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帕慕克与画家帕慕克,约翰
1月,诺奖作家帕慕克推出了新作《远山的回忆》,这是一本游记,也像一本充满他手绘的手账本;作家班维尔成为普拉多美术馆的驻馆作家后,讲述着自己的写作心得;英剧《德雷尔一家》原著作者杰拉尔德·德雷尔的新书《我和其他动物》里披露了科孚岛岁月的更多趣事。
爱尔兰作家约翰·班维尔近期受普拉多美术馆邀请,担任驻馆作家。班维尔是普拉多美术馆邀请的第四位驻馆作家,首位担任该职务的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库切。作为驻馆作家,班维尔得以在美术馆营业时间之外或开馆以前欣赏委拉斯凯兹的名画《宫娥》,但是班维尔称,一个人看委拉斯凯兹的画是一种惊悚的体验,让他“毛骨悚然”。
2005年,班维尔凭借小说《海》(The Sea)获布克奖。如今,他正在创作一本回忆录,他称之为“一本谎言”。谈起自己习惯的写作场所,班维尔说,比起以前艺术中心曾为他提供的风景优美的阁楼,他更想要的是面对一堵白墙。对他而言,无论是广阔的天空、湖面上的天鹅还是静谧的树林,这些景色在写作时都令人难以忍受。他坦言自己并不是那种随时随地都能写作的作家。他将他习惯的写作场所称为“幸福的虚无之地”。除了一面空荡荡的墙,他还需要一张排满各式各样动物摆件的宽大书桌,他书桌上的摆件包括一对神色凶猛的龙、一只未知品种的石头鸟和两只老鼠——其中一只由木头制成,穿着圆点印花连衣裙,另一只则身形较小一些,留着胡子,正在打字。在他完成一天的写作工作后,他想象这些动物摆件会迎上前来围绕在他身边,怜悯他这位辛劳的苦力。班维尔自嘲说:“我想它们会用福楼拜的母亲评价他的那种方式来评价我,认为我把生命浪费在了对短语的狂热上。”
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土耳其小说家奥尔罕·帕慕克于近期推出新作《远山的回忆》(Memories of Distant Mountains)。在这部由帕慕克自己绘画插图的日记中,读者可以读到他游历世界时的随想以及关于写作、家人以及家乡土耳其的思考。帕慕克的画作描摹了带给他灵感的风景,与穿插其间的文字相互映照。
在最新一期《弗吉尼亚季度评论》上,帕慕克谈及了新书中包含的双重身份——作家帕慕克和画家帕慕克。他写道:“五十年前,作家帕慕克试着杀掉画家帕慕克,他丢掉画家的水彩和画笔,还嘲讽他的绘画技巧。”多年以后,作家帕慕克已享誉世界,他写出了《我的名字叫红》《纯真博物馆》等名作,却常常畅想自己作为画家帕慕克的人生。他惊觉绘画的欲望只是被困束住,并未被彻底杀死,于是他冲进一家文具店,购买了两包颜料和彩色铅笔,并填满了二十本笔记本。新作《远山的回忆》就出自这些笔记本。在这些笔记本中,两个帕慕克像兄弟一样共同生活,互相影响——作家的字迹偶尔偏离笔记本线条,像画家一样拥有了儿童自由书写的特质;画家的视角则增添了源自作家的全知性,他在绘画时以全知的视角俯视小山和田野。“他们二人心灵中的景观完全交织在一起。”帕慕克写道。
兰登书屋近日推出杰拉尔德·德雷尔的新书《我和其他动物》(Myself and Other Animals),以庆祝这位英国作家、博物学家的百年诞辰。出生于1925年的德雷尔著有《希腊三部曲》,这一系列传记描写了德雷尔十岁起与家人移居希腊科孚岛四年间的经历,后被改编为英剧《德雷尔一家》。
新书《我和其他动物》由德雷尔的遗孀李·德雷尔编辑,涵盖了德雷尔生前未出版的自传、未被收录过的作品片段,以及出版过的作品摘录。书中最为重要的内容是两部未完成的旧作。第一部旧作是德雷尔的回忆录。因疾病影响,德雷尔未能完成这部回忆录。他在回忆录中再次回望科孚岛的岁月,在那里,他观察了绿叶变为花蕾、毛毛虫变成蝴蝶、蝌蚪变成蟾蜍或青蛙的过程。“我被奇迹围绕着。”德雷尔写道。另一本未完成的旧作则创作于1969年德雷尔去澳大利亚大堡礁、北领地和昆士兰旅行期间。在书中,他写到了对家人的悼念、金色的蝙蝠与粉色的鸽子。
德雷尔一生痴迷于自然。他如愿建造了泽西动物园,也用文字记录了对动物的深刻洞察。新书的出版收获了来自业界的众多好评。《卫报》认为《我和其他动物》全书贯穿了对于物种灭绝的关注;《国家地理》则盛赞书中大量的对于羽毛、动物毛皮和鱼鳍的描绘。
