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2025-08-24 02:55:01
《水饺皇后》如何一举斩获五一档票房冠军?
2025年五一档的电影市场因一碗“饺子”而热闹非凡。截至5月5日,档期总票房突破6亿元,而由刘伟强执导、马丽主演的《水饺皇后》凭借1.9亿元票房稳居冠军,并连续五天荣登单日票房榜首。这部电影改编自“湾仔码头”创始人臧健和的真实创业故事,虽然没有特效炸裂,也没有流量明星加持,但凭借一锅热腾腾的市井烟火气征服了观众。
那么,它凭什么实现逆袭?答案或许藏在饺子皮里包裹的温情、马丽“增肥20斤”的决心,以及导演刘伟强对母亲的深情里。
影片的原型臧健和,比电影中的角色还要传奇。1977年,她带着两个女儿从青岛来到香港寻夫,却遭遇丈夫背叛,被迫流落街头。身无分文、语言不通的她,凭一辆手推车在湾仔码头卖饺子,最终创造了年收入60亿的速冻食品帝国。这情节乍一看像是“大女主逆袭爽文”,但现实往往更让人心疼——电影一开始,臧姑娘(由马丽饰演)被婆婆要求去泰国“做小”,她淡然回应“不是你丢下我们,是我们不要你”,让观众瞬间感受到母亲的倔强与尊严。
导演刘伟强表示,他选择这个故事是因为“感同身受”。他从小在香港郊区长大,因口音被嘲笑为“乡巴佬”,母亲也曾像臧姑娘一样,为了孩子与强拆队对峙。这种底层视角的共鸣让影片脱离了传统励志片的鸡汤套路,更多像是为那些“不服输的小人物”献上的一曲赞歌。
...4月10日,备受期待的电影《水饺皇后》发布了全新“赢万难”版预告,令无数观众为之振奋。预告片中,马丽的绝佳表现引发热议,她创作的颠覆性角色形象——一个被丈夫抛弃却逆袭成商业女王的单亲妈妈,瞬间打动了亿万女性的心。预告中的金句“不是你不要我们,是我们不要你”,不仅传达了角色的坚韧不拔,更使人不禁思考:在风雨中奋斗的女性形象,她们的力量来自何处?
深入剖析《水饺皇后》,我们不光要注意马丽的出色演技,更要揭示她的角色原型——臧健和,这位香港湾仔码头的创始人,她出身贫寒,最初仅是一名街头摊贩,却凭借着无与伦比的毅力与智慧,创造了年入60亿人民币的商业神话。从青岛流落香港的她,历经坎坷,最终拥抱自己的梦想,以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拼搏与坚持是无限可能的序章。
影片由刘伟强导演,讲述的不仅是臧姑娘的个人故事,更深刻展现了普通人之间的温暖互助。马丽与惠英红饰演的房东红姐之间的关系,是女性互助的典范。她们在生活的苦难中找到了彼此,在困境中互相扶持,共同成长。而朱亚文和王祖蓝则进一步丰富了影片的层次,朱亚文的角色与摊贩间微妙的关系,恰如其分地道出了香港社会的复杂性,展现了警察与市民之间也可以建立起深厚的信任与友谊。这样的情感共鸣,无疑让人们感受到了人性的温暖与生命的力量。
...今年的五一档电影市场热闹非凡,总共有13部新片上映,类型涵盖了动作、喜剧、动画和犯罪等多种风格。数量上的激增仿佛要一扫之前的低迷,吸引观众重回影院。其中,由刘伟强导演、马丽领衔主演的《水饺皇后》预售票房领先,成为最受期待的一部。
你知道吗?《水饺皇后》之所以备受瞩目,是因为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影片讲述了臧健和(马丽饰)从青岛来到香港,面对丈夫背叛和社会偏见,她选择自立更生,通过卖水饺支撑起家庭的故事。这部电影不仅展现了女性的力量,也体现了底层人民之间的互助精神。
在凋敝的大环境下,《水饺皇后》给观众带来了信心和安慰,用朴素的情感打动人心。这不仅仅是一部商业电影,更是我们对抗平凡生活的武器,具有重要的社会文化价值。
举个栗子,电影中臧健和遭遇工伤时,领导推卸责任,但她作为母亲必须坚强地撑下去。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正是许多人在逆境中所需要的鼓舞。
不仅如此,影片还描绘了一个充满温情的小社区,房东红姐等人给予臧健和无私的帮助和支持,共同构建了一个乌托邦式的理想世界。这样的群像塑造让人感受到邻里间的温暖,也提醒着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应该相互扶持。
值得一提的是,马丽这次转型出演了这部现实主义作品,并且是她首部大女主电影。她的表演与角色完美契合,展现了女性独立自主的形象,也让我们看到了演员背后的坚持与成长。
...一个女人,从青岛到香港,一无所有的情况下,凭什么逆风翻盘?
5月4日华灯初上时,导演刘伟强、演员马丽与王祖蓝代表电影《水饺皇后》剧组亮相上海大光明影院。根据猫眼专业版,截至当晚,五一档总票房约6.6亿元,其中改编自青岛女性臧健和创业往事的《水饺皇后》以1.9亿元领跑档期票房榜。
一部人物传记类型电影,故事的主线乃至命运起承转合处的不少细节都是事先张扬的。没有悬念,更没有特效,这样一部电影却在同档期里获得最多观众支持。
上海路演现场,面对近1300位观众,主演马丽说得真诚:“每个人都有崩溃的时候,我也有,不怕的。我觉得你要相信明天会更好,相信光的力量,相信自己的能量。”就像贯穿电影始终的那枚硬币,它一直牢牢攥在主人公自己的手中,如同妈妈的嘱托——每个人都能做主宰自己命运的光。
故事里有时代的剧变,有生活的困境,但被放大的,自始至终是“人”的主观能动性,讲她怎样选择生活、主宰自己的命运。
该片撷取原型人物臧健和自上世纪70年代末到新世纪之初的人生轨迹。故事里,人物遭遇丈夫背叛,又身在他乡,“天崩开局”。但她不认命、不屈服,为了不让老家的母亲担忧,选择带着两个女儿在香港从零开始自力更生。
影片导演、监制刘伟强以警匪、战争等大场面类型片著称,这一次转身拍中等成本预算的影片,于外界是个不小的意外。但他本人说:“对这个故事有感觉,只因感同身受。”创作前期,刘伟强找到臧健和的女儿了解主人公生平故事。升腾在今天女企业家记忆中的往事,和彼时生活在香港郊区的刘伟强的少年时代有相似相通处,想借一部电影追忆时代变迁里的香港往事,挖掘传承至今的“狮子山精神”,复盘那些关乎爱与支持的点滴,便是创作起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