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敏词语的解析及近义词
透过那细眯的眼缝,闪射出来却是机敏、聪慧而又幽默的目光。关于词语机敏有哪些是可以摘抄的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词语机敏的近义词,供大家参考。
机智敏捷;机警灵敏。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神思》:“机敏故造次而成功,疑虑故愈久而致续。” 宋 范仲淹 《谢降官知耀州表》:“窃念臣才本迂疏,识非机敏,屡由狂率,自取贬放。” 清 黄轩祖 《游梁琐记》:“﹝ 顾生 ﹞性机敏,下笔如神,有名士风。”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一章第二节:“长方形的脸上,有一双机敏而聪慧的眼睛。”
1、琪木格的脸上飞出樱桃般的红晕,一对大眼睛闪着机敏的光芒。
2、小伟反应机敏,地震发生时,他第一个冲出了教室。
3、读书使人渊博,辩论使人机敏,写作使人精细。
4、机敏的公安人员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很快找到了作案人的线索。
5、这人机敏,明察秋风团扇,你怎么能瞒过他?
7、他是个头脑机敏,心明眼亮的好同志。
8、他为人机敏,足智多谋,人们称他为“小诸葛”。
9、预测与实战截然区分,预测海阔天空,实战机敏灵活。
10、在战略武器方面,他显示出了同样的机敏和执著.
11、北约组织,非常机敏并能够‘尽其所能’地搜集情报。
12、杨宝不仅仅聪明、善良、机敏,然而而且眉清目秀,一表人材。
13、他机敏巧智,从多方面讲,一出生就应天承运。
14、狐陵蹬机敏和狡猾是人所共转蹬。
15、白46手机敏地突入左下黑角,帮助他完成了对左上黑龙的封锁。
16、在此期间,谷歌无论在技术上还是战略上都比塞梅尔先生灵巧机敏。
17、我郑芝龙一生机敏过人,想不到妻儿竟这般地认死理儿。
18、所幸在读秒的瞬息万变中,芮乃伟机敏点角,顺利劫活。
19、黑衣人反映机敏,左躲右闪一番,靠在墙上扫视对手。
20、想不到你的这位朋友反应很机敏,一言中的,就是这个意思。
21、英国机敏号潜艇水平舵故障。
22、云崖天资机敏,幼时拜入弈剑听雨阁门下。
23、机敏过人,耳聪目明,无所不知无所不晓。
24、 轻步曼舞像燕子伏巢、疾飞高翔像鹊鸟夜惊。美丽的舞姿闲婉柔靡,机敏的迅飞体轻如风。她的妙态绝伦,她的素质玉洁冰清。修仪容操行以显其心志,独自驰思于杳远幽冥。志在高山表现峨峨之势,意在流水舞出荡荡之情。
25、温柔不懦弱,文静不造作,靓丽不妖艳,求异不求怪,贤惠不胆怯,热情不轻浮,自爱不自恋,机敏不多疑!
26、人生的不完美终究会不会是绊脚石?无需再问。抬头看天,乌云之后躲着阳光。关键在于心空是不是足够开阔,心志是不是足够机敏,你是不是做好了接纳阳光的准备?
27、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在电视这种传播媒介里,语言从来都是电视节目的组成部分,谈话类节目主持人做为沟通节目与观众的中介,语言诙谐风趣、机敏睿智,能言善辩、妙语连珠则成为至关重要的因素。
28、显然,苏童赋予这个女性过多的女人味,她谙熟女人之间的争风吃醋和勾心斗角,甚至以"床上的机敏"博取陈佐千的欢心。
29、大寒来临,送你一枝寒梅,愿你历经人生坎坷,拥有傲雪凌霜的品格和气质;送你一缕寒风,愿你遇事冷静沉着,机敏如风;送你一件寒衣,祝你大寒节气温暖快乐。
30、其实在吃方面专拣便宜的和在襄阳路之类的地方淘衣服是同样的快感,那种廉价的殷实感,十个铜板以下的丰衣足食,常常让人的眼睛发出异样满足的光来,觉得自己同时做了最机敏的猎犬和最英明的上帝。

珍重的意思珍重的解释
(1) [highly value]∶重视;爱惜 (2) [take good care of yourself]∶保重身体 负载珍重。——唐· 李朝威《柳毅传》
(1) [highly value]∶重视;爱惜
(2) [take good care of yourself]∶保重身体
负载珍重。——唐· 李朝威《柳毅传》
1.爱惜;珍爱。《楚辞·王逸<远游序>》:“是以君子珍重其志,而瑋其辞焉。” 元 无名氏 《碧桃花》第一折:“量小生之词,有何才能,蒙小娘子如此珍重。”《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吾姊妹居此数十餘年,深蒙 秋公 珍重护惜。” 郭沫若 《苏联纪行·七月五日》:“我送过他一小条 四川 出产的竹丝帘,他说,他的夫人甚为珍重。”
2.保重。常用于道别。 南朝 梁 王僧孺 《与何炯书》:“所以握手恋恋,离别珍重。” 唐 元稹 《莺莺传》:“临纸呜咽,情不能申。千万珍重,珍重千万。” 宋 杨万里 《送刘觉之皈蜀》诗:“相逢几日又相别,珍重两字不忍説。” 邹韬奋 《经历·同情和厚意》:“再三叮咛,叫我要为国珍重身体。”
3.珍贵。 唐 白居易 《初与元九别后忽梦见之怅然感怀》诗:“珍重八十字,字字化为金。”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三○四:“丹黄字字皆珍重,为裹青毡载一车。” 刘大白 《五一运动歌》:“五一运动,光荣啊!成功底代价多么珍重。”
4.尊重。 清 侯方域 《与方密之书》:“吾他日幸而得见吾 密之 ,将出其完好如初者以相示焉,盖僕之所以珍重故人者如此。” 周君适 《<伪满宫廷杂忆>前言》:“为了珍重史实,我所叙述的事实情节,尽量存真,不加虚构。”