美国黑人女作家佐拉·尼尔·赫斯顿生前创作的最后一部小说《大希律王的一生》(The Life of Herod The Great)于1月7日面世,而这一日也是赫斯顿134周年诞辰纪念日。出生于1891年的赫斯顿著有小说《他们眼望上苍》,该书被誉为“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赫斯顿生前花费数年撰写《大希律王的一生》,直至其1960年逝世。她曾在写给编辑的书信中提及自己为这部小说做了无数研究。赫斯顿去世后,这部未完成的作品原稿被放置在箱子里,险些在大火中损毁。幸运的是,赫斯顿的邻居好友将几百页手稿从大火中救出。这些原稿后来被交到了赫斯顿的研究者黛博拉·普兰特手中,由她负责修复。小说出版后,普兰特接受访谈时回忆称,原稿约四百页,其中三分之一左右都有火烧和烟熏痕迹。普兰特还谈到赫斯顿对于历史人物的浓厚兴趣和独特视角,“赫斯特希望人们知道,真实的大希律王并不是那个糟糕的、喜欢压迫人的暴君。”
美国畅销书作家、《迷雾之子》及《飓光志》系列丛书作者布兰登·山德森近期接受《卫报》专访。他表示,《飓光志》系列预计发行十本,近期推出的《风与真相》(Wind and Truth)是其中的第五本。该系列作品目前已售出一千多万册。《风与真相》中包含了奇幻小说必备的世界观和魔法设定,但山德森认为,这些只是故事中无足轻重的方面。在他看来,《指环王》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其中的人物互动:托尔金将渺小又普通的角色带进巨人世界,让读者看到普通人的核心观念与那些英雄壮举同样具有社会价值。
尽管山德森此前的小说已被改编为亚马逊平台剧集,但他对小说家创作剧本却持怀疑态度,并认为J.K.罗琳不应创作《神奇动物在哪里》剧本。比起剧本,山德森更钟爱书籍,并认可了奇幻文学逐渐将魔法的神奇和科学的严谨相结合的趋势。除了托尔金,他还在访谈中提到了C.S.刘易斯、乔治·R.R.马丁等奇幻小说作家,“他们的奇幻小说里有其他流派作品中包含的一切,另外还有龙。”

商品详情评论推荐
978-7-229-12562-2
?Ⅰ.①飓… Ⅱ.①布… ②黄… Ⅲ.①长篇小说-美国-现代 Ⅳ.①I712.45
·二十年构思,十年完稿,一部誓要超越不朽经典《时光之轮》的野心之作。
·续写罗伯特·乔丹的《时光之轮》系列,空降纽约时报畅销榜冠军。
·处女作《诸神之城:伊岚翠》一经出版,便获得“浪漫时代”史诗奇幻大奖,并连续入选2006、2007年美国科幻/奇幻地位最高的──约翰·W.坎贝尔新人奖项。
·其代表作《迷雾之子》系列全球销量突破150万,确立了他在新生代奇幻作家中的领军地位。
·修订了上一版中错漏、名词不统一、译文不完美的地方,插图也替换成了精度更高的原图,使整套书更完美更有收藏价值。
在这个风暴肆虐、寸草难生的岩石国度, 一个为亲人放弃学医、却沦为奴隶的勇士; 一个忠于职守、却暗藏阴影的将军;
美国奇幻作家,经典史诗奇幻《时光之轮》系列的续写者。其处女作《诸神之城:伊岚翠》出版当年便获得Romantic Times奇幻史诗大奖,并连续入选2006、2007年美国科幻/奇幻界地位最高的新人奖项。布兰登才思敏捷,风格多样。其代表作《迷雾之子》系列全球销量数百万册,确立了他在新生代奇幻作家中的领军地位。
“我喜欢这本书。还有什么可说的?——帕特里克·罗斯福斯,畅销书《风之名》的作者
“对于罗伯特·乔丹和特里·布鲁克斯的粉丝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青年倡导者之声
“精彩又令人信服。史诗奇幻小说的粉丝和爱好者们将热切期待下一卷。——图书馆杂志
“从任何意义上讲都是史诗。桑德森构建了一个活灵活现的世界,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随着柔刹大陆上的故事不断深入,一段宏大的历史慢慢展开。” ——《卫报》(英国)
“具有巧妙的魔法、充满活力的人物、复杂的情节,这个意气风发、令人兴奋的故事将吸引所有年龄段的读者。”——《出版人周刊》
978-7-229-12563-9
?Ⅰ.①飓… Ⅱ.①布… ②徐… Ⅲ.①长篇小说-美国-现代 Ⅳ.①I712.45
·二十年构思,十年完稿,一部誓要超越不朽经典《时光之轮》的野心之作。
·续写罗伯特·乔丹的《时光之轮》系列,空降纽约时报畅销榜冠军。
·处女作《诸神之城:伊岚翠》一经出版,便获得“浪漫时代”史诗奇幻大奖,并连续入选2006、2007年美国科幻/奇幻地位最高的──约翰·W.坎贝尔新人奖项。
