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历年真题及答案
全国2013年7月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真题及答案,本试卷为全国2013年7月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真题及答案
1.下列选项中,与《诗经》的形成、编订无关的是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出自《诗经》的
3.关于《诗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颂”分为商颂、周颂两部分 B.“雅”分为大雅、小雅、别雅三部分 C.《风雨》是表现夫妻情爱深挚的诗歌
5.以下不属于《战国策》文学特色的是
6.先秦诸子散文中艺术水平最高的是
7.《吕氏春秋》的文学价值主要是
B.创作了大量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 D.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段展示鲜明的人物性格
8.《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渑池之会”主要表现蔺相如
9.《汉书》中“八表”和《天文志》的补作者之一是
11.司马相如《天子游猎赋》的最主要表现手法是
12.对冯衍《显志赋》创作影响较大的是
13.下列诗句出自《古诗十九首》的是
14.汉乐府《艳歌何尝行》所表现的是
16.建安诗人的共同创作倾向是
17.蔡琰的五言《悲愤诗》的字数为
18.被称为诗风“峻切”的正始诗人是
20.徐陵编成《玉台新咏》是在
21.南北朝著名诗人庾信的字是
24.下列意象不是出自曹植《洛神赋》的是
25.卢思道《从军行》的风格特点是
26.陈子昂《感遇》诗的特点是
28.白居易将自己的诗作分为四类,其中《长恨歌》属于
19.元嘉诗坛“才秀人微”的作家是
1.下列《诗经》中的作品属于农事诗的是
2.《古诗十九首》所表达的主要情思内涵有
3.下列关于谢朓的表述正确的是
E.创造了一种明丽清新的诗歌格调
4.柳宗元散文的成就主要表现于
5.唐代传奇在艺术上的主要特点有
1.简述刘向《新序》、《说苑》的文学价值。
2.简述祢衡《鹦鹉赋》的艺术特点。
3.简述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
1.论述我国神话的精神内涵特征。
2.试以具体作品为例,论述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成就。

百分自考网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B.《庄子》通行的最早注本为郭象注本 C.《墨子》行文注重辞藻的华丽与铺陈 D.“朝三暮四”的故事出自《韩非子》 2、在汉初思想家中忧患意识最为深浓的是(B) 3、柳宗元的文学主张之一是(A) 4、南北赋风完美结合的典范之作是(D) 5、张若虚、刘希夷诗歌创作的最大贡献是(D) 6、李益诗各体皆工,其中最著名的诗体是(D) 7、以下著作由刘向编定的是(D) 8、下列作品属于《九章》的是(A) 9、从文学角度看,汉初创作的主要成就在(A) 10、“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出处是(B) 11、在诗歌创作上常常表现出老庄人生理想倾向的是(B) 12、“敷陈其事而直言之”是指“六诗”中的(A) 13、曹植诗歌创作的前后期分界是(C) 14、“悼亡”一词专为“悼妻”之用,始自(A) 16、《史记•信陵君列传》中着力刻画的信陵君的形象是(C) 17、韦庄词的基本风格是(B) 18、继曹操之后,其创作达到四言诗顶峰的诗人是(B) 19、以下篇目中,出自《诗经》且属于政治讽刺诗的是(C) 20、中国诗歌史上的第一次文人诗歌创作高潮是在(A) 21、卢照邻擅长的诗体是(A) 22、阮籍《咏怀》诗的数目是(C) 23、扬雄《甘泉》、《河东》二赋对大赋题材创作的拓展是(A) 24、下列诗句出自《古诗十九首》的是(B) 25、曹丕为中国诗歌做出重大贡献的一种诗体是(B) 26、蔡邕《述行赋》的创作意图是(C) 27、白居易的《暮江吟》为(D) 28、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C) A.《楚辞》想象奇特,往往与当时民间的巫神信仰有关 C.《春秋》是鲁国的纪传体史书 D.《战国策》多为纵横家的游说之辞 29、《越绝书》的作者是(D) 30、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首纯然描写自然景物的山水诗是(B)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1、《古诗十九首》所表达的主要情思内涵有(ABCDE) 32、下列关于谢朓的表述正确的是(ABCE) E.创造了一种明丽清新的诗歌格调 33、下列《诗经》中的作品属于农事诗的是(ACD) 34、柳宗元散文的成就主要表现于(BCE) 35、唐代传奇在艺术上的主要特点有(ABCE) 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答:(1)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2)比:以彼物比此物也。(3)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答:(1)《吕氏春秋》是由秦相吕不韦组织门客集体编撰的。(2)该书向来被视为杂家著作。(3)该书最大的文学成就是创作了丰富多彩的寓言故事。 