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2025-08-26 09:11:26
(会意。“尉”是“熨”的古字。表示用火熨烫缯布使之平展。本义:烫平衣服的火斗,熨斗)
尉,从上按下也。…持火以尉申缯也。——
火斗曰熨。——
又如:尉斗(藉热力烫平衣服的火斗)
[junior officer]。掌管军事。春秋时晋国上中下三军均设尉
八月官尉。——《淮南子·时则》
将归死于尉氏。——《左传·襄公二十一年》
忿恚尉。——《史记·陈涉世家》
又如:尉侯(古代守边的都尉与伺敌的斥侯);尉律(汉律令为廷尉所掌管,故称“尉律”);尉廨(县尉的官署);尉史(汉代郡尉之属官)
[a military rank (above the rank of warrant officer and below that of major)]。在士之上,校之下。分上尉、中尉、少尉
[vice-county magistrate]
尉。——
丞尉闻之。——
代为尉。——
“慰”的本字。安慰
所过并使劳尉。——《后汉书·王丹传》
所以尉荐走卒。——《汉书·胡建传》
又如:尉安(安抚);尉承(安尉侍奉);尉悦(欣慰);慰纳(安抚结纳);尉劳(慰劳);尉解(安慰宽解);尉荐(慰藉);尉藉(慰劳,抚慰)
著书。——
1、秦朝长史,相当于丞相(总理)的秘书长。唐朝某州长史名为刺史佐官,没有实职。亦称为别驾,相当于现在地级市副市长。但大都督府的长史(与南朝刺史府长史平级)则地位较高,甚至会充任节度使,相当于现在省委副书记。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岑参 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
17173剑网三专区专稿,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声寒南山
武德六年(公元623年)长歌门在千岛湖畔创立,由相知山庄和微山书院两大部分组成,门中多为热爱诗词歌赋的风雅之士,适逢动乱转为安稳之时,门中文人墨客日益向往江湖侠客的洒脱无拘,逐渐开始习武,成就文武双全之身,久而久之发展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武林世家。
长歌门将古圣贤研究天地自然之道的著述引入到长歌门武学当中,形成了“气与曲合、琴音鸣剑”等核心武学特点。并且掌握了娴熟的以内力催发琴音之术,轻者可以迷惑心性,重则伤人于无形,武林中甚少有人对内力与音律之间的关联修习上能超过长歌门。
儒门有志羁风雨 失鹿山河散若星
...夏侯恩 - 三国人物 - 三国演义电子辞典
官至:部将 背剑官
虚构人物,出自三国演义。据说原型为夏侯惇之弟夏侯廉。
在三国演义中出现的章节 共1回
在三国演义中出现的年份 共1年
曹操部将,于三国演义第41回登场。夏侯恩为背剑官,为曹操背负宝剑“青釭”,在长坂之战时遭遇赵云,被赵云一枪刺死,宝剑也被赵云抢走。
2004-05-15 14:11
2023-08-08 11:09
赵云有一把绝世宝剑,叫做青釭剑,你知道它从何而来吗?
在《三国演义》中,赵云从夏侯恩的手上夺了青釭剑。
夏侯恩,在第四十一回《刘玄德携民渡江 赵子龙单骑救主》中出场,结果一出场就领了盒饭,被赵云一枪刺死,属于那种在电视剧中活不过60秒的角色。但就是这个非常不起眼的配角,让我们很多人记住了他的名字。
关于夏侯恩,原文只有三处关键的信息:
1、原来那将乃曹操随身背剑之将夏侯恩也。
从这里我们知道,曹操居然设置了一个特别的职位:随身背剑之将。
可见所背之剑,绝非俗器,一定是宝中之宝、剑中之剑。
2、当时夏侯恩自恃勇力,背着曹操,只顾引人抢夺掳掠。
可见这个夏侯恩,还颇有些勇力!
并且,这个家伙“只顾引人抢夺掳掠”,还是一个不守军纪、喜欢抢劫的将领。
...【唐韻】徐林切【集韻】【韻會】【正韻】徐心切,音尋。【說文】劒鼻也。【徐鍇曰】劒鼻,人握處之下也。【正韻】三蒼云:劒口。
又劒環。司馬彪云:劒珥。【戰國策】無鉤竿鐔蒙須之便。【註】鐔,劒珥鼻也。
又【前漢·韓延壽傳】鑄作刀劒鉤鐔。【註】鐔,似劒而小。
又縣名。【前漢·地理志】牂牁郡鐔封縣。
又【廣韻】夷針切【集韻】餘針切,音淫。義同。【戰國策·鐔蒙註】【前漢·地理志·鐔封縣註】【韓延壽傳·劒鐔註】
又【廣韻】【正韻】徒含切【集韻】【韻會】徒南切,音覃。【張衡·東京賦】底柱輟流,鐔以大岯。【註】言大岯險,同劒口也。鐔,徒南反。
又縣名。【前漢·地理志】武陵郡鐔成縣。【註】鐔音譚。【淮南子·人閒訓】一軍塞鐔城之嶺。【註】鐔城,在武陵西南,接鬰林郡。
寵傳】寵到顯用良吏王渙鐔顯等,以爲心腹。【註】鐔,徒南反。【正字通】姓有潭尋二音,漢鐔政,明鐔鑑,一讀尋,一讀潭。
又【類篇】徒感切,潭上聲。劒口也。【莊子·說劒篇】周宋爲鐔。【註】鐔,徒感反。劒口也。
又【集韻】尋浸切,音蕈。刀本。
▲原创越剧史诗剧《胆剑千秋》剧照。(受访者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