·其代表作《迷雾之子》系列全球销量突破150万,确立了他在新生代奇幻作家中的领军地位。
·修订了上一版中错漏、名词不统一、译文不完美的地方,插图也替换成了精度更高的原图,使整套书更完美更有收藏价值。
为了保留生存火种,守护人类,为之提供避风港。
我们身兼救亡大任,其余想法较之皆为沧海一粟。
背弃誓言的光辉骑士团已无心拯救人类。
而被人类奴役已久的仆族正在召唤另一场全新的风暴。
身负远古之力的虚渡也即将重现于世,
美国奇幻作家,经典史诗奇幻《时光之轮》系列的续写者。其处女作《诸神之城:伊岚翠》出版当年便获得Romantic Times奇幻史诗大奖,并连续入选2006、2007年美国科幻/奇幻界地位最高的新人奖项。布兰登才思敏捷,风格多样。其代表作《迷雾之子》系列全球销量数百万册,确立了他在新生代奇幻作家中的领军地位。
“我喜欢这本书。还有什么可说的?——帕特里克·罗斯福斯,畅销书《风之名》的作者
“对于罗伯特·乔丹和特里·布鲁克斯的粉丝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青年倡导者之声
“精彩又令人信服。史诗奇幻小说的粉丝和爱好者们将热切期待下一卷。——图书馆杂志
“从任何意义上讲都是史诗。桑德森构建了一个活灵活现的世界,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随着柔刹大陆上的故事不断深入,一段宏大的历史慢慢展开。” ——《卫报》(英国)
“具有巧妙的魔法、充满活力的人物、复杂的情节,这个意气风发、令人兴奋的故事将吸引所有年龄段的读者。”——《出版人周刊》
桑德森:奇幻世界的构建者
布兰登·桑德森,是美国的奇幻小说家,其作品以丰富的想象、宏大的世界观构建和复杂的人物塑造而著称。主要作品有《迷雾之子》系列、《飓光志》系列、《审判者传奇》系列、《时光之轮》系列等。桑德森的作品构建了一个个庞大而精细的奇幻世界,这些世界有着复杂的政治体系、多样的种族和文化,以及独特的魔法和武技。
《迷雾之子》系列是桑德森早期的作品,构筑在一个名为斯卡沃的世界中,这里金属赋予人们超凡能力。该系列深入探讨了权力、信仰与牺牲等主题。故事中,主角 Vin 从一个街头孤儿成长为救世主,这一转变过程反映了个人成长与自我认知的重要性。同时,该系列也提出了信仰是否能够创造真实力量的哲学议题。
《飓光志》系列构建了一个魔法与科技并存的宇宙——罗斯沃德。该系列的核心在于探索自由意志与命运的冲突,以及爱与牺牲的力量。通过主人公卡拉丹的故事,桑德森描述了个体在面对预知命运时的选择与抗争,以及这些选择如何影响世界。系列中反复出现的“光暗交织”的主题,象征着善恶并非绝对,每个人物都有其光明与阴暗面,强调了人性的复杂性和道德的相对性。
《时光之轮》系列最初由罗伯特·乔丹开创,但桑德森在其后继续并完成了这部史诗级奇幻巨著。在该系列中,他不仅忠实于乔丹的宏大构想,还融入了自己的思考。《时光之轮》系列深入探讨了命运、责任、牺牲与重生等主题。故事中的角色们在对抗暗影势力的过程中,不断地在个人命运与世界命运之间做出选择,展现了英雄主义的多种面貌。
虽然布兰登·桑德森在奇幻文学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但他的作品往往过于冗长,节奏拖沓,情节的发展和结局遵循了奇幻文学中常见的套路,无法惊艳读者。作品的主题思想多为陈词滥调,表达过于直白,缺乏深度和内涵。人物塑造单调、模式化,情感刻画较为平面,不够细腻,文采也平平。因此,布兰登·桑德森的作品作为中学生读物还行,但难登文学的大雅之堂。
——《飓光志第一卷:王者之路》
接受痛苦,但不要接受你活该痛苦。
生活会让我们破碎。我们就用更坚硬的东西填补那些裂缝。
有时候,一个人会显得意志坚定,只是因为没有人给他别的选择。
艰苦的岁月会让人们愿意去接受一个宣称会带来改变的人。
一个人的人生中,很少有什么显而易见的岔路口。人们都会随着时间慢慢改变。你不可能仅仅踏出一步,却发现自己置身于截然不同的新场所。起初,你会为了避开几块石头离开路面。你会沿着路边走上一阵子,接着,为了走在更松软的泥地上,你会走到稍稍远离路面的地方。然后你会不再关心什么道路,就这样越走越偏。最后你会发现自己来到了错误的地方,却怪指路牌没有好好给你指路。
相关资讯
上篇:巨灵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