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新闻 >> 正文

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从他的作品里发现自己

更新时间: 2025-10-08 19:38:47

阅读人数: 448

本文主题: 英国十大顶级名著

400多年来,莎士比亚用他的戏剧和诗作,征服了无数热爱文学的读者。

“莎士比亚就是经典,他设立了文学的标准和限度。”

在《西方正典》中,耶鲁大学著名教授、文学批评家哈德罗·布鲁姆曾给出这样的评价。

面对人生的起落,我们会像麦克白一样感慨悲剧的降临;面对爱情,罗密欧与朱丽叶式的浪漫成为我们心中的向往;面对困境和绝望,陷入犹豫、彷徨时,谁又不会像哈姆雷特一样,发出“生存还是毁灭”的感叹?

是莎士比亚的作品塑造了我们的思想 ,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从他的作品中发现自己。

在“牛津英文经典”中,我们收录了莎士比亚的五部作品:《麦克白》《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李尔王》《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全集》。未来,还将会有《奥赛罗》《威尼斯商人》等与你见面。

这些作品均由知名莎士比亚研究学者编辑、做注,带你全面领略文豪的内心世界。

(英国)尼古拉斯·布鲁克 编、注

ISBN: 9787544772983

能让英雄毁灭的,究竟是命运的安排,还是失控的欲望?

“星星啊,收起你们的火焰!不要让光亮照见我的黑暗幽深的欲望。”

三个女巫的预言,只是野心膨胀的开始。

邪恶帮凶的衬托,终究促成了悲剧的诞生。

东安格利亚大学英国文学教授、莎士比亚研究学者尼古拉斯·布鲁克 历时10年,撰写长达87页的导读,细致解读麦克白从英雄到暴君,最终走向

Romeo and Juliet

(加拿大)吉尔·L.列文森 编、注

ISBN: 9787544768382

爱情的迷人之处,不正是在那不顾一切的冲动里吗?

“不要指着月亮起誓,它是变化无常的,每个月都有盈亏圆缺;你要是指着它起誓,也许你的爱情也会像它一样无常。”

人们渴望地久天长的爱情,也渴望罗密欧朱丽叶式的罗曼蒂克,轻轻爬上你的窗前唱着情歌。

“牛津英文经典”版《罗密欧与朱丽叶》收录了1597年首次出版的第一四开本文本,以及经过更正、更接近莎士比亚原文稿的第二个版本,并由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莎翁研究学者吉尔·L.列文森 撰写导读、注释,全面解析这部世界闻名的爱情悲剧。

(英国)G.R.希巴德 编、注

ISBN: 9787544768955

父亲被杀,母亲改嫁,王子复仇的故事,代表了整个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

“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间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

作为莎士比亚最负盛名的剧作,在《哈姆雷特》中,我们看见了人的崇高与光辉。

牛津大学出版社以“第一对开本”为本,修复精校, 加拿大滑铁卢大学莎剧研究专家G.R.希巴德 撰写导读、注释,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靠的版本。

(英国)斯坦利·威尔斯 编、注

ISBN:9787544772990

英国诗人雪莱曾这样评价《李尔王》:“它是世界上最完美的戏剧诗的样本。”

作为莎翁创作成熟时期的作品,从李尔王的悲剧中,每一个时代的人都能获得共鸣。

“只是因为我缺少像人家那样的一双献媚求恩的眼睛,一条我所认为可耻的善于逢迎的舌头,虽然没有了这些使我不能再受您的宠爱,可是惟其如此,却使我格外尊重我自己的人格。”

在可怕的权力面前,到底要怎么做,才能捍卫奄奄一息的亲情?

愚人与疯魔的背后,隐含着怎样的现实寓意?

英国伯明翰大学莎士比亚研究中心教授斯坦利·威尔斯 是牛津版莎士比亚作品集的总编辑,同时也是《李尔王》一书的编辑,他为本书

The Complete Sonnets and Poems

ISBN: 9787544767873

海德格尔曾说,“诗歌与哲学是近邻”。

宇宙、时间、历史、人生、善恶、友谊、爱情、美,在长达二十年的创作生涯中,这些主题始终让莎翁着迷。

为本书撰写长达158页的导读,逐行加注,分析了诗歌的时代背景及其与莎翁戏剧创作之间的微妙联系。

详尽的注释,对词汇含义和文学隐喻进行了深度的解析,充分展现莎翁无尽的生命力。

更多典藏名著,尽在牛津英文经典

图片来源 | Wikimedia Commons

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从他的作品里发现自己

这应该是最好看的英国文学史了

十八世纪最伟大的英国诗人是谁?

