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受益最大的两个军,都从二流部队,一跃而成顶级王牌军
抗美援朝战争,是在解放战争结束后,人民军队参加的第一场外战。所以,参战的人民志愿军都是战斗作风比较顽强的部队。就比如首批入朝参战的第13兵团,下辖的第38军,第39军,第40军都是解放战场上的王牌劲旅,战斗作风顽强,能打硬仗,恶仗。还有后来陆续参战的第十二军,第20军,第27军,第23军,第24军,第一军,第六十军,第六十三军等志愿军部队,曾经都是解放战场上的王牌劲旅,他们都是来自解放战争时期,不同的野战军王牌部队。
当然了,除了解放战争时期的王牌军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外,还有一些二流部队也参加了这场外战。可就在这些二流部队中,有两支部队,因在抗美援朝时期的表现非常出色,在援朝战役结束后,一跃而成,人民军队中的顶级王牌军。
第一支受益最大的军,就是志愿军第42军。这支部队是来自解放战争时期的第四野战军,在名将辈出,出王牌劲旅最多的第四野战军。第42军的综合作战能力并不是很强,只能算得上是二流部队。没法和第38军,第39军,第40军,第41军,第43军这样的王牌劲旅相比较。要知道,在华北地区解放后,第四野战军担负南下追歼的重任。麾下十二支主力军,全部渡过长江,投入解放华中,华南等地区的战斗。只有第42军,没有渡过长江,后留在河南境内参加剿匪工作。足以可见,在解放战争时期,第42军算不上是一流部队,综合作战能力,顶多算是二流部队。
第一支受益最大的军,就是志愿军第42军。这支部队是来自解放战争时期的第四野战军,在名将辈出,出王牌劲旅最多的第四野战军。第42军的综合作战能力并不是很强,只能算得上是二流部队。没法和第38军,第39军,第40军,第41军,第43军这样的王牌劲旅相比较。要知道,在华北地区解放后,第四野战军担负南下追歼的重任。麾下十二支主力军,全部渡过长江,投入解放华中,华南等地区的战斗。只有第42军,没有渡过长江,后留在河南境内参加剿匪工作。足以可见,在解放战争时期,第42军算不上是一流部队,综合作战能力,顶多算是二流部队。
可第42军在经历抗美援朝战争后,一跃而成,我军的顶级王牌军。想必大家都知道,在上级决定组建东北边防军时,第42军也被编入了东北边防军,军长就是吴瑞林。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第42军也成为第一批入朝参战的部队。
在援朝战场上,志愿军第42军在军长吴瑞林的带领下,参加了第一次战役至第四次战役,并且打得都很不错,受到了志愿军司令部的嘉奖。特别是黄草岭阻击战中,第42军第124师拼死坚守,阻击敌军,双方血战13个昼夜,成功歼敌两千七百余人。
还有在第二次战役中,第42军也是非常不错的,只可惜由于第42军没有穿插到位,放走了敌军,有一点美中不足。在之后的第三次战役,第四次战役,第42军都在战场上歼灭了大量敌军。据统计,前后四次战役和一年半的防御作战中,志愿军第42军,共歼敌2.8万余人,终于从二流部队中脱颖而出。
成为抗美援朝时期,一支战功赫赫的英雄部队,一跃而成,志愿军十大王牌军之一,与第38军,第39军,第40军这样的老牌劲旅齐名。成为抗美援朝战役结束后,受益最大的一支王牌部队。后来第42军驻守华南地区,拥有岭南雄师的称号。
成为抗美援朝时期,一支战功赫赫的英雄部队,一跃而成,志愿军十大王牌军之一,与第38军,第39军,第40军这样的老牌劲旅齐名。成为抗美援朝战役结束后,受益最大的一支王牌部队。后来第42军驻守华南地区,拥有岭南雄师的称号。
除了第四十二军受益最大外,还有就是志愿军第15军。这支部队,在解放战争时期,隶属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可能熟知历史的朋友都知道,第四兵团除了第15军,还有第13军与第14军,这两支部队的综合作战能力,在解放战争中都要强于第15军,是属于第四兵团的主力军,而第15军的综合作战能力,和第42军一样的,在
可第十五军在参加抗美援朝战役后,特别是上甘岭战役,志愿军第15军在军长秦基伟的带领下,打出了国威,军威,顶住了敌人猛烈炮火的攻击,为促进援朝战役的结束作出了重要贡献。也就是上甘岭战役结束后,秦基伟将军,包括第15军,一跃而成我军的顶级王牌悍将,也是志愿军十大王牌军之一。
