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2025-09-11 09:04:23
1999年,互联网方兴未艾。马伯庸开始在网络论坛写作,出色的故事能力让他逐渐被外界熟知。在诸多正反馈之下,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这个19岁少年生发出写作信念,开启写作之路。
2005年,《风起陇西》横空出世,作为马伯庸长篇历史小说的开山之作,旋即引发阅读狂潮。《古董局中局》《长安十二时辰》《显微镜下的大明》《两京十五日》《大医》《长安的荔枝》《太白金星有点烦》……接下来的十几年,他马不停蹄地推出一部又一部力作,部部畅销。今天,我们谈起历史类小说,“马伯庸”已经成为绕不开的名字。
13日下午,马伯庸携新作《食南之徒》来到天府书展开启新书发布,有趣的是,他人还未亮相,签售区就已经排起了长龙。在活动开始前,马伯庸接受了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的访谈,过程中,他十分坦率,畅谈新作、个人创作习惯以及作为一名畅销作家的反思。
“《食南之徒》是我‘为文学捐躯’之作”
记者:《食南之徒》小说延续了你“在历史缝隙中寻找可能性进行创作”的写作风格。这是你独有的文学创作风格。请问在这个过程当中,让您一直对这个写作路线乐此不疲最大的乐趣在哪里?
:这种创作路线并非刻意,而是自然生发出来的。因为一个作家的作品一定是跟他的阅历密切相关的,我当了10年的上班族,我对上班族生活是熟悉的,所以我在写作的时候,自然而然地就会去描写现代人上班是怎么样的,古代人上班又是如何。在我看来,古代和现代人物的喜怒哀乐是相通的,所以这种充满现代人审视的写作,可能是让大家觉得有趣味、有共鸣的地方,因为跟我们现实生活密切相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