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水晶的时尚与传奇
水晶是捷克的国宝,尤其是最为著名的波西米亚水晶。据说,18世纪捷克女皇玛丽娅·特蕾西对波西米亚水晶一顾倾城,从那以后,捷克水晶一直被欧洲的王侯、贵族们所喜爱,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工艺品。
事实上,捷克波西米亚水晶并不是天然水晶,它是一种强化玻璃。其原料起源于捷克北部的劳济慈山。从中世纪开始,人们在劳济慈山的荒原发现了石英山脉,树木和石英的存在给玻璃的制造提供了先决条件。捷克从中世纪开始就诞生了这种以手工吹制、雕刻、手绘、切割各种玻璃制品的强化压缩技术,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水晶玻璃家居摆件的生产地。 捷克大使馆近期举办的捷克水晶玻璃专题研讨会,更是让人对这些晶莹璀璨的捷克水晶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感悟,也领略到水晶背后的如烟往事。
和一般精美娇贵的工艺品不同,来自捷克久负盛名的HALAMA(哈拉玛)公司的水晶呈现的是一组人体雕塑水晶玻璃作品,包括花瓶、碗、烟灰缸和酒器等等。这些作品体现出欧洲中世纪人体雕塑的风格,用写实的手法表现男人肌肉的强健和女人身体的丰满。
哈拉玛公司的徐新女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哈拉玛1932年注册成立了家族企业公司,其创始人老约瑟夫先生是捷克最有名的水晶雕刻大师之一。他费尽心血、精心制作而成,以热爱生命与和平为主题的系列水晶雕刻模具是其代表作。但不幸的是,这批模具在二战期间被德国人掠走。在战争结束后,德国政府将这批模具还给捷克政府,直到捷克私有化之后,这批模具才“完璧归赵”。现在是约瑟夫家族的后人开始限量生产并签署产品证书及编号。
“波西米亚水晶玻璃器皿是捷克的骄傲,它制作精良,晶莹剔透。每一个晶莹剔透的水晶都是一个故事,一个传奇。”捷克驻华商务参赞彼德·瓦夫拉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最有代表性的是RucklCrystal,它的发展经历代表了一批捷克水晶制造商的历史。Ruckl家族从17世纪开始从事玻璃制造,家族中诞生了许多捷克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手工艺人。1921年,Ruckl家族企业成立,在接下来的30年中成功占有了国内和国际市场,并且在伦敦、巴黎、哥本哈根、汉堡和伊斯坦布尔设立分公司。但二战结束后,这个带传奇色彩的家族公司被国有化,直到上世纪90年代捷克改制后才又重生。
“我们的水晶制品作为外交礼物,被众多名人收藏,其中包括荷兰女王、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教皇保罗二世、教宗本笃十六世、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等。”RucklCrystal公司的Jana Hubena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捷克的水晶是无与伦比的,兼具诗意的语境和散文的情感,我们希望和中国的企业一起合作,让更多人能够领略欣赏水晶的优美。”捷克驻华商务参赞彼德·瓦夫拉表示。
捷克大使馆举办的水晶玻璃专题研讨会上展出的作品

扒一扒:中世纪欧洲贵族们的生活作风问题
哈喽大家好,欢迎大家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阅读小编的文章哦!不过阅读虽好但是大家一定要注意自己平时的用眼健康哦,每次看手机一小时后一定要停下来休息10~30分钟哦
亨利八世与他的妻子们:为了给可能的男嗣一个合法的婚生子的身份,正当继承王位,他一次次地离婚、娶新的王后
基督教一直强调一夫一妻制,严厉限制私生子继承财产,在男女不平等的(欧洲)古代,
那个物质不充裕的年代,只有贵族和教士才有钱养得起情妇,平民百姓哪有闲钱包二奶。所以不准私生子继承财产,是种很恶心的规定:贵族可以乱搞男女关系,但是,生出来的孩子却没有保障,高兴的话给点钱、给个官职,不高兴就一脚踹了。
法剧《凡尔赛》:颜值、剧情、布景都不错,但是三观的尺度很让人惊讶,其中就有路易十四成群情妇
。不是因为男人没有生育力,而是他们都把时间放到和情妇们厮混上了,不愿跟老婆在一起。最典型的就是英国的王位继承。丢掉北美殖民地的乔治三世,是个好老公,跟他老婆有一堆孩子,男丁女丁都很多。但是他的儿子们,都不喜欢自己的老婆,乔治四世、威廉四世,都有一大堆情妇,一大堆私生子,就是没有合法的孩子。
所以乔治四世死后,没有合法儿子,只能让他弟弟威廉四世继承王位。威廉四世也没合法儿子,所以王位继承权就落到他弟弟约克公爵的长女维多利亚头上了。
维多利亚女王、阿尔伯特亲王和他们的孩子们:这两位的感情倒是很好,亲王因病早逝,女王长期地缅怀他
但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英国国王还兼任欧洲大陆上汉诺威王国的国王,而汉诺威王国的继承法是沿用古代的萨里克法,不承认女性继承人。所以维多利亚的小叔就跑到汉诺威当了国王,英国丧失了在德意志的领地。
顺便说一句,戴安娜王妃,他的父系远祖,就是查理二世的私生子。
无关血统,了解过戴安娜王妃的生平,就会理解她的伟大与平凡,会有发自内心的敬佩
下期预告:《英国,为什么会找个外国人来当国王?》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非常感谢您的耐心阅读,阅读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使您更上一层楼,如果您有什么想法或者同意见都可以发表在下面的评论区里哦!欢迎大家吐槽、收藏或者转发!