同时代的拜伦、雪莱和济慈的所长各是什么?

英国文学在英语文学中占据什么地位?

这些问题,您可以在王佐良先生所著的

一本大家独撰、读来亲切的文学史

《英国文学史》由王佐良先生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与研究经验撰写而成,以几个主要的文学品种(诗歌、戏剧、小说、散文等)的演化为经,以大的文学潮流(文艺复兴、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等)为纬,给重要作家以“特写镜头”,同时又把文学置于整个大文化的背景下。

全书结构设计精心,各章节衔接自然,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举例生动,细节分析细腻可感,作家特写生动而丰富;所引译文多为大家之作;语言质朴晓畅,文字简约又极具表现力。

对于英国文学,外国研究者的看法不同于英美研究者,他们总有自己的偏爱和独特的着重点。法国人在英国文学中寻找的是符合法国人口味的东西,例如智慧、理性、明彻的风格。在法国文学史家的笔下,乔叟的重要性在于其以法为师,而拜伦的主要缺点则在于其非理性的气质。德国人说莎士比亚是一个错生在英国的德国天才。有的苏联文学史家发掘出一本名叫《牛虻》的英文小说,而对在英国家喻户晓的《傲慢与偏见》一书只字不提。

也有另外一种倾向,即在英国文学中寻找自己本国文学所缺乏的东西。在美国长大并任教多年的西班牙哲学家桑塔亚那(George Santayana)曾经这样论述英国和英国人:

英格兰是气氛之乡,到处弥漫着一种发亮的雾。这雾揉和了距离,扩大了远景,使熟见之物变得幻异,罕见之物变得和谐,美丽的东西更为神奇,丑恶的东西可以入画。……一切都沉吟着,一切都是发亮的、灰色的。

英国人听命于他心里的气氛,他灵魂里的气候。

文章是写得美极了!然而如果人们跟着这位向导去读英国文学,那么势必会只去寻求英国的幽默,英国人的怪脾气,像《阿丽丝漫游奇境记》那样的奇怪作品,兰姆的小品文,爱德华·李亚的“荒谬诗”(nonsense verse),吉尔勃特与沙利文的滑稽歌剧,等等。这里无疑有许多好东西——有谁能不被阿丽丝的奇遇和更奇的语言和逻辑所吸引呢?——但是这类作品却不能代表英国文学的全貌。还有数量极大的其他作品是英国文学里的珍宝。如果只着重气氛,那么人们又怎么去看待那些既善于写出诗意的气氛又能给读者以深刻的现实感,既有阳光又有阴影的作家,例如莎士比亚、密尔顿、济慈、狄更斯和哈代等人呢?

然而偏爱与独特的着重点又是不可免的。就以本国读者而论,每一代人对于古典名著都有程度不同的新看法,都会对传统的看法有所修正和发展;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是每一代人都在重新发现古典名著。而就外国读者和外国的研究者而言,那么不同的环境、文化传统,不同的立场和观点,更是势必要带来不同的看法。

而且,这样的事也是有益的。只要外国研究者了解并尊重有关作家、作品、所处时代、社会等等的事实,那么在深入阅读和研究具体作品之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解释正是有助于维护和发扬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大好事。一部文学作品从来不是一个孤零零的密封世界;它需要众多读者的关心与阅读,众多作者的观摩与仿效,众多批评者的评头品足和互相争论,才会以其题材和艺术不断丰富人类的精神生活,才会获得“不朽”,否则它只会变成文学博物馆里的木乃伊。一个重要作家之所以重要,在于他还有超越本国国界的影响,这样人们也就理所当然地把他看成是属于全人类的。一种民族文学固然需要钻进去研究,但有时也需要从外边、从远处有一个全面观——这样人们不仅可以纵观它的整个轮廓,而且还会看清其高峰之所在,以及这些高峰与别的民族文学的高峰之间的距离和关系。