答:玄言诗:发端自魏正始时代,东晋中期是其成熟和高潮期,东晋末式微;内容以谈论老庄玄理为重,抽象玄虚,淡乎寡味;东晋玄言诗代表作家是孙绰、许询。 答:(1)指初唐四位诗人;(2)包括贺知章、张旭、张若虚、包融。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0、王褒的《洞箫赋》在咏物赋的发展过程中有什么贡献? (1)以咏物自况,把自己的遭际和情感完全融入对洞箫的描述之中,和一般的象喻关系浅露直接的咏物赋相比有了质的飞跃。 (2)全文只描写乐器和音乐,显得完整而集中,开创了全文写音乐的先河。 41、简述蔡琰五言《悲愤诗》的艺术特点。 答:蔡琰五言《悲愤诗》的艺术特点: (1)它是一位女诗人在亲身经历的基础创作的长篇叙事诗,其感情描写、心理活动的刻画真实、细腻、复杂微妙,在诗歌史上实属罕见。 (2)能够注意细节的描绘、气氛的渲染,对烘托主题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3)全诗叙述与抒情融为一体,字字血泪,真实生动,深切地反映了汉末动乱年代给人们带来的深重苦难,有史诗般的效果。 42、简述高适边塞诗的风格特点。 (2)以质实的古体见长,气质沉雄,境界壮阔,以浑厚骨力取胜。 43、简述《世说新语》的艺术特点。 (1)语言精炼、简约含蓄、隽永传神,既有典雅的词句,又有生动的口语。 (2)善于将语言写得逼近人物身份,而又富于哲理性,而且往往用一言一行即表现人物的肖像和精神面貌。 :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 44、举例说明《战国策》的文学特色。 答:《战国策》多记纵横家言,有独到的文学特色: (1)铺张辩丽、夸饰恣肆的风格。《战国策》多记叙纵横家的游说之辞,其主要目的是要听者信服自己的说法。所以往往大肆敷张道理,营造气势,因此造就了铺张辩丽、夸饰恣肆的风格。 (2)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以情理服人。如《触龙说赵太后》《邹忌讽齐威王纳谏》等。 (3)引譬设喻,善用寓言。说辞中经常运用比喻和寓言,成为《战国策》的一个重要特点。如《庄辛说楚襄王》。使用寓言说事,也是《战国策》常用的手法。如《孟尝君将入秦》。 45、杜诗的集大成体现在哪些方面?联系作品进行具体论述。 (1)虚心学习前人经验,不薄今人爱古人。杜诗的叙事和写实,显然受到《诗经》和汉乐府的影响,其爱国忧民、坚持正义的精神,又是对屈原《离骚》的继承。具体表现为对以屈赋为代表的楚辞诗句语词的直接运用和点化上。在五言古诗写作中,他接受了王粲、曹植、陶渊明等诗人的影响。 (2)作诗兼备众体,风格多样化。杜甫擅长各种诗歌体裁,并能推陈出新。他的五言古诗穷极笔力,充分扩充境界,由十韵而扩展至五十韵,又再扩展为七十韵的巨制。杜诗风格崇尚绮丽、清新,后来向沉郁、老成发展,形成沉郁顿挫的主导风格,还有萧散自然、平淡简易和含蓄委婉等诸多变化。 (3)功力深厚,能自铸伟辞。杜甫在《江山值水如海势聊短述》中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由于注重对于诗歌语言的锤炼,他的诗歌里往往有非常美丽或精警的句子。如“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等。
成都规划馆图解杜甫安逸生活:历史名人讲座揭示诗意栖居的成都烟火气
7月19日,成都规划馆举办了一场特别的讲座,主题为《在成都,对话杜甫》。这场讲座是“成都规划馆·说”专题讲坛的第31期,吸引了众多对历史和文化感兴趣的观众。讲座由历史影像学者冯晖主讲,他凭借多年的城市微观史研究,从多个维度探讨了杜甫与成都之间深厚的渊源。
冯晖在讲座中提到,杜甫生活在成都的时期大约是他五十岁左右。通过对历代绘画作品和杜甫诗歌的分析,冯晖描绘出杜甫的形象:个子不高,瘦削而苍老。这些细节让人仿佛看到了一位在城市中徘徊的诗人,思索着生活的意义与人间的冷暖。
在杜甫草堂、新津修觉山等地名中,冯晖找到了串联历史的“密码”。杜甫在成都的四年,远离了战乱与官场的纷扰,得以与家人团聚,和友人重逢。他在草堂安逸的生活,通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夜喜雨》等经典诗篇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对邻里的关怀和对友谊的珍视。
讲座中,冯晖深入解读了杜甫的诗歌,揭示了他崇高的精神境界与人文情怀。那些动人的诗句,不仅传达了个人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气息与人们的生活状态。杜甫在细微之处,展现了其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苍生的关怀,让人们感受到历史与人文的永恒流传。
活动现场还设置了互动问答环节,观众们围绕“杜甫的人生经历”和“唐朝的服饰风格”等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这样的互动让历史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成都规划馆的这一系列讲座还将继续,未来将聚焦陆游、张大千等历史名人,以“一人一城”的叙事方式,助力城市文化传承与公众历史教育。通过这些讲座,观众不仅能够了解到历史名人的生活和思想,也能更好地理解成都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与历史脉络。
这场讲座不仅是一次知识的分享,更是一次文化的传递。杜甫的诗歌、他的生活和他与成都的故事,将在这样的活动中被更多人所熟知,激发出人们对历史的思考与热爱。通过这样的文化活动,成都的烟火气与人文底蕴得以跨越时空,永恒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