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2025-09-28 04:43:19
说到明朝的历史,就不得不说说老朱家的那些事儿了。明太祖朱元璋有四个儿子,他们分别是太子朱标、秦王朱樉、晋王朱棢、燕王朱棣。
细心之人就会发现,这四位的名字中都是带'木'的,这可是大有讲究的,具体后面再说。
再来看看朱元璋给孙子辈的取名吧。朱高炽是朱棣的儿子,朱允炆是太子朱标的儿子,并且被立为皇长孙,看这二人的名字就会发现他们的排行不一样,一个是'高',一个是'允',那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其中有什么奥妙吗?
其实啊,这中间的排行都是由朱元璋一早定下来的,他为自己儿子们的后辈都编写了一段二十字的顺序表。比如太子朱标的下一代就是'允'字辈,儿子就叫朱允炆。
再来就是不得不说的燕王朱棣了,他与建文帝朱允炆叔侄二人互相争夺皇位,最后坐上了明王朝宝座。本该是朱允炆一脉的天下随即被朱棣取代,朱棣这一脉便成了尊贵的皇权之象征。
其他两位亲王就不一一赘述了,比较值得一说的是朱棣的儿子当中,有个叫朱高炽的,按理来说,他与朱允炆是平辈,但是他们所属的分支不同,所以即使是同辈,姓名的排行也是大不一样的。
就拿朱棣一脉来说,朱棣下一代是朱高炽,然后是朱瞻基,后来是朱祁镇。懂五行元素的人就能看出来这其中的奥妙。
...很多人对于朱元璋册立皇太孙的做法很疑惑,因为当时朱元璋子嗣众多,长子没了,其他儿子很多,就算是嫡子依然有好几个,可是,朱元璋在朱标死后,册立了15岁的长孙朱允炆。
如果查看朱元璋子嗣,比朱允炆年长的尚且有十几个,可选择范围还是很大,无论如何,都不至于立一个年仅15岁的孙子来。可是,朱元璋就是不走寻常路,偏偏这么作,后世的人都从各方面来分析,朱元璋的出发点和目的。
其实,当时朱元璋已经把路走死了,已经没有其他办法来弥补太子的死,都觉得对长子的父子情压过了一切。或者说在世儿子排位靠前的难入法眼。这样不得不立孙子。其实这种说法很难立足,朱元璋继位之后对功臣的大肆诛杀很难用情来说辞,绝对是一个冷血无情的政治机器。
再者如果对长子有情,其他儿子一样父子,为啥没情。都是他的儿子,从大封藩王来看不像没情的,就算对马皇后有难以割舍的爱情,那么其他嫡子依然有,为啥不选择?因为爱的转移。
朱元璋能够册立皇太孙,正是因为对其他儿子的父子之情还在,当然,对长子的情浓,对其他的儿子的也不稀,立皇太孙,在于要保护其他的儿子。要杜绝野心家的可能出现的鬼胎。朱元璋为了儿子,只好把皇位稳稳当当的交到朱标一系,杜绝其他藩王的念头。这样可以保护这一些藩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