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2025-08-26 11:44:56
鲁迅先生曾在《中国小说史略》里曾经分析过《三国演义》里的人物塑造,关于刘备和诸葛亮点评了这样两句话: “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近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鲁迅先生点评罗贯中先生在《三国演义》里所塑造的人物,也有把握不好的地方,比如想写刘备的忠厚,结果给人的感觉倒像是虚伪;而想写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无所不能,结果写出来的孔明却又带有妖气。
毫无疑问,鲁迅的评价抓住了《三国演义》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的一个失误。
在我们普通读者来看,诸葛亮确实称得上是足智多谋的,他也可以称得上是我国古代最有智慧的代表人物之一,可是,他身上怎么会有“妖气”呢?
其实,我们在小说《三国演义》中也能看到,比如:
在赤壁之战时,诸葛亮“身披道衣,既足散发”祭东风(第四十九回);
五出祁山时,诸葛亮装神弄鬼,搞什么奇门遁甲、缩地法(第一百零一回);
诸葛亮死后三十年,邓艾带魏军偷渡阴平,见到诸葛亮题写的石,上面写着“二火初兴,有人越此;二士争衡,不久自死。” (第一百一十七回),原来诸葛亮早已预言到在炎兴元年,邓艾会在此偷渡,又预言他和钟会很快就会死于非命,这些事件在后来果然都一一应验。
小说这样写出来的诸葛亮,就不仅仅只是一位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师了,而且还是一位能呼风唤雨、未卜先知的神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