《欧洲文学史》(1999—2001版)

第六届全国优秀外国文学图书奖一等奖

:不论民族、区域、国家、语言,不论诗歌、小说、戏剧、散文,但凡经典,皆予收录。

:不论译者背景、出身、资历、年龄,只翻译上乘,皆予收录。

:不计代价,长期积累,力求成就反映世界文学经典全貌的汉译精品丛书。

《小妇人》 《飘》 《云雀之歌》 《论批评 云鬟劫》 《哈代中短篇小说选》 《伊坦·弗洛美》 《我的安东妮亚》 《啊,拓荒者》 《瓦尔登湖》 《论人》 《李尔王》 《生命之用》

《原来如此的故事》 《蒙太古夫人书信集》

《泰戈尔诗集(新月集·飞鸟集)》

北大英文系教授刘意青:身逢沧桑意常青

“当代外国文学纪事(1980—2000)”:学术书也能有高颜值

经典名著豪门揭丑《痴男怨女》今日登陆京城

该片承袭了王尔德作品的风格,将他喜欢讽刺社会生活中伪善的一面的文风在电影中重现,尤其是对人性中自私、矛盾、贪婪弱点的挖掘,更是淋漓尽致,探讨了复杂的女性心理世界。

这部经过改编的电影依然讲述了那个著名的故事:一个极具手段的社交名媛卷入到一桩家庭丑闻之中,而她的目的就是要勾引那个年轻富有的丈夫。英国导演迈克.巴克几乎完全承袭了原著小说的诙谐以及近乎尖刻的表述方式,经过改编后的影片,把故事的背景从19世纪搬到了上个世纪30年代,温夫人也从英国人变成了美国人,这样的变更无疑是想拉近故事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在电影中,矛盾冲突也被加工得更加戏剧化,更引人入胜。

无论是《迷失东京》、《戴珍珠耳环的女孩》,还是同约翰·特拉沃尔塔合作的《给鲍比.朗的情歌》,斯佳丽.约翰逊一直出演的都是温文善良的女性。而在该片中,斯佳丽却出演了追求自由生活的大胆女人,斯佳丽本人认为这是一部看起来有点心理恐怖的电影。她感叹说:“王尔德真的太伟大了,他对人性弱点的洞察力可以说是空前绝后。”当电影拍摄完成之后,斯佳丽迫不及待地观看了未剪辑的部分片段,兴奋之情难以言表。

据发行方介绍,斯佳丽出演的温夫人将有可能成为这部影片中最大的亮点,这个迅速走红的20岁女星身上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天真气质,这和涉世不深却又个性复杂的温夫人有着贴切的契合点。

精彩的对白也是该影片的一大亮点,王尔德的原著毫无顾忌地讽喻了无数上流社会伪君子的言行,对感情和婚姻的感悟妙语连珠。例如:“一个男人可以和任何女人过得幸福,只要他不爱上她就行了”,“一个人结婚之前要睁大双眼,结了婚后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男人决不应该给妻子买珠宝首饰,那会让她怀疑你给情妇买了什么”。

美国处于经济危机带来的大萧条之中,依靠男人吃饭享乐的交际花失去了用武之地,于是交际花埃琳妮把眼光投向了欧洲,她决定在里维埃拉找到新的支票簿。

埃琳妮夫人的到来,几乎吸引了里维埃拉所有男人的目光,尤其是托比,这个富有的中年商人完全被埃琳妮夫人给迷住了,可惜埃琳妮夫人似乎并没把他放在眼里。埃琳妮夫人结识了一对刚刚结婚的年轻夫妻,他们就是罗伯特·温德梅尔和梅格.温德梅尔。罗伯特同埃琳妮夫人之间的暧昧关系很快成了流言的中心,与此同时罗伯特的妻子温夫人也正在接受洛德.达林顿的大胆追求,罗伯特和梅格的婚姻城堡在风起云涌的流言中摇摇欲坠。

所有的矛盾和冲突,在温夫人21岁生日这天达到了白热化。愤怒的温夫人决定用自己的生日宴会拯救,抑或逃避这桩令她痛苦的婚姻,她想同洛德达林顿一起私奔……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