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盗墓祖师爷姚玉忠,30年盗值5亿文物,被抓时1句话令专家羞愧
春秋时期,“礼乐崩坏”,社会风俗文化发生了变化,厚葬之风在社会上盛行,许多王公贵族在去世之后,都会在墓室当中安放许多珍贵的陪葬品。这些珍贵的文物埋藏于地下,使得很多贪财之人,有了可趁之机。
自古以来,各朝各代都出现过盗墓的现象,而并不是为现代社会所仅有。例如在陕西西乡发现的秦公一号大墓当中,就出现了多达247个盗洞。这些盗洞分别为各代盗墓者为了盗取陪葬品而挖。这说明不仅仅是在现代,古代也有很多的盗墓现象。
由于盗墓贼进入墓室的最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墓主人具有价值,能够换取钱财的精美陪葬品。因此在盗墓的过程中,盗墓贼往往会对墓穴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而事实上,除了墓穴具有价值的陪葬品之外,一些古代的陵墓还具有着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是我们研究古代文明的重要媒介。
因此为了保护文物不受到损坏,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将盗墓行为定为违法行为。例如在《大明律》中就有记载:“凡发掘坟冢见棺椁者,杖一百、流三千里;已开棺椁见尸者,绞;发而未至棺椁者,杖一百、徒三年(招魂而葬亦是)。”
然而即使是这样,从古到今还是有一些人,为了能够一夜暴富而铤而走险。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的社会上也还存在着许多以盗墓为生的盗墓贼。在这些人当中,有一个人被称为是“盗墓祖师爷”。
这个人叫做姚玉忠,在30年间,他先后盗取了上千件文物,估值达到了5亿元。正是因为他的盗窃行为,使得我国许多珍贵的文物下落不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但是对此他却不知悔改,在被抓之后还对专家大放厥词。
姚玉忠于1962年出生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宁城县的一个普通家庭当中。在父亲的影响下,从小姚玉忠就对风水和墓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经常一个人坐在屋子里看着关于这方面的书籍。
然而长大的之后,学得一身“本领”的姚玉忠却没有将它用于正途,反而是走上了盗墓的道路。凭借着从父亲那里学来的本领,每次作案,都能够“满载而归”。也正是因为这样,姚玉忠在盗墓圈内的名气越来越高。只要是他看准的墓葬,挖下去定会有所收获。
这也让其他的盗墓贼都愿意跟着姚玉忠一起作案,为的就是能够得到一些好东西。渐渐地,关于姚玉忠盗墓的传闻也越来越离奇,人们都说他会看天象,能够根据星斗的位置以及手中的罗盘在方圆百里内就确定一块墓穴的位置,简直比现代考古技术还好使。
一般来说,盗墓贼在作案之后,都会选择停歇一段日子,避避风头。然而姚玉忠却不以为然,他作案的频率高得惊人。仅仅在2013年到2014年之间的一年多的时间里,姚玉忠就连续作案200余起,异常的猖獗。
姚玉忠所盗窃的物品大多都是珍贵的文物,都被他通过熟人变卖出去。姚玉忠还有一个不好的习惯,那就是赌博。除了拥有“盗墓祖师爷”的称号之外,他还有另一个外号,就是“老败家”。
由于嗜赌如命,姚玉忠将通过盗墓获得的钱财都挥霍在了赌桌之上。逢赌必输的姚玉忠每场下来,不输个几百万是不会走下赌桌的。甚至有时如果现金没带够,姚玉忠还会直接将盗窃来的文物放到赌场上作为抵押,换取赌资。
如此猖狂的行径,也吸引到了警方的注意。当地的警方随即对这个十分活跃的盗墓作案团伙展开了调查。终于,在2014年的下半年,公安人员在进行全面排查的过程中,发现了姚玉忠的踪迹,这也让办案人员感到无比欣喜。
在发现姚玉忠的踪迹之后,警方就开始着手布置对于他的抓捕计划。在抓捕姚玉忠之前,他正在山上转悠,似乎是在进行踩点。于是警方人员抓住时机,将姚玉忠顺利抓获。面对工作人员的盘问,姚玉忠也承认了自己的犯罪事实。
在过去的三十年间,姚玉忠一直以盗墓为生,以多种方式盗取了一千多件文物。不仅如此,姚玉忠还有一个规模庞大的盗墓团伙,他们利用分工合作的方式对文物进行盗窃、贩卖,团伙成员达到了225人。
之后,警方对姚玉忠的住所展开了搜查,找到了一处隔间,里面存放着大量的文物,包括一些珍贵的青铜器和扳指。
将姚玉忠抓捕之后,警方带着姚玉忠对犯罪现场进行指认。然而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姚玉忠知道自己罪孽深重,必然逃不过法律的严惩,于是想着一死了之。他趁着警方不注意,突然全力冲向旁边的一块石头,准备撞死。好在现场的看护人员反应迅速,及时进行了阻拦。
自杀受阻,姚玉忠心中怨恨陡升,对着在场的警察和文物专家口出狂言:“你们几十个专家加在一起,都还不及我一个人专业!”在场的专家无不感到羞愧,面对姚玉忠口出狂言,他们也不好反驳什么。技不如人而产生羞愧之心并不丢人,术业有专攻,日后再加以学习便可。犯罪就是犯罪,没有任何借口可言。
不可否认,对于盗墓姚玉忠确实有着一些自己的本事,不然也不会成功作案这么多次。但是他的这种盗墓行为,完全是在破坏文物,不顾及其历史价值的情况下进行的。而考古不是简单地挖宝,如果专家学者们在进行考古工作时不考虑文物的重要历史价值,那么考古也将失去了其原本的意义。
姚玉忠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而做出了损害国家利益的非法犯罪之事,却不知道悔改,甚至还觉得自己的本领在专家之上。然而再厉害的本领,如果没有用到正途,就变成了犯罪的工具。
