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卦中心 >> 正文

民国天津武侠小说一代宗师,首创弹指神通与蛤蟆功被金庸盗用,梁羽生笔名就是出自对他的崇拜

更新时间: 2025-07-24 12:27:14

阅读人数: 119

本文主题: 武侠小说十大宗师排名

“武林”这个词在古代只有山名、地名、城名,别无他指。到民国时期,武侠小说家宫白羽(1899—1966)由“文林”获得灵感,创出“武林”一词新解,其内涵比“绿林”更广。后来人们用这个词通称武术界,约定俗成沿用至今。宫白羽的小说还深刻影响了金庸和梁羽生,梁羽生这个笔名,就是出于对宫白羽的崇拜。

宫白羽虽一介书生,不会武术,却出身于行伍之家。他的父亲宫文彩,祖籍山东东阿,早年投军,驻防在距天津南60公里、直隶青县县城北8公里处马厂兵营。宫白羽就出生在马厂,自幼在军营长大。

甲午战争后,清廷在马厂创建“定武军”。袁世凯接管“定武军”后开始小站练兵,改组北洋新军,宫文彩任管带(相当于现在的营长),算是袁世凯的嫡系。

1919年宫文彩病逝,留下两万块大洋,家中除了妻儿老小,还有佣人、车夫、裁缝、厨师等二十几人。宫白羽的母亲李氏想投资挣钱,不到一年,净赔万元。李氏这才着急,变卖家产,拉家带口投奔宫白羽的叔伯大哥、在安徽当督练官的宫海轩,又遇军阀兵变,李氏一家被洗劫,只好再逃回北京。

宫白羽投考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梦想破灭,缀学后做过邮递员、税吏,卖过书报,同时靠卖文为生,写一万字能拿4元稿费,他又去教家馆,一个月挣15元,勉强维持一家七口生计。

宫白羽常向天津《东方朔》等报刊投稿,结识了《商报》采访部长、副刊《杂货店》编辑吴秋尘。1928年,宫白羽到天津投奔吴秋尘,在《商报》当文书,每月挣十几元薪水。后来宫白羽又在《东方日报》《中华通讯社》当过校对、编辑、记者。到天津之后,除了抗战期间有半年时间去霸州教书办学之外,就再也没离开过天津。

少年时宫白羽喜欢读《水浒传》《施公案》之类的小说,也爱读《瓦岗寨》等鼓词。长大后他爱上了文学,迷恋大仲马、塞万提斯,崇拜周作人。

1921年初夏,宫白羽21岁,在邮局当职员。他给周作人写了一封信,表明自己想退职报考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信末列出几本书名恳请借阅。想不到半个月后竟收到回信,并寄来《欧洲文学史》《杜威演讲集》等书,不过,信末的署名不是周作人而是周树人(鲁迅),约他到教育部见访。

宫白羽没去教育部,而是直接去了周树人的家,见到了鲁迅和周作人,坐在两位文学家面前侃侃而谈。鲁迅先生目光锐利,言辞辛辣;周作人先生温柔敦厚,谈吐文雅,两人都给宫白羽留下了深刻印象。此后宫白羽又去拜访过三两次,周作人把契诃夫的英译本小说借给他,他翻译了五六篇,由鲁迅登在《晨报》上。

张恨水主编《世界日报·明珠副刊》时,邀宫白羽写武侠小说,每天写七八百字,一个月20元。那时候宫白羽不会写武侠,为了赚钱,也只要硬着头皮楞写。那篇小说叫《白刃青衫》,写得既像武侠又像侦探,不伦不类,与张恨水的言情名著《金粉世家》同时刊登,更没人关注了。所以大约只写了两章便停止连载。

“九一八事变”后,宫白羽写了自己的第一部技击小说《黄花劫》。这篇小说讲述宋末元初的故事,用武侠影射抗战,不知不觉把抗日名将张自忠也写进书里,对“前方杂牌军队如何被逼殉国”深表愤慨。他还是没办法脱离现实主义文学的客观属性。

30年代末,宫白羽与颇懂技击的同道至交郑证因合作,以每天2000字的速度在天津《庸报》上连载《十二金钱镖》,这本书让他一举成名,但此时他已经写了将近20年。郑证因提供了必要的江湖杂学和武打场面,但不久后郑到北京高就,宫白羽只好另辟蹊径,比如渲染铺陈战前气氛,写实、写意交织成章,这一藏拙之举竟开创出“武打综艺”新风。宫白羽曾说:“羽本病夫,既学文不成,更不知武。其撰说部,多由意构,拳经口诀徒资点缀耳。”

