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遍人间美味,不如一份濮阳凉皮!
凉皮由陕西传入濮阳后,濮阳人又在原来的基础上对它进行改进加工,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味。在濮阳不只有调凉皮,还有炒凉皮、热凉皮、裹个凉皮。
凉皮原产地陕西,据记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贾平凹先生《陕西小吃小识录》记载:一斤面粉用二斤水,分三次倒入,先和成稠糊,再陆续加水和稀,加盐,加碱,稀浆用勺扬起能拉成筷子粗细的条为宜......
凉皮本身没有味道,主要靠各家秘密配制的调料。先说调凉皮的调料水:需用八角、花椒、香叶等数十种香料配在一起熬制,一时用不完,就装在塑料桶里,储存在冷柜里。蒜汁水:调凉皮不用蒜泥、蒜末,用蒜汁水,这叫吃出看不出;把蒜瓣拍碎,泡在水里,把蒜的味道泡出来后,装在大口的茶缸里,用长柄的勺子舀。葱花油:调凉皮不用生葱,用葱花油,葱花油是专门熬制的,把葱棵放在油锅里熬,还要羼上芫荽、洋葱,文火慢熬大半天时间,这样的油具有葱的清香、绵柔,少了鲜葱的辛辣;还有油泼辣子,有的店铺就购买了贵州辣子、四川辣子、陕西辣子、河南辣子等各地的名牌辣椒;分别调配出辣的、微辣的、香辣的口味;有的辣椒磨成细粉,有的则打成碎片。各摊贩的老板,对油的温度都是拿捏得恰到好处,泼出来的辣子油既香又焦,还不糊、不但保持了辣子油的艳红鲜亮还有香糯。凉皮里还用芫荽、黄瓜:芫荽清香,切成小碎段;黄瓜青绿鲜嫩,切成细丝。
濮阳的凉皮还有薄、厚之分:薄凉皮,象牙白色,蒲扇般大小,一小韭菜叶薄厚,软糯,须细切,有筷子粗细才入味;厚凉皮,宽着切,切的有手指一般宽窄,这样才好吃。切完了,上边还要捏几块面筋、黄瓜丝、芫荽、调油泼辣子、芝麻酱、蒜汁、葱花油、调料水等佐料。师傅刀法切得稳、调得快,“刷、刷、刷”一气呵成,这边顾客没有坐稳,那边一碗凉皮就调好啦!
有时一碗调凉皮吃不饱,还要配一个五香的热烧饼。凉皮摊位旁边往往就会有个烧饼炉子。烧饼,是河南人的吊炉烧饼,四角木头架了上顶着一个倒扣着的铁锅,锅顶上糊一层厚泥——保温,泥里羼了麦秸,上边刷一层石灰粉,像老和尚的帽子。我们那里打烧饼不烧煤、柴,只用木炭。最好的木炭是果木,有一股缭绕的清香之气。果木炭都是大饭店做传统铜火锅用的,吃这种火锅须在雅间,提前订好的,早早装锅,引燃木炭,客人进入房间里便有一股果子的幽幽暗香。烧饼:有夹芯烧饼、无芯烧饼之分:无芯烧饼,一元一个,只是上下两张皮,这种烧饼用于夹菜吃的,从边上撕开个口子,把卤豆腐皮、酸辣土豆丝、海带丝夹进去,用小勺舀半勺汤汁倒入,捧着吃;还有夹牛肉的,垛子牛肉,高高的一大坨,用大薄刀片飞快地削,削二两夹着吃;夹芯烧饼:夹芯的又分五香烧饼,甜烧饼两种,二元一个,五香的在夹芯里抹一撮小茴香、五香粉、花椒面、盐,这些调料都是用油和在一起,吃着很香,又软乎;烧饼还捏有宽边,边上用刀背压出花纹,中间抹一层糖稀,就是麦芽糖,捏一撮白芝麻撒在糖稀上边,火一烤,芝麻开了花,糖稀化开浸入在面里,又酥又香,还带有丝丝甜味,这样的烧饼不就菜也能吃两个;甜烧饼是在夹芯里裹了红糖的,甜烧饼不好打,糖放多了,火一烤里边的糖化后把外壳撑破,糖漏出来,糖放少了吃着又不甜,差点意思。吃糖烧饼的大都是老年人,吃的是那个味,一般需现场订制,趁热吃。
裹个凉皮。顾明思义,就是裹起来吃的凉皮,是其他地方所没有的,凉皮还能裹起来吃?外地人可能不相信。裹凉皮得用薄凉皮,先铺一张凉皮置于案板上,捏一缕凉面、面筋的碎块,黄瓜丝,芫荽段,芝麻酱,油泼辣子,蒜汁,料水,葱花油,醋稍许;有的人喜欢吃油条,把老油条切成碎块放进里边;先在凉皮上拌均匀,两边往中间对折叠,然后从后朝前裹起来,裹好后跟个玻璃水杯子一样粗细,竖起来吃。有吃相文雅一点的,拿个粗凉皮啃嫌不好看,用刀一切为二。
裹凉皮一个就能吃饱,一层一层的,不散,吃着很筋道。味道很浓,吃到最后就剩一个底,里边一汪的汤汁,酸、辣、鲜、香、糯五味便一口吃在嘴里,真过瘾!