最终在2017年10月17日,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对姚玉忠的案件做出了判决,判处姚玉忠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就这样,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盗墓案主犯终于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日民间人士:很多人对掠夺中国文物历史无知,作为日本人很羞愧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 邢晓婧】日本民间团体“中国文物返还运动推进会”(以下简称“推进会”)22日在东京组织集会,要求日本政府主动归还甲午战争、日俄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期间掠夺至日本的中国文物。23日,日方相关人士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敦促日本政府早日归还掠夺至日本的中国文物是日本人的责任,这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东亚历史和文化遗产研究会代表森本和男在当天活动上发表题为《世界(文物)返还运动之现状》的演讲,介绍了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国家近年来向亚非等前殖民地国家归还掠夺文物的情况。23日,森本和男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世界上已经出现了归还掠夺文物的风潮,但这股势头在日本仍很微弱。由于战后日本政府对国民隐瞒了这段不光彩的历史,日本社会有很多人对此一无所知,作为一名日本人,我对此感到羞愧。”
去年4月,“推进会”在日本众议院举行“要求返还掳日中国文物紧急集会”,这是日本国内首次有民间组织要求日本政府主动归还甲午战争、日俄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期间掠夺至日本的中国文物。
该组织初步锁定首先要求日本政府归还从辽宁省海城市三学寺掠夺的三尊中国石狮,其中两尊现存于东京靖国神社外苑,一尊保存在栃木县山县有朋纪念馆;同时要求归还从辽宁省旅顺市掠夺的唐鸿胪井刻石,现存于皇宫吹上御苑。
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过去一年,“推进会”大约举行了20次相关活动,在日本社会引起一定关注,但距离日本政府真正归还文物仍有很长的路要走。森本和男直言,尽管积极组织活动、撰写文章,遗憾的是,这些来自民间的诉求被日本政府无视了。
“中国文物返还运动推进会”共同代表、日本山口大学名誉教授纐缬厚更详尽地向《环球时报》记者介绍了过去一年所作的努力。“推进会”与靖国神社方面举行会谈,对方表示“有必要对当时事情的经过进行重新调查”。“推进会”两次向山县有朋纪念馆寄送返还文物请愿书,均未收到回复。“推进会”还一直就返还唐鸿胪井刻石与宫内厅交涉,但对方态度消极。
也有好消息。纐缬厚表示,已有日本国会议员对此事表示了支持,愿意帮忙沟通斡旋。“‘推进会’今年将继续开展集会、研讨会等活动,唤起更多日本民众关注此事,敦促日本政府早日归还掠夺至日本的中国文物。”他表示,“我们有这样的决心。”
森本和男对《环球时报》记者说,这些原本应该在上世纪解决的问题拖到了现在,绝不能再留给下一代人。他说,敦促日本政府早日归还掠夺至日本的中国文物是日本人的责任,这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中国游客为何钟情于“到此一游”?
5月24日,网友发微博称在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看到了 “ 到此一游”几个字。这种行为不仅污损了人类文明的瑰宝,也为中国游客添了一笔不良记录。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出国旅游的国人越来越多。然而,许多陋习也被带了出去,不文明行为令中国游客在国际上的形象变得每况愈下。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人都成为文明的典范,但至少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坚守文明底线。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出国门,我们在此呼吁,请别忘记你代表的不仅是你个人,而是中国。
2013年5月25日消息,“在埃及最难过的一刻,无地自容。”网友“空游无依”的一条微博迅速引发热议,他在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看到有人用中文刻上“丁锦昊到此一游”,为国人轻易毁坏千年文物的行为感到震惊和羞愧。许多网友对此均表示气愤,大呼“丁锦昊,你要火了”。曾带队赴埃及多次的资深导游张先生表示,毁坏和私藏文物出入境已经触犯了当地法律,一旦被发现且情节严重,可能要坐牢。
埃及神庙惊现中文“到此一游”(图)
中国人“到此一游”的印记刻到了埃及拥有三千多年历史的卢克索神庙。日前,一则关于“丁锦昊到此一游”的微博被网友大量转载,并“人肉”出这位丁锦昊是一位中学生。记者了解到,国人类似这样的不文明行为在国外屡屡发生,旅游界人士也呼吁,国人应有文明旅游的共识。
埃及古神庙被刻字续:当事孩子母校官网被黑(图)
网贴称敦煌壁画上出现香港记者刻字(图)
南京中学生丁某埃及古庙刻字风波未平,“香港文汇报高级记者宋寅到此参观考察”的微博风波再起。昨日,有南京当地媒体报道称,丁某父母对孩子在埃及文物上刻字一事作出道歉,但宋寅刻在敦煌壁画上的“墨宝”却激起网友更大的愤怒。
在故宫,文物被刻字的事件也曾发生。今年年初,故宫工作人员颜先生发现太和门附近的一口大缸被人刻上了“梁齐齐到此一游”,于是气愤地将此事发到微博:“今日,一名叫梁齐齐的游客,在故宫大铜缸上刻下了 到此一游 ,逮到你都得剁你的手”。“粱齐齐”的不雅之举与颜先生的愤怒立刻引来公众热议,网友纷纷谴责该游客“太缺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