饼、一颗糖果,书写着属于中国的味觉史诗,也为当代人留住了一抹最温情的江南乡愁。

视 觉 / 喜玛拉雅北坡的鱼、网络

原标题:《苏州老字号茶食三杰:稻香村、采芝斋、叶受和的百年传奇》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