原标题:《尝遍人间美味,不如一份濮阳凉皮!》

心中有爱才能做好教育
早上7点刚过,就在教室里忙着批改作业,中午赶紧扒拉几口饭,还要给几个学困生补习功课,下午课后延时服务时间,带着同学们一起做作业,保证他们回家后没有课业负担。每天晚上,总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这就是市北星小学三年二班班主任刘继凤一天的工作,而且一直坚持了20年。
刘继凤出生于平山区北台镇河北村一户普通家庭, 1995年从辽宁师范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在市北星小学当了一名英语教师。
学校班车是每天早上7点半到校,刘继凤的爱人绕路开“专车”送她上班,只为她那句“我早到一点,孩子就有安全感,家长也放心”。的确,家长们最常说的就是:“孩子送到刘老师手里我们就放心了!”带领学生出去“学农”三天,没有一个学生家长给她打电话询问孩子情况。
在教学中,刘继凤发现学生身上有什么问题就第一时间上门家访,也调解不少家庭矛盾。她的班里有一个学生,脸蛋和小手总是脏兮兮的,学习基础也特别薄弱,到孩子家中了解情况,原来是孩子妈妈智力有问题没法照顾他。刘继凤就当起了临时家长,给孩子梳头发、剪指甲,还准备了体温计、退烧药等应急用品。坚持一天教他6个汉语拼音,现在这个学生可以读课文了。还有个叫品品的孩子,从小父母两地分居,缺乏关爱的他为了吸引别人的注意力,课上总说闲话。同学嘲笑他“怪不得叫这个名”, 刘继凤却说,“品品的名字真好听,说明父母想让你尝遍世间美味,希望你生活幸福。”有了老师的鼓励,品品也越来越自信。
有一年,刘继凤身体状况不太好,但因为带一个特殊的大班额合并班,一天病假都舍不得请,拖了大半年才去医院检查,结果是“严重贫血”。 刘继凤被大夫狠狠批评道:“你不要命啦?多危险啊!”她就一句话,“我必须对每一个孩子负责,对每一个家长有交代,才对得起良心。”有人说刘继凤是“傻大姐”,有多次进市内学校工作的机会,她都不为所动。用她的话说:“你喜欢孩子,他们就喜欢你,有爱就能做好教育。我是人民教师,永远要做到为人师表。”
悠悠婺州府夜游古子城
古子城步行街,以八咏路为主街,酒坊巷、熙春巷、鼓楼里为辅街,形成“一主三辅”的街区格局。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四面八方的游客接踵而至,赏夜景、吃美食、看演出、品古韵,别有一番风味。
金华古称“婺州”,是一座历经了2200多年历史洗礼的古城,因地处金星与婺女两星争华之地,故而得名。如果你问当地人,来到金华有什么必去之所,那答案大抵都是“古子城”。行走在古子城,目之所及就像是在翻阅一本厚重的历史与人文书籍,探索着这座古老城市的无限魅力。
婺州邮局。保宁门是古子城的入口之一,“保宁”两字有保护安宁的寓意,而在历史上它也确实担负起了“保宁”的使命,战时瞭望敌阵、吹角连营。走进保宁门,第一眼就可以看到“婺州邮局”四个大字,这是一家融合了古城内涵、艺术气息、邮政特色的主题邮局。最令人惊喜的是,这家“邮局”就建在保宁门内,古老的城墙门之下。仔细一看,古城墙内镶嵌着各类书籍,并成拱门形整整齐齐排列起来,有趣至极。邮局总共有上下两层,面积看上去不大,若是人多一些就显得有些“拥挤”。邮局一楼被隔成多个小房间,每个小房间都用金华所属的县域命名,东阳府、义乌府、永康府……令人倍感亲切。二楼,则以文创周边为主,有造型奇特的杯子、婺州元素的明信片、各种杂货和文具,就像一个现实版的“解忧杂货铺”,深受年轻人的喜爱。
