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卦中心 >> 正文

《资治通鉴》智慧:为什么有些人看似能力不如你,职位却比你高呢

更新时间: 2025-10-09 14:45:33

阅读人数: 650

本文主题: 被敌国士兵追杀的小说

现实生活中,你遇到过有些人看似能力不如你、但职位却比你高的情况吗?你是怎样看待这种情况的呢?是否会因此而怨天尤人、牢骚满腹呢?

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吴起也遇到过这种情况,让我们看看他是如何处理这类事情的。

魏国任用田文为国相。吴起不高兴,对田文说:“请允许我同你比比功绩可以吗?”田文说:“行。”

吴起说:“统帅全国的军队,使士兵作战英勇,视死如归,敌国不敢来侵犯,你能和我比吗?”田文说:“我不如你。”吴起又说:“管理众多的官员,安定广大百姓,使府库充实,你能和我比吗?”田文回答说:“我不如你。”吴起接着又说:“守卫西河,秦国的军队不敢向东进攻魏国,韩赵两国都来臣服,你能和我比吗?”田文说:“我不如你。”

吴起说:“这三个方面你都不如我,而官职地位却在我之上,这是为什么?”田文说:“主君年少,国家不稳定,大臣们不亲近,老百姓猜疑不安,在这样的时候,是把相的职务交给你,还是交给我呢?”吴起沉默了一阵说:“该交给你!”

我们说,吴起是战国初期的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的代表人物,他的军事斗争才能十分卓著,可谓是难得的军事天才。

吴起也自认为自己的才能、政绩和贡献都比田文高出很多,因此,对于田文被任命为魏国国相,他很不服气。吴起接连列举3大功绩,田文都自愧不如。

既然吴起的政绩卓著、能力突出,但为什么吴起的职位却在能力不如自己的田文之下呢?

就在吴起洋洋得意、自命不凡的时候,田文不紧不慢的说:现在国君年龄还很小,缺乏治理国家的经验,导致整个国家局势很不稳定,大臣们都离心离德,老百姓也都互相猜疑、缺乏信任,在这样国家前途未卜的关键时刻,是让你吴起来作国相呢,还是让我田文来作国相呢?

吴起听完田文的一番话,不由得心服口服。

那么,吴起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吴起的军事指挥才能确实十分卓著,但他却很缺“德”:早年,为了追求功名富贵,他毅然辞别家中老母亲,若干年后,等到老母亲去世时,他竟然也不回家奔丧吊唁。吴起在鲁国任职时,娶了个齐国的妻子,为了消除鲁国人对自己的疑虑,实现当上鲁国的将军、前去讨伐齐国的愿望,他竟然残忍的杀死了妻子。

像吴起这种残忍的弃母求荣、杀妻求将的人,就算是才能再突出,也终究是个“小人”。正如《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所论述的那样:才德全备的人称之为圣人,才德两缺的人称之为愚人,品德多于才能的人称之为君子,才能多于品德的人称为小人。

很显然,吴起虽然军事斗争才能卓著,但是道德品行低下,按照司马光的观点,吴起只能算作一个小人。

而田文则不然,他起码应该是一个品德多于才能的人,也就是君子。田文尽心尽力辅佐国君,协调全国上下、君臣百姓之间的关系,使整个国家在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能够保持社会稳定,不至于发生颠覆性的危险,这样的功绩,不是比吴起所列举的所有政绩都要大得多吗?

得民心者得天下。田文所做的事情,都是争取人心、凝聚共识的工作。如果失去了民心,其他的功绩再显赫也终究是个“0”。

就算吴起非常善于带兵打仗,非常勇于保家卫国,非常精于管理大臣,如果不善于做深入细致的争取人心的工作,最终还是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而能否善于争取人心,这也正是田文与吴起境界孰高孰低的关键所在。

你认为那些能力不如你的人反而职位比你高,是因为他们虽然在某个单一方面的能力可能不如你,但他们道德品行突出,综合素质卓越,善于总揽全局,善于赢得民心,善于团结各方,而这恰恰是决定整体事业成功与否的最为关键的因素,所以,他们的职位比你高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那么,吴起和田文比功劳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第一,立身处世,德行为先,宁可无才,不可无德。

第二,争取人心,至关重要,宁可无功,不可失人。

紫天云为君解读国学经典,洞见先哲睿智,创造理想人生。如果认可,请予点赞,转发好友,交流关注。

《资治通鉴》智慧:为什么有些人看似能力不如你,职位却比你高呢

我是皇后,却沦为敌国士兵的玩物,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

“景哥哥……这里好黑,我好怕……”

黑暗里有个俊朗的少年牵着我的手,穿过冷宫中一条又一条寂静的宫道。

待走到一间荒芜的殿宇前,司景寒蓦然回头,神色一瞬间变得阴狠,我被吓得不住地往后退。

“她的孩子死得那么凄惨,你怎么可以好好活着呢!”

