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2025-10-12 20:40:06
音乐界的传奇人物,台湾流行音乐教父陈彼得于6月14日离世,享年82岁。他的去世令无数乐迷感到惋惜,正如他在音乐中传递的情感,深深刻在每一个听众的心中。陈彼得的音乐旅程充满了奋斗与热爱,留下了诸多经典之作,包括《一剪梅》《一条路》和《迟到》等,成为了无数人的青春记忆。
陈彼得,原名陈晓因,1943年出生于四川成都,五岁时随父母迁往台湾。在台湾的成长岁月中,家乡的四川话与美食成为他对故土最深刻的怀念。尽管他考取了机械工程专业,却始终无法割舍对音乐的热爱。在那个西方摇滚乐风靡的年代,他与陶大伟等人组建乐队,在歌厅驻唱,逐渐崭露头角。1971年,他发行了首张个人专辑《玫瑰安娜》,正式迈入音乐圈。
陈彼得的创作天赋如泉涌般迸发,他的第一首作品《含泪的微笑》便让他一炮而红,之后更是一个月创作50首歌曲。他的音乐风格独树一帜,将西方的摇滚与R&B元素融入中国民谣,开创了全新的曲风。1983年,他为费玉清创作的《一剪梅》奠定了后者在乐坛的巨星地位,而《迟到》则让刘文正从不温不火变身“天王”。
1993年,陈彼得将事业重心移至大陆,先后在广州和北京活动。在北京,他开设了“喜鹊棚”录音棚,帮助年轻音乐人追寻梦想。窦唯、崔健、汪峰等乐坛新星都曾在这里汲取灵感。晚年的陈彼得找到了新的艺术使命,将古诗词谱成歌曲,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他在2018年参加《经典咏流传》,用摇滚风格演绎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震撼全场。
...历史上的今天:西方音乐之父——巴赫诞生
1685年3月21日,“西方音乐之父”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出生在德国图林根州的一个音乐世家。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成长于一个庞大的音乐家族——巴赫家族。巴赫家族从16世纪开始居住在德国迈森-图林根-萨克森地区;自16-18世纪,有53个姓巴赫的任管风琴师、唱诗班领班或市镇乐师。巴赫的祖父、父亲和兄长也都是出色的音乐家,因此他自幼生活在良好的音乐环境中。
10岁时,因父母离世,巴赫和他的长兄约翰·克里斯多夫一起生活。期间,长兄教授了他管风琴的演奏技能和一些作曲基础理论。1700,巴赫进入米歇尔学校唱诗班学习,毕业后从事过风琴手等多种职业。
巴赫在一生中主要是以一位卓越的管风琴家而闻名,同时他还是一位作曲家、教师以及乐队指挥。1723年,巴赫38岁时开始在莱比锡的圣·托马斯教堂任歌咏班领唱,他在余生的27年中一直担任此角。
巴赫的音乐作品体裁丰富,其声乐作品以宗教音乐为主,器乐作品则涵盖独奏曲、协奏曲、管弦乐合奏曲、重奏曲在内的各类体裁及其大量作品。他的音乐深沉、悲壮、广阔、内在,充满了18世纪上半叶德国现实生活的气息,一生共谱写了1千多首音乐作品,代表作品有《马太受难曲》《b小调弥撒》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