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区别和判断
现在,如果是一部好小说,首先要是一部文学作品,因为小说这个概念经过了多年的演变,已大大不同于我们古书上的了。它应该是属于散文这个大范畴的。 如此讨论,就不应包括本质上属于另一门类的品种,比如曲艺类的通俗言情武打演义等。诚然,文学与曲艺的界限并不总是明显彰露,但一般来说还是较易看出的。这样划分并非为了使小说凸出高贵,使其它转入末流,而实在是为了提示一种区别。因为失去了区别的讨论就极易产生混淆。 依据这个基本的原则,临时想出几条好小说的特征,可能也不得要领。 一,有比较明显的、强烈的诗性。这样的小说更纯粹,直接进入了文学的本质。这极有可能是当代所有好小说所必备的、最为重要的品格。 小说的故事,人物,语言和思想,一切都服务于一种意境、综合形成着一种氛围。一些深邃难言的东西蕴含其中,只交给读者的领悟力。小说的吸引力、生动性,也都在营造的意境之中存在。 作者在形成一部小说的过程中,首先是被启动和领受了一种诗意,进而在它的牵引下结构起整部作品,这样的结果就是一部小说具有了诗的品质。它从形成之初就与其他小说造成了区别:不是立足于讲故事;不是立足于传达思想。 二,有比较明显的本土性、原生性。这样的小说才会真正含有自己的东西,才会是一个人独自完成的。它如果也受到其他作品的影响,那么这种影响并没有严重到了伤害作者独自感悟和认识的地步。 作者始终在一个领域里梦牵魂绕,其感受和表述最大程度地保持了某种单纯性,即较少被时尚侵染。这样的书一本是一本,无论是讲述的口吻还是传达的思想,都具有一定的陌生感。 这样的小说才是深刻的。它作用于艺术和思想界的,是生鲜和真实的魅力;它对于已有的一切,是一种补充、一种刚刚增加的重量。 三,有较强的内向性、稍稍矜持的品格。这样的小说在品质上更为贴近文学。作为意绪和心灵以及思悟的特殊表达方式,它要与日益覆盖过来的声像艺术拉开距离,独守品位,遵循传统。 它一般不会是喧哗和嘈杂的,不会是裸露的故事和理念,更不会是对大众话题的直接应对,它自有一种寂寞气和清高气,只让时间、让当代的一部分读者心向往之。它让人钟爱和心动,让人长期悟想和留恋。当然,它更适合于阅读,而不是讲叙。 它的特性会阻碍“轰动”和“强烈反响”之类。它使现代传媒的操作变得棘手和尴尬。它意味深长地处于喧嚣之城的一角。如果比作物质,它可能是最能抵抗挥发(分解)的一种。 四,有较强的当代性。这样的小说自然而然地源于生命的激动和创造,当代性的强弱常常是决定作品价值的重要因素。当代性往往与道德感结合一起。强烈的道德感可以成为批判意识和时代审美追求的动力。 当代性的强弱与作者所表现的生活领域并无决定性的关系。作者如果具有与时代对应的立场,那么就会从语感、思绪,从字里行间的一切方面,携带和透露当代社会的全部信息和奥秘。 平庸的作品无论叙写怎样时髦的内容,就是不能触动一个时期最敏感的神经。社会肌体与活的心灵丝缕相连,时代脉搏就会与作者心跳暗暗相扣。一个时代的作品,理应是其它时代无法取代的。 五,有朴素自然的形式。这样的小说可以囊括各种风格、各种探索。这种朴素当然由作者的心灵质地所决定,他的真实诚恳表现了一种自信和勇气,所以也最大程度地走向其他心灵,走向交流。 从屈原到乔伊斯和普鲁斯特,都可以看成是朴素自然的。矫情,惊世骇俗的方式,是内质虚脱和胆怯的表症。真实和率性,谦逊,纯真的本色,都会带来朴素。朴素本身就是一种深度,一种美德,更是一种长存的魅力。 每个时期的艺术先锋都是最朴素的。朴素更可能带来变革,无华也常会引起惊讶。所谓的艺术探索,就是走向时代深层的一次次“原来”:表现出来的只是一个个“如此”。任何一个时期,她的最优秀的艺术家都必然具备了两条:先锋与朴素。 (暂时想出如上五条——艺术学徒之见。) 另外,虽然艺术上没有对错之分,但作为一部小说,缺乏善意的思想倾向仍要减分;虽然风格上要提倡多样化,但作品中的油滑倾向仍要减分——这些大约也都是艺术评判史上的惯用标准。 除了如上五条,要详细说来条目可能还有许多,如语言,故事,人物,思想,批判属性,等等。不过它们大致也能包含在五条之中了。

玄幻也分“男女”,但区别在哪儿?
今年的11月11日是腾讯成立18周年纪念日,“成年”系列嘉年华上周六来到腾讯家族里的年轻成员——根据地在上海的阅文集团。在网络媒体事业群总裁刘胜义代表腾讯发表对未来12年的设想时,网文作为腾讯娱乐布局中重要一环也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十二年后,我依然在写网文”是作家代表苏小暖的预言。
苏小暖是个特殊却很幸运的作者:她享受白金待遇,但事实上她只写过一本书;她是女作家,但她不写言情写玄幻;她的小说有个既“苏”又“爽”的名字《邪王追妻:废材逆天小姐》,进入收费阅读的第一个月,收入就达2.8 万元——她的上升轨迹就像网络文学的缩影,短期内爆发增值。据悉2016年网络文学产值已达90亿元。
那么,究竟女作家写的玄幻有何特殊,能获得如此成绩呢?