可能在解放战场上,第42军与第15军算不上是一流部队,但它们在经历抗美援朝战争后。这两个军,成为受益最大的志愿军,一跃而成,我军的顶级王牌军,也成为全国家喻户晓,援朝英雄部队。

公认打仗最厉害的十位开国中将,都是属于人民军队中的铁血战将
在开国中将里头,出了不少打仗比较勇猛的将军。虽然,这些将军们,没有接受过良好的军事教育,包括文化功底也不是很深厚。但是,他们都是在血雨腥风中历练出来的,是经过20多年的实战洗礼,磨练出来的。
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将领,自然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要比那些没有上过战场,是名校毕业的将军强百倍。要知道,军事理论知识丰富,不代表会打仗,而实战经验丰富,那一定是铁血战将。
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在开国中将里头,被公认打仗最厉害的十位将军。排名不分先后,因为他们都是属于人民军队中的铁血战将。
梁兴初是来自解放战争时期的第四野战军,在东北战场上,他是第十纵队的司令员,属于东野的主力战将之一。在1949年全军改编时,梁兴初成为第47军的首任军长,该军战斗作风顽强,拥有铁军的称号。在解放东北,解放华北,华中,华南等地区的战斗中,虎将梁兴初都立下了赫赫战功,是被大家一致公认的虎将。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梁兴初担任第38军军长,因在第二次战役中表现出色,该军成为家喻户晓的万岁军,作为军长的梁兴初,也成为人民军队中第一个万岁军的军长。
皮定均是来自解放战争时期的第三野战军,任职第六纵队副司令员,第24军副军长。虽然,皮定均是担任副职,但他勇猛之风,会打仗,早已闻名全国。要知道,在解放战争初期,中原突围战中,就是皮定均率领一个旅的兵力,与敌人20万大军进行周旋,最后能够全身而退,这在我军史上,已经算是一个奇迹了。从而也充分体现出,皮定均是一位铁血战将,并且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秦基伟是来自解放战争时期的第二野战军,也是司令员刘帅麾下猛将之一。可能在解放战场上,秦基伟不是二野大军中战绩最出色的一位猛将,但他一定是第二野战军发展最好的一位铁血战将。因抗美援朝的上甘岭战役,让他一战成名,成为援朝名将,千岁军军长。
陶勇是来自陈粟大军,因作战勇猛,骁勇善战,也让他成为该野战军的顶级战将,是司令员陈老总逢战必用的一位虎将。在1949年全军改编时,陶勇任职第二十三军军长,率领部队参加了渡江战役,因遭到他国军舰的阻拦,陶勇奉上级命令炮轰敌舰,打的某国的军舰挂白旗。
王近山被誉为是刘邓大军的一把尖刀,也是该野战军作战最勇猛的一位将军。要知道,在战场上王近山只要听到枪声一响,他就率领部队冲锋在前,与敌作战,不管是当士兵,还是当指挥员,他都如此。故此,赢得了疯子战将的称号。
一听这名,就知道,王必成也是一位铁血战将。在解放时期,他历属华东野战军,任职第六纵队司令员。可能熟知历史的朋友都知道,该纵队纪律严明,作风强硬,在华东战场上经历了不少恶战。在这样环境下成长的第六纵队,自然成为能打胜仗的王牌劲旅。与此同时,也将王必成将军锻炼成一位身经百战的铁血战将。
可能了解历史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周希汉将军长得很高,就是比较瘦。从外表看上去,给人第一印象,根本与威猛挨不上边。但是,就是这位瘦子战将,在解放战争时期,单挑国军第一旅,活捉旅长黄正诚。仅凭此战,周希汉绝对属于妥妥的铁血战将。而在接下来的战斗中,他在战场上不断建功立业,并且俘虏了一大批国军高级将领。因此,周希汉也成为人民军队史上,在解放战争时期,俘虏敌将数量最多的一位开国中将。
南有许世友,北有郑维山,这是毛爷爷用来评价郑维山将军的。能够与上将许世友齐名的郑维山,肯定也是一位经验丰富的铁血战将。参与经历了华北,西北地区的解放战争,以及抗美援朝战争,曾代理志愿军第20兵团司令员,对抗西方强国。
吴克华也是革命战争年代,人民军队中一位身经百战之将。军旅生涯的经典之战,当属塔山阻击战,在此战中吴克华打出了人民军队的军威。
