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2025-08-24 13:11:05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赖志凯 唐姝
“一位28周出生的脑出血早产儿,成功实施神经外科机器人辅助定位下的脑内血肿穿刺外引流术,不仅精准定位了病灶,还成功清除了14毫升积血,手术非常成功。”6月18日,华科精准(北京)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CEO刘文博,指着
”北京市主题采访活动中了解到的微型机器人辅助手术的真实案例。该案例也是2023年以来,推动199种机器人创新产品在134种场景实现应用落地的一个缩影。
目前北京市拥有机器人骨干企业400余家,其中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机器人企业57家;人形机器人整机单位近30家;头部企业拥有手术机器人注册证24个。2024年北京市机器人产业营收超过300亿元,同比增长近50%。
拇指和中指轻夹,蛇形臂牢牢夹住一个5毫米的小圆环;轻轻抬手,蛇形臂顺势而动,夹、抬、放,一连串精细的套圈动作便完成了……在北京术锐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记者小心翼翼地体验了一次当医生做手术的感觉。
2023年,术锐单孔手术机器人获得国家药监局上市批准。“两年过去,术锐机器人已在全国70多家医院临床应用,参与完成1500多台手术,提高了医生操作精细度,减少了患者的手术创伤。”术锐机器人创始人徐凯说。
这样的技术突破并非孤例,在中国医院的手术室里,曾经被国际巨头垄断的手术机器人领域,如今刮起了北京“旋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