画面一转,我的眼前没有司景寒,取而代之的是源源不断涌入帐篷的士兵。

他们粗鲁的撕烂了我身上所有的衣服。

我想要挣扎,可手腕脚踝的疼痛令我动弹不得,我就这么被蜂拥而上的士兵吞没。

“哼……杀了我们那么多弟兄,如今不还是沦为小爷的玩物”

“皇后娘娘就是不一样啊!比军营里的军妓,滋味美多了。”

身上各处传来阵阵疼痛,都在提醒我此刻身处的是敌军军营,而不是大周皇宫。

身上仅随意地盖着一块破旧的被单,环顾四周,彪形大汉睡得遍地都是。

多少次了,我是在这样破败不堪的帐篷里被蹂躏得死去活来。

晕过去又在恶魔中惊醒,是我在这儿每一天的常态。

远处哨声响起,又是一轮将士换岗。

身侧的士兵们,从沉睡中醒来,见我如狗一般地蹲在一侧,胡乱地啃着馒头。

领头的士兵一把抓起我的长发,将我从地上拽起。

“上次咱们打了胜仗,想来是皇后娘娘的功劳,让弟兄们吃饱喝足有了力气,这才将你的那位“景哥哥”打得节节败退呀!”

想起那个将我送进人间炼狱的男人,我笑了。

“哟……你笑起来可太好看了,小爷若不是换班,可真想再疼疼你哦……”

他拍拍我的脸蛋,一群士兵坏笑着从我身侧走过,我瘫倒在地,像一摊烂泥。

看着帐篷外换班的士兵们,迫不及待地宽衣解带朝我走来,毫不掩饰他们眼里的欲望。

我就这么睁着眼睛看着身上的男人换了一个又一个。

我以为这又是和以往一样的无休止的折磨,直到帐篷被一把长剑劈开,司景寒颀长的身影如月神般,出现在我眼前。

而彼时,我还在汗流浃背的男人身下承欢。

“哈哈哈……莫不是也要来尝尝皇后娘娘的滋味?那你可要去后边排队……”

司景寒闻言,眼底刮起飓风,暴怒地将长剑挥舞,迅速解决了在场的士兵,又一剑贯穿了我身上男人的胸膛,鲜血喷溅了我一脸,诡异又夺目。

一位敌国士兵,却被美国树碑立传,光荣还是耻辱?包容还是背叛?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描写二战许特根森林战役的电影《狂怒》,对电影中“战争老爹”逼迫新兵枪杀战俘、双方士兵惨烈拉锯的场面记忆犹新。这场二战中最为血腥、最为残酷的战斗,人性泯灭,血肉横飞,在森林里的每一寸土地上,都浸满了士兵的鲜血。

但是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却仍然幸存着人性的光芒,有一位德军上尉,为了拯救美军的伤员,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在他牺牲后,美国人为他树立纪念碑。

这名德军上尉名叫弗里德里希·伦菲尔德,在二战的时候加入德军。在战斗中,伦菲尔德冲锋在前,身经百战,多次获得嘉奖,被授予上尉的军衔。在许特根森林战役,中他作为德军275步兵师轻步兵营2连连长参战。1944年11月12日,伦菲尔德所带领的二连与美军在“野猪”雷场进行拉锯,伤亡惨重。

但是美方同样没有占到便宜,与伦菲尔德相较量的,是美军的第12步兵团。在一次战斗结束后,双方暂时熄火,回去重整旗鼓。硝烟散去后,一名美军的士兵躺在雷区旁边的空地上,痛苦的哀叫着。

但是美方的医疗队试探之后并不敢上前,在二战战场上,利用敌方的伤病引得医疗队来救助,然后将其击杀是德军狙击手的常用手段,许多盟军的医护人员就这样倒在了德军狙击手的枪口之下。因此美方虽然有心救助,但是毕竟不知道是否有德军的狙击手埋伏,因此只能静观其变。

然而随着时间流淌,美方一直无人上前,眼看这名伤兵的声音越来越微弱,伦菲尔德忍不住了。他召集了一支救援队,佩戴好红十字的标志,准备前去救援。

通往伤员的路途密密麻麻布满了反坦克地雷,虽然引信大多在外裸露,但是稍有不慎就会触发。救援队小心翼翼的前行,距离伤员越来越近,却不想此时,悲剧发生了。一枚反坦克地雷被瞬间触发,伦菲尔德瞬间就被掀翻在地,浑身上下多处受伤,救援队赶紧将其救起送医。可惜由于伤势过重,当晚伦菲尔德宣布不治身亡。

他死后,长眠于拉尔斯多夫小镇的38号墓地中。直到上世纪80年代,曾参与过许特根森林战役的约翰·F·拉格勒斯少将听闻此事,深有感触。于是在他的牵头下,美军曾经22团的老兵们,为伦菲尔德在许特根森林战役的军事公墓里,树立起了一个纪念碑。纪念碑上刻上了这样一句话:没有人会比为敌人生命而献出自己生命的人更伟大。

这是二战历史上,唯一一个由美军树立,但却是纪念德军士兵的纪念碑。现在这块纪念碑仍然树立在公墓里,提醒着人们:战争纵然残酷,但人性的光辉永远闪耀。

标签: 观点评论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