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2025-09-15 08:03:10
国别体是以国家为单位进行史书编著的形式,最早见于战国时左丘明编著的《国语》,书中记录了周穆王十二年至周贞定王十六年间的历史,内容分为周语、鲁语、齐语、晋语、郑语、楚语、吴语、越语八个部分。
一书据传春秋时期的左丘明所著,基本参考《左氏春秋》而成,因此在史学界也被称为《春秋外传》。后来,西汉刘向将这一时期的史学著作进行整理,共编修了东周、西周、秦、齐、楚、燕、赵、魏、韩、末、卫、中山共十二国国史,取名《战国策》,被视为国别史著作的典范。在后世中,晋朝陈寿所编写的《三国志》,同样也属于国别体史学著作的范畴。
一书所阐述的思想比较繁杂,由于作者注重事实,所以书中思想都是人物自己的思想。比如,书中的“鲁语”部分,主要闻述孔子的儒家思想;“齐语”部分,主要阐述管仲的法家思想;到了“越语”又改为阐述范蠡的道家思想。从文学角度来看,《国语》一书在 ,又具有一定的优势。其中最明显的特点是,作者能够巧妙地借人物言行反应史实。比如,著名的历史论断“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就是作者在“周语”中借召公之口说出的。就文笔而言,《国语》也是非常讲究的。如“晋语”部分,描写优施鼓动骊姫陷害申生一节,声情并茂,文笔优美。此外,作者在描写朝会、宴席、辩论等大型活动时,甚至会加以对话描写,使读者在阅读史籍时好似身临其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