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法“童”行,“未”你而编《未成年人保护法律全书》出版发行
为促进未成年人法治观念塑造和自护意识养成,系好人生的第一颗“法治扣子”,最高人民检察院组织编写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律全书》(下称《全书》)并于近日出版发行。《全书》由国内权威未成年人保护专家指导,全国30余位优秀未检检察官、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专业插画团队和中国检察出版社编辑历时一年有余,共同打造完成。
《全书》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灵魂,以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为重点,以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大保护”为主线,以孩子为主体、以未成年人的视角,为读者呈现了363个法治知识点,1000多幅手绘彩色插图,涵盖了未成年人从出生到成年前的各个阶段,是一本图文并茂、百科式的未成年人法治教育用书。
为便于读者阅读,《全书》在每篇篇首均配有思维导图,通过三级词条的前后呼应、导图串联、情景插图与元素插图相结合,将全部知识点进行“点线面”逻辑贯穿,形成未成年人保护法律知识网络体系。
《全书》致力于儿童友好,用真实案件改编的30个情景案例故事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引导、帮助孩子于书中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在30余处插入二维码,扫码观看生动有趣的法治类短视频、微动漫、皮影戏、典型案例等,延伸孩子的阅读广度,拓展学习深度;各章最后还设有“找错误”环节,全书后附法律知识闯关游戏,打造沉浸式的阅读与学习体验。
近年来,检察机关始终把开展未成年人法治教育作为“主责主业”之一,全国3.9万余名检察官在7.7万余所学校担任法治副校长,《全书》既是检察机关依法能动履职、落实“法治教育从娃娃抓起”的真实写照,又是以未成年人检察司法保护为引线、融通“六大保护”协同保护未成年人的生动实践。这一孩子们听得进、看得懂、能理解、愿遵守的“知识宝典”,必将成为以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为宗旨的普法教育的“小百科”、内容丰富的“法治课”、走近法律监督的“百叶窗”。

年纪轻轻,尚未成年便能出版自己的书,要认识哪些人,需要哪些资源?
摄影不行,文字尚可。书店已远离本质,成为一种文化符号。无数处在中低层次的学生们/年轻上班族们掉入文化的陷阱,在虚拟矫情凹造型做作的文化市场虚度光阴,浪费时间和精力。本书就是这样一本空洞无物的拼凑书。
了解了毛坦厂中学、黄冈与衡水中学和中国极度不平衡、不充分的教育资源分布后,方知人大附已成为权贵二代进入上流社会的跳板,年纪轻轻就能出版图书,背后的东西不简单。书本身内容平凡无奇,倒出书所需的出版界、法律界人脉网络的提携与加持,是18岁之前的我们望尘莫及,不可能拥有的,这里面隐藏着神秘。说不定,出版此书是在申请美国一流大学过程中,为了提高能被心仪大学录取概率的手段之一。未成年的女学生能出版一本书,这需要父母亲多大的资源和人际网络加持方能实现?这才是需要读者们思考的地方。
现在真是什么人都可以出书了
