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新闻 >> 正文

活动报名|奇趣秦朝史,百变兵马俑

更新时间: 2025-10-17 17:09:54

阅读人数: 310

本文主题: 讲秦朝的历史书

“参观兵马俑”成了很多孩子愿望清单中的一项。不过,对于孩子来说,想要理解秦朝历史仍然是困难的,不仅要越过“中央集权”“郡县制”这些复杂的名词,还要与秦始皇、李斯这些遥远的历史人物产生共鸣。如果有这样一本书,可以把关于秦朝的历史文化融入有趣好玩的故事当中,带领孩子亲自体验秦朝的社会生活,观摩兵马俑的制作,听秦始皇亲自讲讲关于郡县制的那些事儿就好了。

我们请来了知名儿童文学作家、《北京日报》特别报道部副主任黄加佳老师,她将会为我们讲解秦朝的历史,带我们体验不一样的 “秦朝游记”,聊聊秦始皇的“逗趣生活”。

本次直播将通过妙趣横生的故事,

带领孩子了解秦始皇其人,学习丰富有趣的历史文化知识

除此以外,感兴趣的小朋友也可参加

知名作家,《北京日报》首席记者、特别报道部副主任、北京出版创意产业园首批入驻作家,从事历史类非虚构写作十余年,曾对国内众多历史遗产和文化事件进行采访和报道。

已出版畅销儿童文学甲骨文学校系列《甲骨文学校》《丝绸之路历险记》《大唐长安城》《大明紫禁城》《大秦兵马俑》。作品荣获中国童书榜 、微博童书榜年度好书、全民阅读·全国书店之选十佳儿童文学、《中国教育报》 本、搜狐文化年度好书。在国家博物馆、首都图书馆以及北京、河北、河南、江苏、广东等地的讲座中,受到了家长、老师和孩子们的热烈欢迎,作品入选全国多地小学阅读书单。

“甲骨文学校”系列新书《大秦兵马俑》

作为知名儿童文学作家、《北京日报》特别报道部副主任,黄加佳老师在《大秦兵马俑》为孩子创造一次惊险有趣又饱含知识的大秦穿越之旅,里面有根植于传统文化中的幻想,有现代孩子喜爱的喜剧、象棋、扑克牌等娱乐活动,更有关于大秦丰富有趣的历史文化知识。这本书将带领孩子走进大秦,走进历史,走进传统文化,开启大语文下的通识学习。

成功提交你最想和作者交流的话题

将获得黄加佳老师签名图书随机一本

“陪伴计划”少儿名家多群直播以少儿阅读为主,围绕亲子阅读、少儿成长及家庭教育等孩子与家长共同关心的话题,邀请国内知名作家与大家进行线上分享与交流,让不同作者心中的灿烂金黄,滋养孩子不平凡的成长道路。欢迎大家加入书店微信群,持续关注陪伴计划,隔周周三晚7点,我们与您不见不散。

活动报名|奇趣秦朝史,百变兵马俑

大小朋友图书馆里“解密”秦朝“中国制造”千年历史“活”了!

暑假时分,在陕西省图书馆内热火朝天,一群来自西安、咸阳、宝鸡的孩子们,背上特制的“考古小书包”,仿佛坐上了神奇的时光机,从22日起开启了一场为期四天、穿越千年的“秦朝探秘之旅”。这里没有枯燥的课本,有的是始皇陵的未解之谜、万里长城的恢宏史诗,以及“中国制造”在两千年前创造的惊人玄机。孩子们在历史现场亲手“解密”,与考古专家热烈互动,让沉睡的秦帝国在求知的目光中焕发生机。

“放马小弟”逆袭记:青铜车马点燃好奇火花

“秦始皇的‘豪车’比变形金刚还酷!”西北大学副教授同杨阳博士的话音刚落,孩子们的眼睛瞬间亮了。

当高清图片中秦陵铜车马的精密伞盖机关、栩栩如生的马具细节展现在屏幕上时,惊叹声此起彼伏。“老师,这个伞真的能360度旋转挡雨吗?”面对小考古迷的追问,李阳笑着揭秘秦代“黑科技”,更抛出趣味问题:“如果你有一匹日行千里的神马,最想去哪里探险?”

