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2025-09-26 22:31:18
清明,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一个非常重要节日。在唐宋时期,清明节就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唐代清明节,政府官员放三天假,到了宋代,有七天假期。在清明节这天,人们除了祭祖和踏青,还有蹴鞠、荡秋千,打马球、插柳的习俗。
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清明节融汇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
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
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
燕帘莺户,云窗雾阁,酒醒啼鸦。
得好看,请点下方“赞”和“在看”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太仆寺旗宣传》微信公众号
南唐后主李煜,江湖人称“词帝”;北宋大文豪苏轼,江湖人称“坡仙”。
“词帝”和“坡仙”遥隔六十年光阴,各以伤春惜时为题,写下了一首《蝶恋花》,词中同时提及一位“只闻其声,未见其人”的神秘秋千佳人。面对伤春时景,两位佳人同样笑得没心没肺。
“词帝”之作,场景渲染极其到位,“数点雨声风约住”为神来之笔。“坡仙”喻于豪放婉约,笔意洒脱,“天涯何处无芳草”冲淡了春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