这几天看了豆瓣和知乎上关于这本书及作者的相关讨论,觉得真是一地鸡毛。很多作者的“粉丝”们或路人们觉得豆瓣“有组织、有预谋”的对此书掀起了“一星运动”,恶意刷低评,这本书目前评分2.4分是恶意刷出来的,无意义的。我也看了很多豆友的短评,的确存在部分豆友是没看书或只看了网络上流传书中的某些片段就来评分,但是我内心真心觉得这本书目前的2.4分可能都算高了... 所以我有一个想法,希望已经买了此书的朋友,如果不想保留收藏,可以免费分享给其他想读的豆友(因为真心不想更多无辜的人再浪费更多的银子在这本书上),让更多豆友看到此书的“真相”,看完以后再来重新评分或评论,给这本书一个公正的评价。 建议响应的豆友可以在本楼下做“击鼓传花”,留下证据。
猫叔赠送自己买的书( ISBN 9787519431761 分割线....................................... 真心没想到,作为一个非常非常非常普通的路人,居然卷进了一起 “豆瓣vs知乎” 用户对这本书以及作者的评价之争中,而且看似关注的人很挺多,没亲身经历过这种大场面的我真是有点不知所措了。本来我在9月6日写的书评很简单,只是看这本书的直观感受,但是后续发生的故事实在让我大跌眼镜,因此我还是补充更新一下,让大家也能更客观的评价此书。 首先我想再说一下对于这本书内容的评价,毕竟这里是豆瓣书评: 1、书名这么鸡汤就不吐槽了,如果内容真的鸡汤,大家也还可以当鸡汤读,毕竟很多鸡汤文读起来真的很暖心,让人能有所感悟。 2、书里的序言,真心让人看了就没有读下去的欲望了,巴拉巴拉堆砌了一堆“华丽”词汇,跟内容完全没关,也没有任何立意,真心不知道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 3、书里的正文是很多小短篇,大部分讲的是作者在国外(古巴、西班牙)游学时遇到的人或事,客观的说,有些故事的确可以有潜力写成很好的故事,但是作者的文笔和讲故事的能力实在是难以恭维,很多时候开个头,内容就是记账流水,然后草草结尾,都不能算是狗尾续貂,因为前面的内容写的根本算不上貂。 因此,整体来看,真心不怪我给一星评价,因为我感觉我受到了欺骗,毕竟我是通过豆瓣首页推荐的好书才买了,虽然钱不多,但是真心觉得如果这种内容都可以出书,还公开售出,我们国家出版社也真心堕落到一切为了钱了。这种书要流传后世,让我们的子孙后代看到,真心会觉得我们这代人是垮掉的一代了。。。 以前我看书,很少在豆瓣上发表书评,因为的确自己也没那么多时间,另外,一般看的书都还不错,大家应该都会觉得很好,也就不差我一个好评差评了,但看完这本书,再看看9月6日之前豆瓣上这些5星的书评,真心觉得不能让这本书祸害更多的读者,所以简短的评论了一下。而且我还特意的说了,我仅对书,不对作者本人,就怕因为我给了1星差评后有人说我是作者的黑粉,水军啥的,说实话,在买这本书之前,我压根不知道他是知乎大V。 可是万万没想到的是,我写了书评后,作者就跑来跟我撕逼了,还撕的语无伦次,气急败坏的,真心一度让我怀疑这是不是作者本人啊,按书里说的作者是读文学方向专业的文科生,在读博士啊,虽然上的那些国外的大学知名度咋样我不知道,但至少您读了那么多中外名著,不至于这么一点肚量都没有吧。 今天我发现了这个事情好像在知乎和豆瓣上都有很多人关注了,我又看了一下两边的评论和作者的一些言论,真心再次证实了我对作者人品道德的评价,真心不配出书! 最后,真的还是劝诫大家,不要好奇害死猫再去买这本书了,有可能反而中了圈套,O(∩_∩)O哈哈~ 这本书,充其量算是随笔游记,冠以普世价值观,如果这都能算书,我想很多人都可以写书了。 各种微信号上的鸡汤文都是一样的模式,如果要出书,我觉得要写出不一样的故事,不一样的见闻,只靠堆砌四字成语,免不了让人觉得只是炫耀文采而已,空洞乏味。 但是,这只是我对这本书的个人看法,不代表我对作者本人的评价。 总之,不值得推荐,如果还有人想看,我可以转手。。。 本来以为我只是简单的写个书评,没想到还引来了“作者”前来撕逼,说实话,我一开始还不相信这是作者,当然现在也不敢肯定,因为毕竟不是实名。但是如果真是作者本人的话,真心觉得,您这白读了万卷书了,白行了万里路,还出书,还曾为人师表,哎...
© 本文版权归作者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