“我要去找外星人!”“我想看看未来的长城!”天马行空的答案让课堂充满欢声笑语。李阳俯身倾听每个孩子的奇思妙想,在问答间将秦人从牧马边陲到一统六国的传奇娓娓道来。并且,为孩子们趣味解读嬴秦族群的早期图腾信仰与西陲兴起的养马根基。

荆轲刺秦现场还原:图书馆秒变“咸阳宫”

西北大学副教授同杨阳老师的课堂,则上演了惊心动魄的历史一幕。“地图里藏着真正的匕首!”当同老师手持仿制地图道具,动态还原荆轲刺秦的千钧一发时,孩子们紧张得屏住呼吸,仿佛置身于两千年前的咸阳宫殿。

“老师,秦王是怎么躲过去的?”“匕首到底有多锋利?”讲台下一双双小手高举,问题如潮。同杨阳化身历史侦探,引导孩子们从殿柱位置、侍卫动线等细节抽丝剥茧,在角色扮演中理解权力中心的波谲云诡。一位小男孩课后兴奋地比划:“原来咸阳宫就是古代‘复仇者联盟基地’,秦始皇是真正的超级英雄!”

此外,孩子们还在复原图片上领略了阿房宫的恢宏气势,从《阿房宫赋》中了解到两千多年前中国工匠的伟大。同杨阳老师还从博物馆里借来了阿房宫瓦当的残片,孩子们潮水般涌上前去,触摸到距今两千多年的历史,激动到难以自抑。

地宫谜题大挑战:水银江河引爆科学脑洞

秦始皇陵的探秘课化身科学实验室。“水银江河湖海真的存在吗?”李阳老师抛出《史记》谜题,随即展示现代科技绘制的秦陵汞异常图。孩子们凑近屏幕,指着蜿蜒的“水银河流”图案连连称奇。

“这些水银从哪里来?古人怎么提炼?”面对连珠炮似的提问,李阳生动解析了秦代惊人的矿物开采与冶炼技术。秦始皇陵一直是个神秘的存在,本堂课中,李老师将结合《史记》中司马迁关于秦始皇陵地宫构造的描述,讲述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为代表的“上具天文,下具地理”陵墓构造理念,并讲解秦陵“863计划”汞异常情况,当讲到“积石流沙”等堪比密室逃脱的防盗机关时,孩子们直呼:“古人的智慧太厉害了!”

长城真相调查组:击破千年“热门谣言”

万里长城课变身历史辟谣现场。“孟姜女真能哭倒长城吗?”同杨阳老师以“古代热搜”为引,引导孩子们化身调查员。通过分析秦长城的夯土层照片、计算砖石重量,孩子们惊叹于“没有挖掘机,古人肩膀扛起万里奇迹”的坚韧。

当科学数据击碎传说,一位来自咸阳的六岁小姑娘认真总结:“原来长城不是眼泪泡塌的,是智慧和汗水铸成的超级‘防火墙’!”同杨阳赞许地点头:“你们用思考找到了真正的历史勋章。”

四天的“秦朝旅程”落幕,但孩子们心中的历史火种已被点燃。李阳和同杨阳两位老师,一位以考古一线的新鲜见闻,一位以学术研究的深厚功底,俯身与童真相接,在问答、实验、角色扮演中,将秦帝国的铜车马、水银江、夯土墙化作可触可感的惊奇体验。

25日,当孩子们背着“考古小书包”满载而归,秦人“事死如事生”的恢宏想象,已不再是史书上的冰冷铅字,而成为图书馆穹顶下,一场与千秋万代对话的热烈起点——这堂历史课没有句号,只有文明长河中生生不息的惊叹号。

文/图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职茵 实习生 谢思琪

大秦帝国败亡的原因,可能并非源于暴政,但历史书不会告诉你真相

关于秦朝灭亡的原因,很多人首先会想到一个词:“暴政”。唐太宗李世民曾说,秦朝之所以灭亡,是因为“始皇暴虐”。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也提到,秦始皇的残酷与无道达到了极致,正因如此,秦朝才迅速灭亡。这种观点与大众心中的形象不谋而合,秦始皇作为暴君,大兴土木,焚书坑儒,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短命。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也通过陈胜的口述表达了类似的观点,称“天下苦秦久矣”,并在《秦始皇本纪》中进一步指出,秦朝的灭亡是“以暴虐为天下始”。

分封制是将土地和统治权授予功臣和王室子弟,让他们能够治理自己封地的事务,享有一定的统治特权,这些特权通常可以世袭。分封制的优势在于它能够形成一个巨大的利益共同体,皇帝和这些封地的诸侯目标一致,有助于国家的稳固。因为这些诸侯除了拥有自治权,还必须服从天子命令、定期朝贡、提供军赋与劳役、保护王朝安全。与此相对,郡县制则排除了世袭制度,实行的是由皇帝直接任命的地方官员来管理地方,实行两级行政制度,即郡和县。