穿过保宁门向左拐,走进古子城步行街的主街八咏路,夜晚古城的青石板路上不断变化着五彩的灯光,周围飞檐翘角的古韵小院,青苔滋长的木格子窗……千年婺州府,悠悠古子城,我想这一刻才真正开始了解这座历史与现代完美融合的城市。
八咏楼。“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南宋词人李清照的一首《题八咏楼》,仿佛把时光带回到800多年前,岁月匆匆,抹去了太多印记,昔日的繁华盛景不复存在,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唯有八咏楼记录了那段山河破碎风飘絮的历史。八咏楼位于古子城步行街中段,淡紫色的探射灯照亮了整个城楼,在夜晚虽不如白日引人注目,但也令人流连忘返。缓缓走上台阶,登楼远眺,南山连屏,双溪蜿蜒,三江六岸,夜色美景尽收眼底,但也不得不让人感慨,沧海桑田,世事变迁。
熙春巷。“足不出街”尝遍婺城风味。熙春巷可谓古子城最为特色的一条街,也被称为“饼街”,每一个美食爱好者都无法空手走出。14间小木屋沿着巷子两侧排开,汇聚着金华最地道的饼类美食:金华老厉饼、义乌东河肉饼、永康肉饼、兰溪鸡子馃、浦江麦饼、磐安卷筒饼、武义方饼、雅畈肉饼、金东区玉米饼、小老黄烧饼……花费不到10元,就能品尝到人间美味,那可真的太值了!一块义乌东河肉饼,饼皮纤薄如纸,葱肉馅,煎好后色如琥珀,咬一口饱满厚实。
吃一口饼,赏夜色美景,感受最美烟火气。见过杭州的鼓楼、南京的夫子庙、成都的宽窄巷子,我更喜欢古子城专属的人间烟火。在熙春巷旁的舞台上,一支由4人组建成的乐队,正热情洋溢演奏着周杰伦的《稻香》,台下游客满座,纷纷拿出手机开起闪光灯为其应援,不禁感受到了古色古香与现代音乐的灵魂碰撞。听说,除了音乐演出,这里还经常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表演,如传统戏曲演出、民俗展览等,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
万佛塔公园。相比古子城的热闹非凡,一街而隔的万佛塔公园显得更为庄严静谧,那座高耸入云的万佛塔在夜色下金光熠熠尽显芳华。万佛塔塔身为外九层、内八层的六边飞檐造型,采用了藻井、月梁、壁雕等宋代建筑造型元素,融合了金华本地特色的铜雕、木雕等工艺,无不显匠心。听当地人介绍,万佛塔一直是金华最高的建筑之一,最早因塔身的每块砖上都雕有形态不同的佛像而得名,而现在我们眼前所见的万佛塔已经是重建而得,为了延续古时的特色,全塔设计布局3700多块佛像砖雕,以及7000多个佛龛,以再现昔日“万佛”的盛况。
古韵悠悠,漫步古子城。一千个人心里,会有一千种婺城,她可以是水墨画卷,也可以是斑斓世界;她可以朴素温婉,也可以时尚活力。你心中的婺城是怎样的,不如亲眼去走一走,看一看,答案自在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