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2025-08-26 01:31:45
中国960万平方公里,辽阔的土地孕育了一个物产富饶的国度,每个地方丰富的物产,从而也会形成每个地方的特产。江南水乡无锡的物产丰富,但在人们熟知的无锡特产概念当中,吃的特产给人印象最深刻的要算老字号三凤桥酱排骨了。
有太湖明珠之称的无锡市,青山绿水,人杰地灵。作为“江南一绝”和无锡三大特产之一的“无锡肉骨头”, 相传是济公和尚为了报答三凤桥肉庄老板的施舍,而献出配方烹制成的,从此无锡肉骨头以色泽酱红、香味浓郁、骨酥肉烂的独特风味,连同这个美丽的民间传说使三凤桥肉骨头名声大振,百年不衰,红颜不改,这权当是佳话的传说了。
事实上三凤桥酱排骨产生于清朝光绪年间,无锡南门莫盛兴饭馆为了充分利用剩下的背脊和胸肋骨,加调味作料,煮透焖酥,起名为酱排骨,当作下酒菜出售。
1927年,慎馀肉庄,也就是三凤桥肉庄的前身开张后,对肉骨头的烧制技术作了改进,味道得到了明显的改进。随着无锡经济的发展,外地游客日益增多,肉骨头深受大家青睐,一时间三凤桥酱排骨声名鹊起。
三凤桥酱排骨色泽酱红、油而不腻、骨酥肉烂、香气浓郁、甜咸适口的酱排骨代表了无锡地区饮食文化的特色。作为无锡地区的三大特产之一,三凤桥酱排骨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历百余年风雨而不衰。三凤桥酱排骨是采用猪肉肋排或草排,配以八角、桂皮等多种天然香料,运用独特的烧制方法,烧制出的排骨色泽酱红,油而不腻,骨酥肉烂,香气浓郁,滋味醇真,甜咸适中。
...每当走过无锡的三凤桥,门外悠长的排队长龙总是吸引着行人的目光。这一碗看似普通的酱排骨,背后却是一段近150年的悠久历史和无锡人共同的味道记忆。究竟是什么让这块酱排骨成为了“无锡第一味”,以至于游人愿意辛苦等候半小时?
无锡三凤桥的酱排骨,起源于光绪年间,最初由一位名为“老三凤”的肉铺老板发现,使用本地优质酱油与冰糖慢炖的技巧让排骨大受欢迎。经过几代人的改良,现在的酱排骨以“浓油赤酱、骨酥肉烂”而闻名。这其中的匠心与传承,正如一场运动的训练过程,往往背后需要付出无数的汗水与坚持。
更令人称道的是,三凤桥酱排骨对食材的严格挑选。他们只使用太湖猪的肋排,每块排骨的标准都是三指宽,肉质的肥瘦相间是其成功的关键。正如在体育比赛中,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不仅要有天赋,更需在训练中对细节与标准有着极高的要求。这样的坚持使得酱排骨无论在口感还是外观上,都能保持最佳状态。
然而,伴随着荣誉而来的还有当下的困境。尽管三凤桥的酱排骨早已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手艺的传承却面临挑战。年轻人对这份工作的兴趣逐渐减弱,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更是让许多老字号感到压力。面对工艺与盈利之间的选择,三凤桥坚持使用传统的太湖猪,而不是为了降低成本而妥协。这种对品质的追求,正是体育精神的一种体现:无论环境多么艰难,仍要坚持自己的信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