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新闻 >> 正文

原创故宫有一座佛堂,数百年来从未对外开放,溥仪忍不住说出了真相

更新时间: 2025-07-15 13:26:55

阅读人数: 270

本文主题: 双体欢喜佛介绍

位于我国首都北京的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旧时又被称为“紫禁城”,是很多朝代皇帝居住的地方,历史气息浓厚,保存的文物数量也非常多;而历史如此悠久,自然流传有许多故事,更藏有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在故宫之中,便有一座佛堂,数百年来从未对外开放,其中的奥秘只有溥仪知道。

▲故宫旧时又被称为紫禁城。(图/翻摄自百科词条)

这座佛堂便是雨花阁,是一座藏传佛教的密宗佛堂,是宫中数十座佛堂中最大的一座。雨花阁修建于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仿照西藏阿里古格的,在原有明代建筑的基础上改建成雨花阁,于其中供奉西天梵像。

▲故宫旧时又被称为紫禁城。(图/翻摄自故宫博物院)

雨花阁为楼阁式建筑,外观三层,一、二层之间靠北部设有暗层,为“明三暗四”的格局。底层面阔、进深各3间,四周出廊,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又新建前檐抱厦3间。

底层称智行层,悬乾隆御题“智珠心印”匾额,供奉无量寿佛等事部主尊,暗层称德行层,楼梯间前设供案,供行部佛像9尊,三层称瑜珈层,供瑜珈部佛像5尊。顶层称无上层,供奉密集金刚、大威德金刚、上乐金刚各1尊。

▲雨花阁宝顶。(图/翻摄自百科词条)

雨花阁严格按照藏密的事、行、瑜伽、无上瑜伽四部设计,是目前中国现存最完整的藏密四部神殿,在以前,只有皇帝才可以进入。

▲雨花阁是一座藏传佛教的密宗佛堂。(图/翻摄自百科词条)

雨花阁是目前我国现存最完整的藏密四部神殿,对于研究藏传佛教具有重要的意义。不过,雨花阁至今都未对外开放,为何雨花阁不对外开放呢?

在民间有这样的一个传言:雨花阁中供奉着一尊释迦摩尼的雕像,工艺十分精美,其价值自然也是不可估量的。作为这样的一件宝物,自然是不会随意让人参观的,倘若不小心被弄坏了一点,那都是国家的损失。

这样的说法,溥仪并不同意,并且给出了真正的原因:其实,这是因为在雨花阁的第四层,摆着三尊叫做“欢喜佛”的宝物。这个宝物,只有皇帝在婚前才可以前往观看,目的就是提前学一些男女之事。此地不宜对外开放,这才是真正的原因。

▲溥仪说出了雨花阁为何不开放的真相。(图/翻摄自百科词条)

至于什么是欢喜佛?欢喜佛唯有藏传佛教寺院中才有供奉,一尊双体,面对面抱在一起合二为一,即明王和明妃。欢喜佛中的明王站立或结跏趺坐,明妃经常手持法器或环抱男颈,单腿或双腿环绕到明王的腰之后

欢喜佛是属于藏传佛教密宗的本尊神,即佛教中的“欲天”、“爱神”;其中男身代表法,女身代表智慧,男体与女体相互紧拥,表示法与智慧双成,相合为一人,喻示法界智慧无穷。佛教各派均有佛像,但欢喜佛只有密宗才有,只有藏传佛教(喇嘛教)寺庙中才有供奉。其造型源于密宗的“男女双修”的教义

▲欢喜佛只有密宗才有,造型源于密宗的“男女双修”的教义。(图/翻摄自百科词条)

除了里面的佛像比较露骨,不太适宜给大家观赏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整个阁楼是使用木头搭建的,要小心翼翼的进行保护

▲雨花阁一层正中佛龛供案。(图/翻摄自百科词条)