后来单田芳先生曾把《十二金钱镖》改编成评书,另外也有大量相关影视作品。2001年,年逾古稀的宫白羽之子宫以仁与单田芳先生对簿公堂,起诉评书《十二金钱镖》侵权,最终胜诉获得赔偿。

《偷拳》是宫白羽最重要的作品。故事发生在清代,冀南广平府少年杨露蝉赴陈家沟寻访太极陈,扮哑巴混入陈府为佣,历尽艰辛学成绝世武功。80年代武侠电视剧和小说风靡一时,很多孩子都看过《偷拳》的小人书。

50年代初,香港《大公报》约宫白羽写连载,宫白羽开写《绿林豪侠传》。当时《大公报》副刊编辑叫陈文统,因对宫白羽的崇拜给自己起了个笔名——梁羽生。

金庸评价宫白羽为“三四十年代武侠小说文坛上一代宗师”。宫白羽的小说中,除武术界常见的太极拳、五行拳、通臂拳、铁沙掌之外,他又在书中独创出“混元一力掌”“大力千斤掌”“弹指神通”等武功,在《偷拳》中还有所谓“蛤蟆功”。后来金庸写《射雕英雄传》,竟直接用上了“弹指神通”(黄药师)和“蛤蟆功”(欧阳锋),也算是一种致敬。

宫白羽将武侠当“人”来写,写侠客的七情六欲,写他们的无能与无奈,揭示社会、人间种种不平。他有个好友叫郭云岫,也是文学青年,擅写童话,曾以“叶冷”笔名撰文评述宫白羽的武侠:“故事外形尽旧,而作者的态度、思想、文学技术,都是清新的,健康的……体现出大大超出武侠小说本身的一种艺术魅力。”后来郭云岫参加抗日被日本人抓捕,充作华工送去北海道,死于异乡。

40年代,宫白羽靠一部《皇清经解》自学研究甲骨文,写下《金甲证史诠言》25篇在《新天津画报·黑旋风副刊》连载,又在北京《立言画刊》上连载关于甲骨文研究的《白鱼琐记》。1955年他与友人吴云心一起拜访住在天津的甲骨学家王襄先生,之后写下了大量笔记。晚年宫白羽被聘为天津市文史研究馆馆员,还担任天津作家协会常务理事、文联委员等职。

1961年,即将从河北大学中文系毕业的冯育楠来到河北区二马路二贤里八号,进院敲开一间平房的小门。他走进屋内,借着晦暗的光线,看到床上摆着一个小炕桌,桌前半躺半坐着一位瘦小的老者,身穿老式对襟棉袄,头发稀疏,面容憔悴。这位老者叫宫白羽,此时他已贫病交加,患有脑血栓、患肺气肿。

宫白羽拿出一份香港报纸给冯育楠看,上面写着宫白羽家有演武堂,十八般兵器俱全,整日高朋满座……宫老指着报纸苦笑:“演武堂?我这破房子漏了都没法修;十八般兵器?我那把菜刀都豁口了……”冯育楠唯有慨叹。宫白羽对他影响至深,后来冯育楠写出武侠名著《津门大侠霍元甲》,开辟了80年代通俗小说的新格局。(文:何玉新)

民国天津武侠小说一代宗师,首创弹指神通与蛤蟆功被金庸盗用,梁羽生笔名就是出自对他的崇拜

武侠文化断代之危?藤萍等作家有望扛起新一代大旗

70后、80后大都有武侠情结。这一时期,他们受以金庸、古龙和梁羽生为代表的武侠小说作家的影响。大家张口闭口华山论剑、小李飞刀、独孤求败、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全都是武侠符号。《射雕英雄传》、《小李飞刀》、《七剑下天山》等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在出版之后被拍成影视剧。

如今几十年时间过去了,这股武侠文化依旧热度不减,影视剧也接连被翻拍,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站在民国武侠小说肩膀 新武侠三大宗师各领风骚

回顾武侠小说的历史,从小说的内容和故事情节来看,中国武侠到了民国时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一时期以平江不肖生在1922年开始连载的作品《江湖奇侠传》为代表,他可以说是民国武侠小说的奠基人。

同期赵焕亭的《奇侠精忠传》、姚民哀的《响马传》等也有不小的影响。在这之后环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更是当时武侠的巅峰之作。

到了五六十年代,金庸、古龙、梁羽生等新武侠代表在民国武侠小说的基础上对传统武侠在形式和观念上进行了创新:在文字表现和故事包装上,开始了从传奇到话本,从清官公案到江湖情仇的改变。于是有了金庸用白话章回体写令狐冲的独立人格,古龙用散文诗体裁写陆小凤的潇洒人生……

从后续的影响来看,很显然新武侠早已经站在了民国武侠小说的肩膀上,古、金、梁也收获了各自的名声和荣誉,并成为“新武侠三大宗师”。

然而,另一个尴尬的现状是,自2000年之后影视剧拍来拍去都是“炒冷饭”,离不开这些经典作品,鲜有新的武侠作品问世,这是为什么?难道他们真的将武侠都写尽了嘛?

