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类似于不经语写的高质量小说

更新时间: 2025-08-16 08:39:03

站內所有关于类似于不经语写的高质量小说的知识专题整理,在这里可以了解到跟类似于不经语写的高质量小说有关的所有知识

其他的话(渴望死亡的小丑)书评

翻出了很久以前自己写下的关于这本书的治愈系(?)读后感。(其实这一卷的故事真的已经忘记得差不多的,现在想想的话反而是《渴求真爱的幽灵》那本,不知为什么打击得我非常厉害,大概是惧怕“命运”一类的东西吧。而最喜爱的,一定还是《银河铁道之夜》相关,嗯……)某些话至今仍不想忘记,或者说,要记得自己曾说过的这些话——所以,也贴在这里:) 走在人潮汹涌的大街上,是该感叹人多呢还是节日氛围愈浓呢?但即使这个时候,思绪还是会飘到很远的地方去。昨天夜里读了所谓的“轻小说”,名为《文学少女》的第一卷,副标题是“渴望死亡的小丑”。这一系列小说应该都是与书有关的故事吧。略微夸张但又给人某种奇异之感。另一方面,和风总是不可思议地让人倍感亲切。 如果说,“一本书的力量”(确切说来,是“一本书引发的血案”?),大概会先想起《玫瑰的名字》。真是惭愧,貌似这应该是一套丰富的文本,但此时的我只能回想起类似于推理小说的情节,荒诞不经却又无懈可击。而昨天的故事中,“那本书”则是太宰治的《人间失格》。 如果说书真有力量的话,那应该是“教导”或者“教唆”。“教导”可以算作某种“智慧”的传递,但有些时候“智慧”也可以被视作是危险,被视作异端,也有某种“教唆”的意味了。但是觉得真正的“教唆”,意义应该更为广泛,也更暧昧不清。 这个故事中太宰治的“我”如幽灵般时时浮现,那些句子呢,在黑夜之中读来还真让人有些不寒而栗。我最初读《人间失格》,回想起来,是在盛夏时候的图书馆吧。明媚的阳光和图书馆的安宁,或许无形中将书散发出的黑暗气息冲淡了。合上书,除了感叹“主人公真扭曲啊,看心理医生其实可以解决一些问题”(那个时候还自视心理出身嘛-__-\\),似乎就无他了。而过了许多时候,再读到那关于白羊里的黑羊的比喻,那为什么人人都在悲伤只有我无动于衷的恐慌,那无时不刻不在演戏的小丑的痛苦时,突然觉得心中的某处也被触动了。 呐……其实,关于人群中的孤独感,那种因缺失共同情感的不安,害怕被视作异端的恐惧……这样的情感,每个人多多少少,在某些时刻,都会存在一点吧。 (突然就想起了三岛由纪夫某张少年时代的照片,那绝对是个安静的美少年样,只是,却有种不太好的感觉呢……仿佛能感到,那是个内心某处坏掉的少年。为什么会想起呢?大概是两者的印象重叠了o(╯□╰)o···) 《人间失格》,应该就是“私小说”那一类。时至今日的我朝,也有“私人化写作”的流派划分(复习过的名词解释题- -\\\)。这样的小说,作者不做群体代表,不做时代回响,不揭露,不讽刺,不号召,不呐喊。(不过归入文学史之中的话,或许它也是某种“代表”,只是不是作者的自觉罢了。)他全身心关注的只是那么个小小的自我,却也是源源不断喷涌而出的ゎたし……读者读来,会有“震惊”的感受——因为以前都没有察觉过这样的自己啊,第一次审视自己的内心吗。 但除了审视内心,或许还会不断咀嚼,迷恋,上瘾,沉沦,像面对黑洞一般无力招架,最终成为和主人公同步率极高的个体,书中的话总是越看越有道理,越看越如己出。说是“代入”呢,似乎不太准确。或者说“模仿”?好像也武断了。其实前提应该是,那读者本就是个“怪胎”,才能够跟那些谵言妄语一拍即合……抱歉,说过分了。绕啊绕又要回到psychology,虽然某段时间之后我也已经觉悟到psychology也是有其狭隘和武断之处……-__-\\\ 从遗传的角度看人与人神经系统上的差异绝对是存在的,于是有——至少感受性上的——大条与敏感之分。很多人也论述过了童年的影响至关重要(以下省略千字)……内向与敏感合起来正是抑郁质人格,所谓“多愁善感”,但也不是坏事。但若采取了不当的防御机制,也许会越陷越深,异常痛苦吧。小丑,总是个悲哀的角色呢。某一刻我甚至要猜想,那许多优秀的演员,说不定也是抑郁人格吧,如果说,一方面“敏感”使他们能更好感受与理解,另一方面,“表演”正是他们不得不为之之事——只有不断的扮演他人,才能驱散内心那份害怕“被认出”的恐惧。 之所以这样说,是想起了谜样的AKIRA君。尽管知晓的讯息不多,但还是能想象生活中的他散发出的某种“不要靠近我”的气场。保持单身,独来独往,不喜欢人多的场合,不过好像也有好友(工作上的朋友?)。是后辈心中尊敬又不敢靠近的前辈,是同辈看来总是“勾搭不成功”但又腼腆可爱的家伙(?)对各方给予他的关注与喜爱,似乎有种“并不被真正理解”和“承蒙错爱”的无奈。另一方面,演技却好得令人不安,因为……那只是单纯的“演技”吗?可以把自己变成任何人的话,其实是把真正自己藏起来了吧。如果把观众都感动得哭了,那演员其实心中无动于衷,只是将自己看作小丑狠狠嘲笑——这样的情景,我实在不敢想象。好吧,其实我还是想相信这位比我年长的先生,绝对也比我拥有多得多的阅历与智慧。但愿那些他参与过的故事,也在他的心中留下了痕迹。总是推掉应酬乖乖回家的先生,希望你并不是为了躲在屋子里看《人间失格》什么的(笑)。 为一本书死去是不值得的——敲下这句话后,突然觉得可能会引起误解。嗯,我的意思是,在这个故事中因为读了《人间失格》感同身受而像作者那样去自杀是不值得的。因为——用最简单的道理来说,这个世界并不是《人间失格》这一本书啊。活的理由,甚至死的理由,没有了解更多就作了决定,实在是太草率也太遗憾了。这么说的话,与故事中的远子学姐想法挺相似。其实这个话题够大,现在头脑空空也说不出什么个头绪来,暂且搁置。只是,若心中还存有困惑,还对这个世界或者自己感到好奇的话,是不愿轻易地死去的吧。 我还是相信,人是有追逐光明与温暖的本能。(任他弗氏怎么说。且精神分析之类也只是理论之一不是么~)书的力量,除了shock之外,还有很强大的一点,就是温暖的力量吧?绝非为了happy ending而happy ending,而是创作者内心思索与追寻的东西,而这正是抵御日常人生的力量。(虽然人生需要“抵御”这种说法也有点令人沮丧)就算是黑暗系的作品,谁能说那不是那时苦苦挣扎之下对美好的眷恋呢?正因求之不得,才会有悲伤与痛苦,否则,只是归于虚无与空寂了。

...
相关标签:
类似于临江仙的诗词 类似于修仙修罗场的小说 类似于修仙的动漫 类似于修仙的游戏 类似于修仙的言情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