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2025-10-11 21:12:07
自古至今,大部分人从出生到死亡,从未离开过故乡。但肯定也有许多人,因为各种原因,远走他乡。有人功成名就后,衣锦还乡落叶归根;也有人自此以他乡为故乡。离乡的人数不胜数,绝大部分未留下姓名和任何记录,如何知晓他们心里在想啥?当然可以猜测,其中离不开对离乡目的和方式的考虑。
连环画中,蒲松龄写《聊斋志异》 。
进京赶考殿试的科举制度,可谓古代抡才超级严苛的“体测”。仅从体力和运气上看,得以一路平安进京赶考并金榜高中的人都值得点赞。 人人喜爱,三苏天下名扬。21岁的苏东坡,初次出川进京,心情如何?对于豪爽多才的年轻人,远方意味着新天地,是事业和机遇的所在。虽然从四川眉山到东都汴京(河南开封)这一路,可谓耗时费力,但少年心性加上父亲陪伴,让出行无虑,可谓“春风得意马蹄疾”。据称,苏轼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初次进京赶考选择了陆路。先从眉州到成都,在成都逗留访友。随后,父子三人从成都到阆州(四川阆中),溯嘉陵江至川北广元,踏上蜀道出川,再经扶风和长安,出关中,过渑池抵达京师。也有学者云,苏轼出蜀入蜀都是走夔门长江水路,从未走过剑门蜀道陆路。
从四川盆地的地貌看,近乎四面环山,唯一出口在东部,就是三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