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2025-10-04 08:46:48
4月25日,番茄小说“十二日谈”暨“番茄全民阅读月”在大同古城举办。活动邀请了中国作协副主席阿来、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陈楸帆,以及《青年文学》主编张菁等嘉宾,共同探讨“如果失去幻想,人类将会怎样”的主题,吸引了近千万网友在线观看。
自1997年以来,中国科幻文学进入快速发展期,刘慈欣和陈楸帆等作家在这一时期崭露头角。回顾发展历程,阿来回忆:“当时的人们对未来抱有希望和信心,科幻文学的爆发与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张菁也表示,以前的科幻文学圈相对小众,但现在,科幻已成为更广泛的读者共鸣。
刘慈欣认为,科幻是一种思想实验,是将现实中的人置于非现实环境中的探索。他强调,科幻更多的是提出问题,而不是寻找答案。这种思维方式让科幻作品能够探讨人类面临的真实困境,正是《三体》等小说的成功所在。
陈楸帆进一步补充,科幻作家想要预测的往往是对人性的思考,而不是对技术的精准预言。这一点在刘慈欣的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他的小说通过现实中的问题,展开对未来的深刻讨论。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阅读拓展了科幻的受众,诸如刘慈欣的《三体》在番茄小说上阅读人数已近1100万,读者们惊叹于科幻内容逐步化为现实。在直播间,有读者感慨,科幻源于不切实际的想象,最终却能够引领人类思考未来与现实之间的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