5.郑重地告诫。 宋 杨万里 《白莲》诗:“珍重儿童轻手折,緑针刺手却渠憎。” 元 侯克中 《偶成》诗之一:“黄精鉤吻形相肖,珍重良医子细收。” 明 袁宏道 《戒五老峰题石》诗:“珍重后来人,慎勿妄题字。”
6.郑重;慎重。 宋 刘正翚 《兼道携古墨来感之为作此诗》:“锦囊珍重出玄圭,双虬刻作蜿蜒态。”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章:“她仔细地数了数这些钞票,然后珍重地放在 道静 手中。”
7.难得,幸亏。 宋 范成大 《朝中措》词:“珍重西风祛暑,轻衫早怯新凉。”
8.道谢之辞。 唐 刘禹锡 《刘驸马水亭避暑》诗:“尽日逍遥避烦暑,再三珍重主人翁。”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海淀》:“﹝ 吕九玄 ﹞蒸字韵:‘……珍重主人偏爱客,玲瓏如对玉壶冰。’”
物色的意思物色的解释
(1) [hair color]∶牲畜的毛色 (2) [look for;choose;seek out]∶按一定标准去访求 乃令以物色访之。——《后汉书·严光传》 为巡船所物色。——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3) [see]∶瞅见;看到 (4) [scenery]∶风物;景色 (5) [odds and ends]∶各种物品
(1) [hair color]∶牲畜的毛色
(2) [look for;choose;seek out]∶按一定标准去访求
乃令以物色访之。——《后汉书·严光传》
为巡船所物色。——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3) [see]∶瞅见;看到
(4) [scenery]∶风物;景色
(5) [odds and ends]∶各种物品
1.牲畜的毛色。《礼记·月令》:“﹝孟秋之月﹞乃命宰祝,循行牺牲,视全具,案芻豢,瞻肥瘠,察物色。” 陈澔 集说:“物色或騂或黝。” 明 张宁 《方洲杂言》:“ 文帝 初耕藉田时,借牛于田家。既终亩,二耕叟互错认牛,喧閧不已。帝召问之曰:‘父老何自错?牛物色奈何?’”
2.物体的颜色。《金史·仆散忠义传》:“时昏雾四塞,跬步莫睹物色。”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一·绿沉》:“盖有物色之深者为緑沉也。” 洪深 《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下篇二:“白色照在屋面,有些光被吸收而有些光被反射时,所反射的‘色光’就是‘物色’。”
3.形状;形貌。《西京杂记》卷二:“ 高帝 既作 新丰 ,并移旧社,衢巷、栋宇,物色惟旧。士女老幼相携路首,各知其室;放犬羊鸡鸭於通涂,亦竟识其家。”《后汉书·逸民传·严光》:“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 李贤 注:“以其形貌求之。”《新唐书·忠义传中·颜春卿》:“尝送徒於州,亡其籍,至廷,口记物色,凡千人,无所差。”
4.景色;景象。 南朝 宋 鲍照 《秋日示休上人》诗:“物色延暮思,霜露逼朝荣。” 宋 苏舜钦 《寄王几道同年》诗:“ 新安 道中物色佳,山昏云澹晚雨斜。” 明 高启 《宣和所题画》诗:“那知回首 宣和殿 ,物色凄凉与画同。”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乃戍 高加索 ,见其地之物色,诗益雄美。”
5.用品,物品。《南史·刘孝绰传》:“ 溉 少孤,宅近僧寺, 孝绰 往 溉 许,适见黄卧具, 孝绰 谓僧物色也,抚手笑。”《朱子语类》卷十六:“如一箇好物色到面前,真箇是好,也须道是好。”《宣和遗事》后集:“所贡物色,尽取之民。”《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回:“房里多是要紧文书物色,你敢乱动么!”
6.访求,寻找;挑选。 汉 刘向 《列仙传·关令尹喜》:“ 老子 西游, 喜 先见其气,知有真人当过,物色而遮之,果得 老子 。”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令臣搜访诗人,臣已物色得数人。”《明史·韩林儿传》:“ 福通 物色 林儿 ,得诸 碭山 夹河 ,迎至 亳 ,僭称皇帝。” 张重光 《坐写字间的人》一:“他叫 章湘 ,和我一样是半年前从基层物色到局宣传处的。”
7.引申指搜捕。 宋 文天祥 《<指南录>后序》:“经北舰十餘里,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 清 钱谦益 《读杜小笺》上:“然隆準之子孙,千人亦见,其能免于逆胡之物色乎?”
8.端详;辨认。 宋 无名氏 《李师师外传》:“帝於灯下凝睇物色之,幽姿逸韵,闪烁惊眸。”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东邻墓》:“捕惊醒……驾轻舠,破浪南下,适遇 金 ,见其两足尖搭舵后,屹如山峙,详加物色,宛与梦符。”
9.犹物性。 唐 杜甫 《遣闷奉呈严公二十韵》:“会希全物色,时放倚梧桐。” 浦起龙 心解:“犹 庄子 言使得全其天年。” 唐 孟郊 《与韩愈李翱张籍话别》诗:“物色岂知异,人心故将违。”
10.标志。 明 王济 《君子堂日询手镜》:“由 贵 陆行往 宾州 ,必经 大龙山 ,非 冯氏 之车则不敢行,车上有小旗为物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