欧洲贵族血腥残忍的体育项目:扔狐狸,扯白鹅,推奶牛,掷公鸡东北网手机版
欧洲贵族给人的印象往往男人是绅士而礼貌,贵妇是端庄舒雅抱着宠物,但实际上,真实的欧洲上流社会与我们所看到的文学作品往往有着很大差距。
今天逗比鱼就来给大家讲述下16世纪到18世纪,欧洲贵族们喜欢玩的血腥体育项目。
17世纪到18世纪流行的项目。运动场地是宫殿或者花园,需要围起来。运动一般为夫妻两人,两人之间距离为6米到7.5米的距离,像甩大绳一样,拉着两头耍绳索。另一端,有人放狐狸出来,狐狸在场地里乱窜,这时,碰到甩出的绳索,就被打飞出去,运动过程中,动物在场地内混乱一团地逃窜,很多被打飞出去,以此引逗观看者和运动者。
波兰国王奥古斯特二世曾经在举办过的一场扔狐狸运动,总共扔死了647只狐狸,533只野兔,34只獾和21只野猫,奥古斯特二世亲自参加,一只手指拎一头,手下拿另一头。据说,该次运动会还放入了30多只野猪和3只狼,骑士们自然不会怕,但是参加的贵妇惊声尖叫,动物四处乱窜,引得围观者十分欢腾。
1672年,瑞典特使亚赛斯-布登多夫曾在日记中记录了一场由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列奥波德一世组织的扔狐狸大赛,他非常吃惊罗马帝国皇帝竟然亲自喊了一堆侏儒与孩子一起参加扔狐狸大赛。扔狐狸大赛中,由于动物惊慌失措,由于不少动物抽飞后掉下来,参加这项活动的人也很容易受伤。
还有的地方会举办化妆舞会式扔狐狸运动,男人穿着成罗马神话的英雄,女人化妆成女神,动物被穿上衣服。
17世纪到19世纪,荷兰,比利时,英格兰,北美地区的活动。
把一只鹅用绳系住脚倒挂在一个架子上,参加运动的人骑马飞奔,到架子下的时候,用手扯下鹅头。有时候用野兔来替代。鹅的脖子本就有油,为了增加难度,举办者会在鹅脖子上涂更多的润滑剂。大部分时间,这比赛的奖励就是这只倒霉的鹅,或是一些酒。在当时,这项比赛更多的是具有酒后赌博的意味。
当时这项活动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久而久之,尤其是在美国南北战争之后,这项运动在美国已经基本停止。而在欧洲,大部分地区用死鹅来代替活鹅。比利时部分地区,荷兰是忏悔星期二举办扯白鹅活动,而德国则是在忏悔星期一举办。
相比其他运动而言,这样的运动并不那么血腥,反而是很搞笑,当然对于奶牛来说就不搞笑了。这项运动是人在奶牛呆呆站着睡觉的时候,突然从边上窜出来推倒它,被推倒的奶牛就站不起来了。
传说,凯撒与普利尼认为麋鹿是没有膝盖的,所以可以推到它,它是站不起来的。久而久之,和麋鹿差不多的奶牛,大象都被认作一推到就起不来的动物。
那么究竟奶牛能被一个人推倒吗?2005年,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动物学做了研究,推倒一只成年奶牛需要2910牛顿力,因此很难一个人推倒一只奶牛。根据分析,需要有两个人才能推到奶牛。所以,这么看来,大家也就是玩个乐子而已。
各阶层都玩的一个游戏,就是把活公鸡绑在柱子上或者陶罐里,大家拿东西去投掷,直到扔死它。这种民间活动一直到了18世纪,1737年的《绅士杂志》上提到,这个各阶层玩的活动上升到了政治宗教层面,因为公鸡是法国的象征,英国人投掷公鸡成为了反对法国天主教的活动。掷公鸡项目没有斗鸡那么流行,但到了19世纪才慢慢淡出欧洲人的生活。
随着如今动物保护意识的增强,过去这些血腥的活动已经换了形式,希望未来各种虐待动物的事越来越少。
相关资讯
原创欧洲贵族等级虽与我国有类似之处但差异更多
在一些题材关于宫廷生活的电视剧中,我们不难听到诸如“公爵”、“伯爵”之类的表示尊贵身份的称呼,而且特别神奇的是,东西方在官爵方面的称呼竟然出奇的相似,这究竟是偶然在很多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