武侠文化不会断代 藤萍等新一代有望扛起大旗

究其原因,在于如今的小说形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包括都市、穿越、架空、重生等多种题材的小说早已成为了主流,而网络小说的受众也更加年轻化,他们更热衷于更为现代的小说题材,这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武侠小说的阅读受众和发展空间。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多数网文作者们也为了迎合受众,也在刻意回避武侠小说的题材,这就加速了武侠小说的“没落”印象。

正因为此,才有人发出“武侠文化断代”的叹息,痛惜武侠小说的没落。

实则不然,正如狄更斯在《双城记》中的那句名言“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一方面尽管武侠小说的受众变得更为垂直,人群被稀释,但这个市场并不会萎缩到无人重视,即便是新一代,仍然有许多人喜欢武侠文学里营造的那种梦和意境,喜欢在武侠世界中表现的那种快意恩仇;另一方面,这些受众的粘性也更强,一旦出现好的武侠作品,其被追捧和商业延展的空间也会更大。

此外,新一代的武侠小说作者也开始将武侠小说进行与时俱进的微创新,打造出武侠+仙道、武侠+言情等泛武侠作品。

以最近在火星小说IP大会上被重点推荐的作者藤萍为例,其就是一名新时代的武侠言情小说作家。2000年以《锁檀经》出道,相继出版《吉祥纹莲花楼》、《九功舞》、《紫极舞》等经典作品,收获了一大批读者,奠定了其在武侠言情小说领域的地位,被称为“侠情天后”。

(图左为火星小说和中汇影视创始人、前盛大文学CEO侯小强,图右为知名作家藤萍)

因此,武侠文化根本不存在什么断代之危,只是在文字形式和故事包装上发生了改变,正如新武侠脱胎于民国武侠一样,新时代的武侠文化或将通过藤萍这类在新武侠基础上做创新的作家来扛起大旗。

看来武侠小说所承载的江湖恩怨、英雄儿女从未走远,它只是以另外一种形式继续延续下去。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武侠小说十大宗师排名!

金麟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九宵龙吟惊天变,风云际会浅水游。

还记得曾经风靡一时的电视剧《风云》么?原版小说的作者就是马成荣,只可惜部分是与人合写的,故勉强上榜。

清代小说家,做过徽州知府,晚年家道中落,故有感人生作一部《儿女英雄传》,受到当时广为好评,亦被后世传为经典,影响极大。

8.黄易《寻秦记》《大唐双龙传》

能与金古梁齐名,足以看出黄易的影响力,但是他的作品已经有点超出武侠的味道,走向玄幻了,是个老牌武侠与新派网文之间承上启下的角色。

温瑞安是个华人,出生于马来西亚,祖籍在广东。代表作《四大名捕会京师》被改编无数,在中国几乎是家喻户晓,其设定也常被后世的文艺作品所采用。

6.梁羽生《七剑下天山》《白发魔女传》《侠骨丹心》

作为与金庸古龙并称为中国武侠的三大宗师,和金庸一起开创了当时的新派武侠小说的梁羽生,提出了以侠胜武的概念。其作品大多正气凛然,有浓厚的侠之大者,铮铮铁骨之味。

与金庸比肩的大师,武侠届当之无愧的两位泰斗之一!只可惜生性太过洒脱,加之后期病魔缠身,导致部分作品的质量没有达到真实水准,故总体上比之金庸略有不足。

金庸,武侠小说当之无愧的第一人,作品几乎部部经典,被各种翻拍、改编,在中国广为流传!

还珠楼主,一生作品约四千多万字,被誉为现代武侠小说之王!其对金庸、古龙、梁羽生等人均有很大的影响与启迪。而代表作《蜀山剑侠传》更是开启了一个绚丽的仙侠世界,并且柔和儒释道三道哲理,其部分设定也被后世武侠几乎作为约定俗成的设定。

堪称中国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清代评话艺术家石玉坤所做。其善讲《包公案》,整理成书后起名《三侠五义》,被后人誉为“单弦之祖”。其小说三侠五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都影响极大,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这样的地位与影响,注定的后世几乎无法超越。不过,对目前流传下来的版本,作者到底有几人参与了,还存在争议,不过这并不影响这部作品的精彩绝伦。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