聂凤智是来自解放战争时期的第三野战军,任职第九纵队司令员,第27军军长。在著名的济南战役中,本来负责助攻的聂凤智,在此战中一马当先,率先攻入城中,为济南的解放,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之后他又参与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上海等战斗。
解放战场上的三大王牌兵团,下辖部队全部保留,兵团司令皆是名将
在三大战役取得辉煌胜利之后,英勇的人民军队进行了全面的整编。根据上级发布的指示,取消了此前采用的纵队编制,转而建立了更为规范的军级编制。同时,为了提高指挥效能,还引入了兵团制的管理模式。通常情况下,一个兵团下辖三个军,但在特殊情况下,也存在兵团下辖四个军的情况。
1949年,人民军队共整编成16个兵团。后来,随着一些部队起义加入,兵团数量增加至19个。这19个兵团的综合作战能力各有差异,实力强弱不一,且人员编制规模也存在明显区别。举例来说,第一野战军下辖的兵团数量无法与第四野战军下辖的四个兵团相提并论,规模明显较小。
根据统计,在解放战争期间,第四野战军的王牌部队人数达到五六万人。由此计算,第四野战军所辖的兵团人员总数均超过10万人,展现出强大的兵力优势。
被誉为王牌主力兵团的有很多,像大家熟悉的第13兵团、第一兵团、第九兵团和第12兵团,都是解放战争时期各大野战军中的尖刀力量,承担了重要战斗任务。
不过,有三个王牌兵团的情况较为特殊。新中国成立后,这些兵团下属的部队有的改编转行,转为海军、空军或炮兵部队,部分部队则被裁撤或转为生产部门。唯有第四兵团、第19兵团和第14兵团得以完整保留,成为极为重要的王牌兵团。
这三个兵团无疑是当时最为强大的部队,也是解放战争中的核心尖刀力量。第四兵团隶属于第二野战军,由著名的陈赓将军担任司令员,下辖第13军、第14军和第15军,军长分别是周希汉、李成芳和秦基伟。
第19兵团也被称为杨罗耿兵团,司令官是赫赫有名的杨得志将军,下辖第63军、第64军和第65军,军长分别为郑维山、曾思玉和邱蔚。
第14兵团是我军历史上存续时间最短的兵团。尽管存在时间不长,但其战绩辉煌,被公认为解放战争中的王牌主力兵团。该兵团下属的第39军被誉为“全军第一”,第41军享有“塔山猛虎军”的美誉,第42军则是“岭南雄师”。兵团司令员是著名的上将刘亚楼。
新中国成立后,第四兵团的第13军和第14军驻守祖国西南边境。长期在山地和丛林中艰苦训练,使得这两支部队成为人民军队中最擅长丛林作战的精锐部队。它们分别被誉为“山中猛虎军”和“丛林猛虎军”。
第四兵团下辖的第15军则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在著名的上甘岭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赢得了“千岁君”的称号。同时,第15军还是我国第一支空降兵部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第19兵团的三支军队全部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第63军在铁原阻击战中表现卓越,成为表现最为出色的王牌军之一。第64军和第65军同样表现不俗,都是抗击西方列强的重要力量。
1985年,63军、64军和65军均得到保留,并注入大量新鲜血液,发展成为适应现代化战争的三支王牌集团军。
新中国成立后,第14兵团下辖的三个军也全部得以保留。其中第39军和第42军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成为志愿军十大王牌军之一,而第41军则驻守祖国南大门。
在1985年的全军改革中,第39军、第41军和第42军均改编为集团军,成为我军战斗力最为坚韧的王牌集团军。特别是第39集团军,被誉为“碟血先锋军”,是三大重装集团军之一,归战略预备队总部直接领导。
相关资讯
解放战争中,国军在东北的两大王牌部队,哪一个更厉害?
国军新1军和新6军可以说是孪生的部队,既是兄弟,也存在一些竞争关系。因其经历彼此错综复杂,两军的实力也都十分强悍,并列为国军五大最强部队中的两支,都是我军的劲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