原创故宫有一座佛堂,数百年来从未对外开放,溥仪忍不住说出了真相

清铜鎏金十臂观音

2014-07-27 00:00:00

佛教的密教亦称秘密佛教,藏传佛教的本尊像属于佛教密教的造像。 藏传佛教有宁玛派、格鲁派、噶当派、萨迦派、噶举派、希解派、觉域派等。其各教派对密教的说法有一些差异,但主要的内容是大致相同的,修习本尊是密教修行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修行者要选择一位佛或者菩萨作为本尊,请一位精通佛经的上师为自己传授灌顶和本尊的咒语,修行仪轨等,然后供奉本尊神像,观想本尊的形象,念诵本尊的咒语,以发菩提心迎请本尊显现,自己与本尊合一,祈愿自己成佛或菩萨,由此达到成佛的目的。在这种修行过程中,本尊像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由于修行者认为自己所供的佛、菩萨是世间和宇宙世界中最为尊崇的,所以将其称为本尊。欢喜金刚(欢喜佛)是密宗必修的本尊。 欢喜佛,是佛教密宗供奉的一种佛像,原为印度古代传说的神,即欢喜天。 欢喜佛主要有两类:一种是单体的,一种是双体的(又称双尊像)。“欢喜”并非指男女淫乐而言,而是指用大无畏和大愤怒的气概,凶猛的力量和残忍的手段战胜异教徒,而从内心发出喜悦的意思。在印度,佛教密宗有一佛名“俄那钵底”意即“欢喜”,便是欢喜佛名称的由来。 无论单体或双体的欢喜佛,都是表示降魔,取得大胜利的寓言纪念像。单体和双体的欢喜佛都是裸体,其意是象征脱离尘垢。双体拥抱,男性代表方法,女性代表智慧,即所谓方法与智慧相结合的意思。 欢喜佛是密宗护法偶像中具有大威力,又有大威猛的一种象征。密宗常见的欢喜佛有:大威德金刚、胜乐金刚、密集金刚(集密金刚)、时轮金刚、欢喜金刚、马头金刚等。

欢喜佛是什么佛

欢喜佛是佛教密宗供奉的一种佛像,原为印度古代传说中的神。这个神,梵文称为ganapati(俄那钵底),可译为“无碍”“喜欢”,所以称为“欢喜佛”。欢喜佛是藏传佛教密宗的本尊神,是佛教中的“欲天”“爱神”。在喇嘛寺里,几乎都供奉此种佛像。

欢喜佛的造型十分奇特,极富想象。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单体的,一类是双体的。这些佛像奇形怪状,其含义不得索解。有的多个脑袋,有的多支手臂;有的腰间挂人头,有的脚下踩男女;有的双抱交媾,有的单身裸立。相貌丑陋者有之,模样俊俏者有之。但欢喜佛最常见的形象是男女裸体相抱交媾。在历来宣传戒淫欲的佛教的寺院里,居然堂而皇之地供奉着此种神像让人们顶礼膜拜,这不是有伤风化吗?

其实,佛教密宗的这些神像的崇拜,是和印度教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的。佛教和印度教在形成过程中,本来就存在很大差异。佛教否认有主宰一切的神,而印度教则主张万物都是由无所不能的梵神创造的。佛教主张“中道”,反对偏激;而印度教的不同派别,有的主张自我折磨,有的主张放纵声色。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佛教为了延续自己的发展,也相应地吸收了印度教的一些内涵,演变为密宗。佛教艺术吸收了印度教艺术的一些特色,丰富了佛教艺术。在佛像艺术上,佛教引进了护法神,出现了多头多臂的菩萨像,愤怒凶恶的神佛像,还有男女双修的暴露形象。

欢喜佛,无论是单体的还是双体的,都是裸体的。一丝不挂,一尘不染。其含义是象征脱离生垢界,脱离尘垢凡界。双体相抱,男性代表方法(方便),女性代表智慧,即所谓方法与智慧相结合的意思。男女相合为一完人,圆满俱足。修证所得,就是欢喜,就是快乐。但这个欢喜和快乐,是信念的象征,而不是男女的淫乐。

欢喜佛的来历,有个神话传说。《四部毗那夜迦法》上说,观世音菩萨悲悯天下众生,运用慈善法力将自己变化成女人毗那夜迦的模样,来到欢喜王的住地。欢喜王看见毗那夜迦生得美丽,陡起淫心,想要拥抱对方,遭到拒绝,于是只得以礼相待。这时女子娓娓说道,我虽是女子,但很早就笃信佛教,并得到袈裟衣钵。你实在要和我亲近,可以随我教,成为佛教信徒。等待来世,为佛护法,不作业障,不生恶心,这样才能成为我的亲友。欢喜王听得这番话,非常高兴,说道:“我按照缘分遇上你,从今以后,我定跟随你们护法,做善事。”于是,毗那夜迦女含笑与他相抱。因此,人们以后看到的欢喜佛都是男女双佛相抱的形状。

标签: 古代 神话 皇帝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