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2025-10-27 13:13:23
孔子也可以这样鲜活可爱----读《我的朋友孔丘》
消息来源:《新快报》-羊城晚报多媒体数字报刊平台 http://www.ycwb.com/ePaper/xkb/html/2010-08/03/content_890728.htm 自打《莎翁情史》一出,西方评论界就预言,只怕所有古圣先贤都难逃被戏说的命运了。一捧起王元涛的《我的朋友孔丘》,我就知道一场戏说孔子的大戏已经开始! 孔庆东曾以《孔夫子出书》戏说孔子:孔子手持线装《全唐诗》,满口的“停车坐爱……”;苦于出版《论语》而孔囊羞涩,不得已,只好把南子夫人写真集附录入书…… 王元涛笔下的孔子没那么戏,却依然是一个走下圣坛的孔子,全书以车夫的口吻写成,家仆眼中自然是没有圣人的。 戏说固然都是荒腔走板的,但本书着实写出了孔子人性的一面,夸张了他的多彩人生,展现了他的灵肉挣扎,真情至性,敢爱敢恨,当欲则欲。于是,孔子有过刻骨铭心的初恋喜翠,娶了勤俭持家的贤妻柳枝,更有彼此过心的红颜知己南子;此外,也不乏“两三点雨山前”的艳遇……窃以为大可浓墨重彩写去,写成一部孔子艳情史。 这部小说里有个情节构思颇妙:阳虎带孔子去妓房行成人礼,孔子抵死要保住名节,便在姜花的床边聊文学,借以打发时间。按照世俗观点,孔子肯定迂腐之极,坐怀不乱,诲妓不厌。为了敷衍阳虎,孔子要姜花叫床给门外听。作者的高妙在于,写姜花的浪叫听得孔子心醉神迷,不顾一切。然后巧设借口,让姜花把饥渴的孔子推下床,挽救了弱冠之年的孔子———那时孔子还小,还不宜随心所欲,守守规矩也好。 待得孔子遭遇南子,一切就全然不同了。那时他已是一代宗师,融会贯通而不拘教条了。在《子见南子》一章中,南子白天派轿子公然来请孔子,孔子拒绝了;而到了夜里,南子的小轿在后门静候,孔子就欣然上路了。一夜翻云覆雨颠鸾倒凤后,孔子踏着曙色归来,发现屋里弟子们齐齐等了他一夜。子路率先发难,孔子满脸涨红,结结巴巴地说:“如果我做了你们想的那种事儿,马上让老天爷打雷劈死我!”终于蒙混过关。后来孔子所说的“言必信,行必果,铿铿然小人哉”(《论语·子路》),大概就是冲着子路去的。 在书里,孔子焦灼地期待国君请他,每每失落于国君的不来;他因得到一官半职而高兴得活蹦乱跳;他为失去了孔鲤、颜回而郁郁寡欢……在这里,孔子是鲜活的。 为什么他在活着的时候不能成就一番伟业?每个为孔子著书立说者,都无法回避这一问题。对于孔子的求而不得,王元涛的解释是:孔子是要么不得,要么全得。 孔子想要的自然是礼乐之邦,天下大同。让他颠沛一生的,并非他的政治理想,而是不肯让步的实施策略。孔子依礼讲究形式方法,同样是吃肉,肉不正则不食;同样是治国,他坚持上行下效。孔子游说四方而到处碰壁,是因为想让王公贵族克守于先,天下百姓群起仿效,从而“六亿神州尽舜尧”,天下大治。这谁干呀?子贡向先生建议说:不如先同流合污,再出淤泥而不染。结果被斥为“小商人”!孔子放不下身段,走不得迂回路线,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地努力着。缘木求鱼,症结就在这里。 孔子真正造福世人的,恰恰是他的民办教育。从上到下不可行,孔子反而实现了从下到上的教化———把出身贫下的弟子培养成贤才,随着弟子们陆续出任要职,显赫的弟子让老师的理想得以小规模实现。如经商入世的子贡获得了成功,实现了治国理想。唯独坚持原则的孔子,奔走于战乱之中,游说于国君之间,惶惶如丧家之犬。 作者还通过匠心独运的考证和发挥,刷新了不少经典句段、成语、典故的解读,读之莫不令人莞尔。总之,这是一本可爱的书,王元涛写出了一个可爱的孔丘。 《我的朋友孔丘》用孔子车夫的视角进入叙述,试图塑造一个温暖而亲切的孔子,写他的幽默与善良,写他的困惑与迷茫,写他的痛苦与成长,写他的爱与欲,写他的坚持与表达。 (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金羊网 -- 新快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