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2025-09-06 08:44:38
吴祖泽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员,是我国实验血液学研究的先驱,他曾在国际上首次获得人缘性干细胞生长因子,被誉为“中国造血干细胞之父”。他完成了世界首例胎肝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重度骨髓型放射病人,迄今存活超过30年。吴祖泽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和军队科技进步奖11项,1999年获得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2000年被总后勤部授予“科学技术一代名师”荣誉称号。
吴祖泽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员,是我国实验血液学研究的先驱,他曾在国际上首次获得人缘性干细胞生长因子,被誉为“中国造血干细胞之父”。他完成了世界首例胎肝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重度骨髓型放射病人,迄今存活超过30年。吴祖泽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和军队科技进步奖11项,1999年获得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2000年被总后勤部授予“科学技术一代名师”荣誉称号。
今天(30日)上午,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宣布国际公报,正式将我国发现的207809号小行星命名为“吴祖泽星”。至此,太阳系里又多了一颗以中国科学家名字命名的小行星。 吴祖泽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员,是我国实验血液学研究的先驱,他曾在国际上首次获得人缘性干细胞生长因子,被誉为“中国造血干细胞之父”。他完成了世界首例胎肝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重度骨髓型放射病人,迄今存活超过30年。吴祖泽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和军队科技进步奖11项,1999年获得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2000年被总后勤部授予“科学技术一代名师”荣誉称号。 第207809号小行星是我国盱眙观测站在2007年10月9日发现的,根据国际规则,小行星的命名可以根据发现者的意愿,经国际组织审核批准后,获得国际公认。 由于小行星命名的严肃性、唯一性和永久不可更改性,因此获得小行星命名成为世界公认的一项殊荣。此前,我国已有吴文俊、袁隆平、王选、吴孟超、李振声、孙家栋等着名科学家曾先后获得小行星命名。(央视记者 刘铭)
...谈到火星,也许当今世界上对移民火星最具执念的是刚刚结束中国行的马斯克。但对火星的向往并不只是西方人的专利。早在1954年10月,成立不久的新中国发表了第一篇标注为“科学幻想”的小说——《从地球到火星》,作者是后来被誉为“中国科幻之父”的郑文光。
6月19日,由八光分文化、寰宇智媒主办,纪念郑文光先生逝世二十周年论坛暨《飞向人马座》影视文化开发系列工程启动发布会在北京举办,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在现场采访了南方科技大学教授吴岩,南京工业大学副教授、江苏省科普作家协会科幻专委会主任委员付昌义,科幻作家江波,寰宇智媒总裁张赫亮,对以郑文光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科幻人对国内科幻产生了何种影响,科幻的发展能为科技、文化、人才培养等产生何种推动力等问题进行了解答。
中国科幻“开山祖师”如何影响后来人?
郑文光是我国最重要和最优秀的科幻作家之一,被称为中国科幻文学之父。其作品《从地球到火星》是新中国第一篇科幻小说,作品《飞向人马座》是中国科幻史上里程碑式的长篇小说。《火星建设者》荣获莫斯科世界青年联欢节大奖,《地球的镜像》被翻译成英文、俄文、日文、德文、瑞典文、捷克文等,让中国科幻作品在国际上首次崭露头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