相比女性言情作家普遍从琼瑶、亦舒那里继承文学基因,苏小暖的阅读品味更接近于男频作家,她说自己是金庸的粉丝,在接触了网文后就迷上了我吃西红柿、辰东。
苏小暖今年29岁,并非是一个凭兴趣上路靠运气过关的新人,上大学时她在网上试写过言情,但成绩平平。很快她意识到了自己的短板与长处,决定突出故事性减少感情戏,2013年,她开始写《邪王追妻:废材逆天小姐》,很快作为女频中难得一见的“爽文”脱颖而出。
网络小说的高密度更新可能是文学史上的一个奇点,支持它的是一种对读者的服务精神,这是网络文学的起点——互联网产业的特质。与此同时,网络作家又可能是有史以来与读者距离最近的一类作家,从论坛时代到如今的平台时期,网络作家与读者更像是网友,读者边追小说边能与作者本人及时互动,这极大地刺激了粉丝活跃度。
苏小暖称读者的意见对她来说非常重要,她的读者主要是小学到大学之间的学生,她表示,“有些年轻读者看文很‘挑剔’,追之前先要确认,这本书的主角是不是‘双初’(彼此的初恋),如果不是她就不看。某种程度上就限制了主角,以及一些情节设置。”
早期的女频小说偏短,字数都在几十万字,但如今许多女频小说走上男频“伴随式阅读”的套路,字数涨到一百到两百万间。苏小暖表示现在自己每天更新7000字,从早到晚基本只干这一件事,三年下来已写了8000多章,815多万字。
她透露,这本小说原本并未预备写那么长,但作品聚集越来越多的读者后,她开始舍不得结束这个故事了。可见,“伴随式阅读”是双向影响的,往往到最后不仅是读者,连作者都不愿告别这个世界构架。
写过言情写过玄幻,苏小暖对比两种类型,认为玄幻更容易“做大”:“言情的格局比较小,玄幻的比较大,因为言情只要把感情说完就够了,而玄幻故事需要创造一个世界, 换个地图就是一个新的世界。”
那么女作家写出来的“女性玄幻”和“男性玄幻”又有何不同呢?
苏小暖认为女性玄幻相比男性玄幻,感情描写得细腻,算是亮点,但“感情”恰恰也是女性玄幻小说情节设置上的壁垒。
“比如,男性玄幻的男性主角可以无敌,但女性玄幻的女性主角可不行,必须得配一个比她更厉害的男主。因为有很大一部分读者在看小说的时候有代入感,受自己世界观影响,还是会觉得女人应该比男人弱一些,所以看小说最后主要还是看男主。”
苏小暖的编辑解释:“男性玄幻可以重主线对感情戏一笔带过,但女性玄幻需要有实打实的言情部分,毕竟我们的读者是一定要看感情线的。但是男女对待感情不一样,女生对爱情更专一,因此导致我们的读者很难接受女尊、后宫的情节,这点就与男性玄幻截然不同了,男性玄幻是以后宫、猎艳为爽点的。”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主角的感情设计,事实上无论男频还是女频都因读者诉求陷入某种固定模式:男频青睐痴情的浪荡汉,女频喜欢纯情的女强人,这是套路,套路驶得万年船。
除此之外,为了避免引起读者反感,有些雷区也是女频作者不能碰触的,比如:不能虐男主,虐女主甚至虐读者都可以,就是不能虐男主,因为读者尤其年龄偏小的读者们会直接代入,看不得自己的恋人受苦。此外,这些小读者还会因为男女主角间出现第三者而疯狂留言泄愤。苏小暖表示,从写作技巧上来讲,有时反而可以利用读者的这种反感创作桥段,以此吊住观众的关注。
问苏小暖,在网文同质化严重的今天,怎么做到与众不同?
她的回答很简单:“多看别人写的,多琢磨,总是能有新的东西出来的吧。”
在嘉年华上,苏小暖的演讲主题是“十二年后,我依然在写网文”,她畅想的未来是:
“在那时,随着VR技术的成熟,科技会为我们还原出小说中虚构的场景,每一个人都有机会走进小说里的世界。也许在那时,随着虚拟人物的编辑和人工智能的成熟,无论是读者还是作者,我们可以一起设计小说里人物的形象,眉若远山还是剑眉星目,都由我们自己决定。我们既是读者,也是书中人物的设计师,网络小说中的角色不再是虚拟的人物,而会成为新一代的偶像存在,并且每个人还可以和自己的偶像主角来一次亲密接触。人生最美是遇见,遇见书中的人物,遇见世界上另一个自己……”
也许网络文学的未来会如她所讲,与科技、娱乐产业拧成一股力量,即便那一天不会到来,每一个网络文学写作者都应该好好思考一个问题:如何让自己不一样。毕竟写作者被冠以的是作家之名,而非脚本编创者。
文学作品有哪些分类呢?回答一定要清楚条理!
文章分:史体文、诸子文、骈文、古文、小品文 戏曲分:诸宫调、北曲杂剧、散曲、南曲戏文、传奇 小说分:志怪、志人、传奇、笔记小说、变文、话本、拟话本、章回小说 根据篇幅的长短,小说分为长篇、短篇和中篇. 按照内容的不同,小说可分为言情小说、历史小说、科幻小说、武侠小说、谴责小说、心理小说等. 按照体例格式,则可分为书信体小说、日记小说、章回体小说、系列小说等. 散文之分根据内容和表达方法的不同,散文可分为叙事、抒情、议论三类 从戏剧的不同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一般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和戏曲答案补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