分封制的好处在于,中央政府通过功臣和王室子弟管理地方,可以大大减轻皇帝的管理负担。然而,这样一来,中央与地方的联系会显得疏远,普通百姓难以感受到中央的存在。而郡县制的优势在于,它加强了中央集权,地方由中央直接管理,虽然皇帝需要承担更多的管理工作,但国家的统一性得到加强。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面临着两种制度的抉择——继续推行分封制,还是采用郡县制。分封制在周朝建立时就已经存在,而郡县制早在300多年前秦国的祖先秦武公时期便已出现。当时,秦国在冀戎平定后,便设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县级行政单位——冀县。郡县制虽然在秦国和六国部分地方有所尝试,但并未一刀切地实行,而是与分封制并行。因此,秦国有些地方采用了郡县制,有些地方则仍实行分封制。

在秦国统一后的朝堂上,对于实施哪种制度存在较大的分歧。丞相王绾代表了主张分封制的一派,他认为,诸如燕、齐、楚等偏远地区与咸阳的距离较远,朝廷如果设置官职进行管理,既费时又费力,因此不如封秦始皇的儿子为王,让他们驻守这些地方,及时处理事务。这样一来,中央可以减少对地方的直接管理,皇帝可以更多地专注于全国大局,节约了管理成本。

然而,李斯代表了主张实行郡县制的官员,他提出,周朝之所以灭亡,正是因为分封制导致诸侯权力膨胀,最终不服从中央,国势逐渐衰弱。因此,李斯认为,秦国不能走分封制的老路,否则必然重蹈覆辙。他总结道:“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意思是说,分封制会让中央的权威受到削弱,容易为未来的国家分裂埋下祸根。

尽管王绾等大臣主张分封制,但秦始皇最终做出了决断,决定采纳李斯的意见,放弃分封制,全面实施郡县制。此举让功臣和王室子弟都失去了原本的封地,无法再享有自主的治理权。甚至秦始皇的二十多个儿子也成了无所事事的“待业青年”。有些功臣在征战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却依然没有得到封地,王翦就曾抱怨过:“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

秦始皇实行郡县制的初衷,并非完全因为吸取了周朝灭亡的教训,而是因为他天生多疑,不信任宗室和功臣。他担心这些人分封之后会势力庞大,甚至威胁到自己的皇权。事实上,历史上,秦国内部的权力斗争常常围绕着嬴姓宗室展开。秦武王死后,宗室内部为继承王位展开了激烈的斗争,甚至发生了大规模的屠杀。秦始皇自己也曾经历过残酷的宫廷斗争,长安君成蟜为了争夺王位而谋反,几乎成功。由于这些深刻的经历,秦始皇对宗室和功臣的信任逐渐崩塌。

虽然秦始皇通过推行郡县制确立了中央集权,但这一制度的实施却为秦朝埋下了隐患。秦始皇把所有权力集中于自己一人之手,导致了国家失去了足够的凝聚力。在外部没有威胁的情况下,宗室和功臣可能各自为政,但一旦国家面临外部挑战,往往能够同心协力共同保卫国家。然而,秦始皇排斥宗室和功臣,使得他们没有形成共同的利益体,导致他们在秦朝面临危机时选择袖手旁观。李斯等少数能臣虽有能力,但无法扭转乾坤。

其实,秦始皇的暴政只是秦朝灭亡的原因之一,郡县制的实施才是更为根本的原因。除此之外,秦始皇对于六国贵族的处理也存在问题。尽管秦始皇并未对六国贵族进行彻底的清洗,而是将他们迁至咸阳,这为日后的叛乱提供了土壤。比如,项羽的叔叔项梁便是楚国贵族,而项羽自己和刘邦也都来自六国贵族。魏王魏咎、韩王成等人,也都与六国贵族有关系。

在秦始皇的中央集权体制下,淳于越,作为齐国的知识分子,曾勇敢地提出警告。他在一次宴会上直言,指出郡县制将导致国家在遇到危机时无人挺身而出,因为宗室和功臣都没有获得足够的利益支持。淳于越认为,应该向古代的制度学习,以确保国家能够长久安定。这番话犹如一颗炸弹扔进了秦始皇的宫廷,引发了轩然大波。

李斯迅速意识到秦始皇的愤怒,马上站出来反驳淳于越,捍卫了郡县制的正当性。虽然秦始皇当时愤怒异常,但他最终选择了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淳于越的警告虽然未能改变秦始皇的决定,但却为后来的历史埋下了伏笔。

总的来说,秦朝的灭亡并非单纯由于秦始皇的暴政,实施郡县制才是导致秦朝覆灭的主要原因。秦始皇虽然加强了中央集权,但却失去了国家应有的凝聚力。他的不信任与排斥政策,导致了宗室与功臣的割席断交,最终使得秦朝未能在危机时刻形成坚实的利益共同体。历史告诉我们,集权与分封制并非一成不变的对立,任何制度的实施都应有过渡时期,否则极端的政策往往会带来灾难。

标签: 大秦兵马俑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