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2025-09-29 05:57:09
民国那会儿,军阀混战是中国的一大特色。各地军阀为了抢地盘、争权力,养兵成了头等大事。可养兵不是小数目,一个师的开支能把地方财政榨干,哪还有钱搞建设?
先说结论:民国时期,一个师的年开支大概在200万到300万银元之间。这可不是小钱,要知道,当时一个中等省份的年财政收入也就几百万到一千万银元,一个师就能吃掉三分之一甚至更多。咱们一步步拆解这笔账,看看钱都花哪儿了。
养兵首先得发饷,不然谁给你卖命?一个师的编制一般是1万到1.5万人,士兵和军官的薪水差得挺大。
普通士兵:月薪大概10银元左右。按1万士兵算,一个月就是10万银元,一年120万银元。要是1.5万人,那就是180万银元。
军官:军官数量少,但薪水高得多。排长(少尉)月薪30银元,连长(上尉)60银元,团长能拿300银元。一个师大概有600到700个军官,算下来军官月薪总额在8万到10万银元之间,一年就是100万到120万银元。
光军饷一项,一个师每年就得200万银元上下。这还不算临时加饷或者赏银,战时为了鼓舞士气,军阀经常得额外掏钱。
士兵吃得简单,基本是高粱米、杂粮加点咸菜,一天两顿,能填饱肚子就不错了。但1万多人的饭量摆在那儿,每月伙食费得好几万银元。一年下来,伙食开支大概20万银元。军官吃得稍微好点,可能有肉有菜,成本更高,但占比不大,算进总账里差不多就这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